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者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為各類企業和廣大個人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服務,確保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保障體系的穩定運作。他們的工作不僅關乎社會公正和人民福祉,更是推動社會和諧與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計劃怎么寫,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4年工作計劃1
(一)重點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預計完成3300人;繼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多渠道開發公益性崗位,預計安置就業困難人員20人,預計青年就業見習達到100余人。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以農村轉移勞動力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為主要培訓對象,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預計完成全年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任務900人;繼續落實好失業保險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繼續執行失業保險階段性降低費率、失業補助金及技能提升補貼政策。2024年,XX區預計召開線上、線下招聘會2-3場,進一步促進轄區供需對接。
(二)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保險工作。以推進擴面提效為重點,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目標,落實好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創新制度待遇計發、補發工作。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發展工傷預防機制建設,積極探索轄區內以職業康復為重點的工傷康復機制建設,落實工傷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社保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基本實現基本養老金穩定、合理、長效增長。同時加強對社保基金的監督管理,防止社保基金的跑冒滴漏。
(三)加強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隊伍建設。做好接收我區人事代理檔案材料轉遞、收集、歸檔以及提供其他人事代理服務。以規范管理機制為切入點,突出抓好各類人員的考核、收入分配等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人員管理評價機制,做好政府系統股級及以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年終考核和管理工作。加強我區人才隊伍建設,做好事業單位和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的資格考評工作,嚴格落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文件要求,公開公平公正的做好公開招聘工作。
(四)全力做好維權維穩工作。以強化執法維權為手段,突出抓好以拖欠農民工工資為重點的執法監察,積極應對上訪突發事件,加強勞動爭議的調解力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認真做好勞動保障年度書面審查,同時聯合其他部門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和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嚴肅查處違法行為,全區投訴舉報案件結案率要達到99%以上,堅決杜絕行政不作為。
(五)繼續加強行風建設。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切入點,用實實在在的作風、行風效果取信于民,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理解。一是抓好作風建設,堅持“換位思考、親情服務”理念,堅決杜絕“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問題,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工作水平;二是抓好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制,開展形式多樣的警示教育活動,牢固樹立黨員干部的廉潔意識。三是抓好組織建設,深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持續提升機關黨建工作質效。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4年工作計劃2
一.提高就業服務水平,全力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繼續做好充分就業社區(村)建設,建立相對穩定、業務精湛、服務優質的人社干部隊伍;加大扶持力度,做好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工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完善失業保險內控管理制度,進一步防范基金管理風險。2024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7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30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79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8600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44萬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成職業技能培訓800人,創業培訓600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00萬元。
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全力做好三險同參工作,鞏固社會保障全覆蓋成果。做好各項社保待遇調整工作,逐步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及時足額支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深入推進“溫暖社保”行動,打造“指尖上的社保”特色便民服務品牌,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服務。加強社保基金監督,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建立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社保基金管理風險防控機制。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升人才智力支撐能力。持續推進職稱評審“破思維”“立新標”,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積極搭建柔性引才等工作平臺,全面提升引才服務保障水平。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不斷細化培訓措施,打造XX職業培訓品牌。
四.廣泛征集提前謀劃,抓好辦實重點民生實事。2023年底下發征集通知和公告,面向社會各界征集群眾最期盼、最關心的重點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根據盡量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通過政府常務會、人民代表大會,精選確定2024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盡快出臺方案、組建工作專班、強化要素保障,建立快速推動落實機制,開辟綠色通道,保障資金投入,推動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順利實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切實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加強勞資矛盾隱患的排摸活動,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擴大勞動關系法規政策宣傳覆蓋面。加強勞動監察執法,突出抓好根治欠薪部門協同機制建設,優化調解仲裁工作體系,提升仲裁工作效能。
六.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不斷凝聚團結奮斗合力。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政治引領,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xxx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狠抓干部作風建設,不斷提升人社系統干部職工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奮力推動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
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4年工作計劃3
(一)推動就業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堅持目標導向和考核導向,抓牢各項就業政策落實,力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500人,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地位。一是統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健全就業援助和工作保障機制,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動態管理和實名幫扶。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就業見習等服務,穩定總體就業率,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聯系服務率保持在100%,就業率達到90%以上,組織青年就業見習180人,開發見習崗位270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托牢促進困難群體就業的基本盤。統籌推進退役軍人、婦女、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2000人,困難人員就業280人。提升人力資源市場和零工市場的管理服務水平,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實現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1萬人。二是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拓展創業擔保貸款服務新模式和新路徑,持續抓好“創貸+商貸”和信用擔保貸款,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2億元。加大創業補貼發放和創業培訓工作力度,不斷優化創業服務生態,厚植創業沃土,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三是強化職業技能提升。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采取“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模式,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緊缺工種、新就業形態等特色培訓,并指導備案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完成職業技能培訓6500人。四是精準做好企業用工服務。建立企業用工需求動態監控機制,結合春風行動、各類招聘會等線上線下活動,做好重點企業用工服務。舉辦招聘活動不少于20場次,為企業招工不少于2000人。
(二)推動社會保障體系更安全更可持續。一是切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聚焦“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這一目標任務,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落實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運行制度,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傷和失業保險省級統籌,不斷提升統籌經辦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二是深入推進全面參保。按照“政策共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總體思路,組織社保政策進社區、進企業等活動,分行業分領域開展社保擴面征繳,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三是提高基金監管水平。開展社保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完善風險防控規則,從崗位權限設置、基金管理、待遇發放各方面進行流程優化,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確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
(三)推動人才建設更富活力更顯動能。一是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持續落實好“青年人才集聚沂蒙行動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海外留學人員,進一步壯大青年人才隊伍。進一步健全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落實高層次人才“一對一”保姆式服務。深入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實施“鄉村振興合伙人”行動,扎實做好鄉村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著力建設技工強縣,結合我縣優勢產業發展,積極爭創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出更多的技能攻關、名師帶高徒的骨干團隊,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三是加快專家服務基地體系建設。以省市縣三級專家服務基地體系建設為載體,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提升行動,提升省、市級專家服務基地引才育才效應,重點幫助企業解決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遇到的發展瓶頸和難題。四是推進“歸雁工程”提質增效。加強“歸雁人才”信息庫建設,以“歸雁孵化器”為載體,加強各類創業服務載體建設,規范提升創業孵化功能,提升“歸雁項目”郯城特色品牌影響力。
(四)推進勞動關系品牌建設更加深入更具影響。一是提高勞動關系治理水平。繼續推進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指導企業規范用工和妥善處理勞動關系。聚焦企業群眾關切,加強勞動力市場監管,提升人才流動便利度,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二是開創多元化解新局面。探索組建、規范大中型骨干企業調解組織,打造一批“流動調解站”,促進勞動人事爭議解決在一線,調處在基層。在2023年完成上級驗收的基礎上,加強向上溝通對接,完善調解組織軟硬功能,舉辦“國家級勞動人事爭議金牌調解組織”揭牌儀式,進一步提升金牌調解品牌知名度影響力。三是健全協商調解網絡。全面實施內部申訴和協商回應制度,暢通用人單位內部申訴協商受理渠道,實現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內部申訴協商組織全覆蓋、制度全健全、流程全優化。四是提升爭議速裁新效能。完善拖欠農民工工資裁決處理方式,成立專門速裁辦案小組,加強同法院的“裁審、裁調”銜接和執行聯系工作,建立定期聯席會議、案件信息交流、聯合業務培訓等制度,提升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速裁質效。五是常態化抓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聚焦關鍵環節、關鍵領域,緊盯各級欠薪平臺、信訪、12345熱線首發等平臺投訴線索問題,壓實行業單位、屬地單位、項目企業各方責任,健全欠薪治理長效機制,做好平時監管,及時消除隱患,爭創2024年度全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