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推動經濟發展、改善公共服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鎮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情況匯報材料,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鎮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情況匯報材料1
今年以來,我鎮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的目標和要求,以“一天當作兩天用”的拼搏勁頭,扎實推進經濟發展、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等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現將我鎮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況
(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為“百千萬工程”筑牢基石。規劃先行乃引領鎮村發展的關鍵要素。我鎮積極攜手一流大學設計團隊及專業設計公司,精心為全鎮及典型村編制村莊建設規劃,涵蓋鄉村布局、村莊建設及農房風貌等方面。深入探究區域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與經濟基礎,深度挖掘獨特優勢,明晰全鎮商業區、居住區、農業生產區等總體布局,悉心謀劃村內關鍵位置節點、重點公共設施與農房規劃等內容,促進資源合理流動,繪制出一幅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為典型村的長遠發展指明方向、奠定堅實基礎。
(二)以專班專責為保障,為重點工作注入強勁動力。我鎮不斷深化以鎮主要領導擔任總指揮的鎮“百千萬工程”指揮部的專班化與實體化運作,為工作的高效落實提供了堅實的組織支撐。鎮黨政“一把手”常態化深入村一線實地督導作戰,充分發揮統籌抓總作用,現場解決問題、協調資源,對重點工作進行精心部署,及時化解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與困難。推動全鎮X余名干部組建為X個工作專班,明確工作專班的工作職責與分工安排,堅持好、發揚好“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機制,有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各項工作扎實有序開展。
(三)以“三大會戰”為引擎,推動鎮域經濟加速前行。一是招商引資成果斐然。扎實推進“走出去,招進來”的招商引資戰略,累計接待客商達X家次,外出招商X次。當前在談項目X個,成功推動廣場項目和生態環保建設等X項目落地,總投資達X億元。二是重點項目穩步推進。為項目提供“保姆式”貼心服務,及時破解項目建設中的土地、資金、審批等難題,有序推進鎮圖書館、商業城、中學等重點項目建設。三是土地收儲工作有序開展。實行“匯報、研判、調度”的工作機制,組織成立征地工作小組,加強對村民的宣傳引導,闡釋城市擴容提質的益處,今年以來,完成征地面積X畝。
(四)以“四大行動”為抓手,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進程。組織縣鎮村干部、群眾、鄉賢等各方力量匯聚一線,全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風貌管控、美麗圩鎮和綠化美化四大行動。一是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深入推進。廣泛開展“六化”行動和農村“三大革命”,X條行政村建成X座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鎮拆除危舊房X間,完成三線整治X公里。二是風貌管控行動成效顯著。扎實推進“赤膊房”美化改造和“穿衣戴帽”行動,對村莊房屋外立面進行特色化改造,完成農房外立面提升X棟,鎮村顏值大幅提升。三是美麗圩鎮建設行動扎實開展。深入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和圩鎮“六亂”整治,以及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與“三大革命”等行動,清理垃圾X噸,新安裝路燈X盞,建成生態停車位X個、升級改造休閑小廣場X個,小公園X個。四是鄉村綠化行動全面鋪開。全鎮X個自然村扎實推進鄉村綠化掛圖作戰,深入摸排“宅旁、村旁、地旁、水旁”“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情況,因地制宜推動全民全時參與綠化工作,種植各類花卉苗木X株,打造農村生態小板塊X個,美麗庭院X個,獲評省級“美麗庭院”示范戶X戶,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為實施“百千萬工程”增添“綠色動力”。
(五)以民生福祉為根本,促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一是社會服務日益完善。持續優化鎮、村黨群服務中心,讓群眾辦事更加便捷,扎實做好低保、特困、殘疾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關愛及津貼審核發放工作。中小學校完成改造升級,引進專業教師X名,舉辦各類教學培訓X場,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顯著提升。二是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傳承和弘揚新時代的“楓橋經驗”,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大力開展矛盾糾紛化解、信訪積案處理和平安法治宣傳,及時回應群眾訴求,持續優化“警調對接”工作機制,今年以來,辦結各項網格事件X件,處理矛盾糾紛X件、信訪案件X件,辦結率達X%。三是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鎮村、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常態化舉辦送戲下鄉、送教下鄉、送影下鄉等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文明風尚日益濃厚,今年來,有X單位和社區被評為省文明單位,有X人被評為“社會好人”。
(六)以文旅融合為契機,推動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抓好文旅融合增值、增質,為鄉村振興賦能,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一是做強農產品產業。發揮百香果、荔枝、優質稻等“一村一品”產業的引領作用,全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強化產業龍頭,完善產業鏈條,提升品牌價值。成功舉辦特色產品展銷會X場,吸引X多家企業參與,帶動農產品加工產品企業促銷X多萬元。二是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充分運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和“企業+自然村+能人”共建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今年以來,村集體和新型村集體累計分紅X萬元和X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累計收入X萬元。三是謀劃“共享經濟”。以城郊接合部蔬菜種植傳統產業為基礎,打造綠色“共享菜園”基地,居民可在菜園內認領認管,開展天然蔬菜種植采摘、農耕文化體驗、親子研學等活動,串聯沿線文化古跡觀光游玩節點,有力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二、存在問題
一是鎮域經濟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村與村之間在經濟實力和產業結構方面差異顯著,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缺乏特色產業和穩定的增收渠道。二是產業融合尚不成熟。產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拓展,部分特色產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有限,產業創新能力有待加強。三是環境整治存有短板。整治工作存在一定的反彈情況,長效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區域的環境問題仍時有出現。四是文明新風培育有待加強。社會文明的宣傳教育形式較為單一,群眾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發,文明習慣的養成仍需長期努力。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全力推動產業升級,激發鎮村經濟活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展產業鏈條,推動香燭紙業生產加工等在談項目盡快落地。加強與掛點企業的常態化聯系,協助解決難題,積極推進工業技改項目。持續培育和發展夜經濟、共享菜園經濟、文旅民宿等新興業態。大力推廣優質“一村一品”土特產,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集中力量開展重點項目、城市擴容提質等重大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塑造新型城鎮化風貌。加速推進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環境品質和居民生活便利性。對商業步行街、夜經濟集市、商貿城進行優化升級,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旅商業消費聚集區。有序推進縣城雨污分流和自來水排水管網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以及鎮村“六亂”“三線”整治工作。抓好“四好農村路”的提檔升級,圍繞城鎮建設、垃圾分類、鄉村風貌、污水治理等領域精心謀劃項目,構建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
(三)注重民生保障改善,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擴容增位,促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推動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踐行和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調解網絡,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面落實社會保障政策,加強對困難群體的關懷和救助幫扶,完善養老和托幼體系建設,切實兜牢民生底線。
(四)強化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典型樣板標桿。對照省典型村培育事項指標,梳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整治任務等清單,推行“一線工作法”,統籌各方力量在一線攻堅突破。實施“四個一”工作法,每月組織開展市內跨縣、縣內跨鎮、鎮內跨村的各類示范觀摩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推動我鎮城鄉品質提升、空間拓展提速、“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百花齊放、產業提質增效。加強對典型村的經驗總結和推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全鎮“百千萬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五)創新人才培育與引進,強化發展智力支撐。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培育一批適應本地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就業,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強對本土人才的培訓和提升,提高其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
(六)加強宣傳推廣工作,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充分利用新媒體、傳統媒體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意義和工作成果,提高群眾的知曉度和參與度。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樹立榜樣,激發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經驗,不斷提升我鎮“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水平。
鎮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情況匯報材料2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鎮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和黨的建設等重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今年以來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況
(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一是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勢頭良好。推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其中產業園項目引領綠色食品加工、家裝家具和燈具生產集聚,初步形成集研發、生產、運維于一體的綠色化工產業鏈條。今年以來,相關產業實現產值X萬元,同比增長X%。
二是產業園區平臺建設穩步推進。搶抓全省產業有序轉移機遇,全力推進園區經濟擴容提質,在土地收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三大會戰”中取得重要突破。強化用地、用人和資金等要素支持,優化園區生活性服務配套,持續推進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今年新增園區土地儲備X畝,新引進企業X家,項目建設開工率達到X%。
三是特色產業發展成果突出。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文化特色,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和地方特色品牌。借力創建國家中醫藥和特色南藥產業發展試驗區契機,大力培育發展“大健康”“大醫藥”產業,成功吸引X個相關項目落地,投資額達到X萬元。
四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堅持全鎮“一盤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對標珠三角地區推出系列創新舉措,實施鎮領導班子、村(社區)掛點服務聯系企業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廣政務服務進園區、投資項目“幫辦代辦+上門辦”服務模式,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今年以來,共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X個,新注冊企業數量同比增長%。
(二)鎮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一是縣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加快推進城建、產業、文體、教育、醫療、商貿等領域基礎設施補短板,大力改善縣城鎮城市面貌。新增城建項目X個,產業項目配套設施X處,文體設施X處,教育醫療設施更新改造X處,商貿設施優化X處。
二是鎮村“幸福圈”打造初見成效。打造興旺的商業圈,促進文化公園、特色步行街、悠閑步道等夜經濟項目,新增商業攤位X個,夜市經濟營業額達到X萬元。升級改造鎮級商業中心,吸納大商家進駐,形成吃住行購娛一體的特色商業體,打造便捷的生活圈。加強鎮村整體風貌設計管控,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提升圩鎮主次街道沿線、商業繁華地段、旅游景點、交通樞紐、產業片區等風貌品質。新建和改造道路X公里,新增供水管網X米,改造供電線路X米,新增污水處理設施X套。
三是圩鎮人居環境品質大幅提升。深入推進圩鎮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加強整體風貌管控,深度挖掘山水風光、歷史人文、紅色資源、生態農業底蘊,加快創建一批高品質、示范性美麗圩鎮。突出修舊如舊、鄉韻傳承,微改造舊民居X戶,打造網紅打卡地X處;內涵式提升舊城區、舊街巷風貌,打造圩鎮特色街區X條。
(三)鎮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
一是鎮村教育短板加快補齊。強化鄉鎮學校聯城帶村功能,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強鎮村幼兒園、小學硬件配套設施建設,拓寬學生教育活動場所。新增幼兒園、小學學位X個,新建和改造教育活動場所X平方米。
二是鎮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全力提升鎮村衛生院的設施設備,加強場地功能規范化建設,聯合開展老年人健康檢查和婦女兩癌篩查診療活動X次。出臺政策性鼓勵措施,吸引專業醫療人才加入基層醫療機構隊伍,基層醫療衛生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是城鄉養老托幼服務水平逐步提高。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式養老,統籌推進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動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新增養老床位X張,托育學位X個。
四是城鄉就業和民生保障服務體系日益健全。精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積極拓展就業渠道,聯系轄區企業X家,促進城鄉勞動力就地就近就便就業,新增就業人數X人。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培訓人數達到X人次,促進農民技能提升和就業增收。優化提升鎮村兜底民生保障水平,落實全民靈活化參保計劃,社會保險法定人群覆蓋率達到X%。
(四)美麗鄉村建設品質持續提升
一是鄉村規劃建設科學有序。科學做好鄉村布局規劃、村莊建設規劃、農房風貌規劃,統籌布局村莊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二是美麗鄉村建設品質全面提升。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以美麗鄉村風貌帶、美麗鄉村精品帶、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抓手,一體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創建行動。打造美麗鄉村X個,其中建設風格協調、富有地方特色的村莊達到X個。
三是綠美生態建設扎實推進。以創建森林城市為牽引,持續優化水源涵養林、生態風景林、鄉土闊葉混交林的布局,加快推進低效林改造,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推動鄉村挖掘可綠化空間應綠盡綠。新增造林面積X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X%。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截污納管力度,積極推進鎮域農村污水標準化運維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X%。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等污染防治攻堅行動,鞏固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推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長治久清。
(五)鄉村產業振興步伐堅實
一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糧食總產量達到X萬噸。健全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完善精深加工、冷鏈倉儲、流通銷售等產業鏈條。加強特色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觀光、健康養老等產業,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X種。不斷深化拓展“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延伸發展特色農家樂、特色美食,助力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同步推進。
二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創新。聚焦補齊行政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短板,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資源經濟+”等合作共贏模式,實現可持續穩定增收。鼓勵和支持以自然村為單位,盤活村級集體留用地利用、開發。推動自然村集體及農戶(社員)與社會資本、龍頭企業共建發展家庭農場或美麗牧場種養項目,解決自然村經濟薄弱和農民增收問題,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比增長X%。
(六)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一是基層黨組織功能不斷增強。繼續落實“三會一課”“第一議題”和主題黨日活動,嚴格遵守黨的政治規矩,深化黨領導下的村小組運行機制,深入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形成覆蓋網格X個。推進分類提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政治功能、組織功能、服務功能,改造提升村級黨群服務中心X個,使黨組織成為村民的堅強堡壘。
二是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強監督檢查、巡察監督,深入整治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加強對重點項目、重大資金、重要環節的監管。加強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監督執紀執法,借助黨紀學習教育加強村(社區)紀檢監察干部、監委會成員的業務培訓,培訓人次達到X。
三是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指導完善村(居)民小組的議事決策、組務公開、財務管理、組務監督等機制。發展壯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公共文化陣地,實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質量提升工程,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培育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氣質。持續創新推進傳統鄉土文化,實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二、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發展仍比較薄弱。盡管在推動產業集聚和優化升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中,仍存在技術瓶頸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短板。在鎮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但仍存在部分地區基礎設施老舊、更新緩慢的情況。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鄉村地區,道路交通、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產業發展的推進。
三是公共服務均等化仍有待加強。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在鄉村地區的覆蓋不足,養老托幼服務的質量和數量還不能完全滿足需求,就業和民生保障服務體系在精準性和有效性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四是鄉村振興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在鄉村產業振興方面,雖然探索了多種發展模式,但一些農村集體經濟仍然薄弱,產業融合發展的深度不夠,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溝通交流,扶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完善鎮領導掛鉤聯系重點企業的工作制度,常態化走訪企業,及時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問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扶持和創新引導,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提升產業整體的創新活力。完善產業園區的配套服務,建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促進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提高產業鏈的協同效率。
(二)注重薄弱環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制定基礎設施更新和擴展計劃,明確重點項目和時間表,優先解決偏遠鄉村的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積極爭取上級政府的專項資金支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基礎設施建設的監督和評估機制,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提高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益和維護管理水平。
(三)加強統籌協調,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建立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協調機制,加強城鄉之間的資源統籌和調配。加大對鄉村養老服務、教育和醫療的投入,建立輪崗機制,推動優秀教師和醫護人員到鄉村加強培訓和交流,提高鄉村公共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
(四)加強宣傳引導,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政策扶持和項目引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專題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村干部的經營管理能力。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和旅游資源,加強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推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