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而教育榜樣人物則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以自己的優秀事跡和崇高品質,成為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榜樣,引領著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在我所了解的眾多教育榜樣人物當中,有一位對我影響最為深遠的人,他就是著名教育家陳景潤先生。陳景潤先生以其扎實的學問、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品質成為了教育界的一面旗幟。通過他的事跡和言行,我深切體會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榜樣人物對我們的影響。
第二段:人物事跡(200字)。
陳景潤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水利建設領域專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從事教育工作50多年,先后培養了幾代優秀的水利專業人才。他的每一位學生都受益匪淺,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優異成績,而且在道德和精神品質上也得到了極大提升。陳景潤先生始終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他旗幟鮮明地倡導誠實守信,勤奮努力,團結協作等優良品格,成為了學生們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第三段:心得體會(350字)。
通過了解陳景潤先生的事跡和言行,并與他的學生交流和親身感受,我深刻體會到了教育榜樣人物對我們的重要性。教育榜樣人物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們的優秀品質和事跡激勵著我們一直向前進取。陳景潤先生的扎根專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吸引著我。他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專業知識培養出了一代代優秀人才,為國家的水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教育家,他的言行無一不在教育學生,不僅關注學生的學術成就,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陳景潤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對教育的認識也為我打開了新的視野。在他看來,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和良好品質,而非僅僅追求考試成績。他強調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將豐富的實踐經驗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第四段:實踐模仿(300字)。
受陳景潤先生的影響,我不僅在學業上更加努力,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和公益事業。我爭取主動參與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不斷鍛煉自己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同時,我也努力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用于創新和進步。
第五段:總結(150字)。
教育榜樣人物的事跡和品質以及他們的言行對于我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通過他們的榜樣,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更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是這些優秀的教育榜樣人物,幫助我們通過努力和奮斗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我將一直以陳景潤先生為榜樣,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路生梅50多年如一日扎根基層,用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守護人民健康,以實際行動踐行“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莊嚴承諾。
作為黨員干部,就要像路生梅一樣,以恒心堅守初心,用執著詮釋堅守,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在平凡崗位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一要致敬她“凌寒獨放”的堅毅,讓青春勤學善為。50多年前的佳縣縣醫院還沒有分科,兒科學專業出身的路生梅,為了更好醫治患者,從“準專科醫生”變成了“十八般武藝皆通”的全科醫生。廣大年輕干部要她“凌寒獨放”的堅毅致敬,汲取她勤學善為的精神力量,沉下心、撲下身,提升本領、增長才干,學理論、學政策、學業務,既要向書本學,也要向工作學,既要向同事學,也要向群眾學,不停提升理論功底和業務能力,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二要致敬她“播撒芬芳”的無私,讓青春甘于奉獻。多年來,雖然路生梅有機會選擇去條件更好的大城市,但是她卻從沒想過離開,被廣大群眾和醫生稱作佳縣兒科的“定海神針”。她就像是一支甘于忍受嚴寒的梅花,盛放在萬花之前,用暗香浮動引來天地間的萬里新春。廣大年輕干部要向她“播撒芬芳”的無私致敬,汲取她甘于奉獻的精神力量,始終將群眾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放在心中,煩民之所煩、想民之所想,到鄉村振興一線、基層治理一線等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奉獻自我、燃燒自我。
三要致敬她“超凡脫俗”的高潔,讓青春廉潔自律。路生梅一生行醫一身清廉,退休后的路生梅仍選擇留在佳縣為患者免費義診,如同傲然獨立的梅花般冰清玉潔、不落流俗。廣大年輕干部要汲取她廉潔自律的精神力量,養一身正氣,塑一身錚錚傲骨。面對低級趣味、歪風邪氣,要勤撣“思想塵”,練就廉潔自律的定力;面對貪欲,要堅決遏制、警醒戒懼,劃好廉潔自律的界限;面對“心中賊”,要時刻繃緊作風之弦,從根本上守住兩袖清風,換一身如梅花般的廉潔風骨。
一心為民不言悔,鐵肩柔情擔重任。我們要從路生梅身上汲取榜樣力量,一“路”生花、如“梅”綻放,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好人民群眾,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自遠古時代,人類就一直渴望能夠探索天空,探索宇宙,尋找其他星球的生命形式。在如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航天科技逐漸成為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推動了人類對于科技的不斷進步。這其中,少數航天人的榜樣事跡,更是鼓勵著無數追求進步的人們。
第二段:航天英雄楊利偉——追求夢想的信心與勇氣。
作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深深地感受到了在太空中的孤獨和壓力。但無論是身處天宮一號的封閉空間,還是進行長達幾十個小時的太空行走,楊利偉都保持著對夢想的執著。他的成功不僅是來自于個人英勇頑強的奮斗,更是在深厚的團隊支持下取得的。正是因為團隊的支持,他才能夠在充滿挑戰的天宮一號探索中保持最佳狀態。
第三段:航天英雄劉洋——困境中展現出的智慧和堅韌。
作為中國首位進行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員,劉洋的成就讓無數女性受到了鼓舞。在太空行走期間,她遇到了多種挑戰,包括能量不足、裝置安裝困難等,但憑借著團隊的緊密協作,她堅韌地面對和解決了所有問題,順利完成了太空行走任務,為中國航天工程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劉洋的成功也是對每個人的鞭策,無論面對什么困境,我們都要表現出堅韌和創新的精神。
第四段:航天英雄阿姆斯特朗——追尋人類探索未知的堅定決心。
阿姆斯特朗將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成就留給了后世。他在降落過程中親自控制著登月艙,在慶祝勝利時艱難地爬上了地球坐標系的標桿上,扭曲著腰肢,努力使標桿釘牢。這一刻記錄著人類探索的進步,象征著人類文明和科技的發展。阿姆斯特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類探索未知的愿望放之四海而皆準,對進步的堅定決心才是不朽的力量。
第五段:結尾。
航天事業是一項極具挑戰和卓越性的工作,而楊利偉、劉洋和阿姆斯特朗則是航天領域的開拓者和影響者。他們在困境中尋找突破,以堅韌和智慧為本,在追夢的道路上始終保持信心和勇氣。回首歷程,他們的信念、精神、行動,都散發著屬于人類不斷進步的光芒。在追夢的道路上,每個人都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和力量,不斷突破邊界、攀登高峰,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黃大發帶著數百個村民,用36年時間用鋼釬鑿、風鉆敲,前后歷經30余年,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一條10公里的“天渠”,當地人管它叫“大發渠”。潺潺渠水,潤澤了當地1200多人,使曾經閉塞的貧困村面貌一新。
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老支書。上世紀90年代以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必須來回走兩個小時,爭水打架的事情時有發生,連“牛腳窩水”村民都要收集起來。“一定要想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米飯。”黃大發暗下決心。
修建水渠要經過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10多處峻嶺,大土灣巖、擦耳巖和灰洞巖最為險要,要從懸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才能通過。黃大發二話不說,把麻繩系在自己身上,讓人拉著吊下懸崖,像半空中飄飛的鷹。有幾次,黃大發幾乎與死神擦肩而過。1995年,一條跨3個村、10余個村民組,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終于完工。群眾以黃大發的名字命名這條渠,叫它“大發渠”。黃大發說,這么長時間的持續施工、擰成一股繩的關鍵是“黨員帶起頭,大家一起干”。
2015年,遵義有關領導了解到,這位80歲的老支書有個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去省城看一看,于是決定滿足他這個心愿。到了貴陽,老支書既沒有提出到風景名勝去逛逛,也沒有要求去商場轉轉,而是提出去貴州省委看看。站在省委大門口注視著飄揚的五星紅旗,看著“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的石碑,一言不發地站立著……就這樣,默默站立了10多分鐘,黃大發回身對陪同人員說:心愿了了,可以回家了。
陪同人員問:到別處看看吧?黃大發把頭一搖:“黨組織信任我,把草王壩村交給了我,現在,渠通了、電通了、路也通了,我交上答卷了。”
合格黨員的標尺從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正是這一個個鮮活真實的合格形象,匯聚成蓬勃迸發的向上力量。看了黃大發的事跡,我深受感動,淚水迷蒙了雙眼。我為我們貴州有一個黃大發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作為黨員干部,應認真學習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跡,扎實開展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誘惑來臨時守住底線,艱難困苦中堅韌不棄,危急關頭下沖鋒在前,做新時期合格黨員,向黨組織交上合格答卷。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它是夢想追求、奮斗拼搏的舞臺。在這個階段,有一些榜樣人物以他們的杰出事跡和深刻體會,成為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他們的人生經歷、奮斗過程和心得體會,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正能量,更成為我們努力奮斗的動力。今天,我們將通過以下五段的連貫文章,分享一些學習、成長和奮斗的心得體會。
青春中的榜樣人物,多是在自己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以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為例,他在創業初期屢遭失敗,但從未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最終,他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劃時代的產品,改變了數億人的生活。還有像巴西足球傳奇球星貝利、人民教育家錢學森等,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給我們樹立了學習的目標。
第三段:榜樣人物的奮斗過程(300字)。
榜樣人物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他們經歷了許多艱辛和困難。比如,錢學森從小立志做一名航天科學家,但在美國留學期間,他遭遇了漫長的流亡和艱苦的生活。然而,他并沒有氣餒,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奮斗,最終成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喬布斯則在蘋果公司的創業過程中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榜樣人物的奮斗過程鼓舞了我們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毅力。
第四段:心得體會(300字)。
從這些榜樣人物的事跡和奮斗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心得體會。首先,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阻礙,都不能放棄。其次,要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錘煉,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另外,要勇于面對挑戰和困難,不退縮,不畏懼,只有克服困難,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最后,要珍惜時間,抓住青春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虛度光陰。這些心得體會對于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個人的發展和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五段:總結(250字)。
通過學習榜樣人物的事跡和他們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在青春中收獲許多寶貴的經驗。這些榜樣人物不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們奮斗的榜樣。他們的事跡和心得告訴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勇往直前,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牢記這些心得體會,用他們的榜樣鞭策自己,不斷逼迫自己前進,在青春舞臺上譜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后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里,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里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里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后,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唇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發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舍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里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后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可見,女子教育,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而言,無比重要。
雖然教育家們早已看到女子教育的重要,也在積極呼吁,但中國自古以來的陳規陋習仍然在不同時代拖著同樣的后腿:女子無才便是德,出閣前以父為主,嫁人后以夫為天,女子是名副其實的附屬品。
萬幸的是,我們的教育家們看到了這些:從康有為到梁啟超,他們在倡導女子教育的同時,也在積極實踐,從創辦中國第一所女學開始,再到后來的男女同校,無數教育家的努力,才換來本就應該享有的受教育的權利。
而在每個時代,那些為民眾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教育者們,會讓我們格外動容。就如那朵開在懸崖上的桂,雪中的梅——張桂梅老師。
初識張桂梅老師,源于一篇公眾號的推送文章,但最讓我難忘的不是那篇文章,而是那張病痛纏身卻眼神堅定的照片。當我了解到這個偉大的人民教師,為了山區女童能夠改變命運毅然決然地堅守了幾十年時,我的內心無比敬佩。
當學校組織全體教師一起觀看學習張桂梅老師先進事跡時,從視頻中,我看到了需要攙扶才能支撐身體前行的張老師,聽到了她非常激動又時而哽咽的聲音,那一個個瞬間,都讓我眼淚跟著流下來。
張老師在講話中說她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但在我們心中,她不僅不普通,而且是值得我們廣大人民教師學習的榜樣。她在講話中,講到自己看到山區的女孩因為家庭貧困失學時哽咽的瞬間,讓我感受到她是真的心疼那些因貧失學的孩子。
作為教育者的張老師,太知道女子受教育的意義了,所以才有了她無論如何都要建立免費女子中學,為了建立免費學校去籌款,甚至想要透支自己的棺材本,這種執著最后換來了華坪女子高中的建立,而這所學校也是全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但在這個過程中,張桂梅老師透支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工資、棺材本,更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健康。毫不夸張地說,她是用生命在從事教育。
很多人覺得不值,但我卻從張桂梅老師那一張憔悴的臉龐中,讀出了她的焦急。她焦急于因貧失學下會有更多的女孩被迫走上一條無比艱難的路,她焦急于看到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因為貧困輟學流下了太多的淚水。
所以,當她說自己做的事情拯救了一代人時,我覺得一點都不夸張,張桂梅老師不僅拯救了一代人,還有更多代人。
執著,堅定,奉獻,是我從張桂梅老師身上學到的。此時此刻,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的是張老師拿著喇叭喊女孩們起床,嚴厲有加,而轉眼間又看到她拖著病痛的身體,挨家挨戶地家訪,摟著那些女孩時溫柔安撫,耐心勸導,這樣一位嚴父慈母兼具的師者,手纏繃帶,病痛纏身,讓人瞬間淚目。
正如感動中國給張桂梅老師的頒獎詞: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
張桂梅老師是這樣的,她就是懸崖的桂,雪中的梅。這種精神不必宣揚,自帶芬芳。
榜樣人物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榜樣》是個普通的節目,普通到很有可能因為好友小聚、陪親人聊天而忘記它;《榜樣》又是個特殊的節目,特殊在它的主題,特殊在它的主角,特殊在它想表達的內涵。
《榜樣》的主題借鑒重要講話的核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邀請了10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基層黨組織代表來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為民實干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精神風采。其中,既有被譽為“工人院士”的中國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李萬君,又有94歲還奮戰在手術臺前的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既有使流動的黨旗成為農民工黨員的一面心靈旗幟的固始縣駐北京黨工委書記苗振水,又有做臥底、斃匪徒還被毒販視作親人的婁底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巡邏處警大隊大隊長李貝。職業不同,經歷不同,他們卻有著相同的信仰:做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公仆!他們都是平凡的黨員,平凡到節目之前我甚至都完全不認識他們,但他們卻又是實實在在的不平凡,因為他們用平凡的經歷書寫著信念、奉獻、堅守、責任、作為和擔當,讓平凡也能唱出動人的歌謠、繪出宏偉的畫卷。《榜樣》讓我們見識到黨員應有的樣子,意識到前行的道路還很長,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
當下,有的青年員工把年輕的資本當成揮霍的本錢。在學習專業知識上敷于表面,僅停留在完成任務的層面,不能靜下心來刻苦鉆研。在工作上態度浮躁,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遲到早退,工作期間玩游戲、逛淘寶、聊天。在生活上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遇到問題首先想到找父母幫忙解決。以上這些年輕人正是缺少對優秀榜樣的學習和認知,才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方向、失去力量,怎能挑起建設富強民主新中國的使命擔當?《榜樣》無疑是激發青年人奮進的“新教材”。
“青年的思想愈被榜樣的力量所激勵,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蘇聯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讓青年員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有了一面“鏡子”,放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決勝小康社會階段的今天,我們國網青年更加需要用榜樣的力量“保駕護航”,讓更多青年投身電網建設,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干好崗位工作,為企業、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