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數學感悟與心得體會篇一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教師都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從我的經歷和體會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一、教師要有吸引學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態。當我們拿著教案走進課堂時,如果心里想著:我講課來了,學生必須坐好認真聽我講課!那么這節課一定不會太精彩!如果你微笑著走進課堂時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學習來了,我一定讓我們每個人學得愉快。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飛機上和坐在自行車上想問題角度是不一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和走進學生中間想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走進課堂時,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擺正,當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忘記師道尊嚴,全身心投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
其次,老師要學會美化目標。任何一節課都有預定的目標,但是如何讓目標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個老師能做到的了。上課前,老師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語言描述達到教學目標后的美景,吸引每個孩子向著目標前進。
第三,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身心體驗。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是快樂還是痛苦,是主動還是被動,是評價一節課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們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難受極了,等欣賞到大海的美景時,一定會大打折扣。對于師生,學習過程是生命的常態,是我們生活的重要內容,讓學習過程充滿快樂是提高我們生存質量的重要問題,不可忽視。
第四、精心準備每一節課。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備好課和沒有備好課走進課堂時,心情是不一樣的。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要用一生來準備一節課。真的是這樣,課堂的高效率來自于精心的準備!課堂的魅力也來自于精心的準備!能夠吸引學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
二、努力拓展課堂的寬度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達到的目標是一定的,如果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增加課堂的寬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提高。
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知識儲備,需要教師留心身邊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設計。課堂的寬度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決定因素。
三、挖掘課堂的深度
決定一個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積,容積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節課的有效性,也與知識的深度成正比。我們的課本知識都是很淺顯的,一般智力的學生自己看幾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師像傳聲筒一樣,只傳授課本知識,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適當的挖掘知識的深度,是提高教學效率有效途徑。
其實,每節課都應該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加深,增加課堂的容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延伸課堂的長度
學生走出課堂時,如果覺得課堂上的東西都學會了,那這節課決不是完美的課;如果學生還愁眉不展,在思索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絕對是精彩的。課堂上高懸的永遠應該是問號,而不是句號。所以,下課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帶著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課堂的長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跟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們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當作學生探求知識的同行者,一定會找到更好的辦法。美國教育家帕爾墨說:“教學就是要開創一個實踐真理的共同體空間,在這個共同體中,我們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吧。
學數學感悟與心得體會篇二
style="color:#125b86">青島版小學數學培訓結束了,如果要說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同時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獲頗豐。1.要懂得欣賞與愛的藝術。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著求知欲的眼睛,下課后意猶未盡、戀戀不舍的表情,就是對教學的評價。要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真正地想要學習,真正的想要跟隨老師進入那奇妙的知識殿堂。
2.營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狀態,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嘗試后講解,先猜想后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數學老師應著眼于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訓結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因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感等品質,才能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學數學感悟與心得體會篇四
style="color:#125b86">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采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盡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于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在第二天講課前,最好先預習一下.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并在原先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釋,寫好步驟.在課上,有選擇的聽和記老師所講的例題.首先要聽懂,然后再記下些重要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易錯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還有,重要的定理和結論一定要熟記.課后要善于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并在腦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經老師講后才明白的例題的步驟,梳理1至2遍.課后要按時完成作業.一般先看老師鉤的題目,看完后再自己動手做一遍.至于那些老師沒有鉤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放棄"了.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因此,學好數學的一個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和運用。而在日常時對于數學的學習還是有許多方法的。
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做題之后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總結工作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常備改錯本,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摘錄下來,并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的作法一同記錄下來,,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確把握考點,抓好典型,以此舉一反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對題目考察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不可盲目做題,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識點的典型考法的題目,將其擬于一個標題之下記錄,以此不變而應萬變;三,對于許多學有余力的同學而言,僅有以上兩點,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解題方法有一個思辯的理解,從許許多多的解法中選取適于自己的解題方式,而對于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我們還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許多同學報怨數學很難學習,但我認為,學數學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并加以運用,相信學習數學將成為你的樂趣。
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例如有的同學上課認真聽,能將老師講的內容全部接受,卻不去消化和吸收,最終還是不能舉一反三,最主要是他沒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不能進行分類整理,更不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當然就無法靈活運用了。有的同學就做的比較好,他們在上課不僅專心聽講,他們在老師講某一題的解題方法時就思考,思考出這樣解的道理,雖然后再推出解這一類題的方法。這樣就把老師交的融會貫通了。所以我們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要注意培養自己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績。
數學是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學習數學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解答數學題時,細心也是很重要的。計算中只要有一丁點兒的疏忽,就可能整題錯誤。正如下棋,只要走錯一步,可能導致全盤皆輸。大意失荊州,不要等到做錯了再后悔不已,世上從一為就未曾有過后悔藥。
有主見,有信心,也是學習數學必不可少的。不要總認為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一定是正確的,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云亦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有信心,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成功,在面對失敗時,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我是高一(10)班的朱薇,很高興能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探討學習經驗,希望能在交流中總結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績。在這里,我就以數學為例,談談我在數學方面的心得體會。
學習數學其實是一個對知識理解、掌握、運用的系統過程。這就要求同學們課前預習,課上理解,課后練習、復習,還要善于總結。
課前預習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基本環節,預習新課時,針對不同的疑難問題,做不同的記號必要時作些批注,避免遺漏。預習完后,能在腦子里描繪出本節知識網絡結構。比如說在預習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過程中,欠缺的畫波浪線,計算問題就畫圖,諸如此類,這樣可以激起對知識的興趣,使上課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接受也就更輕松。
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不能放過分秒,因為一個疏忽錯過的可能就是高考的內容。那么,怎樣集中注意力呢?這就要因人而異了。在這個睡意綿綿的季節里,上課困乏的現象時有發生,那么,有美好憧憬的同學想想美夢成真的幸福和愉快是要現在付出努力的,克服睡意,我管它叫“憧憬提神法”,如果媽媽是護士的同學,你可以想想“非典”的可怕,如果爸爸是司機的同學,你可以想想交通的無情,刺激神經,看能否克服“打野的心理敵人”。這是刺激法。還有就是站立上課,驅逐睡意。
課后的復習與練習應有機結合,復習是鞏固知識,牢記于心的重要環節。有些同學拿了題就動筆,慌慌張張,擺出的姿態就是“求快”。實質不然,先看一遍課本,回憶一下知識點。運用知識點是解題的關鍵,留心的同學都會發現,題目看完思路就明明白白,這就是找到了“突破口”,對學習內容有結構性的印象。
練習,是熟練運用知識,掌握解題技巧,提高速度的根本途徑。某些人做同樣的題,有的很快,而有的很慢,同樣都對了,但效率呢?這就是對知識運用熟練程度的差別。平時練習要培養好的習慣,仔細認真,檢查作業必不可少。有的同學平時很隨意,認為只要考試在意就行,這是一種僥幸的心理,是不可取的。
我認為完成以上幾個環節,就是成功的一大半。最后還要善于總結歸納。數學題是做不盡的,只要我們分門別類,總結一類題型的解法思路,以不變應尤變,基本公式是三角函數一章里的重點,繁多的公式讓有些同學腦袋發脹,其實這沒必要,數學講究對稱美,正弦、余弦函數的圖象就可以徹底的反映出它們的誘導公式。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出現的對稱關系更是明顯,這都是有助于我們簡單記憶較多公式的神來之筆。在練習的時候,將習題與圖象有機聯系起來就事半功倍了。有些同學之所以學得好又學得輕松,訣竅就在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