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一
傅雷,是父母中的楷模,傅雷的家書,更是家書中的楷模。憑借著獨特又深刻的教育理念,平俗易懂的語言,他把對兒子那股深沉的父愛,那份真摯又樸素的情感,點點滴滴滲透到兒子的心田,為傅聰未來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會了他做人的道理。
在傅聰小的時候,傅雷就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教育,無論是讀書學習、穿衣吃飯,還是言談舉止、行走坐臥,事無巨細,都有嚴格的要求。而傅雷的家教也恰恰體現了傅雷本人的個人修養。外賓做客時,傅雷夫婦極盡地主之誼,又是親自下廚,又是陪著逛街,讓外國友人“真正嘗到了中國的人情味”。傅雷還經常教育傅聰尊師重道,多與老師聯系,不要辜負了老師的厚愛,而他自己是這樣做的:大方地拿出自己收藏的畫作送給傅聰的老師。所以說,一個人的氣質、修養的養成,離不開好的家庭、好的父母,以及好的教育方式。
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描寫人生的片段?!叭艘惠呑佣荚诟叱薄统敝懈〕粒┯杏孤档娜?,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果,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才不至于受傷……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在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不愧是身為文學家的傅雷,人間百態頓時躍然紙上。
人生確實如此,就像是一場旅途,走的越遠,就會越累。即使登上了山頂,也終究會有踏上下坡路的那一刻。欣喜地在山頂遠望吶喊,雀躍放松,下坡時就會越加手忙腳亂;上坡時在意下坡的困難與疲憊,身上的枷鎖不但會越束越緊,反而愈加沉重,直到壓垮自己,寸步難行。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困難,不驕不躁,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不怯不懦,明白逃避不是辦法,知難而上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手段。讀后感·這才是生命的意義,才是生命的價值。有志者自有千萬記,無志者終感萬千難,每當我們用理性的心態去面對世界時,總能發現出世界的五彩與繽紛。每一個人的成功之路或許都不盡相同,可卻都是充滿坎坷的。我相信,成功需要每一位想成功的人去努力、去奮斗,只有那些堅信自己目標,不斷努力、不斷奮斗的人,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二
初讀此書,會感到乏味,無趣,因為我覺得這只是一堆雜亂的書信,甚至連成書都太過牽強。但是,讀完我才恍然大悟,這并非只是父子之間瑣碎的家常話,這其中包含了許多。
這是傅雷對于兒子傅聰的牽掛之心,也是父親深沉而又嚴格的愛,傅雷是一位文化素養,高學識淵博的父親,他能夠理智的教育孩子,幫助孩子,他總是會預料到一切,可能發生之事,給兒子提出建議,當然也愛說些瑣事家常。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里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理解他們。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父母的心總是向著孩子,無論是嚴愛還是溺愛,他們只是方式不同。
傅雷仿佛是一棵樹,無私的為傅聰提供著養料,讓他在異國他鄉茁壯成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給傅聰寄翻譯的音樂筆記,翻詳,是傅雷擅長的領域,給兒子的翻譯,必是馬虎不得,足有十幾張用毛筆寫的紙共計四萬余字,這是怎樣的付出。于此間,傅雷的關心可見一斑。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三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就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就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就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傅雷就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就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就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就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就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就是“手藝”,而就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就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币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
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就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就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就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就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就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就是如此,而且就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就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就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就是一本教育書,也就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四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翻開家書,攜眷一顆赤子之心,進入了傅家的世界。
傅雷做學問孜孜矻矻、俯首案前、白首窮襟。他身為一代翻譯巨匠,多藝兼通,在繪畫、音樂、文學等方面有著獨特的藝術鑒賞力,對其遠隔萬里的長子傅聰,通過家信言傳身教,封封家書、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流露著他嚴苛與溫情的父愛,加之其子的天賦與勤勉,灌養了享有世界美譽的“鋼琴詩人”。
知感恩。青年人的眼睛望著前面,饑渴一般忙著吸收新東西,忘記往回看,容易給人一個“忘恩負義”的印象,為了避免誤會,定要感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通電話的暖心問候,三言兩語的現狀匯報,足以讓人得到絲縷慰藉。要真誠。知之為之,不知為不知。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才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然而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做后盾的,也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懂拒絕。隨和的脾性會失去很多個人時間與空間,老在人堆里,缺少了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不能好好整理、歸納,懂得適當的不出席不必要的聚會,有時不妨直說:我有事。勤讀書。天資不足,苦功步足。鼓勵多讀書,有計劃有系統的正規讀書,不是消遣驅時的讀書。做好讀書臺賬,摘抄妙筆益言,記錄思考過程,撰寫讀后感言。勞逸結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閑暇時光登高望遠,在大自然蕩滌心中的塵俗,去博物館欣賞作品,無形中使人恬靜曠達,維持精神與心靈的健康。
《傅雷家書》正如羅曼·羅蘭語:“你們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們這些青年,現在要輪到你們了!踏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向前吧。但愿你們比我們更偉大、更幸?!薄8蹈讣視酿B料,惠及著每位讀書的孩子,它猶如家父的溫情臂膀助力前行。正值傅雷夫婦仙逝五十周年忌,巧幸在圖書館的書架上與他們相逢,記下感言,致上緬懷,也分享給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們。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五
書是人汲取知識的源泉,一本好書可能就因此改變你的一生!從書中我們會發現那作者濃濃的情感!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感受到他對兒子的那分關心與關愛。
《傅雷家書》共記載傅雷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傅聰十一通信。對于兒子的發展甚為關心,想方設法的指導著他。因此,關于兒子的音樂專業也是尤為關注。哪一樂曲,哪一樂章,哪一字節都談談自己的體會,心得。怪不得有人說;這樣的教育,不成材都難。
讓我們認真的想一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身影:因為我們生病,而徹夜未眠的身影;因為學習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發怒火的人……對就是他們,這些為了我們而嘔心瀝血的父母。傅聰傅敏理解了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個成為國內國外知名的鋼琴家,一個也成為我國杰出的英語導師。而我們又做了什么?不,我們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因為年齡的差異發生的磨擦,而大發脾氣。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不顧父母的辛勞,大手大腳花著他們的血汗錢,而不感到愧疚……不,我們應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一個人,如果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長大后又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么他會把這種愛延續下去,繼續傳給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將會處處有愛。
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應該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嗎?好好想想你傷害了多少人去對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六
那年火車的汽笛聲隆隆,年少的他拎上行李獨自踏上前往異國的路,火車緩緩開動,漸漸遠去,余下一個空曠的站臺,與一對攙扶的依然。望向火車逝去的地方。
《傅雷家書》,就是這幾載時光里,一封牽掛的合集。初讀它,就為那細致深切無微不至的關懷而感動。讀著它,我似乎就是那個孩子,在家的千里之外,卻能聽見那一聲聲關切的呼喚,聽見那一句句苦心的念叨。在信里,傅雷是傅聰導師,是友人,是知己,更是父親。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傅雷在各個方面都予以了孩子他自己的教導。這不敢說是最權威的思維,卻一定是最真心的話語。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融入了對傅聰的諄諄教誨中,教他如何成才,如何立身,如何處事,如何愛國,如何做人。
再翻開它,那濃濃的父愛就在文字間流淌。為傅聰用幾個星期時間手抄的一本六萬余字的書,在他口中那樣輕描淡寫。怕傅聰身在異國而陌生了中國傳統文化,她又那般嚴厲地強調,又不顧麻煩與困難,堅持郵寄有關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再到自己的譯作。在信里他一次又一次闡述著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明令要求傅聰用中文回信,并糾正其用錯了的字詞。這份愛,便因這種家園責任感而更加醇厚。
用文字詮釋何為父愛,用心將天涯海角相連,這是《傅雷家書》給我的最深感觸。即使身隔千山萬水,傅聰也一定能看著信,與父親談著心,因為家書就像一根長長的線,無心中連接著彼此,將凝聚成珠的相思與一顆一顆串起。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七
正式成為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內,我覺得使我收益最大的還是學習了《傅雷家書》這篇課文。傅雷不僅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知己朋友,這讓我對他的兒子能有一位這樣的好父親而羨慕不已。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边@段富有哲理的話告訴了我: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聯想到我自身的情況,我不禁有些慚愧,每當考試的前幾夜,我都緊張得睡不著覺,雖然我努力告訴自己要平靜,要放得開,試圖去入睡,可每次都失敗了。盡管我不斷地告訴自己:考試一定要認真,仔細,可等到考試時,我卻不能夠集中精力去答題。一方面因為我沒休息好;一方面由于我總想著考試的結果。這樣,最終導致了考試結果的不理想。這個問題非常令我頭痛,更令我擔心明年的中考會不會也遇到這樣的情況。
正當我擔憂時,我又看到了傅雷在信中寫的另一句話:“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從中,我懂得了:人要懂得調控自己的情緒。不由地,我想起了今年我市的文科狀元——以607分的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的秦婷婷曾說過的一段話:“我從來都不表現出大喜或大悲,不論每次考試成績如何,我都像諸葛亮那樣穩重,對什么事自己都有底一樣……我每次放假期間是從來不拿筆的。還有就是每次考試前后,我都不再盯著課本,而是做一做別的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段話如同傅雷的經典語句一樣使我深受鼓舞,我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處世不驚的態度。
傅雷在家書中也曾要求兒子要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保持對藝術不懈追求與對生活的“赤子之心”。我的爸爸媽媽也常教育我:一定要對生活保持熱情,對學習保持激情。在教育孩子處世的態度上,傅雷與我的父母持同一觀點,這一點也正是我現在所努力追求的。
我想,假如今后我真的能擁有一種像《傅雷家書》中所說的處世態度,做一個處世不驚,懂得調節心態的積極的人,一個笑傲江湖的“俠客”,那么這篇課文我才沒有白讀。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八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彼坪跆崞鸺視?,我的腦海里便會浮現出這兩句古詩。從古至今,書信一直溝通交流和維系感情最重要的方式,即使在通信技術極其發達的今天,書信的厚重和情感仍然無法被替代。
在“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傅雷的文字中,我可以看到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對兩個孩子傅聰、傅敏深深的愛和嘔心瀝血。傅雷對傅聰的教育更體現出家庭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傅聰在機遇巧合下來到波蘭進行鋼琴的深入學習,1953年他曾于羅馬尼亞演奏斯克里亞賓的作品,蘇聯的青年鋼琴選手們都為之感動的流下眼淚,也曾被波蘭的教授們認為“富有肖邦的靈魂”,甚至會說他是“一個中國籍貫的波蘭人”。書中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鏤刻細節的手腕,不是使我們想起中國冊頁上的畫嗎?”傅聰在音樂上的造詣與其父從小的教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有關。“他按照父親的規定,每天上午下午,幾小時幾小時的練習彈琴,有時彈得十分困倦,手指酸痛,也不敢松弛一下,只好勉勉強強地彈下去。但有時卻彈出了神,心頭不知道來了什么靈感,忽然離開琴譜,奏出自己的調子來。在樓上工作的父親,從琴聲中覺察異樣,從樓梯上輕輕下來。傅聰見父親來了,嚇得什么似的,連忙又回到琴譜上去。但這一次傅雷并不是來制止的,他叫孩子重復彈奏原來的自度曲,聽了一遍,又聽一遍,并親自用空白五線譜,把曲調記錄下來。說這是一曲很好的創作,還特地給起了一個題目,叫做《春天》?!边@種教育模式不是填鴨式,更不是呵斥式,而是互相平等的溝通式。
傅雷在人生道路上對其孩子的教誨,讓人仿佛能透過書信看到他伏案寫信時的場景,雖愛子心切,但嚴父亦良友。“以后要多注意,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做到越有理由,態度越隨和。堅持真理原是一件艱巨的斗爭,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還有是耐性。萬萬不能動火,令人誤會?!眱鹤痈德敽腿宋⑿〉臓巿蹋妥屗麚暮退妓?,多次叮囑兒子要謙恭禮讓,要虛懷若谷,得理也要饒人。
做事貴在堅持?!盁崆槭且欢涿利惖幕鸹ǎ绖t美矣,無奈不能持久?!备道紫壬倪@句話點醒了我。回想起我經歷的人生,縱然正青春,也有過不少“沖動”,過后悔之不已。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曾指出“一萬小時定律”: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边@也教導我們要學會沉淀,不能只是曇花一現的火花,而要經得起千錘百煉。
“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于心?!比松鹌鸱щy和挫折再多都是我們的人生,都只屬于我們,勇敢去拼搏,一切仍未塵埃落定,追求無愧于心,無愧于自己。
傅雷先生一直教導他的孩子“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我深以為然。盡管這是別人的家庭和教育方式。我想我們應該從中得到點什么,體味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芬芳。
“悠悠歲月,茫茫大海,這些長時期,在遙遙數萬里的兩地之間,把父子的心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就是現在這部經過整理、編輯集起來的《傅雷家書》?!睒沁m夷在序中的這番話讓我更加體會到父愛如山和體貼入微,也讓我想起我的家人,盡管在現在的時代,書信已是稀罕物件,離我們的生活漸漸遠去,但不會改變的是那滾燙熾熱的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九
180多封家書,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的教育的文字篇。傅雷老先生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F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與其在陽光下赤裸裸地奔跑還不如在陰暗的隧道里奔跑,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從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達出來?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著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么一根線,牽著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傅雷還很重視“因材施教”,他對兒子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對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陡道准視肥墙逃优囊槐竞脮?。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此外,傅雷在家書中一直傳達出這樣一個信念——堅強。傅雷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放心了!”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不怕挫折;二是永遠保持謙卑之心,也就是勝不驕,敗不餒。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蘇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比绱思毮伒那楦凶屛译y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于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倍?,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并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八囆g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說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實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perfection。……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perfection,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嘆調后的愉悅;沉重的小說,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后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十
家書,現在已不復存在了吧,手機,電腦等早已取代了家書,即使你和你的家人遠隔千里,遠用手機互聯網就可以在身邊,但也正因為如此,家書就顯得特別珍貴。
一封封黃頁紙的家書最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更能體會親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劑,放心藥。它是游子在外奮斗的動力,更是支持他的堅強后盾,它甚至在人孤立無援是是那無形的力量。
有了那么多的期待,細細頻度《傅雷家書》,特別給人心動的感覺。傅雷一位翻譯家,他認為兒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樣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輕是積累的豐富閱歷,所接觸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給了兒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暢。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嚴厲,有時也感性的父親。不過他不避諱自己的情感,他與孩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種架子是完全沒有的,在他寫給孩子的書信中,除了他對兒子的祝福,對他的建議,還有他明白的寫出了自己對兒子的那種思念,顯得非常感性,這位父親給我帶來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等到幾年后在此翻開這本書時,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吧,因為它常讀常新。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十一
一連幾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書》溫暖的文字中,那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不同于母愛的細膩,父愛如山一般,深遠而雄厚。
傅聰從小被傅雷嚴格地管教,傅聰沒有被人捧在手心上的童年,印象中的父親也是嚴格而不近人情的。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還被傳統的教育方式籠罩著,一些傳統的觀念是根深蒂固的。傅雷夫婦可以說是走在教育路上的前列。他們不僅是愛著孩子的偉大父母,更是一代偉大的知識分子。
傅雷的確是一名嚴父,卻并不是一位不近人情的父親。他在信里對兒子說:“你走后,我們心里的矛盾真是無法形容。便愿你努力學習,保重身體,我相信你絕不會辜負國家對你的期望,我們的一片苦心?!逼鋵?,每一位父親都和傅雷一樣,希望孩子站在高處,又不希望孩子不要離父母太遠。正如傅聰所說:“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關頭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感呢?”傅雷的一筆一劃下,是父親對兒子的愛與希冀,是父親用血淚為兒子鋪下的路,是藍天一樣高遠純潔,是大海一樣的高遠深隧。一篇篇書信在眼前掠過,父愛的溫暖緩緩縈繞于心。
為父,亦友。傅雷說他很高興他多了一個朋友,便是他的兒子——傅聰。對于傅聰來說,他的父親不僅是一位父親,更是他的朋友。有一段令我的印象深刻:“讀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边@是傅雷給傅聰在學習上的建議和悉心的教導,他告訴兒子,有時候慢便是快,欲速則不達,切忌急于求成。我想,在傅聰的人生道路上,有這么一位亦師亦友,善于教育的父親一定對他的成長有不小的幫助吧。
就是這么一位教子有方,亦父亦友的父親,成為了傅聰人生中最明亮的指路燈,最無私的守望者。“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痹诟德數难劾?,父親是走在他前面的,是他的燈塔和指路人;在傅雷眼里,他是在兒子身后黙黙保護,默默守望。終有一天園丁辛勤澆灌的果實會離開他去到人世間,父親會漸漸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他的眸子里一定有著世間最美的散文詩,不必說出的話語。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守望者,就是父親。我漸漸長大,父親慢慢變老,我越成長,你便離衰老越近一步。你對我的不懂事總是甘之如飴。我們這輩的腳步總是很快,快到我們無法回味成長,快到無法回頭去看看被落在身后的你們。你像一棵樹,在我出生的那一刻便深深地扎根下來,為我遮風擋雨,為我開辟綠蔭。我從這棵樹開始我的征程,你就站在那兒用世間最真摯的深情凝望著我,默默保護,默默守望。
陽光肆意,人潮擁擠,你在那兒,我無需回頭便能感受到你,因為我的身體流淌著你的血液,我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傅雷家書》不僅是傅雷給傅聰的書信,是充滿紅色是中國風的文字,更是天底下每一位父親無聲的父愛啊!
傅雷家書讀后感初二篇十二
這句話的大意是:只要你夠努力,你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傅雷對兒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嚴,整本書都在激勵著傅聰成為最好的自己,充滿了對兒子和祖國的愛。從中我明白了,我們年輕人都應該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得付之行動。那么怎么樣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呢?我覺得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沒有目標,沒有堅定的信念,因此他們通常都碌碌無為而沒有什么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大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他們有了目標,就有動力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自己也是一個例子,在剛上初中的時候,我沒有什么學習目標,整天漫無目的,懶懶散散,導致我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不是很優秀。直到七年級下學期的時候,媽媽為我分析了成績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進入班級前10名。此后,為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學習。終于,在七年級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許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為有了目標,才努力奮斗,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例如,奧斯特洛夫斯基,雖然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他不甘沉淪,決心努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最終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著作。
傅雷的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標,就有了行動的動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目標,通過努力來成就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