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的讀書感受篇一
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淳淳教誨,字里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人自愛其子,是一種自然的規律。生命有限,而傅雷卻通過自己的兒女來延續自己的生命,讓兒女學會對社會、對祖國、對世界負起責任來。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負責的精神可見一斑。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他從父親的書信里得到了無盡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在身邊,給他力量,突破沖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條完美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充分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他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他無拘無束,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
正因為這樣,《傅雷家書》如山間清泉,如藍天上的白云,如飄飛的雪花,如無瑕美玉。感情是那樣的純真和摯樸。傅雷對他的孩子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位教育。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舐犢之情之前。
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這是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從傅雷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為父親的他在兒子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時代是這樣,在形如隔世的大洋兩岸,不是依舊如此嗎?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并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于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啟迪。
傅雷家書的讀書感受篇二
今年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于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蘊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里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于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
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了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說:“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敝惖脑挕D菢铀麜徽湎辍?/p>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說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帶。另有報道說,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著握著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的讀書感受篇三
總則
第一條: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是為了使全班同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習、生活的自覺性,自覺遵守班級紀律,積極參加班級各類文體活動,為班級爭榮譽,以期通過全班同學共同努力,塑造優良的班級風貌;
第二條:作為班級一員,必須無條件遵守班級規章制度;
第三條:本規章制度自公布之日起開始執行。
班級規章制度細則(一)
一、紀律
(一)考勤紀律
第一條:所有同學必須按照學校的規定,準時進班參加早自習、晚自習、上課等;
第二條:班長對全班同學每天的出勤情況進行匯總,并提交班主任;
(二)上課紀律
第一條:課上不得交頭接耳講話,不得看課外書,不得睡覺及其他與學習不相關的事情;
第二條:班長要對自己周圍同學的紀律負責,如有同學違反班級紀律,而班干不及時予以制止,將追究班干的責任以及違反紀律的同學的責任;學校將安排老師不定時在教室外巡查。
第三條:如若課中有突發事件,各同學應保持鎮定,應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能擅自行動。同時班長要及時給予全班同學提醒,使班級紀律恢復,對于不服從管理的同學,班干要及時耐心說服;
(三)上課前紀律
第一條:上課鈴響后,全體同學要立即進入班級,做到“快、靜、齊”,做好上課前的準備;
第二條:如因特殊情況班級紀律混亂,班長要及時提醒大家保持安靜,等待任課老師上課;
二、文明禮貌
第一條:上課時,班長喊“起立、敬禮”,全體同學說“老師好”,當老師說“請坐下”后,方可坐下;
第二條:下課時,班長喊“起立、敬禮”。全體同學說“老師再見”,當老師離開教室后,全體同學方可離開教室;
第三條:進入辦公室,或者上課時遲到,要喊“報告”,經老師批準后方可進入;
第四條:全班同學在路上遇見老師時要問好,同學間碰面也要相互問好;
三、學習
第一條:全體同學要自覺遵守班級學習紀律,并注意優良學習氛圍的形成與保持;
第二條:同學間可以就學習難題進行討論,也可以向老師請教,但不得相互間抄襲作業,如任課老師反映班級同學作業有抄襲現象,或在考試中作弊,以及成績下降較快的同學,班主任要找該同學談話,并督促該同學盡快改正錯誤或不足;
第三條: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如自己知道如何做,要積極發言;
班級規章制度細則(二)---量化標準
一、學習方面:
1、上課不準睡覺、說話、倒水、吃東西、聽mp3、打手機、作小動作、隨處走動、看課外書、不認真聽講。違者每項扣2分。
2、按時完成作業,上交作業。違者每項扣2分。
3、不準抄襲他人作業,不準借作業給他人抄襲。違者每項扣2分,若在他人不知曉的情況下抄襲他人作業者扣4分。
4、學習明顯進步者,班級每進步十名加5分。班級前五名加10—5分。
二、紀律方面:
1、上課不遲到、早退。違者每項扣2分。無故曠課者扣10分。遲到三次以上以曠課一節計算。
2、下課不在教室追逐、打鬧。違者每項扣2分。
3、不佩帶首飾、項鏈、耳環等,在規定時間必須穿校服,在校期間必須佩帶胸卡。違者每項扣2分
4、在校公共場合不得使用通訊工具,進入教室先將通訊工具關機后方可進入。違者扣2分
5、在校期間不得打假斗毆,違者直接開除學籍。
三、衛生方面:
1、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臟化墻面。違者每項扣2分
2、不留長指甲,不穿拖鞋,男生不留長發。違者每項扣2分。
3、不準毀壞公物。違者扣2分,并照價賠償。
四、文明方面:
1、不準頂撞老師,打罵同學。違者每項扣5分。
2、未經允許不拿同學東西、體育用品。違者每項扣2分。
3、不準進入營業性網吧、音樂吧、酒吧及其他娛樂場所,不準打撲克。違者每項扣5分。
五、其他方面:
為班級贏得榮譽者,校級一等獎加8分,二等獎加6分,三等獎加4分。
六、綜合:
班級個同學實行百分制進行量化考核,每位同學進班伊始均為一百分,按照以上班級各規章制度進行口分加分,扣分達到十分給與班級警告,若班級警告達到二次直接開除學籍。
傅雷家書的讀書感受篇四
我還在孩提時候,在社會、親朋好友、媒體的影響與熏陶下對志愿服務這一名詞有一種莫名的好感,視其為一種圣神的事業,是高尚人格的彰顯,對從事志愿服務的志愿者更有一種由衷的、難以形容的欽佩與仰慕之情,“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其中一員。
本次暑假在學院的倡導下,我鼓起勇氣主動去尋找需要志愿服務的單位,終于在同學的介紹、引薦下,于東港市孤山鎮電視轉播臺進行了我的志愿服務,將兒時的“幻想”變成了現實。
誠然,在轉播臺這種社會公共服務活動的單位,對志愿服務并不是必須的,能夠給我提供的志愿服務活動也是相當有限的。而我懸著這個單位的緣由:一則是有關系,二則是因為基于我本人對電視轉播的好奇。因而,我就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掃地、拖地、擦玻璃、搬雜物的活動。
經過交流,轉播臺負責人要求我于8月11日開始志愿服務活動,一直到8月20日,為了不太影響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負責人要求我這五天中,每天早8點至10點進行打掃,晚3點至5點擦玻璃。11日一大早我就趕了過去,沒有進樓前,“東港市孤山鎮電視轉播臺”幾個大字進入眼簾。這棟樓總共有六層,每層樓大約有十來間房間(當然這是我胡來知道的),我被叫到了五樓,它有十五間房,不過還好負責人并不讓我全部打掃,也就是說去除兩件重要的辦公室。
頭天去時,心中的欣喜自然是不必說的了,但接待人告知有十三間房時,我不免稍稍有些驚愕,因為說實在的,我還從沒有一次性打掃如此多的房間。不過總的來說欣喜之情猶盛,十分樂意的接受了接待人的安排。工作之中也有一點小興奮,那就是每個房間還不是很臟(比我寢室好多了)。于是乎,我憋足了干勁,彎下腰,十分高調的掃了起來,我不是像以前那樣只將有垃圾的地方打掃干凈,而是“席卷”似得打掃每一塊瓷磚。不知怎么的,感覺時間過得挺快的,恍惚一剎那間,打掃時間就快到了,而我的打掃工作也隨之而結束了。伸個懶腰,做樣子捶捶腰是必不可少的了。除此之外,我還似有所獲的四處張望,似乎有所等待。隨后我就去找接待人,買是喜悅的報告著自己的成果,本以為會得到嘉獎,但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難免有一點小小的失落,可是我對自己成果還是挺滿意的,失落感并沒有蔓延。
下午我依舊提前趕到,這一次接待員沒有如上午那樣詳細的介紹,因為我已經熟悉“基本情況”了。在仍未熄滅的氣焰催促下,我認真的對待下午的志愿服務,認真的擦著玻璃。有一點我不得不承認,那就是這比上午掃地辛苦多了。不用說玻璃的數量幾倍于房間的數,讓人有點心悸,光是每一塊玻璃中固有的一些“偏僻”或“偏高”區域就夠嗆人了。
接下來的9天時間里并沒有什么新鮮的內容,唯一增添的是偶爾會被叫去搬點雜物。只是自己變得更“聰明”了(我還真不知道是該說自己變聰明了,還是變懶了,抑或是耐心被磨光了,或許都有吧!),理論上服務量下降,但我卻感覺一天天地變得更累了,以至于三四天后每天只服務四個小時,卻要花幾倍的時間去“恢復”。漸漸地我和那里的工作人員熟悉了,和他們的交談也就自然地增多了,為我的志愿服務增添不少的樂趣,也讓完成了我對電視轉播的興趣,更主要的是這也為我認識社會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終于,八月二十日到了。負責人很看得起的和我說一些告別話,大多數是一些客套話。至此,為期五天的暑期志愿服務正式落下帷幕了,而我和剛剛開始的時候懷著興奮的心情,單子為已經變了。
有時候現實的一小步,卻是人生的一大步。這一句話用來評價我此次暑期志愿服務活動是恰到好處的了。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我產生了頗多的細微的感觸,有的是一時發的樓牢騷;有的是頓時的感悟;有的早已忘卻;有的或許將永存。以前我入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對現實的事件和社會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的認識和憧憬的階段上,而經過這次暑期志愿活動后,我獲得了更深層次地認識。
從小我和許多孩子一樣就被教育各種大智慧、大道理,而我也和他們一樣視之為無用的東西,對之并不太在意。正如毅力與堅持,我們在被迫寫一些文章或評價他人成功時總不會忘記用上一把,但往往當我遇到困難時卻將他們拋之腦后。恰如我對待這次暑期志愿活動心態,以滿懷信心的去,沒幾天就偃旗息鼓了,甚至有了放棄的想法。
我想之所以社會上有如此多的失意者,不成功者,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崇高的志向、目標而是由于他們三天撒網兩天收網,沒有堅持罷了。古人云:蓋始者繁,而克終者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為此,我不應該再認為國家、社會、父母不厭其煩地教育我們一些大智慧是在做無用功,也不應該視之為糞土。因為我已經知道了,不是他們沒用,而是我們沒有想著去嘗試使用他們。
社會的人物和事件是紛繁復雜的,靈活應變固不可少,但堅持一定的原則、信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擁有一定原則和信念的人才能能獲得他人的尊重,才能闖過一次次的生活的考驗。
此次志愿者服務活動我不敢說我有多么的成功,但我還是獲得一些東西,也就不枉我此次的參加。
傅雷家書的讀書感受篇五
猶記得,當老師規定要看時,我還是頗為不耐的,心中甚至不屑的想,不就是一些書信嗎,誰不會寫?也因此,初看時也沒看出有什么特別。但是,當我慢慢能夠耐下心來仔細看是,我的想法就被顛覆了,那哪里是普通的信啊!那一封封書信,那字里行間,都現出了濃濃的愛。當我翻閱那些信件時,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個伏案寫作的身影???,他在為孩子的成就而驕傲微笑;看,他在為孩子的受挫而滿含憂慮;看,他在為孩子的驕傲而不滿……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為了他的孩子。
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而他給我的最深印象卻是他對孩子們的嚴厲家教。我認為,傅雷首先是一個父親,其次才是一個學者。在那一封封信里,不僅有他對孩子的叮嚀囑咐,也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他會時刻關注傅聰的鋼琴學習情況,會對他提出批評,也會對他夸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直至成為一個藝術大師。
我的父親也是一個嚴厲的人,如果說父母總有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那么他無疑是那個唱白臉的。曾幾何時,我也曾因此怨恨過他,在那時的我看來,他簡直就是不近人情。當我取得優秀成績時,他并沒有如我所想般夸獎我,只是淡淡的囑咐我要繼續努力;當我考試失利時,他也沒有安慰我,只會皺著眉,嚴肅的與我探討失利的原因。
我想,如果不是奶奶告訴我父親會在暗地里為我的成績開心,為我的失落擔憂,我恐怕會一直怨恨父親。而現在,我已然理解父親所做的一切。他并不是不愛我,只是習慣把愛掩藏在厚厚的外殼下罷了。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父親跟傅雷的想法是相同的。他們都會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溫情,將期盼傾注在孩子身上,哪怕會被孩子記恨,也堅持自己的選擇。直到看見孩子踏上成功之峰。
父愛,并不如母愛般溫柔。如果說,母愛是那一泓清澈的泉水,而父愛,則深沉如磐石,于無言中堅定、執著的守望著我,給予我前行的力量。
《傅雷家書》給我的觸動遠不止這些,然而,我的拙筆卻只能寫出它最淺薄的一些。我想,我大概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不會忘記那些字句,不會忘記那樣的一個父親。或許我做不到傅聰那般成功,但卻可以盡自己所有的力量,讓父親不至于失望,讓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夠為自己的孩子驕傲。
在此,我忍不住說,《傅雷家書》,謝謝你,謝謝你讓我看到了那個,父親。更謝謝你讓我真正的理解了那份如山的父愛。
傅雷家書的讀書感受篇六
近來少讀書,也發覺越來越難為文字而動容了,直到看到《我親愛的甜橙樹》。它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從孩子的視角和心理來檢討自己。
初在書店遇見這本書,我對它一無所知,但我還是被它深深吸引了。淡黃的封頁上,橙黃的字體描繪著書名和澤澤內心的話:“人的心是很大的,放得下我們喜歡的每一樣東西”。
而在右上角醒目的書名下是一幅白色剪影,一個小小的男孩背靠一棵小樹。我被書的封頁吸引,它使我馬上想到了最喜歡的《芒果街上的小屋》,也使我想到童年的純真,還有那些成長中漸漸淡去的憂傷。
剛開始翻開書本,認識澤澤的時候。我獨自一人,剛開始假期,雖然天氣難得的陽光明媚,可我卻沒有要出門的打算,睡飽吃飽后,坐在家門口,曬著太陽,翻開了書。
剛認識澤澤,他像是干枯的土地上長出的青草,在貧窮壓抑的家庭里,顯得那么生氣勃勃。他為了弟弟的禮物而四處奔波;他為了安慰因為自己說錯話而傷心的爸爸而去擦鞋、賺錢、買禮物安慰爸爸;他還自己學會了認字;他的心里還住著一只會唱歌的小鳥,可等有一天他發現自己長大了,沒有小鳥唱歌了,便展開胸懷放小鳥去自由生活。
澤澤是這樣的一派天真爛漫,卻是他自己心里的小魔鬼。他總是為自己擔憂,擔心自己闖禍,結果還是闖了不少。他偷走別人的花,因為他想送給自己的班主任,他的班主任不漂亮,花瓶總是空著,澤澤想送花給她,但是沒錢買,所以他去偷了花。
他去幫自己的哥哥打架,哥哥自己不敢出馬,于是喊澤澤去,被別人狠揍。他為了給心愛的姐姐送唱片,跟著流浪歌手到處去唱歌,其中有很露骨的情歌,唱給父親聽時,被扇得昏天暗地。
他在馬路上設陷阱,然后躲在一旁看別人出丑。就是撿來一條絲襪,也能想出假裝成蛇的樣子嚇人……澤澤調皮搗蛋的事情做得真不少,我只能感慨孩子的想法真的多。但相對惡作劇給澤澤帶來的樂趣,惡作劇暴露之后帶給澤澤的責罵和暴打更讓人記憶深刻。
澤澤因為爸爸的兩頓毒打而對世界感到失望,他說:當你停止喜歡一個人,他就會在你心里慢慢死去。在爸爸將他打至昏迷后,爸爸在他心底徹底死去,他抱著他,卻再也沒有愛的感覺了。
澤澤之所以活下來,是因為遇見了老葡。老葡是傳說中兇狠的葡萄牙人,澤澤因為趴在他車后的備胎被抓,當場撂下狠話要殺了老葡。但是再見老葡時,老葡卻抱起瘸腳的澤澤坐上了小車,送他到了學校。
漸漸才發現,老葡是如此善良。他傾聽澤澤的話,請他吃東西,邀請他來自己家做客,帶著郁悶的澤澤去兜風,去釣魚。澤澤在心底里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爸爸,澤澤是那樣依戀著老葡,因為老葡讓他感受到了被溫柔相待的甜蜜。
澤澤的悲傷在于他用最直白和最純真的方式問候世界,但卻少有人對他以溫柔相待。在他受盡毒打,享受著老葡的溫柔的時候,老葡的小轎車卻和火車相撞了。澤澤沒再見到老葡,在生死邊緣游離數月。一切好像都在變好了,爸爸終于找到工作了,澤澤的身體也漸漸恢復。但我們都知道有的東西不會變好了,澤澤心底的那個洞沒有人有辦法填補,它會是澤澤心底永遠的窟窿。
當故事完結的時候,我們回過頭來看,方才發現,原來澤澤是這樣堅強又勇敢的孩子。他獨自承受住了生活的磨難,即使心底破成了窟窿,他還是堅強的活了下來。
每個孩子想來都是如此,一半是天使,一半是小魔鬼。當我們遇見美麗的天使的時候,親親他的臉蛋或者摸摸他的腦袋都好;當我們遇見小魔鬼的時候,我想我們先冷靜一下,想想自己以前心里那只會唱歌的小鳥,想想那會發出光芒時的天使。
分享完了的時候,忽然發現沒有甜橙樹。甜橙樹在哪里呢?它是一棵會說話的甜橙樹,一直陪伴著澤澤成長,分享他的喜悅和煩惱,它活在澤澤的心里。
傅雷家書的讀書感受篇七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嚯y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
后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后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郁的思想,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p>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于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因為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自己國家的土地被侵占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什么兩樣。
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為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至少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并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但是他們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余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
如果米開朗琪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他就不痛苦了,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了,然而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于宗教藝術,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這就決定了他和那些只關心為自己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雖然他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姓名于不顧,這就決定了他在關鍵時刻必然會逃跑,或者選擇明哲保身,向權力屈服。特定的時代條件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與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情況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很高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已經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
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學聲譽,只有生命的真諦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獨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成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由于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寫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
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并非沒有弱點,也并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是這并無損于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堅定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