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譜發(fā)譜儀式講話內(nèi)容篇一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字輩第33世孫xx,在33世孫中本算不上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成,讓我發(fā)言確實誠惶誠恐。
編修家譜是家族發(fā)展歷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譜已有兩年有余,編委會的長輩做了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編委會的前輩和倡議、關心、支持修譜工作的所有宗親致以崇高的敬意!
隨著歷史變遷、時代發(fā)展,我們敦行堂陳氏宗親流動性非常大,有些宗親可能已遷徙至千里、萬里之外了,編修家譜意義重大。
家譜具有傳承文明、正史補正、宣揚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觀本族,一世祖請于朝而作家譜,宋高宗賜金錢譜,并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動。史臣汪藻承圣上之命在族譜序中寫到“家聲四銳,赫赫播揚,世不乏人”使我等眾后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讀了,總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孫中山先生說過:“由于家族的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這是中國人才有的良好的傳統(tǒng)觀念,應當加以發(fā)揚和利用?!?/p>
我想,也正是基于這種情懷,陳氏族人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祖祖輩輩將家譜的繕修工作延續(xù)到了今天,并以此來教育后代銘記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親緣。繕譜、修譜、續(xù)譜,彰顯的正是不忘歷史、頌揚祖先、傳承族風、激勵后人的思想和精神。這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凝聚人心、構建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說家族振興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堅強基石。作為陳氏后輩和所有前輩一樣,我熱切期望全族宗親人同努力,把我們的家譜、家族發(fā)揚光大,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族人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大的動力。有宗親曾提議修建陳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贊成,并愿力盡所能予以支持。
為了更好地推動今后宗祠修建、宗親聯(lián)系及與其它堂號陳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議本次會議就成立“敦行堂宗親聯(lián)席會秘書處”予以討論。希望各地敦行堂陳氏后裔在今后要加強聯(lián)系、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為弘揚陳氏家族的優(yōu)良族風不斷努力,為當?shù)睾图亦l(xiāng)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家族繁榮富強,各位來賓、各位宗親幸福安康!謝謝!
家譜發(fā)譜儀式講話內(nèi)容篇二
尊敬的各位宗長、宗親,各位來賓:
你們好!
清明時節(jié)雨綿綿,楊氏家族敬祖先;肇公后裔續(xù)修譜,爆樂齊慶合成天。 在這山花爛漫、春意盎然、萬物生輝的陽春三月,在這風光優(yōu)美、人杰地靈、生機勃勃的老家——下楊,參加楊氏六修族譜峻工慶典活動,本人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景聰房遷出的楊氏宗親對六修族譜的園滿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宗長、宗親致以崇高的敬意。對熱心于修譜事宜并為修譜事宜付出了辛勤勞動的各位宗親表示由衷的感謝。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繞山之水,必有其源。各位宗親:盡管歷史的歲月無情地把我們分開在各個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和山村角落,但永遠都隔不斷我們同一個祖宗,同一脈相存的親情,我們都是懷著一個共同的心愿和共同的夢想相聚在一起,來參加這個隆重的族譜峻工慶典,這既是對我們祖人深切的緬懷,也是構建和諧家族的美好開端。續(xù)修族譜的完成,能使更多的族人對楊氏家族歷史和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更是為楊氏家族搭建一個交流合作、溝通情感、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平臺。使我們增進了友誼,溝通了感情。共同構建了一個團結友愛、無私奉獻、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楊氏大家庭。
翻開楊氏家譜、家史,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家族有兩大特點:
其一,楊氏族人耿直厚道,清清白白,不會獻媚取寵,鄙視拍馬奉承,行賄受賄,只會老老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這正是我們楊氏家族代代相傳的門風。 其二,楊氏族人素來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尚文習武,具有忠君愛國的高尚品格,并享有廣泛的社會美譽。
歷史上,楊氏家族代出名人,楊姓稱帝者有十幾人,如楊堅建立隋朝,歷任二帝,五代時,楊行密創(chuàng)建吳國,歷任四帝等等,除了稱帝稱王者外,歷史上還在文化、科技、軍事、政治上涌現(xiàn)了許許多多杰出的人才。如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楊朱、楊修等,東漢末有文學家楊修,特別是唐、宋朝時期。我們的祖先更為輝煌過、顯赫過。如唐代楊氏任宰相者就有11人,宋代以楊繼業(yè)為首的楊家將,忠君報國,楊延昭、楊文廣等三代均為北宋名將,楊家將的故事現(xiàn)已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們的祖先楊震公,是名聲最大的古代楊姓名宦。勤奮好學,博覽群經(jīng),東漢時有“關西孔子”的稱譽。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職。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賄成名言佳句。這也是我們楊氏清白堂的堂名的由來。至今共和國時代也出過不少名人,如共和國開國上將楊勇、楊至成、楊成武、楊得志等4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楊尚昆,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楊振寧,中國第一個搭乘神舟五號飛船上天的楊利偉,還有很多很多,為此,我們楊氏后人應感到由衷自豪和驕傲!
今天我們楊氏后裔都在以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懷祖之情繕譜、修譜、續(xù)譜,這一壯舉它體現(xiàn)的是不忘歷史、頌揚祖先、傳承家族良風、激勵后人、奮發(fā)努力的思想和精神。毫無疑問,這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凝聚人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完全吻合的。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
在此,我提議,不論是哪一支楊氏家族的后裔,今后一定要加強聯(lián)系、交流溝通,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為弘揚楊氏家族的優(yōu)良族風奮發(fā)努力。相信我們楊氏家族一定會再振雄風,不久的將來,政界要員一定會有我們肇基公的后裔,兩院院士一定有我們肇基公的后裔,乃至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可能有我們肇基公的后裔,亦一定會出千千萬萬個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
楊氏家族的后裔們,讓我們共同勉勵吧!
最后,祝愿楊氏家族興旺發(fā)達,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萬歲、萬歲、萬萬歲!祝愿各位宗長、宗親,各位來賓身體健康,事業(yè)大發(fā),合家歡樂、萬事勝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