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央視《開學第一課》以“可愛的中國”為主題,從歷史、現實、未來貫通的時空維度,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和廣闊前景,邀請各行各業杰出代表講述接續奮斗、創新創造故事,展現新時代奮進者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024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借鑒或幫助。
第一篇: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024
先賢曾子曾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要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德,這就從根本上把“愛國”之情注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融進了炎黃子孫的心靈,愛國之情,就成了綿延千年而不息的民族情,成了世代傳承的民族精神。
愛國,首先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當愛國作為一種基本的民族情懷深深地根植于人們內心深處的時候,愛國就會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波蘭偉大的音樂家肖邦,后半生正值波蘭淪陷,他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漂泊,華沙被攻破,他的精神受到強烈震撼,濃濃的愛國感情在他心里激蕩,他用音樂點燃了人民對侵略者仇恨的火焰,用音樂守護著人們對祖國滿腔的熱愛之情,“把我的心臟送回祖國”曾鼓舞了千萬人奮起反抗,強烈的愛國情懷曾感動了無數的人。
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從岳飛的精忠報國到文天祥的富貴不淫,從吉鴻昌的誓死抗日到楊靖宇的以身報國,一代代民族英雄們用他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豪情教育感染著后世的人們,讓愛國情懷世代綿延,成為中華民族最樸素的民族情懷。
愛國更要承擔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百年屈辱的中國近代歷史上,當我們的民族遭受苦難,備受欺辱時,總有一些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重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抵御外侮,救亡圖存。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的名言就是他們的精神寫照。新中國成立后,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他們放棄了國外豐厚的物質待遇和優越的工作條件,沖破重重阻撓回歸祖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國防軍工建設,把中華民族的國防自衛能力提高到世界先進水平,為民族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熱愛祖國,擔當責任,是我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一種偉大精神。
今天,中國早已走出了百年沉淪,我們現在正在完成百年復興的偉大夢想,振興中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先輩們的精神激勵鼓舞著我們,任重道遠,時不我待,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勇敢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第二篇: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024
古詩有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不僅以她的甘甜的乳汁滋養著中華兒女,而且把她那大氣磅礴,一往無前的奉獻精神烙印在每個華夏兒女的心里。正因為這枚烙印,讓奉獻精神成了我們民族最優秀的特征,使一代代中華兒女奉獻祖國,奉獻社會,奉獻人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中華民族艱難跋涉的千年風雨路上,顧炎武的話得到了深刻印證,衛青、李廣、岳飛……一代又一代名傳千古或默默無聞的英雄人物,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將他們保家衛國的家國情懷和一腔熱血投之于沙場,奉獻于生他養他的這片熱土,從而換來了祖國的長治久安。
最令我感動的歷史或許要屬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的風雨歷程。鴉片戰爭之后,近百年間,祖國早已千瘡百孔,國家貧弱,列強侵略,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形下,無數的英雄兒女為了國家的安寧和民族的生存,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奉獻給祖國,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中華兒女為了和平、為了正義浴血奮戰,只為了國家的安定。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為國家統一和平的無私奉獻,才將光明美好的的祖國的明天帶給了人們。
不得不說百年沉淪之后的百年復興。在這艱難奮起的百年歲月中,我們這個貧窮、弱小的剛剛獨立的國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步地成長為一個富強、民主、強大的國家。而為我們帶來這些奇跡的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無私奉獻的中華兒女。從嫦娥探月到蛟龍潛海,從神舟飛船到北斗工程,從解決溫飽到攻堅脫貧,科技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一步步走向繁榮。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正是中華兒女的無私奉獻精神,雖然歷盡艱辛,也要不懈努力;即使受盡磨難,從不隨便放棄:這就是黃河孕育的中華民族精神。黃河在心間流淌,無私奉獻的精神鑄成我們的靈魂,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她的兒女時刻都準備奉獻一切。
第三篇: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024
隨著金秋九月的溫柔腳步,我滿懷期待地迎來了2024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可愛的中國”,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輕輕拂過我的心田,激發了我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無限憧憬與自豪。這場跨越歷史長河、連接現實大地、眺望未來藍圖的視聽盛宴,不僅是一場知識的洗禮,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新時代賦予青少年的責任與使命。
這堂課開篇便帶領青少年踏上了一段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在這里,五千多年文明的燦爛星河與當代中國的蓬勃生機交相輝映,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未來緊密相連。
文明的火種,在華夏大地綿延不絕。節目走進歷史深處,觸摸中華文明的根脈。在安陽,中國文字學會會長、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為同學們揭示了漢字的演變歷程。一筆一畫間,3000多年的文字演變史猶如一條穿越時空的長河,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這些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關于創新創造的故事。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創新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無論是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還是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都離不開創新精神的引領。
這些杰出代表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的故事,激勵我要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嘗試新事物,用創新的思維和行動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展望未來,我深知自己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我要以這些杰出代表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同時,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國情懷。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爭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開學第一課》雖然結束了,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和啟迪卻將伴隨我一生。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繪就可愛中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