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一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從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的角度,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化愛國主義為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向前進。不論是面對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還是創新發展的現實機遇,我們都要時刻回望初心,不斷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不忘“我是誰”,牢記“為了誰”,挑好“扁擔”重擔當,豎好“標桿”做示范,寫好“正”字話初心,以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追夢人。
為人“方正”,當好“老黃牛”。魯迅先生有句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孺子牛的精神提倡無私奉獻,崇尚開拓創新,弘揚忠誠實干,彰顯善良正義。當好“方正”之人,就要學習踐行老牛“未曾揚鞭自奮蹄”的自強精神、“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的奉獻精神,一步一個腳印,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信念堅定、積極主動、不辱使命;就要堅持知信行合一,化愛國之情為實際行動,著眼彌補理論短板、撣去思想灰塵、錘煉政治立場,使信仰之基更牢、精神之鈣更足、思想之舵更穩。
作風“端正”,樹好“風向標”。“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干部作風決定事業成敗,有了好的作風,才能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領體現在“能干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干成事”上。修好“端正”之身,就是要深植愛國主義于心,付諸愛國之情于行,增強“四個意識”,做到“五個過硬”,主動擔當作為,以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取信于民,促進人民群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的團結,樹好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風向標”。
行為“剛正”,當好“打鐵人”。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提到“正身以俟時,守己而律物”,意在告誡人們應該奮發向上、嚴以律己、修身養性。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剛正”之事,就要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氣神,樹立“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的工作觀,練就“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真本領,在找差距、補短板、抓落實上,錘煉打“鐵”的硬身板兒,慎言慎行志存高遠、慎微慎獨一絲不茍、慎欲慎友知止不殆、慎初慎終始終如一,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好務。
愛國之心綿延不絕,強國之志生生不息,報國之行持之以恒。新時代新長征,呼喚每一位實干家、奮斗者、追夢人,堅定愛國主義信念,主動投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去,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勇挑時代重任。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二
中共中央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新部署。充分說明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唱好“愛國主義”四重奏是共產黨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歸。
唱好“愛國愛黨”的主旋律。“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要知道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從屈辱中站起來,再到如今勇立世界潮頭,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密不可分。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與社會主義的命運是一致的。因此,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要堅持愛國與愛黨相統一。“十一書”中賀頁朵在與黨組織失去聯系時,仍將入黨誓詞書珍藏起來,這便是愛黨愛國的行動體現。魯迅先生也曾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愛國主義就是民族的魂。黨員干部要發自內心的愛黨、敬黨,同時把祖國的利益擺在首位,隨時愿為祖國犧牲一切。
唱好“匹夫有責”的進行曲。鴉片戰爭期間,四萬萬同胞如籠中之鳥、牢中之囚,任人驅使、聽人宰割。正是一位位共產黨人不愿看到國家淪陷,主動擔負起救人民、救民族、救國家的重任,才使中華民族能夠從深重苦難中走出來。無論是譚嗣同的“各國變法,無有不流血犧牲者,今中國變法,流血犧牲自我輩始”,還是詹天佑的“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都生動展現了戰爭年代革命先輩的責任擔當。老一輩共產黨人在段崢嶸歲月里能鐵肩擔使命,救國民于水火,在當下祖國發展騰飛之際,新一代黨員干部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韌勁去奮斗,共同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唱好“奉獻犧牲”的詠嘆調。回首過去,無數奉獻者的身影一一浮現。劉和珍21歲犧牲,她說“此身可死,此志不渝”;夏明翰28歲犧牲,他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趙一曼31歲犧牲,她說“鮮血已染紅了旗幟”;劉胡蘭15歲犧牲,她說“怕死不當共產黨”……他們的青春被血染紅,只為光復河山。習近平總書記也常說,“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是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黨員干部就是要帶頭講奉獻、作犧牲,高揚“愛國主義”的磅礴偉力,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唱好“勇于奮斗”的交響樂。縱觀近代,不乏自強不息、恪盡職守的共產黨人。松遼盆地下的大油田噴涌而出時,用身體制伏井噴的“鐵人”王進喜;平凡生活中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雷鋒;讓荒漠戈壁中蘑菇云騰空而起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于敏。這一切都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孜孜不倦、百煉成鋼。只有埋頭苦干,勇于奮斗,才能充分發揮才能,奉獻國家、服務人民。黨員干部不僅要學習前輩們的優秀品質,更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把所學應用到實際,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
愛國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生命的底色,也是每一位黨員干部的使命擔當。唱響愛國主義樂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三
五四運動“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的豪邁誓言,到抗日戰場“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御侮奮爭,從建設時期“地動三河鐵臂搖”的熱火場景,到改革開放“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萬眾齊心。當今時代,是嶄新的時代。愛國主義,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作為新時代青年,在新時代的滾滾浪潮之下,理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我們應將愛國主義時刻銘記于心,彰顯作為一名新青年大學生的素質與教養,學習國家安全教育與國防教育,步履不停,目光堅定。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四
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強調: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們應堅定不移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為主業,以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為主要目標,發揮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作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不忘初心,不忘國恥,牢記使命,不忘振興。更要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全體人民應時刻保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縱觀當今世界,我國正面臨百年難得的戰略機遇。70年的積累,讓我們處于一種主動的態勢,必須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始終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我國人民已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展望未來,我們更加信心滿懷,讓我們緊緊抓住眼前的歷史機遇,萬眾一心,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制定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于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來就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一種巨大力量。它是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反過來又給予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以重大的影響。愛國主義在不同的國家和每個國家的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因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也都有所不同。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雖然在每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和特點,但是也具有共同的內容和特點。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引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要把握時代主題,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激發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廣大青少年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努力做到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六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深入人心,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干部群眾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廣為激發,全體人民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向前進的信念信心更加堅定,在舉辦大事要事、應對風險挑戰中,展現出朝氣蓬勃的精氣神。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各民族的情感紐帶與精神支柱。前幾天,一段14秒的視頻火爆全網:在海拔4300米的四川甘孜州石渠縣長須貢瑪鄉查加部落村中心校,一名佩戴著紅領巾的藏族少年,用校服認真地擦拭著五星紅旗上的雨水,專注的神情、仔細的模樣,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愛國之情。不少網友被少年擦拭國旗的模樣深深打動,在火熱的討論中進行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少年所在的學校,加上校長總共只有5名教師,但學校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都會照常進行,無疑,正是這一場場教育的開展,在少年的心中樹立起了熱愛祖國的理想信念,扎牢了愛國主義的精神之根。
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對于青少年來說尤為明顯,一個從小看五星紅旗、聽國歌長大的孩子,即使一時不能明白其意義,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國歌國旗的一定會影響他的價值觀。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男孩”程強被空降兵部隊所震撼,立下了“長大我當空降兵”的誓言,如今的他,即將走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場。程強的夢想實現了,這是他的努力奮斗的結果,更是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的生動案例。
青少年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更多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的青少年,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與時俱進,以激發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目標,使之滿懷“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的使命感,勵志用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實現愛國情懷。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制定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于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承擔起主體責任,進一步健全工作格局和工作機制,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群眾性活動之中,引導人們自我宣傳、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求真務實注重實效,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七
中華民族是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的偉大民族,在其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不僅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在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中創造了別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加強公民愛國主義教育,使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得以規范發展。為了適應時代變遷和現實需求,愛國主義教育也不斷在改進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認真總結這些經驗,對于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創愛國主義教育新局面,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新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歷程,歸納總結主要經驗,旨在為今后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好的開展提供參考。
本論文由導論和四章內容組成。第一章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概念進行了解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了愛國主義的思想內涵,愛國主義不僅是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基本的道德規范和社會責任感。在當代,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包括國家觀教育、國情教育、國家利益與安全觀教育、公民責任意識教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第二章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回顧。筆者在查閱和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劃分階段為依據,以黨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為線索,將改革開放以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劃分為三個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恢復發展時期,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開創了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局面;愛國主義教育的規范發展時期,深化了黨對愛國主義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拓展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渠道,愛國主義教育從理論走向實踐;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發展時期,與時俱進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全面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實踐。通過回顧各個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描繪了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
第三章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成就。在歷史回顧的基礎上,本文認為我國愛國主義教育主要遵循的原則是,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統一、堅持愛國主義與改革開放的統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現為人民群眾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日益深刻、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懷表達日益理性化、人民群眾的愛國行為更加理性自覺、愛國主義已成為全國人民建設祖國的精神力量。
第四章是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經驗與現實啟示。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的歷史回顧,本文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認同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二是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三是教育基地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四是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這些經驗對創新我國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一些可供參考的啟示,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愛國主義綱要心得體會篇八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4日召開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新時代如何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作出了部署要求。
會議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制定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對于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會議強調: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要把握時代主題,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激發全體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精神牢牢扎根。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體現,就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最主要的就是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高于一切,熱愛祖國,為祖國的前途而奮斗,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祖國是我們共同的父母,人類最高的道德就是擁有一顆純正的愛國心!愛國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所以,歌德說:世界上最偉大的美德是愛祖國!
不要問祖國能為我們做什么,要問我們能為祖國做什么。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人的本性和情感之中,愛國之情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愛國主義是一種生動的集體榮譽感。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高尚,最溫柔而又最無情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正直的人,我們在影視中看到的那些漢奸叛徒就是喪失了民族氣節的人。而歷史上精忠報國的岳飛;奮勇抗倭的戚繼光;東北抗日聯軍中的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黃繼光、邱少云等,他們都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真正的愛國主義不應該表現在漂亮的話上,而應該表現在為祖國謀福利,為人民謀幸福的行動上。我們知道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為一名中國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因此更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我們的祖國一起迎接新時代的挑戰。無數愛國人士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拋頭顱灑熱血,那么同是炎黃子孫的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熱愛自己的祖國呢?愛祖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它體現在生活上的點點滴滴,比如在家里為父母分擔家務,在學校勤奮學習,尊師重道,在社會上講文明禮貌,團結互助,在工作中立足本職,愛崗敬業,這些都是愛國的表現。
今天,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國家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這個光榮而偉大的目標,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繼續弘揚抗戰精神,進一步增強政治定力,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精誠團結,戮力同心,百折不撓為協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再創佳績,再鑄輝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勤勞勇敢,將個人夢想融入到中國夢中,從自身做起,從現實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真實無欺,不作假,真誠待人,不說謊,遵守紀律,不違規,關愛他人,奉獻愛心,幫扶互助,團結友善。總之我們要實現夢想,就一定要好好學習,奮發向上,努力工作,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