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香港夜景的導游詞篇一
香港概況
香港是中國兩大特別行政區之一,是集旅游、購物與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大都市。它地處華南沿岸,與中國廣州深圳隔海相望。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的氣溫較偏高。夏天炎熱且潮濕,溫度約在26~30℃之間,而冬天涼爽而干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香港景點及公園數不勝數,吸引著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
香港公園簡介
香港公園位于香港中區紅棉路,鄰近金鐘地鐵站。公園耗資3億9千8百萬元興建,占地8公頃,於1991年5月用。是一個現代設計及設施與天然環境結合在一起的杰出景觀點。公園的另一項引人之處是以流水為主題,利用人造山石堆砌而成 的瀑布、溪流、水池及懸崖,將園內的不同景致串連起來。
公園設施
觀鳥園
大家現在來到的是前市政局提議在香港公園建設的一項嶄新設施--尤德觀鳥園,此園于1992年9月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開放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溫室
大家現在來到了溫室的展覽廳,香港公園溫室的面積達1400平方米,是東南亞最大的溫室之一。溫室除了展覽廳外,還包括旱區植物展覽館及熱帶植物展覽館,加上展覽廳共3個場館。開放時間: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體育館
這個體育館具有空氣調節的功能,有一個36米x36米的多用途主場,可提供下列設施: 8個羽毛球場、或兩個籃球場、或兩個投球場、或兩個排球場。體育館的其他設施包括一間多用途活動室、三張乒乓球桌及一間健身室。
壁球中心
香港壁球中心是全香港最大的壁球中心。有12個空氣調節的壁球場。其中一個是三面以玻璃作墻及設有觀眾看臺的表演場,供比賽及表演之用。
每年的香港壁球公開賽及很多國際賽事均在這個中心舉行。
場內設有小食食肆提供飲食服務。
食肆
在公園內有3間大小不同, 風味各異的食肆,大家可在這些地方稍作休息,品嘗一下這里的美食。人工湖畔設有空氣調節的菜館最大。這間菜館提供不同的飲食環境,顧客除了在館內品嘗佳肴外,更可在館外寬闊的長廊享用美食。
此外,公園內并有2間較小型的食肆,其一設在茶具文物館內、而另一間設于壁球中心內。更有2個小食亭,方便游人在不同地點享用小食。
鐘樓
瞧,這座20米高的鐘樓,鄰近東面正門,是公園的焦點標志,為游人提供一個集合地點。
中央花園
中央花園入口處是一條廣植樹木及設有噴泉的通道。在綠樹環繞的公園中,既有噴泉廣場,并有噴泉看臺,游人置身其中,在噴水池的包圍下,其樂無窮。
奧林匹克廣場
此廣場面積達1100平方米,約有880個座位。這個廣場是專為舉行活動而設的,例如體育推廣活動、戶外展覽會、木偶戲、音樂會及其他文娛活動,而平日更是市民休憩的好地方。
鳥瞰角
鳥瞰角是一座30米高的塔,有105級梯級,塔頂設有觀景臺,大家可在此俯瞰整個公園。
好了,香港公園所有的景點就瀏覽完畢了,希望大家關注更多泰國好玩的地方,我們下次再見!
香港夜景的導游詞篇二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劃定于1977年5月13日),是一個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滘以南的特別地區,占地460公頃。該自然護理區是香港的首個特別地區。自然護理區內有超過100種原生及外來引進的樹木品種并亦設有一條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本來稱為大埔滘植林區,成立于一九七七年。1920xx年香港政府首次在整個新界植林,本來稱為“大埔滘植林區”的植林工作亦告開始,保護區停車場附近溪流的陡斜集水區內植有四百四十公頃樹木,樹林自海拔五十米伸展至海拔六百五十米的草山山頂。由于林區當時最常見是馬尾松(山松),因此當地居民稱這區為松仔園。
自然護理區內有超過100種原生及外來引進的樹木品種,并設有紅(3公里)、藍(4公里)、棕(7.5公里)、黃(10公里)四條以不同顏色識別路徑供游人觀賞樹木,亦設有一條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徑。對大自然特別有興趣的人,包括自然學者和生物學家,以及需要清靜而未受破壞環境的人,該區早已成為他們常到的地方。
植被
該特別地區面積達四百六十公頃,內有數十年前種植的人工林,由草山東面山坡向下伸展至大埔公路。區內林木茂密,樹木凡一百多種,種植多年的樹木與較近期種植的品種,交錯生長。一九二六年政府首次在整個新界植林,而該區的植林工作亦告開始。當局後來又加種了些樟、杉、中國臺灣相思和白千層等樹。
那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本地植物,例如山蒼樹、榼藤子及楓香等,走在幽靜的小徑上,游人可以看到地面都鋪滿大大片的黃葉,這些是從黧蒴錐樹上掉下來的。黧蒴錐樹是有用的木材,中國人以前常用來制造農具如木犁等。在本港的所有特別地區中,大埔滘特別地區也許擁有最多不同種類的本地樹木。
動物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由于植被豐富,為區域內的動物提供了天然的棲息地,尤其是為鳥類繁衍棲息提供了良好處所。愛好大自然的人,在樹林里漫步時,會看見很多種類的鳥獸。
自然護理區鳥類中最少有十二種是常見的,包括斑鳩、喜鵲、白頭鵯及紅耳鵯。冬天有貓頭鷹和鶺鴒,夏天則有杜鵑和黑卷尾。游人間或聽到赤麂的叫聲和看見靈貓、穿山甲及豪豬。冬末及初春期間,更有很多美麗的蝴蝶。
自然教育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位於自然護理區內,主要介紹林地生態。該處是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植林區,小徑兩旁都有密林覆蓋,并擁有數百種植物品種,及可學習研究到各種動植物生態。此教育徑全長0.7公里,行畢全程大約需時一小時。
沿山坡蜿蜒而上,走進一片綠樹成蔭的林地,觀察林地的生態。這裏樹木參天,植物種類豐富,生長於不同的層次中。林木樹冠茂密,一些攀緣植物為爭取陽光,沿樹干向上攀爬,令樹頂部分更為繁茂;一些能抵受陰暗環境的灌木,形成樹林的底層。至於能適應光線極弱環境的蕨類、地衣及苔蘚等植物,則長於地面。
香港夜景的導游詞篇三
銅鑼灣是香港最繁忙的購物和飲食區,也是香港不夜市區之一。入夜后,銅鑼灣避風塘顯得熱鬧而繁忙,只見船只燈火通明,穿唐裝衫褲的艇妹搖櫓,接送游客往來于海鮮艇、酒吧艇及歌艇這間。游客在船上品嘗海鮮的同時,也可一邊觀賞海港夜景,一邊領略舢舨風光,別有風味。所以夜游避風塘是游客晚上觀光的理想安排。此外銅鑼灣有許多很好的中西菜館。
最受歡迎的休息場所維多利亞公園,每天清晨,不少市民會在那里練太極拳;每逢春節、中秋節、圣誕節及大除夕等重要節日,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市民聚集于此舉行慶祝活動。公園里設有游泳池、慢跑道和網球場,這里經常是舉行國際網球賽事的場地。銅鑼灣區另一著名的建筑物乃香港大球場,其設施達國際標準,可容納觀眾4萬人。位于銅鑼灣和灣仔之間的是跑馬地。每年9月至翌年6月是賽馬季節。旅客更可參觀位于馬場內快活看臺二樓的香港賽馬博物館。
銅鑼灣原指今為維多利亞公園的海灣及其東岸。因為該處的海岸線像一個銅鑼,因而得名。而昔日海岸線就在銅鑼灣道。銅鑼灣古稱鹽船灣,18世紀戴氏家族于海灣東岸建立了一座“鹽船灣紅香爐廟”,即銅鑼灣天后廟。
而現時一般稱為銅鑼灣的位置,則原稱為東角,意思為維多利亞城之東的一個海角。東角的位置大約是現時維多利亞公園與波斯富街之間的地區,即東角道附近。
19世紀中期,銅鑼灣乃英資企業怡和洋行總部,當時怡和洋行在東角設置貨倉及于今糖街附近設糖廠即前香港鑄幣廠址。19世紀末,由于來往香港島東西需繞路或坐船經過銅鑼灣甚為不便,故此興建了一條連接海灣的海堤,即是現今的高士威道。這亦是銅鑼灣的英文名“causewaybay”(海堤灣)的字源。至1950年代,銅鑼灣進行大型填海工程將海灣填平,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以興建交通干道,一部分則成為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奇力島亦從此連陸。
銅鑼灣1960年,日本百貨公司大丸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開業,加上第一條海底隧道的興建,其香港島出口就在銅鑼灣。于是多家日資百貨公司先后在銅鑼灣開業,令銅鑼灣成為港島主要購物中心,而銅鑼灣亦因東區海底隧道通車原故成為通往東九龍和新界東之主要窗口。1980年代中全盛時期,銅鑼灣共有4間日資百貨公司,分別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踏入1990年代,日資百貨公司不是結業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個一個的購物商場。其中香港電車在銅鑼灣的原車廠,重建成時代廣場;位于波斯富街的戲院利舞臺,則于1992年拆卸,改建成利舞臺廣場。
銅鑼灣東部過去有銅鑼灣裁判司署,是一幢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古建筑。但由于1980年代地鐵工程影響而變成危樓,于1980年代初拆卸。原址變成了港鐵港島線的天后站出口,而順理成章的,一般人亦改口把天后廟一帶改稱為“天后”,而“東角”這舊名則漸漸被人遺忘。
過去的地理劃分到現時仍保留了不少痕跡,包括位于天后的銅鑼灣街市、銅鑼灣消防局及再向東行與海逸君綽酒店相對的民政事務總署銅鑼灣社區中心、位于銅鑼灣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原為東角nuface s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