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最新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匯總12篇)

最新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匯總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3-20 22:02:19
最新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匯總12篇)
時間:2024-03-20 22:02:19     小編:念青松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一、復習導入。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公式)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米,高1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3、出示一個圓錐,請學生說說圓錐的特征。

4、導入: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應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動手測量,大膽猜想。

1、動手測量,找圓錐和圓柱的底和高的關系。

2、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給予指導。

3、交流得出結論: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實驗操作,推導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實驗操作。

師:圓錐的體積到底與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就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每個小組都準備了米或沙,打算怎么實驗,商量好辦法后再操作。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你們組是怎么做實驗的?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4、強調等底等高。

5小結:不是任何一個圓錐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積的1/3,必須有前提條件。(板書結論)

6、練習(出示)

(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1.8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7、得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8、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圓錐的體積。(只列式不計算)

底面積是6.28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

底面半徑是6厘米,高是4.5厘米。

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是4.8厘米。

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2、填空。

a圓錐的體積=(),用字母表示是()。

b圓柱體積的與和它()的圓錐的體積相等。

c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3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d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體積是()立方厘米。

3、判斷。(用手勢表示)

a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b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c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d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結課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五、解決實際問題。

在建筑工地上,有一個近似圓錐形狀的沙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約重1.7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得數保留整噸數)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圓錐的體積應用。

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水和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課件出示)。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同時滲透轉化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二、導人新課。

出示一個圓錐形的谷堆,給出底面直徑和高,讓學生思考如何求它的體積。

三、新課。

師:請大家回億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學生敘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學生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教師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大家看,這個圓錐和圓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后通過演示后,指出:“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學生分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正好3次可以倒滿。

多指名說。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多找幾名同學說。

師:圓柱的體積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積×高”。

引導學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積×高”來替換“圓柱的體積”,于是可以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

然后板書字母公式:v=1/3sh。

師:在這個公式里你覺得哪里最應該注意?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這個零件體積是76立方厘米。

做一做:課件出示,學生回答后,教師訂正。

1、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r和高h,如何求體積v?

3、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d和高h,如何求體積v?

4、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c和高h,如何求體積v?

5、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例2課件出示)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判斷:課件出示,學生回答后,教師訂正。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四、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課本練習。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一、復習導入。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公式)。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米,高1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3、出示一個圓錐,請學生說說圓錐的特征。

4、導入: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應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動手測量,大膽猜想。

1、動手測量,找圓錐和圓柱的底和高的關系。

2、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給予指導。

3、交流得出結論: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實驗操作,推導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實驗操作。

師:圓錐的體積到底與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就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每個小組都準備了米或沙,打算怎么實驗,商量好辦法后再操作。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你們組是怎么做實驗的?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4、強調等底等高。

5小結:不是任何一個圓錐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積的1/3,必須有前提條件。(板書結論)。

6、練習(出示)。

(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1.8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三、鞏固練習。

底面積是6.28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

底面半徑是6厘米,高是4.5厘米。

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是4.8厘米。

底面周長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2、填空。

b圓柱體積的與和它()的圓錐的體積相等。

c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3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d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體積是()立方厘米。

3、判斷。(用手勢表示)。

a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b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c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d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結課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五、解決實際問題。

在建筑工地上,有一個近似圓錐形狀的沙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約重1.7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得數保留整噸數)。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2、求下列各圓柱的體積。(口答)

(1)底面積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徑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徑2米,高是3米。

師:剛才我們復習了圓柱的體積公式并應用這個公式計算出了圓柱的體積,那么圓柱和圓錐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

師:圓錐的底面是什么形狀的?什么是圓錐的高?請拿出一個同學們自己做的圓錐講一講。

生:圓錐的底面是圓形的。

生: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師:你能上來指出這個圓錐的高嗎?

師:很好,因為圓錐的高我們一般無法到里面去測量,所以常常這樣量出它的高。

師:你們看到過哪些物體是圓錐形狀的?(略)

師:對。在生活中有很多圓錐形的物體。

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圓錐的體積。請同學們拿出一對等底等高圓錐和圓柱。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圓錐和圓柱的體積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組中交流,再分工進行實驗。下面我們采用實驗的方法來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邊說邊演示),先在圓錐內裝滿水,然后把水倒入圓柱內,看看幾次可將圓柱倒滿。現在我們分小組做實驗,大家邊做邊討論實驗要求,如有困難可以看書第23頁。

出示小黑板:

1、圓錐的體積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2、圓錐的體積怎么算?體積公式是怎樣的?

學生分組做實驗,老師巡回指導。

生: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生:圓錐的體積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權的1/3。

板書:圓錐的體積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師:得出這個結論的同學請舉手。(略)你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生:我們先在圓錐內裝滿沙,然后倒人圓柱內。這樣倒了三次,正好將圓柱裝滿。所以,圓錐的體積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師:說得很好。那么圓錐的體積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用底面積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圓錐的體積。

師:誰能說說圓錐的體積公式。

生:圓錐的體積公式是v=1/3sh。

師:老師也做了一個同樣實驗請同學認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話對老師說嗎?請看電視。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42頁,將你認為重要的字、詞、句圈圈劃劃,并說說理由。

生:我認為"圓錐的體積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句話很重要。

生:我認為這句話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這幾個字特別重要。

師:大家說得很對,那么為什么這幾個字特別重要?如果底和高不相等的圓錐和圓柱有沒有三分之一這個關系呢?我們也來做個實驗。大家還有兩個是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和圓柱,請同學們用剛才做實驗的方法試試看。

師: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圓錐體積不是圓柱體積的1/3。師:可見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關鍵條件是等地等高。

師:下面我們就根據"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這個關系來解決下列問題。

(兩名學生板演,老師巡視)

師:這位同學做的對不對?

生:對!

師:和他做的一-樣的同學請舉手。(絕大多數同學舉手)

師:那么這位同學做錯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錯的同學做的)

生:他漏寫了1/3。用底面積乘以高算出來的是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還要再乘以1/3。

師:對了。剛才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圓錐的體積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即v=1/3sh。我們在用這個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時,要特別注意,1/3不能漏掉。

(1)、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體積是多少?

(2)、求圓錐的體積(看圖)

(3)、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體積是多少?(圖)師:三題都填對了。接下來我要考考你們,看是不是掌握了今天的知識。

2、填空。

(1) 一個圓錐的體積是8立方分米,底面積是2平方分米,高( )分米、。(2)圓錐形的容器高12厘米,容器中盛滿水,如將水全部倒入等底的圓柱形的器中,水面高是( )厘米。

3、選擇

(1) 兩個體積相等的等底的圓柱和圓錐,圓錐的高一定是圓柱高的( ) 。

(2) 把一段圓柱形的木棒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 )。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

對,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圓錐,并推導出了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回去以后,先回憶一下今天學過的內容,想一想,在運用v=1/3sh這個公式算圓錐體積時,要特別注意什么。

課外作業:有一個高9厘米,底面積是20平方厘米的圓柱內裝滿水,用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擠壓,最多能擠出多少水?圓柱內還剩多少水?(邊做實驗邊討論)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求出圓錐的體積。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向學生滲透知識間"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聯系實際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圓錐的體積計算。

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

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多媒體、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空心實物各一個,水若干。

空心圓錐和圓柱實物各一個,沙土若干。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本節課所講的《圓錐的體積》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實驗版,第十二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

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甘做學生的朋友,引導其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探究”全面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助學習,自主探究所學的內容,完全改變過去被動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本節教材我想通過向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中倒水或沙的實驗,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v=1/3sh.即就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例2是已知圓錐形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沙子的體積。這是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這個例子教學使學生初步學會解決一些與計算圓錐形物體的體積有關的實際問題。前面學生對圓錐、圓柱立體圖形的特征已進行了學習,對其特征也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可以熟練地計算圓柱的體積、表面積、側面積。這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

知識技能:理解并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操作中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熱愛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

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利用多媒體、觀察法、實驗法、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

觀察實驗—合作探究—達標反饋—歸納總結

多媒體課件、同樣的圓柱形容器若干、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若干、水和沙土。

【復習舊知】

1.課件展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并請學生說出圖形各部分的名稱。

2.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多媒體課件呈現出動畫情景故事(配音樂):

盛夏的一天,森林里悶熱極了,小動物們熱得喘不過氣來,都想吃點解暑的東西。漂亮的小白兔去冷飲店買了一塊圓柱形的冰麒麟,聰明的狐貍拿著一塊圓錐形的冰麒麟想和它交換……(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塊冰麒麟等底等高)

2.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小白兔上當了嗎?

問題二:狐貍和小白兔怎樣交換才算公平?

【自主探索,動手實驗】

1.小組實驗。按照實驗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項(多媒體課件展示)

每四人為一小組,各小組長帶領三個成員動手操作實驗,教師在教室巡回指導。

2.全班交流。

組織收集信息——引導整理信息——參與處理信息

3.引導反思。實驗過程讓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各抒己見。

4.公式推導。

全班同學集體觀看多媒體課件的實驗過程,并結合自己的實驗活動試著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者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1/3。

用字母表示為:v=1/3sh

5.思考:如果要計算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那些條件?

6.問題解決。

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貍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條件?(課件出示:等底等高)

【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例2:建筑工地上有許多沙子,堆起來近似一個圓錐,這堆沙子大約

有多少立方米?(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具體解題過程讓同學們自己大顯身手,個別學生可以上講臺板演,然后教師作最后講評。

【練習鞏固】課件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一.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4、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么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二.填表。

已知條件體積

圓錐底面半徑2厘米,高9厘米

圓錐底面直徑6厘米,高3厘米

圓錐底面周長6.28分米,高6分米

【拓展延伸】:

【質疑問難,總結升華】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對圓錐的體積有哪些新的認識?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作業布置】

課本25頁第3、5、8題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4、向學生滲透知識間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學習將新知識轉化為原有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在經歷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師:因為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高。(板書)。

2、提出問題,明確方向。

生:利用愛迪生的方法,利用一個圓柱體或長方體大桶來裝這堆谷子,就能求出這堆谷子的體積了。

師: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呢?

生:長×寬×高。

二、討論問題,提出方案。

1、現在請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可以采取什么辦法找到手中圓錐的體積。比一比,哪個學習小組的方法多,方法好。

各小組匯報:

把圓錐投入裝了水的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體的容器中,求出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另一種辦法就是將圓錐裝滿水后倒入圓柱體里,求出水的體積就可求得圓錐的體積。

師:我們認識了圓錐的特征,知道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那孩子們大膽猜測:圓錐的體積可能和什么圖形的體積聯系最為密切。(圓柱體積)。

師:怎樣才能驗證你們的猜想呢?

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實驗,看看圓錐的體積到底和圓柱有什么關系?

提出實驗要求:1設計你們的實驗方案,2小組分工明確。誰做實驗,誰記錄實驗結果。3說說你們的發現。

特別強調不要浪費一粒米哦,要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三、動手實驗,解決問題。

1、學生分組實驗,并填寫下表(教師有目的地給兩個組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學具,給兩個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學具):

(2)小組合作實驗,并填寫實驗報告單。

組別。

物體名稱。

操作過程。

物體名稱。

圓錐。

裝米粒(水)、裝()次裝滿。

空圓柱。

結論:

(3)匯報結果,實物投影展示實驗報告單。

請某某小組來回報一下你們的實驗過程,說說你們的發現。

結論1:圓錐的體積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結論2:等底不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二分之一。

結論3:等高不等底的圓錐體與圓柱體,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四分之一。

結論4:圓柱的體積正好是圓錐體積的3倍。

結論5: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師:同學們實驗的結論各不相同,到底哪組的結論對呢?

(請他們拿出實驗用的器材,自己比劃、驗證這個結論。突出他們小組的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

師:其他小組得出的結論不同,是不是由于實驗過程或結論有錯誤呢?我們也請小組代表說說你們的看法。

(生說明他們的過程和結論都是對的,只是他們的圓錐和圓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的用來做實驗的兩個寶貝,你又會用怎樣的發現呢?

生:我們各組有的圓錐和圓柱不一樣。

生:我們用的圓錐和圓柱的底都不一樣,及高也不一樣。

生:我們用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的。

師:從大家的實驗得知圓錐的體積與底和高有關,現再次請用等底等高的小組匯報結果。

多媒體演示:

把一個空圓錐裝滿沙土倒人一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里,正好三次倒滿,

師:一定要用“等底等高”這個條件哦。

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歸納實驗結果,抽人匯報。

師板書: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因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1/3sh。

抽人指出s、h所代表什么?(s代表圓錐的底、h代表圓錐的高)sh又表示什么?師生達成共識,強調:千萬不要漏乘三分之一哦。

3、師:現在我們可以既簡單又科學的幫農民伯伯解決打谷場上的數學問題了吧。

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師;請同學們談談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錐的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

4、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

5、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

師;孩子們。讓我們插上知識的翅膀,盡情地飛翔吧。

課件出示練習。

(一)、填空:

1、圓錐的體積=(???????????),用字母表示是(??????????)。

2、圓柱體積的與和它(???????????)的圓錐的體積相等。

3、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3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4、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體積是()立方厘米。

(二)、認真思考、細心判斷:

1、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3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高。????????????????????????????????????????????????????????(????)。

(三)、填表。

已知條?件。

體積。

圓錐底面半徑2厘米,高9厘米。

圓錐底面直徑6厘米,高3厘米。

圓錐底面周長6.28分米,高6分米。

全課總結;我們來回憶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用到了什么數學思想?

師:轉化的數學思想在我們的數學中經常用到,把難轉化成易,把復雜轉化成簡單,把未知轉化成已知,希望同學們能很好的運用。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1、通過分小組倒沙的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掌握圓錐體積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學生預習教材;

2、教師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若干個,沙土,直尺,平板。

一、復習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學生交流后做幻燈片中的練習題)

2、說一說圓錐有哪些特征。

a、出示實物圖,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圓錐形物體

b、總結圓錐的特征,學生齊讀。

二、導入新課

1、幻燈出示一圓錐形沙堆

2、師:操場上,同學們要計算這堆沙子的體積,怎么計算呢?

引出課題: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探索的問題

3、板書課題

三、探索新知

1、學習圓錐體積的推導公式

(1)思考:圓柱的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回答)

(2)師:我們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圖形來求圓錐的體積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3)師:有的同學提出了做實驗的方法,那么需要哪些器材呢?

學生交流后,幻燈出示實驗器材

(4)師:用這些器材怎樣做實驗呢?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這種方法

(5)學生做實驗

a、觀察自己手中的圓柱與圓錐,討論他們的共同點。(等底等高)

師:下面的時間,請同學們按照實驗報告單的步驟做實驗,并將結果填入實驗報告單中。(教師巡視指導)

b、集體交流實驗結論,大屏幕演示結果

c、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要求一個圓錐的體積,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

明確:求圓錐的體積,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是必備的直接條件。

(6)練習

2、拓展內容

(2)學生分小組討論,填寫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大屏幕展示結果

(4)練習:

3、鞏固練習

三、拓展知識

1、出示幾組不同的情況,指定每組完成一項

2、展示結果

3、練習

四、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板書

五、作業設計

六、板書設計

圓錐的體積

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

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日常生活中有關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的教學過程,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轉化的思想。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唯物辯證思想。

[點評: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設計全面、具體、有針對性。不但使學生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而且培養了學生運用圓錐體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注。并注重對學生“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的培養及“轉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同時關注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及唯物辯證思想的滲透。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靈活利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用多種方法來求這個圓錐體容器的體積,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同桌交流,共同研究。(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討論交流,最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3、教師出示一個圓錐體的木塊引導學生明確前面所想的方法太麻繁、不實用。并鼓勵學生研究出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來求圓錐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一)滲透轉化,幫助猜想。

1、先組織學生自由暢談圓錐的體積可能會與誰有關(圓柱)。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匯報。匯報時要闡述自己的理由。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組織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柱體鉛筆和轉筆刀來削鉛筆,同時教師也隨著學生一起來做。教師做好后要及時巡視,直到學生將鉛筆削得尖尖的為止。然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削好后的鉛筆是什么形體的?(此時的鉛筆是由圓柱和圓錐兩部分組成的)并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得出兩種形體的底與高及體積之間的關系。(削好后的圓柱與圓錐等底不等高,體積無關。)此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及時引導學生發現削好后的圓錐的體積與未削之前的這部分圓柱等底等高,并且體積也有關。組織學生自己的話來總結。最后,將自己的發現進行匯報。

(二)小組合作,實驗驗證。

1、教師發給每組學生一個準備好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沙了,組織學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進行實驗。實驗前小組成員進行組內分工,有的進行操作,有的記錄……實驗中教師要及時巡視指導并參與到小組實驗中去及時了解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并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

2、實驗后組內成員進行交流。交流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重傾聽別人的想法,并說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3、首先各小組派代表進行匯報,其它小組可以補充。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實驗結果:得出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由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預設板書如下:。

概括板書:。

等底到高。

v圓柱=shv圓錐=1/3sh。

4、深化公式。組織學生討論給出不同的條件求圓錐的體積,如:半徑、直徑、周長。預設板書如下:。

5、教師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書中例題后集體訂正。

(三)看書質疑: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或不同的見解可以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九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探索合作精神。

2、知識目標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以及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積。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創新思維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關鍵

公式推導過程中:圓柱體和圓錐體必須是等底等高,則它們之間才存在必然的關系。

活動一:比大小

活動目的:激發求知欲望。

課件播放: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春筍也從睡夢中醒來,三只可愛的小熊貓來到竹林中踩竹筍,它們都踩到了一只竹筍。熊貓都都說:今天我踩的竹筍是最大的。熊貓瞇瞇聽了不服氣的說:誰說的,第一大的應該是我的竹筍。熊貓花花也不甘示弱的說:不對,不對,我的竹筍應該是第一大!

師:竹林里的`爭論還在繼續著,同學們,到底三只熊貓的竹筍誰的最大呢?讓我們來猜一猜吧!

師:我們光是猜,說服力并不強,那么能找到什么真正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嗎?

活動二:議一議

活動目的: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討論、交流、探究,從而發現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關。

1、出示課題

2、找圓錐體和學過的什么體有相似之處

3、猜一猜,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的關系。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

圓錐的體積是傳統的教學內容,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在內容和要求方面沒有大的變化,實驗教材的編排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具體來說有這樣幾個變化:

(1)加強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材通過列舉大量現實生活中具有圓錐體特征實物直觀引入,讓學生觀察思考這些物體形狀的共同的特點,并從實物中抽象出它們的幾何圖形。當學生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后,又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更多的具體如此特征的實物,從而加強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感受幾何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加強了對圖形特征,體積、方法的探索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更側重于理解和掌握圖形的特征、體積的計算方法,而對于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在學習素材和實踐操作方面都顯不夠。實驗教材加強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有關自主探索和空間觀念的訓練機會。

(3)加強了學生在操作中對空間與圖形問題的思考。

加強了學習方法的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材注意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對新學習的內容進行聯想和猜測,再通過實驗和推理驗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如:聯系圓柱體公式鼓勵學生猜測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圓錐體積的教學是按照引出問題聯想、猜測實驗探究導出公式的思路設計的,在猜測的基礎上進行試驗和推理,使學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訓練,發展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1、理解并掌握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利于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

進一步理解圓錐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動手操作。

一、復習導入。

1、提問:援助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出示圓錐的幾何圖形,學生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3、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公式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師: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1)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圓柱體和圓錐體容器、沙子和水。

(2)實驗要求。

做一做:實驗時先往圓錐里裝滿水往圓柱里倒,直到把圓柱里得倒滿水為止。

比一比:實驗前比一比援助和圓錐底面和高的關系。

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分組試驗,邊實驗邊做記錄。

3.學生匯報試驗結果。

4.分析數據,做出判斷。

觀察全班數據,發現了大多數情況下圓柱能裝下三個圓錐的沙和水。

5.進一步觀察分析,什么情況下圓柱能裝下三個圓錐的沙和水。

6.教師強調: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就存在上面的現象。

7.師演示(實驗)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板書:v圓柱=3v圓錐或v圓錐=1/3v圓柱。

8.你們能用字幕表示他們的關系么?

v圓錐=1/3v圓柱=1/3sh。

9.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二)解決實際問題。

導言:同學們對本節課的知識學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解決一下實際問題。

出示例3:

(1)指名讀題,分析題意。

(2)指兩名同學板演,其他齊做。

(3)匯報,說解題思路。

(4)拓展:如果就給出這堆沙子,沒有任何數據,說說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三)質疑。

三、鞏固練習。

(一)實戰訓練營:填空。

1、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

2、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的圓柱體體積的(),所以圓錐體的體積()。

3、把一個圓柱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原來圓柱體積的(),削去部分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

4、一個圓錐體體積是5.4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

(二)數學門診部:判斷對錯。

1、兩個圓錐體的底面積相等,他們的體積也相等.

3、圓柱的體積一定大于圓錐的體積。()。

4、一個圓錐與一個圓柱等底等體積,那么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的1/3。()。

1、底面半徑是2cm,高是8cm。

2、底面直徑是2dm,高是5.8dm。

3、底面周長是6.28cm,高是7.6cm。

4、高是16dm,底面直徑是高的5/8。

(四)解決實際問題。

(五)維訓練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

練習四3478題。

v圓柱=3v圓錐或v圓錐=1/3v圓柱。

v圓錐=1/3v圓柱=1/3sh。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一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2、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

4、引導學生發現: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二)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說說解題方法。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從兩個方面談: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四、課后反思。

1、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一、基本練習。

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二、實際應用。

占地面積是求得什么?

三、實踐活動。

四、課后反思。

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二

1、知識與技能: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并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覺猜想——試驗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實踐運用”探索過程,獲得圓錐體積的推導過程和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自覺養成與人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公式的理解,并能運用公式求圓錐的體積。

【教學難點】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學生已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在教學中采用放手讓學生操作、小組合作探討的形式,讓學生在研討中自主探索,發現問題并運用學過的圓柱知識遷移到圓錐,得出結論。所以對于新的知識教學,他們一定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教法學法】試驗探究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等底等高圓柱圓錐各6個,水槽6個(裝有適量的水)

【教學課時】 1課時

1、你能計算哪些規則物體的體積?

2、你能說出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回顧,進一步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

展示磚工師傅使用的鉛錘體(圓錐),你能測試出它的體積嗎?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進行設置情景,引疑激趣遷移,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課題:圓錐的體積)

探究一:(分組試驗)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么關系?

1、猜想:猜想它們的底、高之間各有什么關系?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圓柱、圓錐各1個,分組試驗,試驗后記錄結果;

3、小組匯報試驗結論,集體評議:(注意匯報出試驗步驟和結論)

4、教師介紹數學專用名詞:等底 等高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一活動,初步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為探究二活動活動開展作好了鋪墊。

探究二:(分組試驗)研討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1、大膽猜想: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2、試驗驗證猜想:每組拿出水槽(裝有適量的水),通過試驗,你發現了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邊試驗邊記錄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每組的試驗)

3、小組匯報試驗結論(提醒學生匯報出試驗步驟)

教學預設:(1)圓椎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3倍;(2)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3)當等底等高時,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過學生匯報的試驗結論,分析歸納總結試驗結論。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呢?(學生反復朗讀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分組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探究三:(伸展試驗---演示試驗)研討不等底等高圓柱與圓錐題的體積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關系。

1、觀察老師的試驗,你發現了圓柱與圓錐的底和高各有什么關系?

3、學生通過觀看試驗匯報結論。

4、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

5、結合探究二和探究三,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課件演示試驗,進一步讓學生明白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所存在的條件,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圓錐體積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課的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進一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2、口答題:【題目內容見多媒體展示】獨立思考---抽生匯報---學生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判斷題、口答題題型的訓練,及時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鞏固了圓錐體的體積公式。而拓展題型具有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有跳起來摘果子的機會,以達到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的目的。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呢?

1、做在書上作業:練習四 第4、7題

2、坐在作業本上作業:練習四 第3題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不卡无毒免费毛片视频观看 | 日韩不卡在线 |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夜夜拍拍 | 免费黄色福利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看不卡 | a级片视频在线观看 | 模特精品视频一区 | 奇米影视亚洲狠狠色777不卡 |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一级做a爰片鸭王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人人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 不卡无毒免费毛片视频观看 |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公gvg在线 | 日日操夜夜草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成年免费视频网站入口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看 | 深夜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国产一区在线 | 日韩欧美在线视频 | 黄色一级在线 | 免费看曰批女人的视频 | 丝袜美女足淫美足美脚网站 | 成人黄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aaaa视频一区 | 午夜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码在线 | 欧美亚洲不卡 | 亚洲欧美91 | 免费看黄色视屏 | 性色生活片免费放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 | 一本大道香蕉大69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 | 久久网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