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計劃書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鄉鎮民政所工作計劃篇一
1、完成農村低保“按標施保”工作,目前各村進入評議階段,民政辦將審核資料,按程序統計上報。
2、申報大病醫療救助x人,臨時救助x人,非重點優撫臨時救助x人,基本殯葬服務費x人,高齡津貼x人。
3、進一步加大農村五保工作的管理和服務力度,確保全年安全無事故,做好新福利院后續建設工作。
4、完成低保、五保、優撫、高齡等季度報表。
5、結合縣民政局“情暖特殊困難群眾行”活動,確定xx兩個村為幫扶村,申報分散五保重度精神病患者x人,分散五保居住危房改建x人,低保、五保、優撫對象缺生活用品x人,急難救助對象(龐龍平)x人。民政局入戶核實后,將下發幫扶工作方案,明確幫扶內容。
1、年初在民政辦公會議上對村級信息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對于災情上報要求及時、準確,無漏報現象。鎮建有救災救濟各類檔案資料,村村務公開欄對救災救濟各項款物均已公示。
2、建立花林寺鎮20-年災情損失和需政府救助人口臺賬和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臺帳,分類實施救助。
3、上報20xx年xx鎮因災倒房戶臺賬共計18戶。
完成季度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資金社會化發放名冊,按季度發放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資金、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社會化發放資金、非重點優撫對象臨時救助資金。
繼續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鎮村務公開領導小組分季度制定村務公開考核表,分季度組織相關部門對全鎮15個村的村務公開工作逐一進行考核,并下發考核通報,督促整改到位。
1、申報高樓村幸福院項目建設,以滿足廣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需求為目標,為老年人提供質優價廉的專業化服務,不斷提高我鎮社會化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
2、做好陽光超市日常衛生清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物資領取機制。
鄉鎮民政所工作計劃篇二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理念,夯實基礎,加強基層,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在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在深化雙擁優撫安置工作上取得新進展,在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上收到新成效,實現民政事業持續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在服務和興鎮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方面作出新貢獻。
以文明窗口創建為契機,扎實開展各項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爭先進位:
(一)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落實社會保障制度。
困難群眾、弱勢群體和優撫對象的基本權益是民政民生問題的主體。強化對城鄉低保人員實行動態管理,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并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標準。嚴格按照低保、五保申報審批程序規定,戶申請、鎮審核、區審批;嚴格實行三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一卡通”發放形式,達到管理規范化、程序合法化、制度正常化。做好困難群眾的及時救助工作,切實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和后顧之憂。
(二)進一步強化優撫工作力度,真正解決優扶對象的實際困難。
20xx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優撫政策,切實解決優撫對象“生活難、看病難、住房難”等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結合區局全面落實撫恤定補、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推動“優撫安居工程”工作的發展,真正解決優撫對象的實際困難,落實雙擁工作,爭創雙擁模范單位。
(三)進一步加大殯葬管理工作力度,切實改善我鎮殯葬環境。
進一步加大殯改工作宣傳力度和氛圍,嚴肅查處、嚴厲打擊非法土葬行為。同時加大對架河鎮公墓建設的投入及管理,優化美化殯葬環境,強化管理,促進公墓規范化建設和發展,推動殯改工作。
(四)提升服務,提高水平,加強為老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
認真做好本部門和兩個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規范各項資料,嚴格各項制度,全面提升敬老院服務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多方面解決敬老院老人實際生活中的吃、穿、住、醫等問題,打造省級文明示范窗口。
(五)進一步加強基層政權建設,認真開展村務公開工作。
繼續抓住村務公開不放松,真正做到公開的內容全面真實,公開的形式、程序和時間規范及時,全鎮所有社區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達到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
(六)進一步加大殘疾人工作力度、解決殘疾人困難。
認真摸排好殘疾人各項信息,做好錄入及上報工作,舉辦殘疾人創業培訓及成功交流會,鼓勵引導殘疾人創業。大力宣傳、爭取政策、落實好各項殘疾人民生項目和救助工作,使殘疾人享受到政策,感覺到溫暖。
(七)確保民政工作信訪穩定。
認真做好低保、社會救助和涉核人員待遇等各項涉及民生問題的解釋和協調工作,在切實解決群眾需求的同時,確保信訪穩定。
(八)確保各項工作爭先進位。
20xx年,民政辦將按照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要求,努力拼搏,開拓進取,進一步把我鎮民政工作干實、干好,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創建和諧架河做出新的貢獻。
鄉鎮民政所工作計劃篇三
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城鄉覆蓋,全縣完成x個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任務。加快建設以護理型為重點、助養型為輔助、居家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建設扶持力度,健全養老服務補貼、政策性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制度。加強養老服務人員業務培訓,培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加快-縣養老中心項目建設進度,年底前完成附屬工程及室內裝修,投入試運營。加強敬老院安全管理,完善長效管理機制,鞏固入院率,穩步實施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扎實推進省級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縣工作。
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貫徹低保動態調整,增長幅度不低于x%,農村低保標準達到城市低保標準的x%,城鄉低保年平均達x元以上;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效率,確保財政安排醫療救助預算資金人均不低于xx元,完成困難群眾免費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年度任務;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轉介流程,提升居民家庭經濟核對平臺功能;健全分層分類救助辦法,提高臨時救助水平,按常住人口自籌臨時救助資金達到人均x元以上,臨時救助資金支出率達到x%以上;維護流浪乞討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快城鄉避災安置場所和救災物資儲備庫規范化建設;嚴密關注災情預警,全力做好應急救災和災害救助工作,加強救災資金末端監管和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繼續推進減災示范社區建設;加強孤兒和困境兒童保障,確保福利機構孤兒養育標準不低于上年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性支出x%,社會散居孤兒不低于福利機構孤兒標準的x%;加強慈善義工隊伍建設,多形式組織慈善公益活動;加強福利企業監督管理,保障殘疾職工的合法權益,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用足福利企業優惠政策。
積極推進“三社聯動”發展,創新社會治理機制。
1.建立完善社區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健全村務運行制度,有序擴大基層群眾民主參與;完成城市社區居委會換屆直接選舉;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提升xx社會公共服務中心運營水平,增加話務量,提高服務能力;建立有效管理機制,加強異地轉移安置人員社區管理與服務。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機制,深入實施“政企社”共建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模式,繼續推進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確保便民服務中心功能有效發揮,簡化服務流程,豐富服務內涵。鞏固“機構掛牌、考核評比、創建達標”三多清理成果,全面實施社區(村)事務準入制度。
2.加大力度扶持培育社會組織發展。加強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構建設,規范社會組織行政審批和備案管理,繼續推進社會組織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社會組織信息化建設水平。力推“政社分開”,探索政府轉移職能目錄、購買服務目錄與具有承接能力的社會組織目錄的編制工作,加大財政資金、福彩公益金對社會組織發展的支持,加強管理監督和規范引導,增強社會組織自身發展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3.發展壯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組織社區工作者培訓,鼓勵參加社會工作師職格考試,開展社會工作案例征集交流活動。
加強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利用,健全和完善地名管理和服務體系;建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長效機制;宣傳殯葬法律法規,確保遺體火化率x%;開展“六邊三化三美”青山白化專項治理工作,加大對“二沿五區”墳墓治理力度;繼續推進農村生態墓提升工程建設,全面推行生態葬法,提高已建生態墓綠化率,加強骨灰入墓管理。深化婚姻、收養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完善婚姻登記信息庫。
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及時按政策提高撫恤優待補助標準,深化優撫對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認真落實軍休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政策。深入開展“關愛功臣永葆光榮”主題系列活動。完善退役士兵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工作機制,切實增強退役士兵自主創業和競爭就業能力;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和政策落實力度,做好退伍軍人維穩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工作,探索軍民融合式發展新路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國防軍隊建設。
貫徹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和省司法廳、省老齡辦《關于加強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見》,切實為老年人辦好事、辦實事,維護老年人權益;積極推進老年教育,實現老有所學;充分發揮各基層老年協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力爭x%的村開展“銀齡互助”活動;組織開展“敬老月”活動,創新老年活動載體,拓展老齡文化宣傳平臺;加強老年活動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為老服務陣地作用。
開展“法治民政”建設:組織開展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設學習和專題培訓,開展民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資金清單和政務服務網“四單一網”建設,貫徹落實各級民政政策法規,健全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制度。開展“高效民政”建設:制定切實有效的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并嚴格督促執行,健全完善各項內部工作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有效減少工作差錯。開展“專業民政”建設:制定年度計劃,組織全員化、多層次、高頻率的業務培訓、技能比武活動;制定課題調研、學習考察和工作交流計劃,設立養老業務科室,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開展“活力民政”建設:健全完善支部和工、青、婦組織建設,制定年度工、青、婦等群團活動計劃,積極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