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武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篇1
湖北人,是同胞也是同袍
作者:孫小婷
這幾天,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新聞牽動人心。正在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對抗疫情的時候,一些新聞卻在刺痛人們的神經。
有同學反映,許多駐武漢高校寒假返鄉,及歸家路途經過武漢的同學的個人信息被惡意泄露,包括他們的姓名、詳細家庭住址、身份證號、手機號、回家車次時間,甚至還包括學校名稱,以及他們父母的身份信息在各種微信群里被大肆散播,還有一些同學和家人還遭到了電話、短信的輪番騷擾,甚至上門謾罵。
而另一些地方也出現了“酒店拒絕湖北人入住”“圍堵鄂A 牌照私家車”等過激行為,各種諷刺、挖苦湖北人的圖文也在朋友圈流傳。
心痛!無奈!從國家公布疫情信息至今,武漢、湖北,這幾個字眼開始讓一些人談之色變、避之不及。
而這些非科學、非理性的極端態度和做法,正在刺傷湖北人民的心,不僅對封城之內抗擊疫情的湖北人造成二次傷害,讓因各種原因滯留外地的湖北人或有湖北旅行史的人感到恐慌和心寒,還會讓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抗疫大局從內部產生隔閡和阻礙。
的確,大難當前人們心情緊張,采取防御措施無可厚非;肺炎存在一定的潛伏期,控制感染源也十分必要;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泄漏個人隱私,進行人身攻擊,無視他人的權利,這些行為無異于觸犯法律的底線,踐踏道德的價值。
在處理滯留湖北人的問題上,湛江市徐聞縣的做法得到了微博網友的點贊,湖北的旅客可以在縣里的酒店內進行醫學健康觀察,統一疏解,集中安置,暖心包容的舉措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為當地每一位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隔離病毒,但不能隔離愛;科學有序防控,而非以“湖北”作為一刀切的標準,這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對待同胞應有的態度。
因為在這場殘酷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真的不容易。他們最先成為受害者,也最先成為犧牲者。他們大多數人在返鄉之前并未了解疫情的嚴重性,之后又用堅守為全國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線。
他們堅強!B 站UP 主(視頻內容創作者)“林晨同學”用鏡頭記錄了他眼中的“空城”武漢,在超市里井然有序排隊買菜的人們,臉上幾乎看不見慌張,冷靜鎮定得讓人難忘。
他們樂觀!一條武漢市民晚上高樓間喊話的視頻,讓人笑著笑著就看哭了,“對面窗戶打開,吵下架啊!”心酸中流露出的喜感,卻成為了武漢人民在大難面前“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別樣詮釋。
他們奉獻!這個春節放棄與家人團聚留在湖北;幾乎所有的醫務工作者奮戰在生死一線,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無怨無悔,義不容辭。他們在保衛自己的家園,保護自己的同胞,更是在保衛全國14 億人民的生命健康。
“非常抱歉,湖北給全國人民添麻煩了。我們會自行隔離到疫情穩定為止。加油武漢,加油中國。”這樣的心聲讓人淚目。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誰說沒有戰衣?與君同穿戰袍。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上陣拼搏的不僅僅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們,還可以有每一個普通人。“與子同袍”,正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寫下的“請戰書”!
這封“請戰書”的內容可以是:不對湖北籍人民另眼相看,不差別對待,不制造對立,不激化情緒。關愛身邊的手足同胞,不論他們是湖北人還是非湖北人,不論他們是家人還是陌生人,不論他們是青壯年還是老幼者,無論何時何地,每一個中國人民都是我們的同袍!
此時的廣大湖北人民,他們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不應該被人們忽視,更不應再遭受人們的指責。
因為在這場阻擊戰中,我們需要面對的,是新冠病毒這一共同的敵人;我們需要實現的,是戰勝肺炎疫情這一共同的目標!
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時,也請向與我們守望相助的湖北同胞們,致敬!
加油,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武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篇2
這個春節在不平凡中度過。連月來,以武漢為重點的全國人民經受著又一場嚴峻的考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肆虐著人們的健康,乃至生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澆鑄起了一道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銅墻鐵壁。他們是這個春節的“風景線”。
我們看到了它充滿大愛、閃耀著希望的光芒。當病毒發生后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又一次站在了臺前;醫務人員拯救病人、不顧安危;全國無數工作者主動請戰,支援武漢...這些行動無不彰顯大愛,
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源泉。還有企業捐的醫療防護物資、群眾自發捐款捐物...都蘊含著14億中華兒女同心同向的初心和使命。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黨旗鮮紅。無情的病毒擋不住愛心的流淌,各地的醫務工作者,黨員干部們,組成一支支志愿者隊伍,舍棄節假日的休閑娛樂,毅然奔流充滿艱辛與危險的疫情重災區,為生命而戰,為初心而戰。這支志愿隊伍,一直戰斗在每一個角落。堅定信心,同舟共濟,愛的力量無窮。
大愛之行必有大愛之人!在這場前所未有的硬戰中,在武漢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武漢人都貢獻著力所能及的力量。在疫情面前其實武漢人、湖北人都是受害者,甚至他們犧牲更大,不要歧視和嘲笑他們。無論身在武漢或是心牽武漢,只要我們少一點猜疑,多些關愛與體諒,大愛之人終會有更大的福報。
我們每個人也要盡自己的一份力,要做好非必要不出門,出門必戴口罩,進門必洗手,時刻關注輿情動態,凈化朋友圈,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勤洗手,勤消毒,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工作,為這場戰役作貢獻。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全國人民都是你們的后盾!我們要有信心,要盡忠職守、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殲滅疫情。
普里尼說:“在希望與絕望的決斗中,如果你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緊握著,勝利必屬于希望。”?
武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篇3
大家好!疫情當前,我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然而在一聲聲“武漢加油”的口號下,“武漢人”卻成了被特殊對待的對象,輕則諷刺,重則歧視,難計其數。對此,我想對大家提出幾點倡議:
理性思考,不把武漢妖魔化。
多一點尊重,善待武漢人。
自武漢官方透露有將近500多萬人離開武漢后,一些人對武漢人、湖北人亂貼標簽,導致部分滯留外地的湖北人回不了村、返不了城、住不了店,有家難還。媒體在高呼“武漢加油”,實際情形是武漢的車開出去要加油并不容易,網絡上公布的一個照片,某加油站防控措施的第一條:“武漢牌照一律不許加油”。而這種對武漢人乃至湖北人的標簽化、妖魔化,將這場原本應一致對外的“抗疫戰”變成了一場內耗。沒錯,武漢是新型肺炎的病源,但他們不是災難的制造者,而是受害者。在災難面前做出最大犧牲的恰恰就是武漢人。有些人身處武漢,即便身體暫時沒發現異樣,也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可能會感染到其他人。一場疫情,導致它的原因太多,但不應該讓武漢人買單。我們不反對對來自湖北的人進行必要的醫學觀察和隔離,但要給予尊重。當下不少滯留外地的湖北人拖家帶口,有老人有兒童,善待武漢人,對他們給予應有的幫助不僅僅是出于人道主義,更是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一環。隔離病毒,但不能隔離愛。我們防的是病毒,不是武漢人。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善待武漢人,也是在善待我們自己。
疫情是對我們共同的考驗,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我們怎能忘記古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良訓。換做是我們身處疫情的重災區,若是別人對我們惡語相加冷眼相向的時候,我們又該作何感想?我們是否還記得納粹受害者馬丁.尼莫拉的短詩:“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后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退一步講,我們誰也不清楚下一次疫情大爆發會發生在哪里,而這次我們如何對待武漢人,下一次,我們也會被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如霍布斯在《論人性》中所言,“發生在一個無辜人身上的苦難,也有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善待武漢人,才是真正善待我們自己。
化解危機,守望相助是關鍵。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本是一家人。
病毒無情,但人有情。病毒的擴散速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如何度過難關,靠的是守望相助。84歲的鐘南山院士建議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卻義無反顧趕赴武漢前線;全國各地數以千計的醫護工作者主動請纓趕赴武漢醫院支援。白衣逆行,國士無雙。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更讓人更感到安慰的是,很多地方政府開始主動為武漢以及其他湖北籍游客提供集中統一的住宿場所。這些善意的舉措,體現了“全國一盤棋”、主動擔當作為的防疫要求,展現了中國人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精神。正如加繆在《鼠疫》中所言:“即使世界荒蕪如瘟疫籠罩下的小城奧蘭,只要有一絲溫情尚在,絕望就不致于吞噬人心。”幫助武漢,有科研工作者爭分奪秒地研究藥物,有醫護人員不計生死地守候病人,有無名者無私地捐款捐物資。也許我們不是那個勇敢的擔當者,忘我的沖鋒者,最美的逆行者,但至少我們可以成為善良的守護者,溫暖的鼓勵者。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武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篇4
李昶樂
路上,行人寥寥無幾。他們臉上的表情被大大的口罩一分為二,眼神充滿著焦慮,步履匆匆,整個世界好像只剩口罩下沉悶的呼吸聲。疫情數據在不斷刷新:溫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58例,114例,172例……
我忽然想起媽媽給我看過的視頻:穿著厚重防護服,帶著口罩與防護鏡,汗流浹背的醫生正在照顧病人,因為“全副武裝”的原因,彼此之間都認不出來。于是他們在衣服后面寫上各自的名字。他們換防護服的時候,稍有不慎,便會被感染。這些白衣天使們永遠都勇敢地站在抵抗疫情第一線,為我們擋住可怕的病毒,筑起一道道防護墻。我們在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晚會的時候,他們卻在搶救一個個被肺炎病毒侵害的生命。
新年的紅包不知何時變成了一包口罩。對于病毒的恐懼將我們牢牢地關在家中。想起那一位位不求回報,不怕危險的白衣天使們,我真替他們擔心。許多位醫生被感染,仍然有無數位醫生前赴后繼趕赴疫情一線。八十多歲的鐘南山爺爺帶領著他的團隊正在夜以繼日地研究病毒,希望盡快研制出特效藥。這位可敬的老者,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他依然與其他人一起為疫情的控制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我佩服他們的勇敢和堅持。在這新的一年里,他們給我們正確面對疫情的勇氣和方法。是那些白衣天使們給了人們恢復健康的希望。從年底到新年至今,他們始終堅持不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抗擊病毒。
一個個白色的身影,一個個汗流浹背的身影,一個個盡職盡責的身影。醫生們的防護服下,背負著多少重任,但仍含笑面對。
感謝,白衣天使們的努力;感謝,醫藥科研人員的刻苦研究。感謝各行各業抗擊疫情的人們。正是他們的努力,幫我們筑起了一道道安全的防護之墻,正是他們的辛苦,幫我們迎來了幸福安康。這病毒,雖強大,雖可怕,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必將最終戰勝所有困難。
武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篇5
面對疫情,理性和信心也是一劑良藥
作者:彭飛
當前,隨著國內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措施逐步升級,不少地區開始逐人逐戶全面摸排有武漢旅居、接觸史人員。然而,一些地方卻出現湖北人、武漢人在外地無法入住酒店、返鄉人員信息泄露遭歧視、鄂A 牌照私家車被圍堵等現象。在網絡上,甚至有一些人對武漢人貼標簽、冷嘲熱諷、惡語相向。加強戒備和防護可以理解,但若演化為對他人正當權利的攻擊和侵犯,就不能被容許。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擊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那些非理性的極端情緒和行為正在制造“二次傷害”,也應是我們共同反對和需要杜絕的。
在這場疫情中,湖北省以及武漢市受到的傷害最大,市民付出的代價最多。根據最新統計,湖北省確診病例達2714 人,死亡100 人,不少人仍在重癥監護室中搶救;武漢市主動采取封城舉措,切斷了與外界的交通聯系;大量從武漢到各地的返鄉人員主動報告情況,做好居家隔離……他們的遭遇和付出,理應得到更多同情、尊重和支持,而絕非歧視、恐懼和謾罵。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害者,同時也是一個戰壕中的戰友,唯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扶持,才能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阻擊戰、殲滅戰。
比疫病更可怕的,是疫病引起的“想象”。所謂“恐鄂情緒”,說到底還是源于對疫情本身不必要的恐慌。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透明度高,有利于我們及時掌握情況,但反過來,也可能導致泥沙俱下,甚至激起非理性的極端情緒。在此次疫情中,無論是網絡上“談武漢人色變”的輿情,還是吸煙、喝酒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的謠言,亦或是一些毫無根據、違背常識的悲觀論調,都是抓住了人性在面對災難、疾病時的恐懼和怯弱,再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不斷放大。這啟示我們,在重大疫情中,不僅要和病毒作斗爭,也要和一系列不真實的消息、不健康的情緒作斗爭。要想取得勝利,既需要相關部門做好權威信息的發布工作,提升公開度、透明度,及時辟謠,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對疫情保持科學、理性的態度,對戰勝困難和挑戰保持必要的信心和耐心。
當然,理性健康的心態不能代替實實在在的舉措,反過來,更扎實的防控措施反而是我們的信心之源。在廣東湛江徐聞縣,湖北的旅客可以在縣里的酒店內進行醫學健康觀察,科學合理的安排既保障了當地群眾的生命安全,也是對湖北人民的健康和權利負責。在云南,面對湖北籍游客因疫情管控無法返鄉、滯留當地時入住賓館飯店被婉拒的實際情況,相關部門要求各州市至少確定一家賓館飯店為滯留游客提供住宿,并密切關注游客身體狀況。政策層面的支持、機制上的保障,才能化解各方心中的芥蒂、免除大家的后顧之憂,為包容的社會心態提供土壤。對此,各地政府部門義不容辭,需要拿出更多科學、務實的舉措,避免社會情緒的極端化、對立化。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疾病、意外,都可能面臨困難、挑戰,正因如此,在災疫面前,我們尤須保持一顆同理心,彼此寬慰、互相支持。從不遠千里馳援武漢的“最美逆行者”,到“武漢加油”“今夜我們都是武漢人”的聲聲吶喊,再到來自各方的物資支援,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有網友感慨,鼠年春節恐怕是最冷清的一個春節。但恰恰因為所有中國人都心系疫區、心系彼此,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最暖心、最熱鬧的春節。
2020年抗疫劇在一起之武漢人觀后感5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