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一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3、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學生查閱有關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資料及了解一些周總理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二、看錄像,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們屬于哪個民族?(漢族)上節課我們參觀了美麗的葡萄溝,見到了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那大家還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數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師就帶領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邊放錄像(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盛況),教師邊講解:每年清明節前后(傣歷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族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腳鼓,乘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們課文中描述的潑水節,卻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懷的潑水節。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三、讀文體會。
1、教師范讀課文,生標出自然段。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大聲讀,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讀。(要求讀準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的字音讀準了沒有,如果沒有讀準,可以站起來教教他。
4、師:在傣歷六月份,什么花開了?說明傣族的什么節日到了?
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潑水節與往年不一樣,因為誰要來了?(生讀第一段)答:周總理。
為什么傣族人民聽說周總理要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感到特別高興?(生答)。
6、師:人們又是怎樣迎接周總理的呢?(自由讀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情景嗎?
b、理解“四面八方”,“從四面八方趕來”說明了什么?
c、指名朗讀。你能把這熱鬧的場面讀出來嗎?
7、那這天周總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時經常穿的衣服嗎?(結合圖回答)。
a、師:看!周總理來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間來了。(出示插圖)(穿著傣族服裝)他為什么穿著傣族服裝?他臉上的表情怎樣呢?理解“笑容滿面”并造句。
b、畫出描寫周總理衣著和表情的詞句。
c、師:看看圖上,除了周總理,還有誰也是笑容滿面的?
師:傣族人民一個個都因為能和敬愛的周總理一起過節日而笑容滿面,現在也請同學們笑容滿面地讀一讀這段。
8、(1)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呢?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呢?我們接著看第五段。(重點詞語:端、拿、蘸、潑灑、祝福、歡呼、潑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說句子。
(3)老師扮演周總理,拿著銀碗和柏樹枝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4)啟發想象,進行說話訓練。
周總理把水潑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們——————。
周總理把水潑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們——————。
周總理把水潑到孩子們身上,祝愿他們——————。
(5)師:正因為這1961年的潑水節是跟敬愛的周總理一起過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潑水節是“幸福”的,是“令人難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讀6~8自然段。
四、分小組接讀課文。男女生賽讀課文。
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要求讀課文時始終要語調高、熱情洋溢、幸福快樂;結尾讀出無比幸福、難以忘懷的情感)。
五、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同周總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過了一個最幸福、最難忘的潑水節。我們知道了周總理和人民是心連心的。課后請同學們再去查閱一下其他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吧!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二
今天,我很開心,因為父親說:“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剛好我的表哥表姐也在,他們聽了這消息高興的不得了”。
我們吃完了晚飯就去整理東西,表姐還一邊整理東西,還一邊哼歌這說明她高興。
在路上我們一直催我父親說:“什么時候到”?
到了潑水節的地方,我們看到了好多人在那你潑我,我潑你,我一看我就手癢,我立刻換好了泳褲,我一跳進水就開始潑人家太厲害了,不出一會兒,我就被潑成落湯雞了。
表哥、表姐也來了,我來了個偷襲,表哥、表姐一來我就立刻往他們身上潑,他們也變成了落湯雞了,看到他們的樣子我就情不自禁的笑起來,他們聽到了我的笑聲就知道是我潑的他們。他們立刻來了個大反攻一下子把我潑的恨不得把我頭伸進水里躲避。
我們一起潑來潑去,突然一個大水花飛過來把我們仨個人都潑到了,我們回過頭來意看,原來是父親。突然父親又來了一個大水花,幸好我們及時躲避,要不然,我們又死定了,我們決定反攻,一起攻想父親。父親他來了一個大水花,我們一起攻結果是父親成為落湯雞了。
哈哈潑水節簡直是太好玩了。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三
前幾天,我的學校組織了一個活動,去萬歲山玩潑水節,我們一早就來到了公園,我們在外面等了很久,終于,進去了。
一進去,我們班就解散了,我和池凱新就沖了進去,我們倆馬上跑到潑水的那個地方,當時,哪的人非常少,我們就馬上買了盆,在那里等著人來,一會,來了人了,我們就去潑,他們啥都沒有拿,這潑著真爽,哈哈!
我們在哪了玩了很長時間,衣服全部濕透了,我們都很開心,大家你潑我,我潑你,真有意思,哈哈哈!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四
在柴老師的課堂上,我第一次知道了鳳凰花象征著吉祥,用鳳凰花鋪成的“紅地毯”,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貴的客人,最親的親人時的一種禮節。水是神靈賜予的吉祥物,是幸福的、圣潔的、光明的象征。潑灑時,周的警衛怕他身體受不了要為他遮傘,被周擋住了――――――――這些資料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也不是華而不實,而是為了達到課堂目標:對周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解讀文本前,柴老師交流潑水節和周的資料,知道了傣族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最隆重的節日;了解了這是一位艱苦樸素、舍己為人、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夜以繼日的好。為理解感悟文本做好了鋪墊。可以說是“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以課標為導航,設計教學。
1―2年級閱讀,課標中指出“閱讀中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柴老師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一段,再根據學情,選大家都喜歡的第3自然段展開教學,在讀中交流中,感悟了傣族人民盛情歡迎周的壯觀場面,感受到傣族人民多么熱愛周,最終又讓喜歡的學生讀了自己所選段落。
這一段教學也較自然地指導朗讀了“周來了”這句話,老師沒有把此句單列出來讓學生呼喊,而是在老師讀了這一段熱烈場面后,引導學生深情地歡呼出來,讀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讀的自然,讀出了真情。此段老師解說了:“從天空五彩斑斕的絢麗景象,到地面鮮紅的地毯,到水面船槳聲,歡呼聲,水聲”的話語中,我作為一名聽課老師豁然開朗這一場面原來是這樣寫的,無形滲透了場面描寫。
課標中指出“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柴老師充分利用插圖不僅感受周的和藹可親,尊重傣族人民風俗習慣,還抓住“滿面笑容”這一詞積累運用到寫作中去,現場仿寫老師、學生的外貌,培養了學生觀察、表達、運用能力。
學完了“盛情歡迎的場面”后,開始學“敲鼓跳舞”“潑水祝福”兩個場景,在讓學生想象周祝福的話時,老師充分給時間并啟發,我聽到了異彩紛呈的答案“祝愿有很多人買他的東西”“上一個好的大學”“不要再淘氣了”這樣的課堂真實,有新課程課堂的氣息。在潑水節的視頻后,齊讀“清清的水潑呀,灑呀,周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開心!”一下子把整堂課推向了高潮,人們歡快、激動、幸福的心情一下子通過讀宣泄出來。
四、拓展引導妙。
此課結尾讓學生說其他民族的節日,柴老師引導學生說出各民族節日后,并說“一定會有難忘的那達慕節”“一定會有難忘的火把節”,這一環節設計,不僅拓展了民風民俗,還真讓學生感受到周永遠關心人民和人民心連心,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資料如何交流、如何引導。
課堂上我看到每位學生精心查找的資料,課在交流時老師沒有充分讓學生展示,或許是資料太長,或不重要,或和老師的一樣,或怕學生難以讀下來。課下和柴老師交流一下,課前了解啦,可沒深入了解。所以我想,對于資料交流,課前或課上是否以小組為單位先交流一下,讓每位收集資料的同學不失望,老師也充分了解,再重點選擇幾位表達能力強的,資料有價值的方方面面說一說,真正為教學服務,又不浪費時間。
對于二年級學生周太陌生了,老師的資料應再通俗些。如解說周時可通俗說:“周是新中國的第一任,他的職位就和我們現在的溫家寶一樣。周是新中國的第一位外交部長”這樣周的高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真正立了起來。
二、老師的評價針對性再強行。
學生讀了文后,好,好在哪?不好,不好在哪?尤其是第一個讀書的同學即使是不好的,也要表揚,鼓勵,表揚他的勇氣和自信,從而激發每位學生積極發言,形成民主交流的課堂。評價朗讀,新課標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考察。聲音不大,是不是發音時沒做到字正腔圓?情感出不來,語調上是不是沒注意高低升降變化?如果注意了語調的升級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起來才有音樂美,也就能夠更細致地表達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五
潑水節開始,第一個游戲是運水。每個班選派十幾個人來運水,還有幾個人是“干擾”的。
“陳晰!”王怡然持著水搶氣沖沖的來“報仇”,“讓你拿水搶噴我!”不一會兒陳晰的衣服濕透。我也參加運水,看到過去的人都成“落湯雞”,拿水搶干擾的人“水力”也很猛,快到我的時候,我只能“穿越水線”能躲的躲躲。到我,我左躲躲,右閃閃。水搶噴出的水大多數我是躲開,不過,盆潑的我可沒躲開,這可比水搶威力大多。一下子把我潑成個“水人”。
真正的潑水節開始,我的“目標”還沒找好,看見劉一鳴跟著段嘉桐,不斷的用水搶噴,她用盆潑一下劉一鳴沒“彈”,我也趕過去湊熱鬧幫劉一鳴把段嘉桐“趕走”。
“嘩”“是誰?誰潑的我?”
“張楠!”劉一鳴指指正在“逃跑”的張楠。
我很快追上她,打開瓶蓋兒,把水沖張楠潑去,不一會兒,張楠也被我澆濕。
時間過得可真快,又到放學的時間,我們意猶未盡的回家。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獨有的風俗習慣。
一、導入。
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當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遍翡翠般綠的西雙版納時,
傣族人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歡樂的潑水節》,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潑水節時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節讀課文,評議。
三、學文。
(一)、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讀一讀。
4、指導讀出高興激動的語氣。
(二)、第二小節。
2、交流:你從哪些地方感覺潑水節很熱鬧,很歡樂的?
3、指導朗讀。
4、你想親眼看看潑水節時那熱鬧的場面嗎?觀看錄象:歡樂的潑水節。
6、質疑:為什么大家渾身濕淋淋的,臉上卻笑開了花呢?
7、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是呀,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盡情地潑,盡情地澆,不論是潑水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從頭到腳全身濕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樣高興,臉上也都笑開了花。大街上,歡樂的人們互相潑灑,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歡樂的海洋。
8、齊讀第二小節。
(三)、第三小節。
1、引讀。
3、出示。讀一讀。
4、練習:大家唱著(的)歌,跳著(的)舞,賽起了(的)龍舟,放起了(的)煙火,直到深夜還不肯離去。
5、指導朗讀。
四、指導背誦。
五、作業:
1、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56支花,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風俗和最盛大的節日。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和幾個小朋友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
2、我國最盛大的節日是什么節?請你說一說或畫一畫節日時的情景。
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使傣族人民沸騰了,人們“敲起象腳鼓”“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放著一串串喜慶的花炮,迎接敬愛的周總理。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銀碗與人們互相破水祝福,同慶盛大的節日。
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就會大打折扣。于是,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資料,了解周總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輝的一生。明白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引導著孩子們去尋找傣族人民為歡迎總理所做的準備,通過朗讀感受到人們對總理無限的崇敬。然后我們從總理的穿著可以看到總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沒有絲毫的特殊,從而感受總理偉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朗讀,孩子們的感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噴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對于課文的朗讀,我的示范過多,以至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個性化的朗讀較少,除了最后兩個自然段的表現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數是孩子們學著我的朗讀模式進行的,另外,在課堂上,我應該采用播放記錄片的形式,將孩子們課外搜集的資料更加直觀和感性的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這樣對于孩子們的感情鋪墊將更有效,能更好地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發揮作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七
1、《難忘的潑水節》是、人教版第四冊第三組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激發學生了解家鄉,贊美家鄉的感情。本課記敘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課文中洋溢著熱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文章的結尾,更是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文中還配有一幅洋溢著熱情的插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熱烈的氣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潑、龍、恩、鳳、凰5個生字,能正確認讀多音字“盛”
2、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1—4小節
4、初步體會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
重點:識記生字,會寫生字;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一、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過程中,我隨文識字了5個:襟、褂、鳳凰、恩為主,詞語教學時也分為2個層次,先是帶有拼音的難讀的字,重點指導平翹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課文中比較長的詞語。本課時寫了4個字、潑、鳳凰、恩,都是隨文指導,然后集中書寫。我的設計意圖是:字詞句的教學其實是一條線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另一方面還可以使自己的教學更有針對性,也讓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識字重點要讀好哪幾個。
二、句與段的教學
今天學習的重點段落是第3小節,我以“人們是怎么歡迎周總理的”展開教學,由句子再細化為詞語的理解、運用與積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體,層層引導學生明白人們趕來了,人們撒滿花瓣,人們歡呼都表達子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
句與段的學習離不開朗讀的指導,朗讀的指導還要有層次性。如精讀第3小節時,我就采用了指名讀、感悟地讀、高興的讀、齊讀、男女生分組讀等形式。在指導讀“周總理來了!”這句感嘆句時,我又采用了提示讀,“你歡呼著:他歡呼著,大家一起歡呼著”使小朋友身臨其境。
三、作業設計:
量詞的疊用:一條條、一串串要能理解疊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確運用從而能達到日積月累的效果。
四、課后發現的問題:
1、“對襟白褂”這個詞的教學除了讀準字音,如果能以學生的衣服為實物教學明白對襟是怎么樣的,醫生穿的就是白褂,讓生字的音、形、義在潛移默化中扎實的完成了教學。
2、語言表達: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又到了。如果能讓小朋友學習這種寫法,學會遷移,比如說:迎春花開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陽升起來了,小朋友們上學了等等,讓小朋友學會運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八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重要而且非常隆重的節日,傣族人民也叫它浴佛節,會給人們帶來幸福。民族文化村舉行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從7月3日,到8月28日,我們全家也趕到這里來,深深地體驗了一回潑水節。
我們進入到民族文化村后,先拍了一些紀念照片,還買了一些小玩意兒,7:30分的時候,潑水節開始了,我們換好泳褲,拿上買好了的盆子和水槍,隨著音樂得緩緩響了起,舞臺上突然噴出了五顏六色的噴泉。
我接了一盆水,就開始潑水了,潑水用的道具非常的多,有水槍,有盆子,有桶,還有的用手潑水,人們一擁而上,不管是小孩、大人,老年人都加入到了隊伍中,有的三五個人攻擊一個人,還好我準備了游泳鏡,可是我的鼻子卻沒那么幸運。
我猛的把水潑在一個大人身上,那個大人也向我發起了攻擊,戰場上一片混亂,在水里的人也更加的瘋狂,竟然潑灑岸上衣服還沒有濕了的人,讓岸上的老媽也成了落湯雞,讓他們也感受到潑水節的快樂與幸福,舞臺來了一個過著毛巾被的叔叔,臺上的主持人說,讓我們潑這位穿著毛巾被的叔叔吧!
這位叔叔來年肯定有好運,因為潑水可以洗去他身上的霉氣。
大家互相潑水,用潔凈的水,潑去身上的污漬,迎來吉祥的來年。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九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風、凰、傣、特、咖、啡、端、壽”8個字。
2.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基礎上,講讀課文,想象當時的快樂場面來理解課文內容。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對周總理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認識7個字。
2.結合課文觀察圖畫。
3.理解潑水節和傣族人民熱愛周總理的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方法。
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并通過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放大插圖或幻燈投影。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40年過去了,傣族人民永遠忘不了這個幸福、難忘的時刻。板書“難忘的”。
二、導人新課。
1.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2)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尤其是長句子)要多讀幾遍。標出有幾個自然段。
2.檢查學習情況。
(1)認讀生字新詞。
潑水節???因為???敬愛???周思來???總理???花炮。
祝福???健康???幸福???令人。
(2)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新詞。
鳳凰花???傣族???咖啡色???端著。
3.指導正音。
“瓣”,讀“?ban”,在句子中讀“花瓣”時,要加兒化“花瓣兒”。
“因為”的“為”讀wei,不讀wei。
“那天”,“那么”的“那”讀na。
4.教師范讀課文。
5.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6.帶著問題自己小聲讀課文。
(1)哪—段講的是傣族人民歡迎周總理?
(2)哪—段講的足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指名讀全文。
二、講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提問:傣族人民在什么時候過潑水節?(風凰花開了的時候,潑水節就到了。)。
“火紅火紅”是什么顏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樣紅,很紅。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訴學生:傣族是我國云南省的少數民族。每年過—次盛大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就是傣歷的新年,在農歷4月中旬(傣歷的六、七月份),歷時三、四天。過節的時候,人們換上最漂亮的衣裳,敲著鼓,跳著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
(2)指導朗讀。
練習讀。指名讀。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1)提問:傣族人民為什么特別高興?(因為敬愛的周總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過一年—次的盛大節日——潑水節,所以傣族人民特別高興。)。
(2)指導朗讀。
要讀出傣族人民特別高興的心情。
指名讀,齊讀。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1)提問: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瓣,鋪上“地毯”,江面上劃過龍船,天空中放著花炮,人們熱情地歡呼著。)。
理解“四面八方”“趕來”“地毯”“駛過”“一條條”“—串串”等詞語。
(2)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快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用自己的活,說說傣族人民是怎樣歡迎周總理的。
4.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投影圖片(周總理身著傣族服裝的特寫)。
(1)提問:周總理怎樣來到人群中的,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話說說。(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理解“對襟白褂”“咖啡色”“水紅色”“笑容滿面”等詞語。
從什么地方看出周總理特別高興?先找出書上的句子讀讀,再說說。(他接過象角鼓,敲著歡樂的鼓點,踩著鳳凰花瓣鋪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腳鼓”“地毯”“—起跳舞”等詞語。
(2)指導朗讀。
周總理身著傣族服裝,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接過象腳鼓,敲著鼓點,踩著“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總理愛人民。要讀出周總理的高興心情。
小聲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周總理穿著什么服裝,怎樣來到人群中的。
5.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1)提問:周總理怎樣潑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說說。
傣族人民怎樣潑水?向周總理祝福什么?先讀出書上的句子,再說說。
理解:“銀碗”“祝福”“健康長壽”等詞語。
(2)指導朗讀。
要讀出周總理對傣族人民真摯的祝福,傣族人民對總理的真誠祝愿,仿佛潑水節就在我們跟前呈現。讀“健康長壽”要慢些。
老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6.指名讀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問: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為什么那么開心?(因為今年過節與往年不同,是周總理和他們一起過潑水節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過節,心里也特別高興。)。
“多么幸福”“令人難忘”是什么意思?
(指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感到親切,非常幸福。令人難忘是使人忘不了。)。
(2)指導朗讀。
讀的時候,注意語氣詞“呀、哇、啊”及感嘆號所表達的語氣。
教師范讀,學生小聲練習讀,指名讀,齊讀。
三、練習朗讀。
1.指名分段讀全文。
2.齊讀全文。
讀的時候,注意讀好長句子,注意段與段之間的停頓。
四、總結提問:課題為什么是難忘的潑水節(因為1961年的潑水節是周恩來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的。)。
五、作業練習。
1.熟讀課文。
2.背誦你喜歡的段落。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1.指名分段讀課文,再讀全文。
2.卡片認讀生字新詞。
(1)?鳳?凰?傣?特?咖?啡?端?壽。
二、分析記憶字形。
用熟字加—部分減一部分的方法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潑:三點水旁加“發”字。
因:“恩”字的上半部。
敬:左邊草字頭下面是“句”字,右邊是四筆反文。
恩:上邊足“因”宇,下邊是心字底。
總:“說”字的右邊,去掉下面,換上心字底。
炮:火字旁加“包”字。
祝:示字旁加“兄”字。
福:示字旁,右邊是“一”、“口”、“出”。
健:單人旁加“建”字。
康:廣字旁,里面一個倒山出頭,加上水字底。
幸:上邊是“寸”宇,下邊是“羊”字少一橫。
令:“今”字加—點。
三、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敬:左右兩部分相等,左邊上半部是草字頭,下面是“句”字,右邊是反文。
福:示字旁要寫得窄一些,右邊的“一、口、田”大小要掌握好,“一”比“口”稍稍長一點,“口”比“田”小,寫出來才好看。
康:廣字旁的撇要稍長些,里邊的筆順是:????????????????????????????????。
學生練習寫字,老師行間巡視,及時進行輔導。
四、鞏固復習。
1.認讀字詞卡片。
2.指名讀全文。
3.填字。答案如下:
(鮮紅)的地毯???????????(一條條)龍船。
(水紅色)的頭巾???????(一串串)花炮。
先讀題審題,再填空,填完再讀,檢查是否填得正確。
4.齊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我知道了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新年,每年過一次男女老少都互相潑水祝福;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傣族人民感覺與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無比幸福。1961年的潑水節實在令人難忘,人民的總理與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水遠懷念他。)。
5.練習背誦自己萍歡的段落。
(1)學生小聲自己背誦。
(2)指名背誦。
(3)開火車背誦。
五、作業練習。
2.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寫生字。
3.聽寫本課生字新詞。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十
在漫長的暑假里,我最難忘的事情之一是傣族潑水節。
那是在正午烈日下,我和姐姐躺在“柔軟的棉花糖”上(指柔軟的床)無聊地調著電視頻道。突然,我的妹妹突然坐起來,把我嚇到在地。我妹妹拍了拍她的頭:“啊!今天是潑水節!”
“什么!”我尖叫著問道。
就在這時,我姑姑沖進來說,“你準備好了嗎?已經開始了!”
不一會兒,潑水節正式開始了。人們拿著彩色的水盆。你潑了我,我潑了你,我沒有向對方屈服。濺起的水花就像魔法一樣,而且不可能精確。這真的讓我又生氣又好笑。這潑了我一身,那潑了我一盆水,我成了一只落湯雞。這讓我哭了,笑了,唉,聽天由命了。
有趣的潑水節結束了。此刻,我的阿姨告訴我,被潑代表著幸福和更多的歡迎。
這時,我突然意識到...
這件事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十一
偉大的中國,56朵國花盛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節日習俗。讓我們走進傣族,了解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起源于印度。它曾經是婆羅門教的宗教儀式。后來被佛教吸收,經緬甸傳入云南傣族地區。潑水節不僅是傣族的新年,也是傣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在傣歷三月舉行,為期三天。頭兩天在傣語中稱為“小麥日”,第二天在傣語中稱為“憤怒日”。在最后一天迎接新年。
節日的一大早,男人和女人,無論老少,都在洗澡和換衣服。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貼著各種各樣的剪紙。鎮上的主要街道上建有牌坊,牌坊頂上矗立著象征幸福和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男子、婦女和兒童穿上節日服裝,成群結隊地上山采摘野花作為花房。中午,婦女們拿了一車水倒在佛像上,為佛像洗塵。然后,年輕的男女拿著木桶,潑了一番水。他們想用飛濺的水來表達他們真誠的祝福。據說他們可以避免疾病,四季平安。因此,別人給他們澆的水越多,他們得到的'祝福越多,他們被潑灑的越快樂。
此外,在節日期間,參加龍舟競賽、游園、鐘擺比賽、促銷、孔明登、服裝表演、民族民間舞蹈等活動。潑水節的另一項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劃龍舟、跳象腳舞和跳孔雀舞。這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亞夜馬”。這時,節日氣氛被推向了高潮。身著節日盛裝的觀眾聚集在瀾滄江和瑞麗江邊,沉浸在歡樂熱烈的氣氛中。
節日期間,到處都是笑聲,到處都是和平的節日氣氛。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十二
《難忘的潑水節》教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會認12個生字,會寫“恩壽鳳凰”2會正確流利地讀課文。3初步感受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快樂和幸福。教學過程: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難忘的潑水節。出示潑水節課件師:想說什么?師:對呀,這就是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傣族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潑水節是它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也是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人們在那一天多么快樂,多么開心,為什么又說難忘的潑水節呢?打開課文去讀讀。要求:(1)不認識的字多讀幾次。(2)標上小節。學生自由讀。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1)檢查生字小老師領讀音的歸類讀形的記憶義的理解(2)檢查詞語(結合圖片理解詞語)鳳凰花對襟白褂象腳鼓咖啡色水紅色火紅火紅鮮紅一年一度四面八方笑容滿面健康長壽(3)檢查句子(指名讀分小組讀)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4)指名分節讀課文(結合多音字的學習)(5)讀了課文后,誰來說說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誰干什么?(6)簡介周總理三:書寫指導四:作業完成課后多音字練習。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十三
小學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著:對小學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為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征,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并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想讓學生對周總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從周總理的待人處事等細節入手,使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動課為學生們播放了有關周總理的記錄片。在這些影片里,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參加革命后表現的沉著,機智,樂觀的精神;從新中國成立后總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詫于國際外交風云中,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爭取外交獨立做出的貢獻。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總理赫然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在觀看記錄片的同時,在情感上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總理為什么會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們可親可敬的老師了。尤其是小學生,對老師更是崇拜。以至于許多孩子把“這是老師說的”常常掛在嘴邊。這又為我們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在眾多領導人當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在觀看總理的影片時激動無比,我常常為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課前,我滿懷激情地把我的這種感受和學生一起交流。我說:“總理的好是我們無法用文字去表達的。假如用老師的二十年時間換回總理的一年時間,我非常樂意。”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掌聲。一群二年級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顯,學生在通過之前觀看的有關總理的記錄片,他們知道老師對總理的敬佩程度。學生完全和他們的老師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里,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系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這篇課文主要表達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這是文章的中心。通過各種渠道的感情激發,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講解”,能使學生跨越時間的隔閡,了解周總理的偉大,對學生突破課文各個難點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十四
潑水在人們心目中并不陌生。提到它,幾乎每個人都會感到興奮。拿著臉盆,注滿水,輕輕地灑在別人身上,不僅會帶來快樂,還會帶來好運、健康和幸福。
在云南,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重要的節日,因為它是傣族人民告別老人、迎接新年的傳統節日。就像漢族人的新年一樣,潑水節是傣族歷法的新年,它通常在四月中旬開始聚會。在潑水節期間,傣族人民應該祭祖、潑水、賽龍舟、火花等。
潑水節期間,傣族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華麗的服飾像盛開的花朵一樣耀眼奪目。人們提著清水,步行到佛寺為佛像沐浴,以獲得更多的'祝福,減少災難。這是浴佛。離開佛寺后,潑水節來到了最重要、最快樂的時刻潑水。在廣場上,無論男人、女人和孩子,人們都會提著水壺,在水池里舀一大碗水。當他們看到任何人時,就會把水潑到盆里。被水濺到的人并不生氣。他們只是一笑置之。在他們看來,這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和平儀式。
我記得我去云南西雙版納的旅行,我趕上了傣族的潑水節。人們聚集在圓形廣場周圍,提著紅色的塑料罐,隨時準備盡情玩樂。在主人的命令下,人們沖進水池,將水池壓入水中,然后提到用滿滿一碗水作為消除災難的咒語。他們揮舞著手臂,灑了一碗水,好像他們已經趕走了一年中所有的災難。沉浸在別人的懷抱中,就像沉浸在一年中所有的祝福中。在廣場上,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人們,此時此刻,都在同一個層次、同一個民族,用不同的方言講述著同樣的祝福。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十五
二、情感互動。
三、讀文悟“情”
這篇課文主要表達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這是文章的中心。通過各種渠道的感情激發,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講解”,能使學生跨越時間的隔閡,了解周總理的偉大,對學生突破課文各個難點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篇十六
1、《難忘的潑水節》是新課程標準第四冊第三組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學段的閱讀課文教學是區別于其他學段的。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位置,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著眼點。
2、教材編排特點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增強對祖國的認識和熱愛,激發學生了解家鄉,贊美家鄉的感情。本課記敘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課文中洋溢著熱情,在人們歡迎周總理的場面描寫中,在周總理潑水的描寫中,文章的結尾,更是表達了人們的激動、幸福和難忘,文中還配有一幅洋溢著熱情的插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熱烈的氣氛。
3、重、難點
重點:了解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4、課時安排:2課時
1、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特的情感體驗,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積極的、健康的閱讀情趣。由此,我確立了“情感和態度”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2、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特點和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確立“知識和能力目標”:會認12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的感受。
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
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段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另外,學生掌握了不少的識字方法,而且自學識字能力很強。通過課前的預習,多數已經解決識字問題,只個別學生個別字有障礙。
這都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1、創設情境
創設一個濃郁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觀察插圖,感受熱烈的氣氛與場景,對傣族潑水節的向往與興趣。從而有助于主動進入文本,從而體會到課文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文課程標準》出:“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識字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情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b)朗讀感悟
《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好文章要三讀: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難忘的潑水節》這課記敘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潑水節,因為敬愛的周總理和他們共同歡慶了這個富有情趣的民族節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要使學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發揮自己獨特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說說看到了什么?
從插圖中感受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讓學生讀課題,想想:為什么難忘?
(二)新課教學
1、聽錄音范讀,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2、初讀課文,并畫出生字新詞。(學生自讀)
3、全班拼讀生字。
4、討論交流:是怎樣記住生字的?
重點指導“鳳凰”的書寫
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5、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全班齊讀)
6、并思考:1961年地潑水節是怎么過的?
為什么這一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新課標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學會默讀,現在就該在教師指導下學習默讀思考了。)
指名讀一讀有關段落
7、師結合學生所讀詞句,給予重點提示和指導。如:
(1)插圖中發現:周總理穿著什么?傣族人民穿著什么?他們表情怎樣?
在此教學階段,理解“滿面笑容”,并練習說一句話。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強調重點詞:端、拿、蘸、潑灑、祝福、歡呼、潑水、祝福
用“一邊……一邊……”練習說話。
8、師指導朗讀
第一自然段突出“潑水節”,第二自然段強調“特別”、“周恩來總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點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
最后兩個自然段,“幸福哇”、“難忘啊”要重音輕讀,讀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讀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三)讀中感悟
指名分段讀課文,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當學生有了心得后,再讀相關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摯了。
(四)課堂小結
從課文插圖和課文的描寫中,感覺周總理和人民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心連心,師板書)
強調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幸福、難忘的節日,師板書。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11、難忘的潑水節
心連心
周總理————————傣族人民
幸福、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