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一
東方綠舟位于上海市郊淀山湖畔,占地3600畝(水面畝),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東臨朱家角,西連淀山湖,北靠國際高爾夫俱樂部,南倚滬青平公路,是一個融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科學性和艱苦性于一體的青少年校外活動鍛煉場所。總投資達8億元。1月正式對外開放,目前由勇敢智慧區、知識大道區、國防教育區、生存挑戰區、科學探索區、水上運動區、生活實踐區等9大園區組成,種植了10萬棵大樹和120萬株花木,鋪設了17萬平方米的草坪。讓學生在走進大自然的校外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成長的快樂。這里沒有書本,卻讓學生如同置身于一個知識殿堂,讓來營地的學生換一種方式生活,換一種方式學習,換一種方式交往。為了有利于拓展和延伸學生的課堂教育,營地將作為全市200多萬青少年學農、學軍的固定基地,營地內的活動項目以及雕塑、樹木、橋梁、道路等時時在身學生傳播著各種科學知識。同時將成為上海市民休閑旅游的園林示范區和現代體育訓練中心。
東方綠舟的寓意為在淀山湖畔,青少年們鼓起青春理想的風帆,知識之舟滿載希望,駛向未來。并且創造了多項世界、全國及上海之最---162位中外名人雕塑,為世界上的主題雕塑園;水上面積130多公頃,為中國大陸公園中的水面;17萬平方米的草坪為上海的綠地;包括樹木、花木等共有400多種,為上海的園林公園。
營地里停泊著的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艦”是一艘以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約97000噸)為原形建造的模擬航母。從大小到指揮塔、天線等都與原物幾乎一致。主要是用來對青少年進行軍事教育。飛機起落的甲板長220米,寬46米,高48米,艦身矯健雄偉。“航空母艦”主要以實物和聲光電相結合的多媒體展示形式,向青少年和游客展示一個生動而又感性的當今世界軍事科技成果以及世界軍事科技發展的趨勢,是目前大陸內容最豐富、科技運用最先進的國防教育館。
航母地下室是陸海空模擬訓練廳;一層是裝備陳列廳,除了真正的戰車、裝甲車和各種大炮外,還展示有古今中外的各種武器和裝備的實物及模型;二層是國防教育廳和國家安全教育廳,主要通過大型屏幕對青少年進行軍事教育;甲板上的指揮塔共分四層,一層是海軍艦艇博物館,二層是駕駛艙,三層是飛行管制室和作戰指揮室。四層是中央控制室。一般指揮塔不對外開放。
其它景點還有:
風帆港灣:遠航的風帆下面有著幸福的港灣,這一片由藍天、綠水和歐式田園營造出來的景致是您放松身心的樂園。
地球村:取材于世界各國民居的26棟建筑,組成了一道具有異國情調的風景線,與碧波萬頃的淀山湖交相輝映。
求知島:猶如湖上明珠,巧奪天工、引人入勝,環島漫步,盡覽湖光水色。
月亮灣:這是淀山湖一幅恬靜、自然的風景畫,也是游客流連忘返、有情人相約黃昏的心靈港灣。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二
上海還是有著許多著名的旅游景點可以前去游玩的,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上海旅游景點。
導游詞。
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南路,始建于l644年,為明代畫家董其昌觴詠處,也是名人學士常游之地。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于蘇軾《醉白堂記》,謂宋代宰相韓琦慕。
唐詩。
人白居易晚年以飲酒詠詩為樂而筑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善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
全園占地80畝,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內園為全園精華之所在,庭院相接,亭臺錯落,長廊回環,清泓秀矗。堂、軒、亭、舫、榭、池組成了主體建筑群,有池上草堂、玉蘭院、雕花廳、四面廳、束鹿苑、臥樹軒等十景。園內廊壁和部分庭園里,石刻碑碣較多,這是該園的特色之一。池南長廊的墻壁上,嵌有《云間邦彥畫像》石刻,共二十八塊,鐫明、清松江府屬各縣鄉賢名士百余人之畫像,刻畫甚工。園內還有樹齡在三四百年的古銀杏、古樟樹,年齡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園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軒曲徑相襯的風格,又具有歷史古跡甚多、名人游蹤不斷的特點。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勝馳名江南。
親愛的游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于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后,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于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布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后兩國沿江開筑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上海外灘旅游導游詞年后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筑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筑。并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于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并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后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墻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筑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云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游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游常說:”客人把陽光裝在包里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布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后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后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著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后。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么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著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溫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三
外灘,百余年來,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橋至南浦大橋的黃浦江西岸,全長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和十佳旅游景點之一。外灘的東側是浩蕩的黃浦江和漂亮的外灘新堤岸,在這里,游客可以領略上海母新河----黃浦江的風采,遠眺對岸浦東陸家嘴地區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綠樹花壇之間,感受大都市園林的別有風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氣的明媚陽光。
外灘西側矗立著各種風格迥異的中西建筑物,盡顯“遠東華爾街”風采,今天被稱為“萬國建筑博覽”的建筑群。僅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1.5公里長的這一段,便鱗次櫛比矗立著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復興式、中西合壁式等。伴著宏亮的鐘聲,海關大樓的身影總是最先引起來訪者的關注,海關大樓是外灘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0__年,由英國設計家威爾遜設計。建筑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大鐘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鐘樣式制作,在英國造好后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
黃浦公園建成于1868年8月,它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園。隨著時代的變遷,公園經過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改建后的黃浦公園,占地31畝,在保留原有樹木的同時,使綠化面積達10.92畝,并使公園的景點布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園正門內,有——位身軀偉岸的大型青銅工人雕塑,揚著風帆迎向襲來的巨浪,奮勇搏擊,稱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圓島上,建有由-同志親筆書寫題名的上海人民英雄紀念塔,塔下設外灘歷史紀念館。雕塑四周,綠蔭環抱,花團錦簇,是游客攝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后面的紫藤架長廊,供人們休閑憩息;公園內的兩幅大板塊綠地草坪內,種有茂盛的白玉蘭、茶花、桂花……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公園整體布局得體,景點排錯落有致。風景美麗的黃浦公園,集觀光、休閑、教育于一體,是游覽觀光的勝地。
十里南京路盡頭的陳毅廣場,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陳毅為解放上海,建設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勛,上海人民對這位老市長充滿敬意,為了懷念他,上海市政府決定在南京東路外灘樹立這位老市長的塑像。陳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銅澆注,高5.6米,底座用紅色磨光花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現了陳毅同志視察工作時的典型姿態,顯示他一路風塵,勤勤懇懇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藹可親,虛懷若谷的儒將風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將舉行隆重熱烈的廣場音樂會。陳毅塑像南面是廣場涌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內圈橢圓的現代化噴水池。水柱隨著聲音噴射,時高時低,池底安裝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隨著燈光的變換,條條水柱輝映出紅,黃,藍,綠的光束,為外灘增添了瑰麗的夜景。
黃浦江游覽,是上海旅游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旅游節目,它不僅在于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著上海的象征和縮影,還在于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浦江游覽過程中可看到橫跨浦江兩岸的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和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兩座大橋,象兩條巨龍橫臥于黃浦江上,中間是東方明珠電視塔,正好構成了一幅“二龍戲珠”的巨幅畫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風格迥異充滿濃郁異國色彩的萬國建筑與浦東東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聳云間的現代建筑相映成輝,令人目不暇接。吳淞口,是黃浦江、長江和東海三股水流交會的地方,如果正值漲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夾水”奇觀,黃浦江從市區帶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長江帶來的是夾有泥沙的黃色水,而東海水則是綠顏色的,三股水顏色不同,涇渭分明,形成色彩鮮明的“三夾水”,實為一大奇景。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四
中國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座落在上海思南路107號(今73號),是一座具有西班牙建筑風格的花園樓房.它是抗日戰爭勝利后國共談判期間,中國代表團在上海設立的一個辦事機構。1945年10月,國共兩黨經過談判,確定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1946年5月,為繼續同國民黨談判,周恩來同志率領中共代表團從重慶遷到南京梅園新村。同年6月,又在上海公開設立了駐滬辦事處。由于國民黨政府的阻撓限制,辦事處對外用周恩來將軍寓所的名義,在大門上掛出刻有“周公館”的戶名牌,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周公館”。
辦事處建立后,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同志曾多次在這里會見各界愛國民主人士、國際友人和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向他們闡述我黨對和平民主的一貫主張,揭露國民黨政府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并勉勵各界人士堅持進步和民主。郭沫若、張瀾、沈鈞儒、馬敘倫、馬寅初、黃炎培、許廣平等都曾應邀來過這里。
在此工作過的還有李維漢、陸定一、一、錢之光、華崗、許滌新等同志。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進行的革命活動和斗爭,為我黨贏得了國內外進步勢力的同情和支持,擴大鞏固了革命的統一戰線,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駐滬辦事處一設立,國民黨上海當局就在馬路對面思南路98號(今70號)設置了秘密據點,對辦事處人員和活動進行嚴密監視。1947年2月底,國民黨政府最后關閉了和談大門,限令中共人員撤離,董必武同志曾領導辦事處人員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3月5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駐滬全體人員撤離上海經南京返回延安,參加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這里還呈列著當年周恩來將軍的墨跡及珍貴的紀念物,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于1959年被列為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于1979年修復并建立紀念館。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下午好,現在我們去的地方是東方明珠景區。東方明珠景區位于浦東新區的陸家嘴地區,東起浦東南路,南沿東昌路,隔黃浦江與外灘建筑相望。主要景點有: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上海證券大廈、上海海洋水族館、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陸家嘴中心綠地、濱江大道,它周邊的景點也豐富多彩,有上海科技館、世紀公園、東方藝術中心、東方體育中心、世紀大道、原上海世博園區等。
1990年4月18日,開發開放浦東,二十多年來,浦東這塊大地上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變化,以日新月異的面貌展現在世界面前。《財富》雜志評出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大約有200多家已在新區內落戶,并建立起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和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為代表的五大功能區。
上海人喜歡把黃浦江彎進去的地塊叫“灣”,突出來的地塊叫“嘴”,從高處看陸家嘴地區更像鵝鼻嘴,加上過去這一帶最有姓陸的人家居住,人們后來稱之為陸家嘴。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唯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開發區,東方明珠游覽區就坐落區中,在陸家嘴的核心地帶。
景區內屹立著200多棟高樓,有人稱譽它為浦東新的萬國建筑博覽。摩天覽勝成為“新滬上八景”之一。
1.高聳云天的金茂大廈,地標。
2.環球金融中心,更以其中國大陸第一高樓的雄姿成為上海新地標。
3.東方明珠電視塔,地標。
與浦西外灘地區共同形成上海的中央商務區,稱為上海“一個龍頭,四個中心”的核心地區,被譽為浦東的cbd。
好了,景區概況我就講到這里,等一會到了各個景點,我會做具體講解的。謝謝!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位于浦東世紀大道1號,在陸家嘴的嘴尖上,塔高468米,僅次于廣州塔(600米),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553米)和俄羅斯的莫斯科奧斯坦金電視塔(533米)。
是上海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和旅游熱點之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a級風景區(點)。
題寫“東方明珠”四個大字。
由3根直徑9米的擎天立柱,塔身、下球體、5個小球、上球體和太空艙組成。
將11個球形大小不一、與周邊的國際會議中心和兩個碩大的球體,構成了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意境。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圓球體的“明珠”既表示吉祥如意,同時也有一種避邪作用。
0米大廳中央有1部360°全透明三軌觀光電梯。
在下球體的離地面30米高度處有室外觀光走廊,可環視周圍景觀。
上球體離地面250米,其中3層為觀光層,主觀光層位于263米處,觀光平臺課容納1600人,在267米高度處有旋轉餐廳,離地面259米處有透明懸空觀光廊。
太空艙,這里是電視發射天線段,設有上海國際友好城市禮品展,從中可以了解各國的文化。墻上還有外國貴賓的留言復印件。在259米還設有空中郵局。
它的照明系統,可根據天氣的變化自動調節,產生一千多種的燈光變化。與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組成了一幅雙龍戲珠的壯麗景色。
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
在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內的,以建筑的形態和場景的方式反映了上海的歷史變遷過程。
整個展覽館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集文化、歷史、鑒賞、旅游、娛樂于一體。
序館,車馬春秋,從不同年代的交通工具記錄了上海交通發展演變的歷史。黃包車、有軌電車,上海牌轎車。
第一館:城廂風貌。清明時代老城廂的商業景象和民俗風情。豆腐鋪、打鐵鋪、中藥店、香燭店。
第二館:開埠掠影。因開埠帶來的文化變遷,反應了五方雜處的不同階層的市民的生活。
1850年外灘模型,租界與華界的柵欄、當鋪、石庫門、霞飛路、徐家匯天文臺、20世紀初的南京路等。
第三館:十里洋場。展現近代上海崛起,成為遠東重要的城市,也反應了近代上海發展既繁榮又畸形的一面。
第四館:海上舊蹤。
第五館:建筑博覽。上海近代優秀建筑模型組成。
鎮館三寶:
第一寶是靜安寺前涌泉的井欄和井石。
第二寶是匯豐銀行銅獅。
第三寶是百子大禮轎。清末民初上海一家轎行老板為兒子結婚專門定做的,請了十幾名東陽雕工,花了10年時間精心制作。
陸家嘴環路1388號,有中國保利集團和新加坡星雅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總投資5500萬美元。
是目前亞洲地區最大的海洋水族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海洋水族館之一,也是上海最大的旅游文化合資項目。
“科普教育基地”“第七屆國際水族館大會”,由兩幢碩大的不對稱三角形建筑組成,遠看好像大小金字塔形狀,主樓共分5層,地上3層,地下2層。展區面積達12000平方米。
海洋水族館采用高科技手段,匯集了世界上五大洲四大洋的450多個品種、總數達18000多條各種珍稀魚類。開辟了9大展示區,32個大型主題生物展示缸。
水族館內設有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中國展區,展出中華鱘、揚子鱷、娃娃魚等名貴珍稀水中生物。
日本巨型蜘蛛蟹、南極展區企鵝,澳大利亞展區尖吻鱸。
有4條十分壯觀的海底觀光隧道,總長度155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觀光隧道之一也是水族館的精華所在。
透過亞克力視窗板可以看到虎皮鯊、護士鯊。
虎皮鯊數量之多是中國水族館之最。
展示的主題:通過水世界,親歷五大洲。
例如在亞馬遜展區中,就有展示古老的瑪雅文化的栩栩如生的雕塑,這些設計都是國內首創的。
金茂大廈導游詞。
世紀大道88,高420.5米,也是世界第六高樓。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超過外灘所有建筑面積之和。
是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其中88層觀光廳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aaaa旅游區(點)。
他的外觀建筑風格,宛如修長精美的中國密檐式寶塔,聳立在黃浦江的東面。頂部的裝飾設計成上海市花白玉蘭的造型。
上海城隍廟。
城隍廟上海立縣之前,在鎮西約6里處的淡井里,有一座華亭城隍行殿,俗稱淡井廟。建縣后經過一百五十余年,明永樂年間(1403—1424)才將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廟加以擴充,改為上海縣城隍廟。相傳,城隍是道家保護城池的神,同時也庇佑著市民,城隍廟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則多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歿后也能為民“御大災、捍大患”。上海城隍廟其前身原為金山神主、西漢大司馬霍光神祠,故今廟內前殿仍由霍光坐鎮,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間俗稱“一廟二城隍”,國內罕見。沉香閣位于城隍廟西北面的沉香閣,原由豫園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督辦漕運疏浚淮河打撈沉船時覓得一尊精美觀音佛像,甚為喜歡,又于當夜夢見其母囑托,即派人護送佛像回上海建閣供奉。因佛像由名貴海瓊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濃郁,故名“沉香閣”(據考,該佛像系隋代大業年間南洋赤土國回贈隋煬帝之禮,在淮河中遇風浪沉沒,已臥伏河底近千年)。明代之后,沉香閣遷址重建,曾改名為“慈云禪寺”,擁有叢林寺院規模,與龍華、靜安、玉佛三大名剎齊名今沉香觀音雖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儀態萬方,為佛中珍品,香火終日興盛。閣內現還開設尼眾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比丘尼寺院之一。豫園花園明代豫園為滬上重要的傳統旅游勝地,享有“奇秀甲于東南”之譽。該園由明代進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1559年(明嘉靖38年)始建,有“愉悅雙親”之意。初占地70余畝,曾盛極一時,后幾經戰亂,現尚存30余畝。園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亭臺樓閣參差錯落,曲經回廊交相掩映,池水縈繞與假山懷抱,名貴花木與奇石爭輝,盡顯“江南名園”之風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名“小刀會”起義的遺址。大假山是豫園景色的精華所在,也是江南園林中黃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明代最具權威的疊山名家張南陽精心設計,并親自參與建造,用數千噸浙江武康的黃石堆砌而成。玉華堂前的“玉玲瓏”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也是豫園中的瑰寶。古人品評石之高下,有“皺、漏、透、瘦”四個標準,玉玲瓏則四者俱佳,而以“透、漏”論之,更是冠蓋全國,稱譽海內外。豫園中有許多磚雕、泥塑、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十分精美。豫園中的名樹古木也為數眾多,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三十余棵。園中最古老的樹是萬花樓前的銀杏樹,高壽已四百余年。當代大詩人郭沫若一九六一年參觀豫園時,寫下了“玲瓏玉壘千鈞重,曲折樓臺萬姓游。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園有史足千秋”的詩句。湖心亭、九曲橋典雅、別致的九曲橋,與湖心亭相依相伴成為上海的標志之一。人們行走在橋上彎來拐去、斗折蛇行、移步換景。而曲橋為什么以“九”為數呢?按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九是陽數最高的數,具有吉利之意,故取名“九曲橋”,實有取其吉祥如意之意。民間更是流傳著“兒童走九曲,幸運久久久;學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侶走九曲,天長而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的民謠。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游常說:”客人把陽光裝在包里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布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后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后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著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后。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么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著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溫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這兒就是豫園的入口。當你走進一個私家花園,視線總會被什么東西擋住,有時是假山,有時是這肅的照壁。這是園林一技巧,稱之為障景。不讓你一日了然,卻讓你看到一部分,然后才達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這座堂叫”仰山堂”。大家知道,上海位于一沖積平原,市內無山、無林。所以此”山”就指對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噸。它過去乃至今天一直是個奇跡。因為四百多年前沒有水泥和熟石膏,人們就用烹煮過的糯米,加上明礬和石灰,把石塊粘起來。至今安然無恙。看見山頂的亭子嗎?四百年前,這是上海城最高點。從那兒可看到黃浦江上的漁船、帆影,可這些今天只能在電影中見到了。你也僅能看見他們上移的頭頂。因為盤旋的小徑皆被樹、石遮住。這實在是園藝大師張南陽的杰作。也被公認是本地最佳假山。
在假山之后,有座龍墻。這是本園一特色。總共有五條龍墻。這邊走,我要帶你們去個地方,那兒能清楚地看見另一條龍墻。
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我剛才說的那條龍墻。龍實際上是想像出來的動物。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不知道大家是否讀過賽珍珠的《龍籽》。如果看過的話,這兒很多東西令你覺得熟悉。請看這條龍,你會發覺這是個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你看它頭似牛,眼似蝦,角似……我看不太像牛。我們通常說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雞或者鷹。請告訴我,你們看見幾個趾。三個對。但一般龍應有五趾。為什么是三個呢?其中有一故事。以前,只有皇帝和皇室人員才配有龍的圖案。園主潘允端用了龍做墻,他有野心。不知怎么,皇帝得知此事,便派人來調查。潘允端得悉后,立即令人敲下兩個趾。當朝延官吏一到,園主說:”瞧,這本不是龍,只有三趾。”真是個聰明人,不然他性命難保。
你們說想拍一集體照。我看以龍墻為背景,這可是最佳的地方,我來替你們拍,別忘了說”cheese”。
這兒我們可看見三塊石頭。中間那塊稱作”玉玲瓏”。這并非是玉,但是挺有名,叫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蝕而成。這原來是給宋微宗的貢品。宋微宗廣收奇花異石,稱”花石綱”。可怎么會到這兒來的呢?原來,在運往當時京都遺失了。多年之后,又成了地地方官紳的玩物。后來他把該石送給潘允端做嫁妝,因為潘的兄弟娶了他女兒。玉玲瓏因有”瘦、透、皺、漏”等特點而著稱。假如你自上而下倒水。它72孔,孔孔猶如小瀑布;如你在下方燃香,它72孔,孔孔煙香縹緲,非常美麗。園主以前常凝視此石多時,留連忘返。這也是園林功效之一,一個景物使你沉思,結果達到情晚合一的境界。
豫園之游就到此結束,希望胸們喜歡它。最后,大家必須做出選擇:是喝茶還是購物。我看,還是舉手表決。有多少人想品茶?哈,全都想去?!什么?我愿不愿去?說實話,這正合我意。那么我們還等什么呢?大家走吧!
文檔為doc格式。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六
上海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亦為新滬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歷史上,它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之稱;如今,它與滬浙五區縣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周圍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有52座之多,現存最古的為元代致和橋,據今有近720__年歷史。鎮區規模宏大,全鎮有29處街、坊,84條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產街、北大街、友好街四處古建筑物,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區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完好的水鄉古鎮。
楓涇鎮成市于宋,建鎮于元,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周圍水網遍布,區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區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
文化特色。
楓涇文化發達,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為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金額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筑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流連。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臺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于楓涇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古代建筑。
在鎮政府對面西柵河沿河,有一片長達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古戲臺往西,位于和平街92號的大清郵局舊址,灰墻黑瓦,結構堅實,兩邊的門框都是石頭柱子,高高的門洞上方“郵電局”幾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上海地區現存不多的一處大清郵局舊址。由于文化發達,經濟繁榮,楓涇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__齊全的古鎮。早在南朝梁天監元年(520__年),楓涇南柵已建有道院,明清時,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廟,全鎮共有3處寺院廟宇。清末,天主教、__也開始傳入楓化資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覺禪寺、施王廟、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觀,可以尋覓到楓涇鎮古代南北分治,半屬吳地半屬越境的歷史陳跡。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春秋樓景區的導游員___,歡迎各位到我們春秋樓景區觀光游覽。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曾經迎漢獻帝建都許昌,他在這里三下求賢令,廣羅天下人才;“修耕織以資軍需”,實行屯田。最終完成了統一北方的大業。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許昌地處中原腹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曾迎漢獻帝建都于此,他在這里三下求賢令,廣攬天下人才;“修耕織以蓄軍需”,駐兵屯田,不僅使許昌避免了戰亂之災,更使許昌成為當時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終成霸業,統一了北方。
我們現在所要參觀的春秋樓景區,就是當年關羽歸服曹操在許時秉燭達旦,夜讀《春秋》的地方。春秋樓景區坐落于許昌市中心,占地2萬余平方米。據《明嘉靖重修武安廟碑》記載:該景區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間,歷史上曾以關公宅、武安王廟、關王廟、兩院英風廟、關夫子廟、關帝廟稱之,是一處名清風格的古建筑群。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游景區。
說起春秋樓,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據《三國志·蜀書》記載: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東征劉備,下邳之戰劉備兵敗后投奔袁紹。而關羽和劉備的甘、糜夫人則被曹操俘虜,來到許都。曹操寵才愛將,對關羽禮之甚厚。上馬贈金、下馬贈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先拜他為偏將軍,后又表封為漢壽亭侯,并賜給他一處宅地,讓他于二位皇嫂同住一宅。關羽為了避嫌,將一宅分為兩院居住。讓兩位嫂嫂住內院,自己住外院。院中一樓,因關羽常在其中秉燭達旦,夜讀《春秋》而得名“春秋樓”。
現存的春秋樓景區,基本上保持了“一宅兩院”的格局。整個建筑群分內、外兩院。外院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春秋樓、關圣殿和刀、印樓;內院有掛印封金堂、問安亭、甘糜二后宮等。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山門之前。山門,是春秋樓文物景區的大門。該建筑系單檐歇山式建筑,結構巧妙,莊重古樸,綠色琉璃瓦覆頂,檐下飾旋子彩繪,是一處具有很高玩無價值的明清早期建筑。
過了山門,可見甬道兩邊有數通石碑。其中一通為《關公勒馬挺風圖》碑。該碑立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碑額篆書“乾坤正氣,日月精忠,滿腔義勇,萬代英雄”。碑的主體部分有陰線刻“關公勒馬挺風”畫像,形象生動自然,勒馬提刀,挺風而立,呈勇猛不可擋之勢,觀之令人望而生畏。碑的右上角署名:唐吳道子畫,明秣陵弟子李宗周立。該碑畫技嫻熟,構圖巧妙,創意深邃,是一件珍貴的石刻藝術品,另一通為《關王辭曹操之圖》碑。該碑立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圓額,方座,碑額篆書“關王辭曹操之圖”幾個字。碑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為楷書《關羽辭曹操書》;下部為《關王辭曹操之圖》。這幅圖畫真實再現了關羽辭別曹操,灞陵挑袍時的情形。構圖巧妙,畫技超群,靜中寓動,形神兼備,不失為一件藝術珍品。碑的背面為楷書豎排《關王辭曹歸劉圖記》全文。
看完碑刻之后,接下來我們就去看一下景區的主體建筑春秋樓。春秋樓為清代早期建筑。重檐歇山,面闊五間,深進三間,綠色琉璃瓦覆頂,九脊六售,飛檐翹角,赤柱接地,雄偉壯觀,通高十四米。一層正面門楣上鐫刻“春秋樓”三字,為清康熙年間許州吏目,著名書畫家滕之瑚所書,門兩旁們楹聯為:“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義同天。”步入樓內,我們看到的這尊關羽塑像,就是他夜讀《春秋》時的形象。關羽,字云長,山西解州人。據說他是鐵匠出身。生就一雙丹鳳眼,臥蠶眉,美須長髯。練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他殺了惡霸虎員外逃出潼關,在河北涿郡與劉備、張飛結義。他“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披肝瀝膽”,效忠劉備。最后為劉備“斷首捐軀”。晉代史學家陳壽稱他為“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他死后“黎庶追思”,紛紛建廟祭祀,全國許多地方相繼修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關帝廟。其中以明清兩代修建的最多,享受著跟孔子同樣隆重的祭禮。
在春秋樓內,還有一副精彩的壁畫《曹操贈馬圖》。關羽在許昌居住時,曹操為了留住他為己所用,就把呂布曾經騎過的赤兔馬賜與了關羽。關羽十分高興,立刻單腿跪拜曹操,據說這是關羽唯一的一次跪拜曹操。曹操非常不解的問“平日我累送你金銀和美女,你未曾跪拜與我,難道人還不如一匹馬貴重”。關羽說“因為我知道這匹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在得知兄長劉備下落之后,騎上這匹寶馬就可以很快與兄長相見”。曹操聽后既欽佩關羽人品,又十分后悔。這幅畫藝術地再現了當時關羽跪謝曹操的贈馬之情,也體現了關羽對劉備的赤膽忠心。
看完春秋樓之后,請大家繼續沿中軸線往后走。我們眼前的這座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建筑就是關圣殿了。該建筑原名義勇武安殿。這座殿宇又是關羽的寢殿。它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間。明成化進士成繆,曾有詩贊曰:“巍峨碧殿魯靈光,傳是關公舊寓堂。伏臘至今紛父老,粢盛全不間滄桑。通宵秉燭垂千古,大義經天著五常。祠祀每當風雨夜,時聞騰踏下長廊。”可見當時它也是一座金碧輝煌、巍峨壯觀的建筑。現在的關圣殿,為1997年在舊址上重修。該店面闊七間,進深五間,三重檐歇山式建筑,通高33。1米,40根立柱,前廊、后廊及側廊18根檐柱為青石制作。正面中間的4根滾龍柱為深浮雕,刻工精湛,高峻雄偉。殿頂飾黃色琉璃瓦,殿脊正中嵌金色“武圣”二字。店門上方的三重屋檐下,懸“關圣殿”金字匾額。殿前為雙層月臺,周圍飾漢白玉護欄;下層為大型須彌座,把整個建筑烘托的巍巍壯觀。一層月臺的東西兩側為重檐、攢尖四角形建筑,分別是刀樓和印樓,是存放關公大刀和漢壽亭侯印璽的地方。
當我們踏上雙層閱臺進入殿內,大家將會看到一尊高達15米的關羽坐像,氣勢恢宏,威嚴之極,可以稱之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關羽塑像。左右兩側有關平、王甫、周倉、廖化四位的站相,組成協調的整體畫面。整組塑像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然而,為什么會在許昌塑有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關羽像呢?因為歷史上有這樣四句話:說關羽死后“頭枕洛陽、身困當陽,魂歸故里,功在許昌”。關羽一生中的閃光點是他在許昌時體現出來的。如夜讀《春秋》、“兩院英風”、“詩竹明志”、“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灞陵挑袍”等歷史故事均發生在我們許昌。所以,許昌父老就為關羽塑造了全國乃至全世界室內最高的塑像。關羽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義仁勇”的壯歌。他的品格與我們傳統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歷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無比敬仰,從而稱為封建社會的人倫楷模。以至于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
在殿內東西兩墻上還有兩幅壁畫,東墻壁畫為《關公封侯圖》。壁畫是摹仿元代永樂宮壁畫的風格會制而成的,再現了當年曹操向漢獻帝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的宏大場面。關羽來到許都后曹操對他十分厚待。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幫他解了白馬之圍,斬了袁紹的兩名大將顏良和文丑。曹操就為他加功進爵,奏請漢獻帝表封他為漢壽亭侯。畫面正中端坐龍位的就是漢獻帝,兩旁為文武百官。正中是關羽手托漢壽亭侯大印與曹操同站殿上。下方為樂伎載歌載舞歡慶場面。整幅畫面靜動結合,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真不愧為繪畫中的珍品。
西墻壁畫為《關公顯圣圖》。整幅畫面云霧繚繞,關羽在關平與周倉的.簇擁之下腳踩五彩祥云。跨馬提刀,搖瞰山河大地,懲惡除奸。下方為百姓祭祀關公,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萬民歡慶的景象。
瞻仰過關羽的風采之后,接下來我們要去參觀的就是內宅。內宅的主體建筑為甘糜二后宮,歷史上成為昭烈皇后祠。當年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跟隨關羽來許都后,就在這里居住。現在的建筑為樓閣式,分上下兩層,面闊三間,灰瓦覆頂,鏤花門窗,蘇式彩繪,清幽雅致。二樓還塑造有甘糜二夫人和丫環的蠟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穿蘭衣裙的是甘夫人,只見她面容憔悴,神態憂郁,她一定是在思念自己的丈夫。穿紅衣裙的糜夫人形似看書,可眼神根本不在書上,若有所思的樣子,想必也是在思念主公劉備。在她們的身邊有一位侍女一直站在窗口向窗外望,她在看什么呢?噢,原來她一直在朝窗外的問安亭看,看關羽是否前來問安了。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到問安亭看一下吧。問安亭為連體式建筑。前部為卷棚,后部為重檐攥尖四角亭。檐下內外飾蘇式彩繪,玲瓏剔透,美觀大方。當年關羽為了消除兩位皇嫂在許昌居住的憂愁,就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到這里向兩位皇嫂問安。因為古時候男女授受不親,所以關羽從來都不到兩位皇嫂住的地方,只到這座問安亭向嫂子們問安。而他的高風亮節也是由此體現出來的。當曹操聽說這些事情后,內心越發佩服關羽的為人,更想收為己用。他知道關羽每天晚上要夜讀《春秋》,而甘糜二夫人要做針線,就每天派人賜給他們一支蠟燭,讓他們同用,當時關羽立即揮劍把一支蠟燭分為兩半,一半送給兩位皇嫂做針線,另一半自己留下來夜讀《春秋》。從此,“劍劈蠟”的故事就在許昌傳為佳話。
走出問安亭,大家就會看到一座硬山式建筑“掛印封金堂”。該建筑面闊五間,前后檐廊,灰瓦覆頂,鏤花窗,蘇式彩繪,古樸大方,這就是當年關羽辭別曹操離開許昌,掛印封金的地方。自從關羽來到許都后曹操對他禮之甚厚,想留他為自己所用。但是,關羽一心追隨劉備,匡扶漢室,金銀美女不動其心,高官厚祿不移其志,他把曹操所賜美女都送去服侍二位嫂嫂,把各種金銀珠寶財物,全部造冊建賬,盡封府庫。當得知劉備的消息后,便向曹操辭行。曹操為了留住關羽,故意避而不見。關羽無奈,便把“漢壽亭侯”大印懸掛在此堂正中心,并將曹操平時所贈金銀玉帛封存其中。并且留下書信,帶領隨從護送二位嫂嫂車仗,離開許都西行而去。
當曹操得知關羽的去向后,急忙帶領人馬追至城西的灞陵橋頭,為關羽踐行,欲再次挽留。這就發生了“關公灞陵挑袍”的歷史故事。通過講解,大家可以看到,是曹操的惜才、愛才、用才,成就了關羽“忠義仁勇”的高貴品格和千古英名。如果說關羽是千里馬的話,曹操就是發現、培養駿馬的“伯樂”。
我的家鄉許昌,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從許由、許地、許縣、許都到現在的許昌。現在的許昌還保留著許多歷史遺跡,有春秋樓、文峰塔、霸陵橋……我最喜歡的是文峰塔。
文峰塔在許昌市博物館內,塔高五十二米,共十三層,每層的角上都掛著漂亮的風鈴,每當微風吹過,便會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好聽極了!
走近文峰塔,首先看見塔前有三座石碑,其中一座石碑清楚地記載著,此塔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再向前走,便是高高的塔基,塔基是用條磚砌成。登上臺階,步入塔內,迎面是一尊慈祥的“千手千眼觀音”佛像,環顧四周,墻壁上還有許多畫像。塔內建有多級臺階,通過臺階,便可登上塔頂。
據說,這座塔原名叫“文明寺塔”,是為了振興文運所建。我今天參觀了文峰塔,希望文昌神能給我帶來文運。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許昌,這里還有更多美麗的風景,希望大家抽空來許昌參觀!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八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南路,始建于l644年,為明代畫家董其昌觴詠處,也是名人學士常游之地。清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顧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于蘇軾《醉白堂記》,謂宋代宰相韓琦慕唐詩人白居易晚年以飲酒詠詩為樂而筑醉白堂。顧大申擅繪畫,善詩文,亦慕白居易之樂而以“醉白”為池、園名。
全園占地80畝,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外園是新建的,內園是原有的。內園為全園精華之所在,庭院相接,亭臺錯落,長廊回環,清泓秀矗。堂、軒、亭、舫、榭、池組成了主體建筑群,有池上草堂、玉蘭院、雕花廳、四面廳、束鹿苑、臥樹軒等十景。園內廊壁和部分庭園里,石刻碑碣較多,這是該園的特色之一。池南長廊的墻壁上,嵌有《云間邦彥畫像》石刻,共二十八塊,鐫明、清松江府屬各縣鄉賢名士百余人之畫像,刻畫甚工。園內還有樹齡在三四百年的古銀杏、古樟樹,年齡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時期江南園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軒曲徑相襯的風格,又具有歷史古跡甚多、名人游蹤不斷的特點。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勝馳名江南。
親愛的游客,我們的車子行駛在延安東路高架上,還有十五分鐘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點外灘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外灘景區的概況。
外灘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歷史的凝聚。他集中體現了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的特點。又能體現出上海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外灘景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風景區,又是西方古典風情與中國現代風情相得益彰的風景區,也是中國近代文化與現在文化交相輝映的風景區。
外灘位于上海母親河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與東方明珠景區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橋,南至新開河中山東一路中山東二路地區全長約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東路南京東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延安東路金陵東路等幾條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們是建設和發展外灘景區的重要支架。
外灘原是在上海城廂外,東北面的沿江灘地。舊時俗稱:黃浦灘。1843上海開阜后,英國第一任駐滬領事巴富爾看中了這一地區,于1845年以上海道臺頒布的所謂〈上海土地章程〉為依據劃定外灘在內的800畝土地為英租界。1849年法國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劃定畝土地為法租界。隨后兩國沿江開筑道路,稱黃浦路,黃浦灘路。1上海外灘旅游導游詞年后也就是1945年,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才改名為中山東一路。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筑起了二十多棟巍峨參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國古典風格的建筑。并在此地區開設了110多家銀行等經融機構,使之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經濟中心。百年滄桑,上海政府于1992-1993年間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將原來的馬路擴建成十車道的寬闊道路,并在北面建起來造型獨特的吳淞路閘橋以此減輕外白渡橋的重負。隨后又建起了延安東路高架,使該地區的交通更為通暢,更展現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強勁活力。沿江則修建起防汛墻和綠色長廊,各類雕塑和建筑小品坐落其間更使得外灘詩情畫意。站在黃浦江邊的觀景臺上,江風拂面,江面波濤粼粼,百舸爭流,江上海鷗高低飛翔,可一覽大城市港口的絢麗風光。隔江而立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聳入云宵,國際會議中心造型優美,金茂大廈,中銀大廈等跨世紀的摩天大樓更是欲與天工試比高,以及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宏偉的氣魄更使外灘借得美景。
親愛的游客們想必大家在此時已經很想一覽外灘的壯麗風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帶領大家一起瀏覽外灘風景區。
早上好!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昨晚睡提好嗎?好極了。真對不起,昨晚行李送遲了。因為行李車壞了,我們只得再要了一輛。順便問一下,你們行李打開了沒有?怪不得外面陽光明媚。我們導游常說:”客人把陽光裝在包里帶來了。”為此我謝謝你們。好言歸正傳。早餐的我已宣布過日程安排,今天我們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園、豫園商場的所在地。
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外灘。諸位左側就是著名的黃浦江。我們以后會到這兒來的。
為了節省時間,在沒到豫園之前我先講些中國園林和豫園的情況。
這兒是停車場。萬一有人走散,請記住車號最后三個數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發生這類事。我會舉著小紅旗,你們全陪張先生會殿后。大家準備好了沒有?我們上路吧。下車時請注意自行車。
女士們、先生們,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橋。為什么是九呢?因為是陽數最高的數。走在橋上,逗留時間就長。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風景。還有,據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所以你不必為遇到鬼怪而擔心。
在橋的中間,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約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館。老人們喜歡早晨來此,會會朋友,沏上一壺茶,聊聊天兒。一般他們喝的都是一種綠茶,叫做”龍井”。這個茶館也是外國首腦常來之地。比如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也親臨茶館喝了茶。
確實,能在這兒喝上一壺也是一種享受。試想一下,在一個夏日,你來到茶館,臨窗而坐,俯視著開滿荷花的綠池。迎面吹來陣陣涼風。在悠雅的江南絲竹聲中,你提起紫砂壺,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溫的”龍井”茶。你會覺得飄然若仙。
你們也想喝一壺?對不起,我還是不能讓你們去。等我們看完豫園再做決定,行不行?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九
大家好,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參觀上海東方明珠游覽區。希望大家有一個愉快的行程。東方明珠游覽區位于上海浦東陸家嘴,是后現代新上海輝煌成就的代表,無論是享譽世界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88層的金茂大廈,亦或是其他高樓建筑群,無一不透著作為上海經濟發展“龍頭”的氣度。氣餒的兩百多幢高樓,鱗次櫛比,造型各異,相輔相成,美倫美奐。
景區上倚楊浦大橋,下靠南浦大橋,有著“雙龍戲珠”的美譽。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現代化的交通網絡給景區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與浦江西岸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互映生輝,使之成為上海的另一標志地帶。
舉世聞名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便是此景區的軸心建筑。作為亞洲第一高塔的東方明珠是浦東開發開放,上海騰飛的見證,來過上海的人無不慕名參觀、感嘆,它不僅是上海的驕傲,更是全中國的驕傲。自1990年4月18日,浦東正式對外開發開放以來,如今已形成了以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為主體的國家開發區,同時也是發展商務旅游和會展旅游的理想之地,而位于其中的東方明珠景區更是為其增光添彩,成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若要感受清新的都市氣息,來此便是選擇。如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海洋水族館,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蟲館等均坐落于此,徜徉其中,滿是希望之感。若浦西是一本本沉重厚實,韻味獨到的歷史書,那浦東便是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的電子魔法書,人們尊重歷史,故保存至今,而之于未來,精明的上海人便涂上各種色彩,憧憬浪漫。浦東的開發開放如同夢的羽翼帶領了上海時代前進的步伐,成為滬上“一個龍頭,四個中心”的核心地區。
東方明珠景區雖不似外灘景區的懷舊基調,但其海納百川的魄力卻是絲毫不讓。無論在此發展事業,找尋夢想,或是游覽觀光,都毫無負擔。有野心,有能力,便能闖出天下。浦東是年輕的世界,刺激而熱血。正如題詞“明珠璀璨耀東方”那般,新鮮的生命力是浦東蓬勃的氣息。
處處商機與繁華形成的強大吸引力,使人趨之若鶩,人們再也不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鄙夷心態。上海人民愛浦東,世界人民向往浦東,而東方明珠景區就如同沉淀千年的珍珠,如今已破蚌而出,大放異彩。
上海景點導游詞篇十
靜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志,建于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沖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靜安寺遷至今址后,規模逐漸擴大,至元時,蔚成巨剎。寺內有8處名勝,即:三國時所立“赤烏碑”、南北朝時所植“陳朝檜”、原于神僧智嚴異行而流傳的“蝦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講經臺”、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詩僧壽寧所筑方丈室“綠云洞”、行人取道渡吳淞江的古渡口“蘆子渡”、東晉遺存防御海寇的“滬瀆壘”。壽寧搜集歷代詩人題詠,編為《靜安八詠集》行世,靜安寺由此聲名遠播。明洪武二年(1369),鑄洪武大鐘,耗銅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鑄,祝皇太子千秋”銘文,至今嗚響大殿,聲洪震遠。
清初以來,寺屢經興廢。雍正年間,住持孚庵,因寺院田產案勝訴,維護了靜安寺的田產,并勒石記其事。乾隆六年(1741)禮部侍郎麥煥捐款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歙人孫思望倡議集資重修殿宇。上海道(長白)盛保又修建寺前涌泉亭,并于寺東建報恩院供僧眾居住。寺僧大海,曾將寺內被火焚余的宋代銀杏樹干,雕成十八尊羅漢及一尊韋馱像于寺內供奉。咸豐同治之際,靜安寺毀于太平天國戰火,唯余一座大殿。住持鶴峰在縉紳李朝觀、姚曦、浙江富商胡雪巖等資助下,于光緒六年(1880)重建靜安寺,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按佛教儀軌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云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蔚為奇觀。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靜安寺廟會,“三月三到龍華(看桃花),四月八到靜安(逛廟會)”遂成為滬上民諺民俗。光緒九年(1883)由李朝觀作記、住持鶴峰勒碑,《重建靜安寺記》碑文今仍保存于大雄寶殿前壁。
光緒二十年(1894)住持正生于大殿左右兩側增建兩座樓房,再次修葺全寺,使靜安寺恢復舊觀。光緒三十年(1904)在上海南翔建“靜安南翔塔院”一座,將靜安寺歷代祖師靈骨遷葬該院,并建祖師祠,供歷代祖師牌位。塔院旁建有僧舍,派專人管理。直到民國年間,尚有七十三間房屋,土地六十四畝。
1912年至于1916年,靜安寺成為上海和全國佛教活動的重要寺院之一。1912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會址設于靜安寺,著名愛國詩僧寄禪(八指頭陀)任會長。次年,寄禪為保護全國寺廟財產,赴京請愿未果,不幸圓寂于北京法源寺。上海及全國佛教界在靜安寺召開追悼大會,太虛大師在會上提出“教理、教制、教產”革命說,對全國佛教影響很大。1913年3月,中華佛教總會在靜安寺如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推選冶開、熊希齡為會長,清海為副會長,圓瑛為參議長。
1919年,寺前填浜擴路,筑成通衢,命名為靜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滬西一帶日見繁榮,香火鼎盛,禮佛游覽者洛繹不絕。寺宇不敷應用,1920年,寺僧常貴會同滬紳姚文棟等人在大殿東興建三圣殿,基本形成目前寺院之主體格局。
1930-1940年,志法、志汶先后出任住持,任內無所建樹,而寺產糾紛興訟不斷,留下許多后患。1941年,德悟法師繼任住持,革弊圖新,轉向佛學教育,注重佛學研究,曾舉辦數十次佛學講座,分別禮請應慈、圓瑛、芝峰、丁福保、趙樸初、蔣竹莊等高僧、大德主講,同時成立靜安寺護法會,會同監院密迦整頓寺務,寺風頓有起色。
抗戰勝利后,在住持德悟、監院密迦主持下,在原山門之東,另建一座仿唐新山門,由鄧散木(鐵翁)題額“靜安古寺”。并在新山門前、“天下第六泉”井欄一側,豎立一座古印度阿育王式梵幢,成為靜安寺標志。工程竣工后,又逢四月初八日佛誕及靜安佛學院開學,在揭幕典禮上,太虛大師以三喜臨門,親自主持剪彩,拈香禮佛,歡喜贊嘆。與會僧俗逾萬人,成為當時滬上佛界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