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篇一
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梁”,現在的聯系方式很多,諸如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為什么要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呢?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
3月15日利用休息時間,我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同時大部分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學生李小如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她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松和諧的閑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后,他們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并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于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念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于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4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篇二
王雪松的家庭
1、王雪松的學習大幅度下降。
2、王雪松的學習主動性越來越差,教師的激勵和批評對他逐漸失去了作用。
3、作為一個男孩子,王雪松的性格偏于軟弱,不敢反抗同學的欺負。
本來是想約孩子的父母來校交談,可是,孩子的父親工作很忙,不能在工作時間與教師見面。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作用,鑒于孩子目前的狀況,我覺得和孩子的父親很有必要見面交談一下。所以,我就決定晚上到孩子家。事先和孩子的父親通了電話,約好了我晚上到他家的時間。
沒想到我按照約好的時間到達他家后,孩子的父親卻因為應酬的原因還是不在家,使我感到深深的遺憾。也感覺到孩子的父親不是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及心理,在他的眼里,孩子大概是“樹大自然直”的吧?他還沒有認識到父親這個主角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我只好和孩子的母親交流,明白了王雪松家的大概狀況:家里的經濟來源全靠父親,所以,父親在家里具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一言九鼎,可是工作很忙,很少顧及孩子的教育,也很少和孩子在一齊。母親在家里地位相對較低,王雪松的生活與教育全是母親一人操持。可是王雪松是個聰明的孩子,他也感覺到母親在家地位相對父親較低,所以不是很聽母親的話,母親對他束手無策。王雪松的母親對孩子百依百順,王雪松愛吃肉,他母親就頓頓隨他吃,我提醒過他母親多次,他母親表示無法約束他。
王雪松在家任性,懶散,不愛學習,不愛運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母親幾乎拿他沒辦法,而父親工作很忙,不介入孩子的成長,一旦王雪松的母親要是說了孩子表現不好的話,他父親就會連孩子帶母親一齊責罵,所以,母子倆就盡量對孩子的父親報喜不報憂,孩子的父親對孩子的真實狀況并不了解。之后他父親給我來了電話。
與王雪松父親的電話長談十分融洽,這主要是孩子的父親對于我晚上家訪頗為感動,對于我講的觀點也很認同,他決定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監督孩子的鍛煉,同時也控制孩子的飲食,爭取減輕王雪松的體重,建立孩子的信心。我們還決定要定期聯系,多多關心王雪松的健康成長。
在隨后的幾個星期里,看到王雪松逐漸的變得性格開朗,懶散的習慣逐漸改正,生活開始變得用心起來。當然孩子還有反復的時候,由于家校聯系及時,給與用心的干預,我們高興地看到孩子的良好習慣正在慢慢養成。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篇三
李哲慈
陳xx
xxxx年4月5日星期一
大洪莊村七組
陳xx是xx民族小學二年級(2)班留守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很少發言,老師不點名,從來不主動發言。在路隊上也獨自行走。和別的學生不同,她屬于特別內向的孩子。是家中的大女兒,父親長年在外打工。由于離學校較遠,所以在學校吃一頓午餐。去年學校實行刷卡吃飯。一年級上期(xx年)的一個星期一,她的奶奶為了少走幾次路,一次給她充了30元錢的生活費,打算讓她吃三個星期,可是到了那個星期三,我們班的孩子們就說,陳xx把三個星期的生活費在小吃店花光了,沒有錢吃飯了。我只好給家長打電話,可是怎么也打不通!無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掏錢,把這個孩子引到食堂去吃了幾次飯。好不容易才通知到她的家長,才解決了這個問題。二年級上期(20xx年)的一天,我班陳志銳同學帶了10元錢,打算買文具盒,可是當他拿錢時,不見了。我一走進教室,就有學生大聲對我說:“陳志銳在哭,他的錢不見了。”我一下子火了,因為我們班好幾次丟錢。我讓吃午餐在教室里的孩子都給我留下來!在我呼哄嚇詐排查下,姚瑞說:“我看見陳xx拿過劉棋的十六元錢。”陳xx一點也不害怕,狡辯說:“沒有!”我想:不給他點厲害她是不會承認的。于是,我把教室門打開,說:“我馬上把你送到警察局去,看你拿別人的錢,還撒謊?”沒有想到,還真管用,她說她是拿了。可是不承認當天發生的事情。于是我借此機會嚇唬:“不誠實就送到警察局!”她終于承認了。她在她的衣兜里還掏出沒有用完的五元錢交給了我。我狠狠地批評教育了她一頓。并讓她給這兩位同學還錢,過了幾天后,她帶來一百元錢,我一下子意識到她是在家悄悄拿的。我把錢換零后,給那兩位同學還了錢,放學時把剩下的錢塞在陳xx的書包里,再三叮囑,要她交給了她剛回家的的媽媽。接著又打電話核對,才了結了這次風波。本次家訪我除了想看望看望她以外,更主要的,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樣的家庭環境,讓她做出這樣的事情。
去之前,我對班上的孩子們說:這幾天是清明節,放三天假,我打算到你們家里家訪,希望你們給家長通報一聲。
經過仔細談話,我才發現,這個溫馨的家里有著很多的困難。她媽媽患有腿病,多方醫治無效。爺爺多年患有肝病,長期吃藥。還有一個先天殘疾的舅爺爺跟著一起生活,一家老少七口,生活原本困難,再加上病魔,實難維持,靠父親一人打工,的確拮據。孩子在家里在學校不能像同齡孩子一樣賣小吃,缺吃少用,羨慕之余,產生了不該有的念頭,所以會導致前面的事情。臨走前,我和他的家人商量:要把孩子的優點給以表揚,樹立他的自信心。但是不良習慣堅決要督促改正。另外,我也打算把她作為我的貧困資助對象,從心里上給以引導,從生活上給以資助,并向學校申請,為她解決部分生活學習費用,讓她也像其他孩子一樣,幸福成長。
這次家訪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孩子的個性不是天生的,是某種特定的環境扭曲了她。但是我也相信,在父母和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在學校和社會的關愛下,這個孩子將會轉變為一個陽光,奮發向上的好學生。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篇四
四(2)xxx
3人
xx月xx日
不愿和教師作深層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發,并且只要一批評他,就會掉眼淚。所以為了找出問題的癥結,避免他的成績下降,構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我決定進行家訪。
1、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作用,鑒于孩子目前的情景,我覺得和孩子的家長很有必要見面交談一下。所以,我就決定晚上到孩子家。
2、我檢查了學生的暑假作業。
3、我和孩子的母親交流,明白了家的大概情景:家里的經濟條件差。
4、該生在校情景:尊敬師長,遵守紀律,團結同學,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節儉樸素,樂于助人。
5、了解該生家庭狀況:家中住房面積很小,經濟拮據。
6、說明學校幫困助學金的申請方法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進取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篇五
從5月13日開始,我和雷蕾老師對我們班的孩子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集中家訪,這次家訪我的感受頗深。
我首先感受到走進家庭面對面交流與電話、微信、qq溝通效果的差異。在網絡高度發達的自媒體時代,雖然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方便快捷,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只見文字不見表情的溝通,受時間、溝通對象的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溝通障礙,甚至產生誤會。這樣的交流缺乏溫情和深度。入戶走訪的古老方式有著現代便捷的溝通方式不能替代的優越性和有效性,這種面對面的促膝交談,老師和家長可以敞開心扉,從生活到教育,從家長到孩子,從家庭到學校,避免了單刀直入,家長從心理上接受并認同,進而積極主動配合,達到家校攜手,共同發力,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多種方式加強家校聯系,尤其要做好入戶家訪工作。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有的家長說孩子在校和在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家任性,不好好寫作業,不做一點兒家務,說話不文明,而在老師眼里的孩子卻是大方懂事,語言文明,樂于助人,勞動積極,與同學能和睦相處,這也引起了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的表現判若兩人?又如何能使讓孩子把在學校的優秀表現帶到家中?在與家長深度溝通后,我們找到了癥結所在:家長太溺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勞動能力低下,缺乏為他人著想的意識。家長表示以后可不能再嬌慣孩子了。家長的醒悟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辛苦一回,值了!
在家訪中,我們向家長介紹了藍田教育取得的成績和學校的新發展,也跟家長們分享了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簡單知識。每一位家長對我們的工作都表示了由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們普遍對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安全教育、研學活動等各項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所付出的心血表示感謝。有的家長明確表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希望老師多在學習上指導孩子;有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也及時跟別的家長進行了分享……他們的理解和認同,感激與信任,讓我們感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每個孩子在班級中只是六、七十分之一,但對于家庭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要完成校園里的教書育人,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主動同家長多進行溝通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信任,積極合作,結成一個家校互動的教育聯盟,共同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之路,任重道遠,我們攜手前行!
家訪體會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篇六
13日下午兩點半,從學校接受了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立即出發。午后的陽光火辣辣的,曬得人睜不開眼睛,我們毅然決然地踏上家訪之路,打電話聯系學生家長,進入各個小區。上樓、下樓,上到6樓敲門入戶時,已是氣喘吁吁,兩股顫顫,極力想保住一份優雅是絕對不行的。家長熱情地招呼,自己半天反應不上來。等歇一會兒后,才漸漸能理出思緒,與家長溝通。如此一家又一家,倘若遇見了家在某小區一樓居住的學生,那種快樂,仿佛在驕陽下突遇巨蔭的欣喜若狂。
就這樣進了一家又一家,內心里的溫暖與感動卻是滿滿的,還有那絲絲縷縷的欣慰與隱憂。
這次家訪,我們帶著教育局和學校對孩子們的殷殷期望和囑托,我們就是藍田教育的宣傳者、代言人。每到一家,從藍田教育的發展與家庭及孩子的成長之間的關系、學校的教學理念等等,都要讓家長知曉。剛開始覺得自己走一家說一遍,啰嗦,后來不知不覺中,已成熟練功了,并且帶著一種自豪與美好的感覺去交談,并覺得這是一種責任,我們承擔了,我們很驕傲。
走訪了20多位學生和家長,除了把藍田教育的成果,北小的教育理念宣傳到戶,最重要的是了解小淘氣們在家的表現,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然后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家長的陳述有時真的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孩子在學校明明挺愛勞動,在家偏偏不勞動;在學校挺穩重、乖巧的,在家卻讓家長頭疼;學習方面,家長最渴望老師能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而我們也對家長提出了我們管理的要求,需要家長配合的,家長都滿口答應。呂珺同學的媽媽開美容院,由于忙生意,根本沒有時間管理孩子,更談不上陪伴。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管理又得不到呂珺父母的認可,除了衣食無憂,呂珺的學習與思想教育其實是“架空”的,我們倆著實擔憂。我們就給呂珺爺爺奶奶介紹了一些管理孩子、配合老師的方法,并承諾會全面關注孩子的成長,給予他們程度的幫助,老人謝不絕口。
走進不同的家門,面對不同的家長,我們受到熱情接待。孩子則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禮貌、靦腆,甚至拘謹。面對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校表現,我們如數家珍;家長談起孩子也是憂慮多于喜悅。我們盡量給家長以寬慰,給家長以指導,讓他們從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方法上要有所改變。家長信賴的眼神、謙卑的態度,讓我們更感覺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
登門拜訪,我們傳遞了真誠與關愛,帶去了對孩子的贊賞與期許,還有對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的理解與企盼,帶回了家長的感動與信任。入戶家訪,架起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橋梁———我們,北小人,街頭巷尾的奔走,真誠無私的交流,收獲頗豐,不虛此行!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5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篇七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家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里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因為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這次家訪的對象是特殊生,我覺得“特殊生”因為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贊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為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非淺,和學生家長相互了解情況,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并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學暑假家訪心得體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