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語文作文專家解讀,2021年高考語文已經落下了帷幕,大家一定對2021全國各省高考作文題目充滿了好奇,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今年高考作文題是哪些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高考語文作文專家解讀!2021高考作文題匯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1高考語文作文專家解讀!2021高考作文題匯總!
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4套,分別為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
記者從教育部考試中心了解到,試題命制加強對考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注重教考銜接,在平穩創新中凸顯語文學科特色。
特點一:黨史入題
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自然融入試題之中。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語文命題緊扣時代主題,將立德樹人有機融入語文素養與能力的考查。如全國甲卷作文“可為與有為”,試題材料將青年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置于當代中國特定的環境中,展現出當代青年的成長受到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浸潤和滋養,青年的未來也必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的事實,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我們”之間的密切聯系,引導考生深刻領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聯的歷史規律,自覺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融匯在一起,進而思考自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能夠做什么,怎樣才能有所作為,完成新一代青年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肩負時代重任、續寫時代新篇的歷史使命。材料以第一人稱復數的“我們”,將考生帶入共同參與、共同記憶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將紅色文化傳承的重大問題,極其自然地轉化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長與發展問題,使其能夠有切身體驗,有感可發、有感而發,從而實現“立德樹人”在寫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機融入。
新高考Ⅰ卷文學類閱讀材料,選取卞之琳1938年創作于延安的小說《石門陣》,小說中提到“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寓意只有保衛國門才能守護家門,從百姓日常生活的側面,展現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群眾對日寇的同仇敵愾,對國泰民安生活的渴望,引導考生從革命斗爭時期的社會生活中,體會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
特點二:古今貫通
2021年語文試題憑借高考這個高聚焦平臺,通過試題取材和設計,在引導堅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質、厚植家國情懷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實現了“以文化人”的目標。
古今融通,激發理想追求的時代精神。全國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啟示”通過材料的選取以及試題的設計,很好地踐行了這一精神。揚雄以“弓矢的”設喻,形象生動,且頗具普遍意義和啟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礎,“的”是目標,“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標則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來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們常以射箭設喻,說明抽象的道理。試題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會涉及基礎、方法等,再以揚雄觀點進行舉證,任務驅動則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對理想的追求、自身發展的思考上。任務中的“當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須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從青年的角度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任務中的“自身發展”,引導考生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基礎、目標、實踐等進行有目的、有層次的思考。
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的漫畫材料,文字內容語帶雙關,借“學寫字”喻“學做人”,蘊含著古代“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觀念。任務要求“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意在引導考生對材料寓意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進行“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站在當代青年的角度去認識和分析材料,體現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正確態度,使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上海作文“時間的沉淀”引導考生沉寂內心,凝聚力量,汲取智慧,科學思考,探尋真諦。
特點三:教考銜接
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命制加強教考銜接,深化基礎性考查,引導中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深化基礎,注重課堂學習。2021年全國語文命題對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展現了教與考的有效銜接、學與用的有機統一、知識與能力的相融相生。
適度關聯教材內容,命題的選材與設問從教材合理遷移,考查考生知識積累的廣闊度與應用的靈活度。例如新高考Ⅰ卷古代詩歌閱讀《寄江州白司馬》一詩的寄贈對象是考生極為熟悉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考生對課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印象深刻,試題選項提到“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引發考生對已有知識的聯想與遷移,并作出正確判斷。
積極呼應課程標準,考查考生基礎知識積累的厚重程度與素養形成的層次水平。2021年語文試題在對標“學習任務群”的考查方面進行了新嘗試。例如全國甲卷作文材料有“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 雪》《荷花淀》《紅巖》”。其中《為人民服務》號召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沁園春·雪》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古論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風流人物、是歷史的主人,充分顯示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荷花淀》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堅貞勇敢的性格精神;《紅巖》謳歌了革命烈士的犧牲精神。考生回顧這些作品,梳理其內容,歸納其精神,可以表現出基礎知識的積累情況、語文素養的水平層次。同時,列舉這些考生們曾經學習和熟悉的作品,一方面可以引導考生回歸教材,回歸課堂,另一方面自然組成一個學習任務群——“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引導考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自然而然就可以領會到作文試題的命意指向——“可為與有為”。
特點四:強調能力
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強調能力的全面考查,體現在整體設計與試題設計兩個方面。在整體設計上,試卷通過科學布局,實現了對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綜合評價。無論是現代文、古代詩文閱讀,還是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樣性、層次性。如全國甲卷第6題考查考生對信息的提煉與整理,全國乙卷信息類文本閱讀第1題考查考生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新高考Ⅰ卷第21題考查語篇銜接,新高考Ⅱ卷第21題對考生應用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新高考I卷作文“體育之效,強弱之變”注重考生內在的辯證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考查和區分。在試題設計上,建立材料選擇、情境設置和任務要求的邏輯聯系,將多種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題,綜合融通。例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材料情境和寫作任務,引導考生在讀圖基礎上體悟含義,從部分到整體,從形式到內涵,感知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推斷探究,進而鑒別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現個人思考,實現對考生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綜合考查。
特點五:開放靈活
2021年高考語文命題在“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通過新題型的設置、情境化考查方式的豐富,擴大試題的開放性與靈活性,使考生正確有效地運用習得的語文知識與能力。
開放性設計方面,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試題,答案并非唯一,這一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如新高考Ⅰ卷:
項羽破秦入關,三分關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 , ”。
答案示例包括“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是)三秦”“鏡寫三秦色,窗搖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黃云戰馬閑”等等。這種考查方式既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又給了喜愛古詩詞的考生更多的作答空間,考查的重點由固定篇目的記憶理解轉變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積淀。主觀試題題目也更為開放,新高考Ⅰ卷的第5題題干是:
嵇康詩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句,顧愷之說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題干內容在原材料中并未直接體現,開放性更強,需要綜合理解材料的關鍵信息并具有知識的遷移能力,靈活運用,才能準確作答。
特點六:學以致用
情境設計方面,全國高考語文試題采用全情境化命制。例如語言文字運用試題依托于兩則語料,將詞匯、修辭、病句修改、句式變換等內容,納入相應的語言情境中綜合考查,取消了原有的單題形式。如全國乙卷的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給出一段關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確食物攝取的語料,所設計的兩道題目一為常規的補寫,一為概述文段內容。兩道題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語境中思考,這種考查方式更貼近生活實際。新高考Ⅱ卷的第5題,考查考生對材料涉及的“青年如何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試題設置的情境是:“互聯網上,有年輕人為炫耀技術故意在網絡中植入病毒,導致病毒傳播。”要求考生根據文章說明自己對這種現象的看法,情境化的設問能讓考生更深入地領會文章的要旨,并應用于生活實際。
來看看2021全國各地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吧:
全國甲卷
試題內容: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國乙卷
試題內容: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國新高考Ⅰ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國新高考Ⅱ卷
試題內容: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唐光雨漫畫作品,有改動)
[注]描紅:用毛筆蘸墨在紅模子上描著寫字。
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試題內容:
23.作文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1)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
請以“論生逢其時”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豐滿,這是草木鳥獸成熟的模樣;但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成熟卻不僅僅指身體的長成……
請以“這,才是成熟的模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天津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如果說時間是一條單行道,那么紀念日就是道路兩側最醒目的路標,它告訴我們怎樣從昨天走到了今天。時間永不停步,紀念日不會消失。記住它,可以讓日歷上簡單的數字成為歲月厚重的注腳,而它也不斷提醒著我們帶著初心奔向前方。
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上海卷
試題內容:
有人說,經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也有人認為不盡如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浙江卷
試題內容: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2021高考語文作文專家解讀的全部內容了,供大家參考。閱讀更多優秀作文,請持續關注可圈可點。
【2021高考語文作文專家解讀 2021高考作文題匯總】相關推薦文章:
2021普通高考語文作文 作文題目可為與有為(精選八篇)
2021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作文 新高考語文作文
2020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 跟著科技時代的步伐一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