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優質17篇)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優質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2-16 13:29:03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優質17篇)
時間:2024-02-16 13:29:03     小編:文鋒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需要我們全面、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情況。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精彩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示和靈感。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一

同學們在學習時一定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考試大綱有著準確的認識,通過考試大綱的內容規定和例題說明來明確自己復習的總體思路。在這種自主探究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獨特的知識網絡體系,以引導后期的循壞復習。

2、回歸課本,根據歷史時代特征,抓住歷史主干知識。

同學們在復習中要經常翻閱必修課程的課本,做到以課本為主,參考書為輔,以此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領悟力。按著歷史階段特征掌握歷史主干知識是學習歷史的主流方向,這種學習方向有利于掌握重點知識。

通過以上的時代特征可以得出世界近代歷史的主干知識是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及最終形成。其重點知識體現在政治上是近代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經濟上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思想文化上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等。智者應借力而行。

3、進行周期復習,做到查漏補缺,避免盲區知識點影響成績。

歷史學科知識龐雜,內容繁多,為了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同學們在理解記憶歷史知識的同時,要做好歷史學科的周復習、月復習計劃,爭取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

由于時間緊張,同學們在周復習、月復習中,應結合自己考試中遇到的盲區知識點展開深入的學習,通過周期復習既深化了舊知識,又做到了知識漏洞的查漏補缺,也就會降低盲區知識點影響成績的幾率。

4、多做典型試題,訓練解題思維,并做到錯題回顧。

還可以總結出歷史最新題型的變化,如按時序考查歷史知識的試題、表格類試題、解讀類試題、論述類試題都是近幾年比較新穎的題型,需要同學們去分析,以歸納解題思維,從而迎接高考。同時,同學們對做過的試卷不要輕易丟掉,要保留到高考前夕,以做到錯題回顧,強化訓練。

5、結合歷史熱點緊貼時代思路復習。

歷史熱點包括周年熱點、長效熱點、時事熱點等,同學們在學習中要針對不同的熱點有自己的總結,把熱點與所學的歷史知識相掛鉤,這樣就會從容應對熱點引導下的試題。

6、加強研究性學習。

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歷史課題或以歷史為主導涉及其它相關學科的研究課題進行研究,以及在活動課中利用一定的時間對歷史系列知識綜合運用、歷史學科能力綜合培養的學科內綜合性專題的研究。

總之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來認識歷史問題。同時要利用討論、辯論、研討、撰寫小論文等多種形式進行研究性學習。更重要的還要借助于地圖。做到歷史與地理不分家。熟悉古代的事件發生在哪里,是誰主導的。

第一輪復習要狠抓基礎。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考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那如何在第一輪復習這個關鍵時期中更好地夯實基礎、培養能力,高考強調在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區域空間判斷、時間的推算、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等。

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科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為此,考生現階段復習應該按部就班,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

緊跟老師無疑是必要的,在課堂上跟住老師的節奏,記好課堂筆記;

課后則應按照單元的順序做一些習題。如果考生地理學得不太好,這一輪復習是查漏補缺、提高成績的時機。藉通過全面復習教材,提高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二

(1)秦代管理“市”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漢代在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3)六朝時代,出現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顯著,“夜市”比較繁榮。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已經相當繁華。

二.“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及其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含義:強調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開始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影響:“重農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但這一政策的實施使社會經濟的活力受到壓抑,而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發育,這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影響:“海禁”政策扼殺了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妨礙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滋長,使中國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而且使中國與世隔絕,從而阻斷了中國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了解古代中國在紡織、和制瓷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c、獨特技術——唐三彩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一、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這種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經營方式,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三、古代水利建設概況。

1、夏商周:農田水利有較大發展。

2、春秋戰國:戰國時秦國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國修的鄭國渠。

都江堰。

3、秦:靈渠。

4、兩漢:西漢漢武帝親到黃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東漢王景治黃河才基本解除了黃河水患。

5、隋煬帝:開通了大運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運河。

6、唐朝:設專職官員管理水利事業,各地興修了不少水利工程,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三

(1)法國大革命期間,普奧首先組成聯軍干涉法國革命,后又積極參加反法同盟,多次武裝干涉法國革命。

(2)1814—18在維也納會議上,普奧等國操縱會議,通過對法不利的決議。

(3)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結果法國戰敗,對德割地賠款。

(4)一戰前,法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三大矛盾之一,法、德分別加入互相對立的兩大軍事集團。一戰期間英法組成聯軍在西線對德作戰,并最終打敗德國。

(5)一戰后,在巴黎和會上,法國主張全面削弱德國。凡爾賽和約規定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開采德國薩爾煤礦,參與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

(6)巴黎和會后,嚴格執行凡爾賽和約,削弱德國;1923年法、比聯合出兵魯爾,造成魯爾危機;為了尋求安全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羅、南等國結盟;30年代參與簽訂洛迦諾公約,提高德國政治地位。

(7)二戰爆發前對德實行綏靖政策,二戰初期在德國入侵下,法國滅亡,貝當在維希建立傀儡政權,戴高樂領導法國人民英勇抗德。

(8)二戰后期,與美英分區占領德國,參加紐倫堡對納粹戰犯的審判。

英德關系。

(1)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時期,英國聯合普奧反法。

(2)1814—1815年英國同普奧共同操縱維也納會議,建立維也納體系。

(3)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主要矛盾,英、德分別組織“三國協約”和“三國同盟”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

(4)一戰爆發后,英法在西線相繼取得馬恩河、凡爾登、索姆河、日德蘭等戰役的勝利,最后打敗德國,取得一戰勝利。

(5)一戰后,在巴黎和會上,奉行“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參與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

(6)代在德國賠款和法國安全問題上,英國偏袒德國;道威斯計劃通過后,對德提供貸款,扶植德國;參與簽訂洛迦諾公約,提高德國政治地位。

(7)30年代對德實行綏靖政策:對德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開進萊茵不設防區不予反擊;對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陰謀;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卻坐視波蘭滅亡而按兵不動。

(8)二戰爆發后,英國逐漸堅定了反法西斯斗爭決心:不列顛之戰使德國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丘吉爾和羅斯福發表《大西洋憲章》;參與發表華盛頓26國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戰役戰勝德意在北非的軍隊,北非登陸迫使德意軍隊投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相繼參加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

(9)二戰后,參與對德國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區占領;在紐倫堡對納粹戰犯進行審判。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四

1、紡織業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順序:麻葛絲棉。

(2)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絲綢遠銷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

(3)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朝廷征收民間紡織品的數量相當可觀。

2、冶金業主要成就:

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特點:分布廣,規模大,水平高。戰國以后以鐵器為主,漢代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風形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自然通風——人力皮囊——馬排——水排(東漢、杜詩)。

3、制瓷業取得的主要成就:(會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

a、產生——原始時代彩陶。

b、發展:山東龍山文化——蛋殼黑陶。

c、獨特技術——唐三彩。

d、陶瓷過渡時期: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b、唐晚期長沙銅官窯首創彩繪工藝。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藝技術發明——康熙時期、頂峰——雍正時期。

1.秦朝:中央設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秘書和監察;“九卿”是虛指,是中央各部門的專職官員。

2.隋唐: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確立,唐太宗完善,中書省草擬政令(中書發令),門下省審核批駁(門下審令),尚書省頒發執行(尚書行令),三省集權于皇帝;六部分吏、戶、禮、兵、刑、工。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權,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封建社會官制的重大變革。

3.宋元:

(1)北宋:按“分化事權”原則設三個副宰相,參知政事管行政,樞密使管軍事,三司使管財政。

(2)遼:實行“蕃漢分治”,中央設北面官,由契丹人擔任,管理契丹和其他少數民族;又設南面官,由契丹人或漢人擔任,管理漢人和渤海人。

(3)西夏:實行黨項官職和漢族官職分開的制度。

(4)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為全國行政機關(相當于秦朝丞相和唐朝尚書省),設樞密院為軍事機關;設御史臺為監察機關;設宣政院專管西藏和宗教事務。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五

根據《考試大綱》和高考歷史試題的編排要求,二輪復習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分時期(古代中國、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國,現代世界、現代中國)重組知識、復習知識,強化主干知識的時間概念,并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簡單化和規律化。明確每個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并注重中西歷史階段的橫向聯系。

二、重視基本歷史概念的再解讀。

歷史概念復習口訣:厘清歷史概念的源與流,分清歷史概念的屬與種,理清歷史概念的形與質,澄清歷史概念的是與非,講清歷史概念的深與廣。例如“農業合作社”這一概念,利用流程圖,加深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并注重與相似概念的聯系與比較。

三、以熱點問題為依托,加強對基礎知識與主干知識的復習鞏固。

熱點問題是歷史學科不可回避的命題切入點,是加強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橋梁”,充分體現了歷史學“學以致用”“以史為鑒”的功能。歷史學家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此復習的過程中要適當關注現實世界,具體包括:能體現國家意志,被人民普遍關注的大事和熱點,如新冠疫情的防治問題;帶有戰略性、事關人類社會未來的新價值觀的事件,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既能從現實熱點問題取材,又能充分聯系本學科知識的現實熱點,如全球治理、全球對本次疫情的共同合作等等。

四、注重主觀題答題“四處”尋找技巧的總結。

第一處: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義時,要注意抓取關鍵詞語,這是信息的集中表現,是解題時所要用的重點。

第二處:從材料與教材的關聯找取相似點。不管材料多新,必定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關聯,確定了材料與教材的某個或某方面重要知識的關聯,解答問題就不難了。

第三處: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讀材料時要想著設問,把設問與材料內容互相對照,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的行文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的重要信息。

第四處:從材料之間邏輯關系挖掘隱性信息。“隱性信息”或“隱性知識”是指隱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間不易為人注意的知識。有時標點符號就是非常重要的提示,分號往往把材料分成幾層內容,破折號往往表示解釋與延伸,省略號往往代表段落的劃分。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六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_。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_、思想_)。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_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_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理解記憶:

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的記憶,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無從下手,因此強調理解性的記憶。

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對歷史現象、歷史概念、歷史結論、階段特征、歷史材料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將教材中的句號變成問號。

尋找規律:

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掌握歷史單元特征和發展趨勢,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些知識點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如要理解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經濟發展的原因時,主要是“生產技術的提高”、“經濟政策的調整”、“社會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強”、“中外經濟的交流”、“人民辛勤勞動”等;講經濟發展的表現,主要是從農業、手工業、商業、中外經濟交流幾個方面去總結。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七

1.秦漢:秦朝在中央設御史大夫,主管秘書兼管監察;西漢武帝時開始實行刺史制度,刺史“位卑權重”,可以監督諸侯王和地方__。

2.隋唐:吏部分管監察事務。

3.宋元:北宋在地方上設通判,用以牽制監督知州;元朝在中央設御史臺為監察機關。

4.明清:明初在中央設都察院管監察;在地方設提刑按察司,分管監察和司法。

二.規律小結。

1.中國古代監察機構是以皇權為中心的政體下的職能部門。

2.中國古代監察部門的設立實現了中央或地方各部門的分權、制約,為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和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三.熱點冷點。

1.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具體內容是高考的熱點。

2.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與中國近現代、世界近現代的監督機構的對比是高考的冷點。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八

一、對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遭遇的兩次嚴重挫折的認識。

1.兩次挫折。

(1)1927年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民大革命失敗。

(2)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2.挫折原因。

(1)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客觀原因是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的聯合力量超過了革命的力量,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主觀原因是由于中國共產黨處于幼年時期,缺乏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以陳獨秀為代表的黨中央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2)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由于“左”傾錯誤在黨中央取得統治地位,毛澤東被剝奪了領導權,第五次反“圍剿”指揮失誤,被迫進行長征。

3.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召開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九

1、發現地點:云南省元謀縣;。

2、生活年代:距今約170萬年;。

3、生活情況: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發現意義: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二、北京人。

1、發現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70萬—20萬年;。

3、體貌特征:上肢與現代人相似,能夠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產工具)。

4、生產生活狀況采集、狩獵;。

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群居生活,原始社會。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三、山頂洞人。

3、生產工具:磨已掌握鉆孔光技術和磨制技術(骨針);4、觀念: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

2、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

3、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提出以形寫神。

4、唐代: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創造法度,雍容華貴。

5、宋代:山水畫興起:注重意境。

民間風情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6、明清:八大山人:風格奇特;木刻版畫、年畫等。

7、民間繪畫興起原因:商業興盛、城市發展、文化普及。

8、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一方面盛行注重寫實的宮廷和民間繪畫;另一方面出現了非功利、主寫意的文人畫;不求形似,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表現手法靈活、自由。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一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瑯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墻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后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后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5)為什么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并。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后(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于社會進步;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二

經過:

1)1894年7月25日,豐島戰役,甲午戰爭爆發;。

2)9月中旬,平壤戰役大敗;。

3)黃海之戰,日本海軍完全掌握了黃海、渤海的制海權;。

4)10月,遼東半島戰役,日軍攻占了大連、旅順等地;。

5)1895年初,威海衛炮臺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馬關條約》主要內容: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主要內容: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后,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1856年10月;借口:英國“亞羅號事件”、法國“馬神甫事件”;實質: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其目的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

《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

1)增開牛莊(后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

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

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國公使駐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闖入圓明園搶劫,后縱火焚燒了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園林。

《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

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對中國的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返回目錄。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三

春秋老子和孔子。

春秋老子創道家,思想樸素辯證法。

事物不斷在變化,主張無為治天下。

還有孔子創儒家,偉大思想教育家。

主張仁愛重周禮,有教無類育精華。

詩書禮易和春秋,編定經典儒文化。

戰國“百家爭鳴”

戰國墨翟表民愿,兼愛非攻和尚賢。

孟子主張施仁政,提出民貴而君輕。

儒家唯物是荀子,倡“制天命而用之”。

莊子唯心與聃同,鄙視富貴恨不公。

法家韓非重發展,事易時移應改變。

以法為本無貴賤,打擊奴隸主特權。

(二)文學《詩經》、屈原和諸子散文。

詩歌總集第一部,西周春秋風、雅、頌。

屈原詩歌創楚辭,《離騷》蘊涵情真摯。

先秦諸子出名篇,孟子莊子是典范。

(三)藝術。

繪畫獨立成藝術,帛畫鳳鳥御龍圖。

嵌錯賞功宴樂壺,青銅編鐘鄂出土。

(四)天文和物理。

前613哈星記,歷法十九年潤七。《甘石》天文數第一。

《墨經》墨子記物理,光學力學全涉及,“光學八條”世稱奇。

(五)醫學——名醫扁鵲。

脈象扁鵲成就大,望聞問切四診法,至今診病還用它。

秦漢。

(一)科技。

出處 www.cdxkw.cn

太陽黑子太初歷,張衡釋月地動儀,《九章》數學成體系。

《黃帝內經》西漢定,東漢藥學本草經。

神醫華佗麻沸散,仲景《雜病》稱醫圣。

西漢發明造紙術,最早放馬灘出土。

蔡倫改進105,造價低廉麻網布。

(二)思想宗教。

西漢唯心董仲舒,“天人”“君權”獨尊儒。

東漢王充屬唯物,《論衡》討論有鬼無。

西漢末年佛傳入,明帝西域求佛路。

東漢道教亦形成,道家思想與方術。

(三)史學。

漢代史學功顯著,《史記》黃帝到漢武。

東漢史家有班固,斷代體裁著《漢書》。

(四)文學藝術。

西漢文學華麗賦,樸實自然歌樂府。

藝術成就數雕塑,兵馬雜技說唱舞。

秦磚漢瓦是文物,物化歷史韻豐富。

魏晉南北朝。

(一)科技。

出處 www.cdxkw.cn

數學劉徽祖沖之,圓周率外有《綴術》。

農學賈思(勰)《齊民術》,現存最早之農書。

西晉裴秀《禹貢(地域)圖》,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二)思想宗教。

東晉葛洪改道術,為封(建)統治來服務。

神仙體系陶弘景,道教教義來豐富。

戰亂剝削百姓苦,尋找佛教解脫路。

范縝《神滅》意反佛,北魏太武北周武。

(三)文學藝術。

承上啟下詩過渡,建安文學寫詩賦。

田園淵明詩質樸。清新民歌新樂府,敕勒木蘭采桑度。

蔡邑書法成藝術,鐘繇隸書變楷書。

書圣羲之《蘭亭序》,父子書壇載美譽。

(曹)不興佛像畫始祖,(顧)愷之《女史》《洛神賦》。

云崗石窟龍門窟,傳世藝術之寶庫。

隋唐。

(一)科技。

出處 www.cdxkw.cn

隋唐印刷用雕版,唐末武器有火箭。

一行歷法制《大衍》,科學實測子午線。

高宗《本草》思邈《千》,元丹貢布著《醫典》。

隋朝李春趙州橋,巧思巨制建長安。

(二)文學。

初唐子昂情質樸,唐詩改革探新路。

浩然王維醉田園,高適岑參戍邊土。

詩仙詩圣贊李杜,瓊思妙語傳千古。

中唐居易新樂府,晚唐創新小李杜。

(三)藝術。

藝術寶庫莫高窟,繪畫多彩展閻吳。

書法歐陽和顏柳,草圣張旭與懷素。

歡騰壯闊歌盛世,秦王破陣霓裳舞。

中華美名傳四海,隋唐文化耀千古。

遼宋夏金元。

(一)科技。

出處 www.cdxkw.cn

北宋畢升活字排,東傳朝日西歐埃。

宋指南針用航海,推動世界新時代。

北宋專門造火藥,南宋管形火器開。

三大發明劃時代,世界歷史美名載。

北宋沈括著作《夢》,中國科學之里程。

簡儀、高表元(郭)守敬,《授時歷》為其編定。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四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于東漢。

2.孟子的“仁政”不是對孔子“仁”的簡單繼承,從縱向來說,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對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學派不為統治者所重視,因為它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

4.兵家學派的孫臏著有兵書《孫臏兵法》,但孫臏并不主張窮兵黷武。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不意味著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6.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

7.對秦朝“書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統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結果。

8.中國“文人畫”的突出特點不是畫景而是寫意。

9.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不只是長篇小說,也有唐代的傳奇小說、宋代的話本小說,還有短篇小說。

10.明清時期我國科技繼續發展,而西方文藝復興后科技也在迅速發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國明清時期的科技屬于傳統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11.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我國古代并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不能說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說明任何重大科技發明創造,只有在它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時候,才發揮著改造社會的巨大作用。

易混點。

1、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為本,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目的。

2、心學與理學有明顯的不同。

從哲學觀上看,程朱理學堅持“性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起一套以“理”為本體、以“窮理盡性”為方法的理學體系,屬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則堅持“心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為本體、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為方法的心學體系,屬主觀唯心主義。

從道德主張上看,理學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而心學則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從而為善。

3、古代中國文學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于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整理《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

(2)、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恢宏氣勢的時代。

(3)、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建安文學一掃浮麗文風,陶淵明的田園詩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朝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

(5)、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與資本主義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五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

(2)活字印刷術:北宋匠人畢昇發明。

(3)發展:此后又發明木活字;元代王禎發明了轉輪排字法;元中期出現銅活字印刷。

(4)影響: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5)傳播:朝鮮——日本、東南亞地區-波斯——歐洲。

2.指南針、火藥的應用。

(1)指南針。

a.戰國: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宋代:利用人造磁鐵制成了羅盤。

c.應用:北宋末年,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d.傳播:阿拉伯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傳到歐洲。

e.影響: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

(2)火藥。

a.唐朝:已經發明了火藥,開始運用到軍事領域。

b.宋代:發明了竹管火槍、突火槍。

c.元代:發明火銃。

d.傳播:13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14世紀初經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

e.影響: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3.發達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陸交通發達。

(2)通道。

a.陸路。

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驛站:宋代驛站比較發達;元代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

b.海運。

條件:使用指南針,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

概況:海上交通發達,海外貿易繁榮。

航線:宋代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3)影響: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

學好初一歷史的方法。

1、做好預習工作。

預習是學習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通過預習,自己可以先對課本內容有個大概了解,能夠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識點。這樣,在聽老師講課過程中才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針對性地重點聽自己不理解的內容。

2、課上做好筆記。

做好筆記,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師各種話語、文字。而是有針對性地記錄課文總體框架,填補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點,為進一步宏觀把握歷史事件框架、歷程提供指導。

3、課后注意對知識點的串聯整理。

課文中的歷史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發展和結果等都是遵循一定歷程或規律的,一定要對知識點進行串聯,這樣知識點就會記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遺漏知識點。

4、獨立及時完成作業。

歷史作業,是對聽課效果的一種檢測方式,也是鞏固知識點的一種方式。所以,課后要獨立、及時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達到及時鞏固學業成果的目的。

初一歷史學習技巧。

1.做好學習三步驟:預習、聽講、復習。課前認真預習可以使學生對即將要講到的歷史事件、人物等有一個簡單了解,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師講課時獲得解答或者向老師提問。上課時要認真聽講,這是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關鍵。

課上要勤于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在聽講時還應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除了老師的板書以外,還要培養對一些重點內容作記錄,如老師多次重復的內容,課本中一些思考題的答案等等。

最后就是“溫故而知新”。這三點看似簡單,但做好這三步,確是至關重要的。但對初一學生來說,學習自覺性不是很強,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所以老師更要從初一開始抓起,開始培養起。

2.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過程、歷史概念等知識的獲取是通過記憶來完成的,這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

如果沒有對歷史知識的牢固記憶,理解和運用就無從談起。

記憶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背書要講究方法講究技巧,應首先弄懂它的意思,然后再去背誦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重要的考點的才記,非重點、非考點只需了解,不需要識記。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六

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_和活字印刷術。造紙術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_推動了歐洲_武器的發展,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指南針促成了新航路的開辟,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春秋時期,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奠定了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作出“楚辭”體,又稱“騷體”。他的代表作《離騷》,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具有浪漫主義的風格。漢代流行的文學體裁,稱為“賦”。西漢的司馬相如是當時的辭賦家,代表作有《子虛賦》和《上林賦》;東漢的張衡代表作《二京賦》,是漢賦中的佳作。唐朝的詩歌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初唐詩人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陳子昂寫出了《登幽州臺歌》等優秀作品。盛唐高適、岑參的邊塞詩,洋溢著豪邁悲壯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富于詩情畫意。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被后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等;另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了大量的諷喻詩。詞是宋代文學的主流形式。的詞作家有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等。“多情自古傷離別”出自柳永的《雨霖鈴》,“花自飄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創者,辛棄疾的作品表達了恢復中原的雄心和壯志未酬的悲憤。到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因而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作成就。中國的小說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的短篇小說稱為傳奇;宋代說話藝術盛行,編出了許多話本,供說書人做底本;明清時期,小說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在眾多的作品中,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部(四大名著)長篇小說最為。此外,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和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漢字:源于圖畫,至商代形成完整體系。演變脈絡: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中國的書法藝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魏晉以前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楷書具有實用價值,名家群起。其中,魏晉的楷書具有定鼎之功,鐘繇、王羲之貢獻。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也各具特點。草書具有審美價值,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行書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雅俗共賞。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書,也備受世人喜愛。到了元代,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成熟階段。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道光年間,又有湖北漢劇藝人進京,參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個新劇種——京劇。同治、光緒年間,涌現出“同光十三絕”的藝人。

返回目錄。

高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篇十七

五胡十六國口訣: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涼鮮卑建;。

前西二涼和北燕,政權仍為漢族建;。

前趙北涼夏匈奴;前秦后涼漢(成漢)氐建;。

羯后趙,羌后秦,十六小國長混戰。

1.用口訣法記憶中國歷史朝代。

盤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

蜀魏吳爭晉(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用口訣法記憶“五代十國”名稱。

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可記作:

梁唐晉漢周,

前邊都有后。

十國——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又稱南平)、前蜀、后蜀、北漢,可記作:

前后蜀,南北漢,

南唐、南平曾為伴,

吳越、吳、閩、楚十國,

割據混戰中原亂。

3.用口訣法記憶南北朝國名。

南朝:宋齊梁陳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東西(東魏、西魏),北周滅北齊。

4.用口訣法記憶安史之亂起止年代。

代可用口訣來記:

安祿山,史思明,

騎胡虎(755),溜山(763)城。

5.用口訣法記憶太平天國起義的主要內容。

改南京為天京。這些內容可用口訣記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國大起義;。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換了天。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一二区 | 欧美日韩 国产区 在线观看 | 你懂的在线视频播放 | 青草青草视频2免费观看 | 日本韩国在线播放 | 欧美黄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香蕉 |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黑人 | 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射 | 怡春院院日本一区二区久久 | 伦理久久| 韩国理伦片在线理伦韩国 | 国产h视频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 | 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 | 老司机天堂影院 | 亚洲 欧美 中文 日韩专区 | 日本二区视频 | 一个人的免费影院 | 99re视频在线 | 18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 国产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 三级日韩 |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 | 欧美午夜免费看爽爽爽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 玖玖精品在线 |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 |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 福利精品视频 | 96日本xxxxxxxxx18|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 日日爱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