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一
尊敬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榮幸站在這里與大家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這是一個既有歷史深度,又有現實意義的話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優良家風?優良家風是指一家人在長期的家庭生活和家教過程中形成的良好家族傳統和家庭道德規范,它體現了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是一種深深植根于家族生活中的感性認同和實踐行為。優良家風從傳統、文化、經驗和行為等多個層面進行繼承。它關乎家庭幸福,也關乎我們新時代的社會和諧。
我們現今所處的這個時代,我們要成為時代的新人,就要傳承和發揚優良家風,這不但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擔當。近年來,不少人抱怨我們的.時代有太多的道德缺失和社會不公,然而這卻不是我們將他們改變的理由,更不是我們捉弄他們的機會。相反,我們要以正面思考和進取心去面對這些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爭做一名合格的時代新人。
第一、弘揚家庭美德。家庭美德包括了溫馨、和諧、智慧、善良等等,這些美德從我們小時候伴隨我們成長,對我們影響深遠。因此,我們要學會發掘美德,弘揚美德,宣揚美德,傳承家庭美德,營造和諧家庭環境。
第二、要勤奮努力。要想成為時代的新人,就要有優秀的品質和強大格局。所以,要學會把事做好、做到最好,不要過于追求名利和功利,而要以寬廣的胸襟和堅定的決心去追求自身價值的提升,讓自己更加有用。
第三、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中,時常會遇到各種問題,不僅要理性思考,還要擁有明確的態度和充分的思考能力。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志愿者活動,促進社會公正,實現共同發展。
最后,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不能否認,我們居住的社會環境和家庭條件都在不斷變化和提高,然而我們的責任和擔當也同樣在增加和發展。為了在這個時代成為一個時代的新人,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堅守良好家風理念,崇尚家庭美德,牢記社會責任,做到一個全面發展的現代人。謝謝大家!
以上是我的演講稿,特別感謝您的耐心聆聽,祝大家越來越好!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睆亩沧阋娂绎L的重要了。
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習慣、情感、態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種成分的綜合體。如語言環境、情感環境、人際環境、道德環境。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梢哉f,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對于我來說,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里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說要做到,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但我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才成了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鑒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雖是一個家庭的指路明燈,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個國家的千百個家風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個國家的家風,一個國家的風氣,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去努力進取,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強國,才能更好地體現國風的重要性。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三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是一問道“家風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風?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的艱苦生活,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
每次外出做公交時,媽媽總會叮囑我,上車之后看到了老爺爺老奶奶都得主動讓座。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父母都是很有孝心的人,所以在這個方面,他們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爺爺奶奶每次來我家時,爸爸總是會給他們添茶倒水的,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給其它客人添,還會偶爾給客人們送上幾句祝福語,客人們看我這么的懂事,不由得連連稱贊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爸爸經常在一些有坡度的路上幫老爺爺老奶奶推三輪車,爸爸常常跟我說“舉手之勞,對方很開心,自己也很開心”。
今天,我已經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四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家風是一個重要的東西。我們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好的家風下成長,才能有一個好的性格,好的品質,也在社會上受人尊重和喜愛。
爸爸媽媽總是說,要做個善良熱心的孩子。善良熱心這種事,從我的爺爺就開始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幾乎被媽媽爸爸洗腦,總是告訴我為人應該正直,善良。
我家的地下室有輛破舊但是看起來非常富有故事的自行車,它的名字叫大金鹿。我們家跟這個大金鹿還破有一段奇緣。
爸爸說這輛大金鹿自行車是20世紀60年代來到我家的。是爺爺買來的,那時候爺爺還是解放軍其中的排長,很年輕。被派到地方后,為了方便,買了這輛大金鹿。那時候我們家是村里第一個有自行車的人家,在當時這輛大金鹿值個七八十塊錢,這可是算的上很貴的啦!但是千萬不要用現在的經濟水平去衡量那時這輛自行車的價格。那個時候買這輛車不容易,每家每戶一個月工資也就十幾塊錢左右,那時的大金鹿自行車可頂的上一輛現在的轎車。
鄉村,總是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兒。爺爺是當兵的,很樂意幫助別人。這時候,我家的自行車也派上了用場,體現了價值。每當幾日一次的集會到來時,爺爺總是空著手去,滿滿當當的回來。其中大包小包的蔬菜瓜果,衣服鞋子之類的,大多數都是別人家的,爺爺每次都是先把自己的東西放下,再把別人每家每戶的送去,鄉親們覺得爺爺就是當時的活雷鋒。爺爺這個樣子,到有幾分像現在的快遞員。
那時候一有空,爺爺就輪流載著爸爸兄弟三個到處逛,走過大街小巷,走過小溪河流,走過顛頗石路。去感受大自然。后來爺爺又被派到了林場工作,自行車不得不成為他的生活必需品。雖然他離家里很遠,但是也阻擋不了爺爺的愛心。爺爺下班之后如果非常累,甚至有時候會吩咐爸爸兄弟三個給家人送東西,替她完成她自己沒有完成的工作。
關于這輛自行車,爸爸也跟它有很大的淵源。
爸爸在很小的的時候,就學會了騎自行車。聽爸爸說,他那時候個子還不夠,沒辦法一下子跨到車座上,于是就只能從自行車的橫梁下邊,把腿伸過去,懸空著屁股,歪歪扭扭的畫曲線。爸爸說他用這種方式學會騎自行車,需要很大的熱情和耐心,需要受很多次傷。那個時候也是先溜車,先推著車子跑,左腳放在地面上,右腳放到車踏板上,小跑幾步,接著就上去了。雖然我現在聽爸爸如此形容,我都覺得那個樣子很搞笑。當然,這其中,也是包含了現在的孩子體會不到的辛苦。
現在我也學會騎自行車了,碰到認識的爺爺奶奶或者叔叔阿姨大包小包行動不便的時候,我也會無私地上前伸一把手,把東西送到他們的家里。來繼承我爺爺,我爸爸的精神。
可是,現在這樣的人幾乎沒有了。
許多新聞報道,在路邊跌倒的老爺爺老奶奶,沒有人敢去伸出一只手,把她們拉起來。沒有人敢去伸出一只手,給予她們最基本的幫助。就讓她們孤獨的躺在馬路上。因為怕自己被訛,被告,害怕好心被當成驢肝肺。所以,現在的社會如此冷漠。大多數人本性都是善良的,為何不伸出你的手,拉他們一把。我能想象到,原來的樣子。
原來的樣子就是,一個人摔倒,看到的人二話不說,放下自己手里的工作,立刻拉那個起來。問他,怎么了?沒事吧?多么簡單的小事兒,難道隨著時代的變遷,如此溫暖的精神就不復存在了嗎?現在社會發生的事還比如:有人買的水果,身上的現金撒了一地,有人像光一樣,就拿走了其中一部分。若有二十人在場,也就一人可能會幫那個人撿起來??芍^,現在一點也不溫暖。
而我,也真正明白爸爸為什么要給我洗腦,為什么給我講關于自行車的故事。爸爸的字里行間里,透出了他對原來的無窮懷念。這下我懂了,原來幫助別人,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不求回報,反而自己的心里映出快樂的影子。
我要感謝爸爸,教會了我一個看似小實際卻大的道理。讓我懂得什么是家風,我要把這份家風傳承下去,去啟示身邊更多的人——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
愿不久的將來,這份“家風”能發揚光大,也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五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么家訓是什么”同學們就會傻眼了。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好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
小時候,我去爺爺家拜年,向爺爺道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你已經六歲了,明年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兩句話,第一句是要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哪里,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特別是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二句是要勤儉節約?!俺捎汕趦€敗由奢”,即使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也不能大肆浪費,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也是我們的家風、家訓,希望你時時刻刻的記住”。
小時候我懵懵懂懂的,不太理解意思,就沒放在心上。現在,我才真正明白爺爺說話的含義。知道了“尊敬長輩,勤儉節約”是作為姚氏家族必須時時刻刻銘記于心的。因此,我開始了長久的實踐。
當品嘗完熱氣騰騰的佳肴,我便幫著媽媽將一個個碗、盤子清洗得干干凈凈。當每周一次的大掃除來臨之時,我便會拿起拖把、掃帚將家里的角角落落打掃的一塵不染,把地拖得亮如明鏡;在父母生病時,我會為他們端水送藥,陪他們多說會兒話;當自己犯了錯,父母批評教育時,耐心傾聽;當父母為我嘔心瀝血時,道上一句“謝謝”;當父母疲勞時,為他們送上一杯濃茶,幫他們捶捶背;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張滿意的試卷,一個會心的微笑,來慰藉父母關愛的心。
記得去年暑假,媽媽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吐下瀉,還頭暈的厲害,吃了藥也不見效,碰巧爸爸沒在家,看著媽媽那憔悴的臉龐和痛苦的表情,我又著急又心疼。該怎么辦呢?我使勁地回憶起我生病的時候,媽媽是怎么照顧我的,一幕幕溫暖的畫面涌上心頭。我趕快給媽媽倒了杯熱水,又拿了個熱水袋幫媽媽暖暖肚子。然后打開電腦,查找了粥的做法,按步驟做了一碗粥。當我把粥盛好,小心翼翼地端到媽媽床邊時,媽媽的眼角竟然流下了淚水。她說:“這是我吃過的最美味的粥,因為是我女兒親手做的?!蹦且豢蹋也琶靼?,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真的太少太少,而我們能為父母做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的`謙虛好學,勤奮上進,健康成長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里收入高低,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長大的我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還常常剩飯。洗手時,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后水龍頭還總是忘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勤儉自古為美譽,節約至今是佳稱。如果大家都只知道浪費,不知道節儉,就敗壞了我們的傳統美德。相反,如果我們節約,勤儉持家,我們的國家就能更快地富強起來,美德也會傳承下去。以后不要再挑食、剩飯了,更要節約用水?!睆哪且豢唐?,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因為我深深地明白了:傳家風,承家訓,才能家和諧,國安康。
文檔為doc格式。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六
我來自一個平凡的家庭。姐弟三個,三個孩子是甜蜜,也是負擔。依稀記得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每次回來,父親都是拎著包,滿面倦容,匆匆歸來,又匆匆離去。但是父親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別人只需要買一個蘋果,我要買三個蘋果?!蹦晟贂r不懂得,現在越來越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他們都是在吃苦的年代里長大的老一輩人,特別節儉。我知道,父親很少買衣服,連喜歡的啤酒,他也只是偶爾喝喝解饞,家里的燈永遠只開一盞。而母親每次吃飯,都要求我們把碗里的米飯吃得一點不剩,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母親會拿著搟面杖站在一旁,那根搟面杖威嚴而可怕,我們三個總是吃得精光。那時,家里面的大鏡子邊上永遠插著一張小日歷紙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醬油、醋、米面等多少錢,那是母親的記賬單。在那個小城鎮,讓三個孩子都讀書并且走出去,我們的父母比別人付出的要多得多。父母親的光榮傳統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三個孩子成年后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了,但父母勤儉持家的習慣卻并未因經濟條件優越了而改變。后來我才漸漸明白,父母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勤儉節約的品質潛移默化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的內心?,F在我走上了工作崗位,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每次上完早自習,樓道的燈依舊閃爍,母親的“別浪費”仿佛又在我耳邊響起,我都會去一一關上。上完晚自習,教室的電扇在努力的工作,等學生走完,我都會去輕輕關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母親的愛也正如同春雨一樣默默的滋潤著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在陽光雨露的呵護下慢慢萌芽。它不曾言語,卻給我們打上了深深的愛的烙印。而這種烙印,足以讓我們長成參天大樹,不僅滋養自己,也能給別人一片清涼。只要給它一顆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終有一天,它會還你一片森林。
父親常年不在家,母親一個人撫養我們長大,那時她還只是一位代課老師,但這絲毫不減她對工作的熱情。母親是個要強的人,從未因生活而影響工作,在照顧三個孩子洗漱睡下后,她在昏黃的燈光下備課、改作業,即便生活煩瑣而艱辛,母親帶的畢業班小考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種堅韌和吃苦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們姐弟三人。十二歲時,我和姐姐就能站在小凳子上燒火做飯。在我的人生經歷里,也曾遭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每每此時,母親吃苦的精神,母親堅韌的姿態,就會浮現眼前,讓我勉勵自己,咬咬牙,挺過去;而年少時母親在燈光下的背影,也不斷激勵我努力工作。只是到了這時候,母親的堅韌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
記得還有一次,母親和我們姐弟三個去看望父親,回來時已經饑腸轆轆,路旁只有一個賣饅頭的小店,我們幾個狼吞虎咽,也許是急于趕路,大家吃完了徑直走了。誰也沒有想起,還沒有付錢。走到半道,母親突然想起,非要馬上去付錢,那時的天氣,已經讓我們汗流浹背了,但是母親堅決要我們一同前往,剛開始,我們并不愿意去,母親說:“別人是小本生意,這么熱的天還在守店,你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不能讓別人吃虧?!?/p>
除了耳濡目染這樣的勤儉、堅韌、吃苦和正直、善良、誠實的精神品質外,最讓我佩服母親的,是她對爺爺的照顧。爺爺從80歲開始就一直躺在床上,媽媽每天端茶送飯,洗洗換換,一天沒落下,一直照顧到爺爺94歲,個中辛苦,從未見母親埋怨過。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爺爺的精神面貌一直不錯,到94歲時,耳不聾,眼不花,能清楚地叫出每個人的名字。14年的照顧,見證的是母親拳拳的孝心。
母親從未給過我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但母親用她的生活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她給我們留下的是勤儉、是節約、是吃苦、是堅韌、是孝道。這份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在我們面前,母親永遠是不能磨滅的豐碑,她給我們的是精神的財富,是精神的力量。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七
人都說“校有校規,家有家訓。”但是一問起,家訓是什么,卻又理不清頭緒。我的家里,卻一直有一套家訓指引我向前。
一、尊敬長者,以孝為先。
每天爸爸媽媽要告訴我,要尊敬長者,孝敬父母。每天吃飯的時候,爺爺都是坐在最中間的,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爺爺先動筷子,我們才可以吃飯,每天,全家人都容在濃濃的親情之中,也都處處體現著我們對爺爺的孝順與恭敬。畢竟我們生活在中華民族,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有所有的老人長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
二、修身養德,以禮待人。
媽媽教導我說,女孩子,要淑女一點,別整天瘋玩,而我卻沒有完全按照媽媽的意思做到了這一點,不過只憑一面之緣,也許你會覺得我是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不過在家里,媽媽還是很嚴格的要求我,教我學會與人交流,學會有禮貌,以禮待人。我們的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想來很重視家教,媽媽曾跟我說:“現在對你嚴家管教,對你未來的很多習慣都有很大的幫助?!彼€說這是家風,如果不重視家風,很難想象未來的我會走彎路,她想可以創造一個溫馨、節儉、有情感、又認真學習的氛圍。
三、拂塵養性,以凈為本。
媽媽很愛干凈,每次放假回家,她只要看見家里有些凌亂,她就會暴跳如雷,逼著我把房間打掃干凈,直到達到她的標準為止。雖然過程很不喜歡,但每當看到一塵不染的房間,成就感、舒適感油然而生,經能讓我們心境平和,更自在的生活。
四、多讀所思,以書豐蘊。
媽媽每天的叮囑有時候讓我覺得有些煩,可她卻又能耐心為我講述一個個令我平靜下來的故事。記得上次,我問她,家風有什么用啊,她給我講起了謝瓚的故事。現在我來講給你們聽。謝氏的第一代叫謝瓚,當過三國時代魏國的典農中郎將,是一個主管屯田事務的中下級官員。他最大的功勞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開創了謝氏家族重視書香、重視讀書育人的家風。在他的精心培養下,他的兒子謝衡當上了“國子忌酒”,史書上稱其為“碩儒”。此時,謝家的文化底蘊已經很厚實了。后來代代人才輩出。甚至除了“一門兩代四公”的盛況,謝氏家族已登上名門望族的巔峰??v觀謝氏家族的興家史,應該認識到,“雅道相傳”正是謝氏的家風?!巴獠患陌?,內有瓊瑤,如彼潛鴻,拂羽云霄。”媽媽說,這是一種儒雅高貴的氣質,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風度。家風是一個家庭在時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重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這我們,她希望把我培養的更加懂事,更加奮進。
正是這種家風的影響,我喜歡上了看書,有一天我在《家訓》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包公祖孫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潔守法,深受老百姓愛戴得清官。包公長子包x,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潔自律。包公次子包綬不論在何地任何職,都能清苦守節。包綬死后,箱囊之內除了書籍、著述外,別無他物。包公之孫包永年廉潔自守,死后了無遺蓄,連喪事都是親朋出資辦理。后人評價:“包公言傳身教,子孫居官清廉?!?/p>
在《家訓》中,包公給后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規,:“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我曾在想,包公子孫為何能做到居官清廉?是包公包公以身示范的家風影響了后輩子孫,也是他留下的《家訓》教育了后輩子孫,這也不斷印證了家風的重要,良好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風。
看了這些,我開始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后來,我又看了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一家的故事,以及楊家將,曾國藩等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而我們常常聽到的臥冰求鯉的故事,也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樹立良好的家風形象。
聽了這些故事,我感受到家風的重要性。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著我們健康地成長。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八
我出生在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橋頭鎮一戶農村家庭,在我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教導我,“人家待你好,你得記住,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钡谝淮务雎犃藡寢尩慕陶d,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感天動地,就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媽媽的一言一行在我小小的內心里播撒著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種子,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也伴隨我一路走來。父母對長輩的孝順可是全村出了名。在我看來,家風是一本無字的書,言傳身教是重要的傳承渠道。家風是敦親睦鄰的一劑良方,母親是維系家族孝道的核心力量。
父母這代人從小接受過嚴格、正統的家庭教育,他們雖然沒有給我多少物質財富,但他們樸實的作風和寬厚的胸懷一直令我們耳濡目染,是今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在我看來,家風是育苗的土壤,我們子孫后代在它的庇護下茁壯成長。
我上初中時,有一次期中考試完,回家后,母親從我怏怏不樂的神情中覺察了我考試的失利,但她只是淡淡地問了聲:“考得怎么樣?”當得知我的化學尤其差時,母親翻箱倒柜找出她的化學書,輕輕地拂去封面上的灰塵,一頁一頁地陪著我溫習,嘮叨著學習化學的方法,我一一點頭接受。
后來我考上煙臺師范學院。剛來大學時,一個室友感冒臥床不起,我告訴他:“買飯打水我就包了!你好好吃藥打針,其余的不用管!”室友非常感動,后來和我也成為最好的朋友。除了幫助身邊的人,對于陌生人我也會出手相助:幫助陌生人撐傘,攙扶老奶奶穿過人行橫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發現,當我幫助、回報他人時,內心也會感到無比的舒暢、快樂。
走上教育教學崗位以后,我以深深感恩的心來珍惜崗位。感恩是我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基礎?!暗嗡?,當涌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的基本良知。從參加工作時教學經驗的空白到現在有點工作技能基礎,離不開學校給我的鍛煉平臺。熟悉工作進入角色,離不開領導的鼓勵和同事的幫助。在工作中的培訓機會、實踐機會、評職稱等,都離不開領導的培養,離不開學校這個工作舞臺。
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自發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正視錯誤,互相幫助。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家風是祖輩留給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張網,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撈起晶瑩的品格。家風是一口無言的井,需要我們飲水思源,默默為之守候。
與人為善,領悟懂得感恩。我慶幸我有這樣一個有著好家風的美麗樸素的家庭。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篇九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家風、家訓是什么?爸爸告訴我,家風和家訓就是一個家的全貌,伴隨著我一生的成長。好家風好家訓塑造我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家的家風和家訓——以孝為先,勤懇做事,誠信勇敢。
從小爺爺就告訴我我家最重要的家風是孝,“百善孝為先”。在家中要孝敬父母長輩,在外面要孝敬師長,尊老愛幼。我時刻牢記著爺爺的話,所以每次坐公交時我看到老爺爺和老奶奶我都會給他們讓座,踐行著爺爺從小教育我的尊老愛幼的美德。
勤懇做事。爸爸的工作非常忙,一周只能回來兩三次,即使回來了,也經常是在家熬夜加班,有時候夜里我睡醒了起床上衛生間,還能看到爸爸在工作??墒前职炙麖膩頉]叫過苦叫過累,總是認認真真的做著每一件事。從爸爸的身上我學到了做事要勤勤懇懇,就像那句名言說的一樣——業精于勤荒于嬉。我也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誠信勇敢。誠信做事,用于擔當,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要用于擔當,不能向別人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要言出必行。爸爸媽媽教育我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守誠信,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要做一個勇于擔當的孩子。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家風和家訓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我要好好牢記長輩們的教誨,在好家風和好家訓中學習與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做到以實際行動來為弟弟樹立榜樣,真正把好家風、好家訓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