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一
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家庭教育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琴鍵。而家風家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在我自己家庭教育的實踐中,我深有體會:重家風家教對于培養子女的品質和個人素養至關重要。下面我將從家庭環境的重要性、父母身教的關鍵性、合理的規矩制定、積極的激勵方法以及尊重孩子的個性五個方面,展開探討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家庭環境是一個人成長的土壤,孕育著一個人的性格和思維方式。家庭環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我們夫妻倆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爭取每天能有固定的共同活動時間,比如一起晚飯、一起看電視。我們更加注重培養孩子的愛與關懷、友善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店中到處擺放有家庭成員合影,孩子經常和父母談論家庭成員關系,逐漸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團結。家庭環境的熏陶和影響,讓孩子漸漸珍視愛護家庭,注重維護親情,提升了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父母的身教是家風家教的核心。孟子曾經說過:“父母嗚呼!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作為孩子最初的啟蒙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操守。我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把好自己的形象關,力求對孩子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在孩子面前,我們夫婦倆從來不吵架,不發脾氣,不對對方說重話。尤其是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總是以積極端正的態度去面對,學會從問題中找到改進和提升自己的方法。孩子模仿大人的能力是驚人的,在我們堅持點滴的身教下,孩子逐漸形成了樂觀向上、文明和善良的品質。
合理的規矩制定對于家庭教育同樣至關重要。家庭經營好像一家公司,需要有一套明確的家規家訓來約束家庭成員的行為并審慎情緒。我們夫婦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規,每天都會跟孩子交流規定好的事情,并記錄下來。我們建立了一個家庭任務墻,上面列出了每個人每天的任務,并且每天晚上我們會拿出來商量哪些任務合理、哪些任務可以調整。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我們鼓勵孩子參與到規矩制定中來,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
積極的激勵方法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夫婦以鼓勵和獎勵為主要激勵方法,經常對孩子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肯定和獎勵。我們給他們設定小目標,當他們完成目標時,我們會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還能激勵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還鼓勵孩子參加一些社交和義務活動,通過參與集體活動,孩子能夠鍛煉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并學會與人相處。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尊重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作為家長,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不強加于人。我們經常詢問孩子的意見,給予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和活動的權利。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引導孩子的興趣,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并給予適合的支持和培養。
總結起來,重家風家教對于培養子女的品質和個人素養至關重要。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父母的表率作用,合理的規矩制定,積極的激勵方法和尊重孩子的個性是重家風家教的核心要素。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始終堅持以愛為基礎,以尊重為前提,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讓孩子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中茁壯成長。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二
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家人一個典范。
何謂家風?《辭海》中解釋:“家風,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作風、風氣。〞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崇尚操守廉潔之風。在豐盛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于治家的經典語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等等,講的都是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由此看來,良好的家風,如同一棵小樹成長時所需的空氣、土壤、陽光、水分,惟獨這些具備時,小樹才干成長為參天大樹,才干成為棟梁之材。
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做人看法和做事辦法,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家風還連著作風,影響著黨風、政風。家風正那么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簡單滋生腐敗。縱觀領導干部貪腐的案例,大多數背后都是家風不好,妻子兒女品德不端,有人將會利用家庭的弱點作為襲擊的突破口,如向黨員干部家人行賄,拽其邁入貪腐之門,走上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一個人把家庭經營好了,才干把國家治理好,社會才會和睦,天下才會太平。作為黨員干部,惟獨樹立良好的家風,才干樹立清純的黨風、政風,才干抒寫親民愛民的貢獻篇章。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常修家風之課。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典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管時代在發生多大改變,不管生活格局發生多大改變,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立,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典范,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常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個樣,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典范。
另一方面要從嚴治家,在親情中升華。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對領導干部來說,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留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常常進行政治思想與抱負信心教導,一旦發覺有不好的苗頭浮現時,要準時禁止,賦予批判指正,假如家人的確浮現了違反黨紀國法的狀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到處,帶頭樹立好典范。
惟獨這樣,才干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才干端正家風,建立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三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也是一個家庭幸福美滿、萬事興旺,社會穩定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良好的家風是祖祖輩輩、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勤懇懇、恪守組訓傳承下來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小小”家風,作用巨大,言傳身教、樹立良好家風是黨員干部應當擔負起的責任和義務。
做好“領頭羊”,以身作則,當好表率者。“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黨員干部既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領頭羊”,也是推進社會和諧風氣的“領頭雁”,應當自覺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以良好家風作為作風表率。堅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堅定立場;牢記初心使命,在大風大浪中不斷拼搏,奮勇向前;奮勇擔當責任,在困難挫折面前敢于沖鋒在前,守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廣大黨員干部要從自身做起,修身律己,內外一致,主動為子女、家人樹立起遵紀守法、艱苦奮斗、愛國奉獻、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風習氣,立起一面優良家風的旗幟,從一面小小“家風旗”做起,到巍巍的“國風譜”形成,讓良好家風在中華大地蓬勃生長。
做好“持規者”,嚴立家規,當好建設者。“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社會穩定、國家富有、人民幸福的國家一定離不開完善的法治、優良的國風,一個家道興盛、和順美滿的家庭也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規。黨員干部作為優良家風建設的“持規者”,應重視家教,加強對家人的責任教育,重視家人道德觀念、家庭美德,更要重視家人的權力觀、利益觀。要嚴立家規,制定有利于促進家庭和諧、弘揚社會傳統美德以及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家規家訓,約束家人和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為建設良好的家風國風貢獻力量。要嚴以持家,加強子女教育、培養子女良好品質,及時糾正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不好的行為習慣,時時耳提面命,從嚴治家,只有做好一個小家家風的“持規者”,才能當好一個大國國風的建設者。
做好“傳經人”,繼承創新,當好傳承者。薪旺萬代家業隆,火留子孫沐春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在家風建設上,黨員干部不僅要做“領頭羊”“持規者”,更要做“傳經人”“傳薪者”。在家風建設的過程中,要注重優良家風、優秀家訓的繼承與創新,積極借鑒吸取優秀文化、社會傳統家風中營養元素。將《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優良的家風、舊訓融入家風建設中,將黨的優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奮力拼搏、迎難而上、敢于犧牲的精神傳承下來,將共產黨人甘于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傳承下來,讓古人舊訓、愛國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家風既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每一個小家庭做好優良家風的傳承者,社會就能充盈著慢慢的“正能量”。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篇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爸爸媽媽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媽媽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爸爸總愛和我說要我做一個能吃苦耐勞的人。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四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就有立家規、正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習也要求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風是家庭精神的內核,更是社會風氣的基礎。重視和強調家風建設,是我們黨黨性宗旨和作風建設的必然要求。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法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歷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優良的家風。“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每一位國家棟梁,無不都是經過家庭這個“煉鋼爐”洗禮的,家風是融化在炎黃子孫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格調;家風是民風社風的根基,黨員干部的家風更是與作風黨風緊密相連,家風建設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黨員干部家風好壞,是檢驗自身作風過硬與否的“試金石”,也是群眾了解黨風政風狀況的窗口。
我們家好的家風、家規,將繼續保持下去,它雖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貼在墻上,但每時每刻都會在我們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現,做到天天常思已過,日日警鐘長鳴,爭做一個家規好、家風正、受到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黨員。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五
家教家風是人生的佐料,溫馨的家庭與良好的家風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成長和家庭幸福生活。最近,我們參加了一次“家教家風研討會”,這次會議讓我們受益匪淺。
第二段:家教重要性的探討。
從童年到青年到成人,我們都在家庭生活和學習中獲得了經驗。家教教育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內容和方法直接影響到后代的健康成長和未來成果。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發現,家庭教育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既要有規律、有方法,更要注重個性發展。家庭教育涉及倫理道德、文化傳承、學術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它是所有教育的基礎。
第三段:好的家教體系。
在家教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孩子觀和教育觀。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對孩子的生長和成長有深刻的認識。父母的教育方式應該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包括孩子的年齡、性格等不同方面。此外,好的家教體系還需要遵循科學的規律和方法。利用多種渠道和機會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教育。
第四段:關于家風。
人們所說的“家風”核心是家族的文化傳承,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家風的形成來源于家長的言傳身教和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庭風氣是家族精神的體現,是對家庭成員共同價值觀的認同。它是化解代際矛盾的重要方法,也是家庭和睦、家族幸福、教育成功的保證。
第五段:結論。
在現代社會中,教育資源不再是純粹的學校意義下的,家庭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傳統的教育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關注和加強家庭教育,發揚好的家風傳統,為后代創造一個和諧、幸福的成長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越走越穩妥,讓家庭成為個人成長的良港。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六
以下為于丹演講文字:
我們所探討的教育,大教育的概念,它既不是教育部門,也不是各個地方教育局的,甚至不是哪個學校,不是哪個校長和老師的。真正的教育是每個人在為未來做的事情,而這件事情我想是教育始于父母之心,我們以父母之心怎么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怎么對待我們這個國家原來一直保持的家教與門風。我還想特別說明一點,家教、門風這件事情和我們的知識水準、學歷水平幾乎沒有多大的關聯。因為中國門風最純正的是在農民家庭,而我們正在一個都市化進程中,太多的鄉村解體,那么多新的都市崛起,我們的生活水平是在直線上升的,但是我們的倫理水平不能直接去刷底線。我們在20xx年痛心疾首的社會事件是不少的,雖然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犯罪的行為,但是真正讓我們驚訝的不是這些行為的數量,而是這些行為的性質。
我們要問一問,到底怎么了?我們今天的各種教育,包括最新的在線教育模式,比如網絡的公開課程。這一切使我們都在歡欣雀躍。但是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做什么呢?我們為什么在今天還有很多公共空間的暴力,包括網絡上的暴力,這些東西的深層原因是什么?我并不認為當我們的專業知識提升了,我們就一定能夠獲得人的自我確認能力和自我行為的規范性。所以我在這里要呼吁中國家教、門風的重建,那么這里面有幾個具體的呼吁:
讓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
第一點,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大家知道幼兒園的小孩子都是守秩序的,他們干什么都排隊,他們都是懂禮貌的,見到大人都打招呼。小孩后來不打招呼,因為大人總不理他們,小孩后來為什么變得不講規矩,因為看到了我們成長的社會。大家說反腐倡廉,打了那么多貪官,那么受賄行賄是怎么回事?行賄的人無非想在官職上加一個塞兒,走到他沒有序列的位置上,今天有多少人在加塞,有多少人破壞秩序,有多少人自我膨脹侵害他人權益,甚至毫無敬畏,毫無顧及侵害到他人生命權和生活權。孩子得到東西是要分享的,我們不希望孩子一旦長大了,就笑話自己的幼稚,其實一個民族不能數典忘祖,一個人永遠不要笑話自己的童年,因為童年學的是做人的規矩。我還說到了明辨是非,大家知道在孟子的時候,他把孔子所講的仁義禮智四個概念重新定義,因為信是后來加上的,孟子怎么解讀,都歸結到一顆初心,本心。所謂仁愛,無非就是一個側隱之心;那么所謂的大意,無非就是一個羞惡之心;所謂禮就是恭敬辭讓之心;所謂智是什么,智在他看來不是知識,而是是非之心。我也想說,在今天我們的知識教育如此發達的時代,知識等同于智慧嗎?智慧是是非之心嗎?讓我們回到原點。
第二點我想說家教要教孩子為自己買單,一個孩子從小就要有這個意識。現在看到有很多人,怨制度、社會、他人,那么為什么那么憤怒?我也承認這個社會,這個制度都有要改進的空間,但是有很多過度的埋怨,有一個深層原因是這個人覺得我對自己氣餒,我沒有能力為自己買單。那么為自己買單這件事情要從多角度培養,現在我們中國有一個特殊的國情,雖然說今年剛剛實行單獨二胎放開,但是我們的獨生子女還是絕大多數。而在中國獨生子女由隔輩撫養又是一個更多的現象。太多的獨生子女是姥姥和奶奶抱大的,而老年人抱的這個孩子,就會在他眨巴眨巴學步的時候,一下絆到桌子腿,摔倒本來摔不疼,但是奶奶一把抱起來,跺地,這個破桌子,破椅子絆疼我寶寶了,它太壞,然后打它。潛意識里讓小小的孩子就覺得我的一個意外,一個痛苦,一定要有受責備的替我受過,替我買單的一個對象,孩子是這樣長大的。
前幾天接受一個采訪,齊魯晚報說山東一個大學服務員自發吃大學生剩飯,因為剩飯太多了,問我怎么看這個現象。現在太多的孩子不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前兩天參加《漢字英雄》,有一個環節問“有什么東西是由地里長出來的”,有一個很可愛的孩子,居然寫了一個大餅的“餅”。現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米面糧是怎么來的。因為都是從超市買的,誰還知道農耕文明的辛苦,誰還知道四季是怎么回事。另外一條是看一個奶奶給孫子盛飯,唯恐盛不夠,寶貝你先吃,吃不完奶奶給你打掃。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到大學里突然懂節約嗎?這件事情不是社會風氣,學校風氣轉得過來的,這是家教的事情。所以什么才是我們的是非之心啊。
王守仁在十歲的時候說長大了要做圣賢,做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長大當大官人,當大官,如果僅僅以這個為導向,孩子在家里就失去是非之心,在學校代償教育是補償不了讓孩子明辨是非的。
讓孩子充分信任科學與技術。
第三點我想說不管什么家庭,都應該讓孩子充分的信任科學與藝術,信任科學可以讓人避免無知,信任藝術可以讓人活得有趣。我想科學的觀念和藝術的素養是他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而不是成為哪種人的必備技能。我們剛才其實有老師一直在討論教育的功利與去功利化的問題,大家別老說學校現在改應試教育,要提倡素質教育,我想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在家里,一個家長讓孩子信任什么是素質。
科學也是素質,但常常陷入各種恐慌,關于食品安全、血液安全,關于各式各樣的不安全,但是有一些恐慌是偽命題,如果你真的懂科學,不會陷落于一種因為愚昧而產生的偽命題恐慌。我們要擔心的要解決的真實的存在的命題已經不少了。如果我們連個說明書都不會看,如果有一些科學審慎的培養分析,最后會陷入一種人云亦云的,哪怕他的數學成績不及格,這件事情并不管他是否信任科學。信任科學是家教要傳遞的一種態度。
另外要信任藝術,動不動告訴孩子,彈琴可以加分,跳舞可以考級。現在所有加分都瘦身了,真的讓這樣的事情變得純粹了,不是像學泥瓦匠一樣學一門手藝,而是讓這個人哪怕最孤獨,最具挫折感的時候,活得有尊嚴,活得自己有樂趣。
我一直喜歡《浮生六記》,一個女子心中如癡如畫,和丈夫喝著那么粗劣的茶葉,可以把茶葉放在未開的'蓮花中,用繩子綁上,早上露水未干拿下來,第二天晚上月光下再放一朵花,這樣連續三天把粗野的葉子喝出清香的蓮花的味道。
這是什么,這是藝術,藝術不見得要考級,而是一個人能夠在平凡的樸素的日子中活得生機盎然的能力。所以我最后還要呼吁一下,家長要讓我們的孩子到任何時候都堅信,做個善良的人不吃虧。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很多人在一件小事上可能不占便宜,但是要從長遠來看。社會上誘導不善良的力量太強大了,現在沒有農村宗廟祠堂,不能讓一個孩子給祖宗牌位跪下,面對倫理最大的力量來自于他的父母,父母要給他的必生堅持的信念,就是做個善良的人,仍然樸實。20xx年的歲末,我以父母之心向大家呼吁:重建中國的家教與門風。讓我們的明辨是非仍然是這個民族的頂級大智慧,讓我們回到常識,能夠讓我們不被偽命題綁架,讓我們遵守秩序,讓我們做一個有尊嚴的公民,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習為自己買單。因為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但是能認錯比不犯錯重要,會改錯比能認錯更重要,這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一個不能對自己擔當的孩子,是沒有辦法去面對未來的這個社會的。那么更重要的一點,是讓他們篤信科學與藝術。他們在面對這個大變化時代的時候,永遠堅持一些萬變中的不變,那就是人性的善良。當這樣的家教和門風建立起來的時候,教育就不僅僅是教育機構的事情,它是我們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里隨時隨地用言傳用身教所傳遞出來的一份信念,這樣的信念可以讓我們有理由祝福更好的20xx年。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七
幸福的家庭是人們追求的夢想,而良好的家風和家教則是構建幸福家庭的重要基石。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有幸體會到了家庭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對幸福家風和家教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段:家庭是幸福的港灣】。
家庭是每個人最早接觸和體驗的社會單位,也是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樣的呢?在我眼中,幸福的家庭是一個溫馨、包容、信任和互助的地方。在這個家庭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愛和支持。家庭的力量無論是在開心的時候還是困難的時候,都能給人力量和安慰。在我的家庭中,我總能感受到父母對我的無私的愛和家人之間的相互扶持。這種家庭氛圍使我感到異常幸福和滿足。
【第二段:良好的家風塑造成長】。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靈魂,它可以給年輕一代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他們的言傳身教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行為習慣。我幸運地擁有父母言傳身教的好榜樣。他們注重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則,對待他人寬容和尊重,在困難面前積極樂觀。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我慢慢養成了自律、努力和樂觀向上的性格。我相信,這些品質將會伴隨我終身,并在我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時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家教是成長的指導】。
家教是父母對子女進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通過家教,父母可以向子女傳授知識、道德和生活技能。在我的家庭中,父母將學習和教育融為一體,鼓勵我們主動學習和探索。他們提倡自主學習和思考,而不是單純追求分數和獎勵。這種家教方式讓我懂得了學習的真正意義,培養了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我們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感。他們教導我們要愛護家里的物品,學會節約用水用電,并且在家務勞動中分擔責任。這些經歷使我懂得了愛護環境、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公民意識。
【第四段:開放的溝通構建親密關系】。
良好的家庭溝通是構建親密關系的橋梁。在我的家庭中,父母非常重視與我們的溝通。無論是在忙碌的工作日還是在閑暇的周末,他們會聆聽我們的心聲,關心我們的成長和困惑。他們尊重我們的意見和選擇,并與我們一起制定家庭規則和決策。這種開放和平等的溝通方式讓我們感受到被關心和被理解的溫暖。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我懂得了與人溝通的技巧,學會了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這些溝通技巧在我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幸福家庭的意義和努力】。
構建幸福家庭是每個人的追求,不僅對個人幸福有益,也對整個社會有積極的影響。通過良好的家風和家教,我們可以培養出一代又一代有道德、自信、有擔當的公民。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嫌辛苦地為孩子付出,為家庭帶來和諧和溫暖。對于年輕一代來說,我們在家庭中也要盡力履行自己的責任,努力學習和成長,為家庭增添光彩。
總結起來,幸福家風和家教對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和人生意義深遠。幸福的家庭需要每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去維護和建設。我們應該珍惜家庭,珍惜家人之間的默契和互助,用愛和包容來構建幸福的家庭。同時,我們也應該傳承和發揚良好的家風和家教,將這種幸福帶給更多人。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八
家教家風是我們家庭中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它關系到我們家庭成員的品德和行為,影響著家庭的和諧和穩定。為此,近期我參加了一次關于家教家風的研討會,并從中受益匪淺。以下是我的體會心得,共總結為五點。
一、親子溝通至關重要。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時常與子女交流,關注他們的學業和生活。親子間的溝通有效地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也有利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家長也應該在溝通時適度地引導,同時尊重孩子的獨立思考和決策權。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發,今后會更加重視親子溝通,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二、以身作則,重視自我修養。
家長的言行舉止、道德和心理素質對孩子影響巨大。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修養,同時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讓他們懂得正確的品德和價值觀。此外,培養自己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有效地處理自己、家庭以及社會之間的關系也至關重要。這些思想啟示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以后將會更加重視自身修養,打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三、制定明確的家規家訓。
制定家規家訓,不僅對家庭秩序的維護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夠向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在制定家規家訓時,我們應該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制訂具有可行性、實際操作性的規定。同時,我們也應該在規定中充分考慮孩子們的需求和想法,引導他們逐漸認識到規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注重開展家庭活動。
開展家庭活動可以增強親子間的感情和理解,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和獨立能力,也能帶動家庭教育的多元化和活力化。在開展家庭活動時,我們可以選取適合家庭成員的方式和形式,如旅游、約會、戶外活動等,從而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中學會合作與分享,同時更加了解父母的期望和愛。
五、豐富孩子們的閱讀經驗。
閱讀是一種很好的心靈滋養方式,對于孩子們的成長也有著很大的益處。給孩子們提供優質的閱讀材料,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和自我認知。同時,家長在給孩子們選擇閱讀材料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審美和興趣,同時引導他們逐漸從閱讀中獲得樂趣。
總的來說,在這次家教家風的研討會中,我學到了很多,也深受啟發。家教家風是一個長期而且復雜的過程,需要我們的認真對待和不斷地追求,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打造一個和諧、健康、快樂的家庭吧!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九
人生須要良好的家風來照亮指引,家風的內涵很豐富,但這三點不行少。
有了和善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顆關懷體恤之心,才會愛這個世界,愛四周的人,愛全部的生命。一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向人世借幾十年光陰而已,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成己達人,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和善可以說是我家的第一個家風。爺爺奶奶就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曾這樣諄諄告誡子女:“做人千萬不要去做惡事,作惡多端,會有報應。”這樣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哪里無論和誰打交道,我都與人為善,不做違反良心之事。
父親教化我,端正勤儉,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為息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奢侈一金。”“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不能投機取巧、坐享其成,鋪張奢侈。父親在當地農行工作,勤勤懇懇干了一輩子,不貪不占,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為了哺育我們6個孩子,母親起早貪黑干著生產隊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學習無止境,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父親常對我們兄弟姐妹說:“學問從哪里來,就是從學習中來。”父親只讀了兩年私塾,后來他能夠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為刻苦學習,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現在老父已經80多歲了,還每天堅持讀書看報,可以說“活到老,學到老”。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十
家風是什么?我理解,家風是一個家庭世代傳承的道德行為規范,它有時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語言或日常生活習慣,它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的言傳身教影響人的一生。孟母的賢德成就了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孟子,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成就了中國歷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當代“福爾摩斯”李昌鈺的母親,以一己之力培養了13個博士。難怪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家庭徹底陷入困境。安寧市的李某,38歲,為3歲外孫的落戶問題來訪,我好奇于她和我同齡,竟已當外婆。在接訪中了解到:她20歲非婚生女,獨自將女兒撫養至14歲,因缺少良好的家風傳承教育,性情頑劣的女兒離家出走,15歲時回家生下了這個孩子,至今無法落戶。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母慈子孝”,什么樣的母親養育什么樣的孩子,母親缺乏修養,孩子易流于粗俗;母親溫婉賢淑孩子通常紳士乘風;母親優雅智慧孩子必定謙遜有禮…其實家風不只在名門望族,每一個普通的家庭都有之,每一位普通的母親都是家風培樹和傳承的關鍵角色。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她卻用“勤勞”、“孝順”的家風為我們家庭傳承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母親總是忙忙碌碌,家里總是干干凈凈。只要一有臟衣服,母親馬上就手洗,有時看著一大盆的臟衣服,我會抱怨說:這要洗到什么時候啊?母親邊洗邊說“你外婆有句老話說‘勤腳快手懶眼睛’,看起來多,動起也就快了!”洗完衣服母親又忙著打掃衛生、做飯洗碗,晚上還給我們織毛衣,有時織到打盹,手還不停,我說:“媽,您忙了一天,歇著吧,別累著!”母親睜開眼邊織邊念叨說:“你外婆還有句話說‘力氣是個怪,今天使了明天在’,累不著,睡一覺就好。”
我工作那年,爺爺生病住院,母親每天做飯、燉湯,再轉幾趟公交車送到醫院去喂爺爺吃飯,給爺爺擦背、洗腳、修指甲。爺爺臨終時拉著母親的手,滿懷感激地看著我,顫顫巍巍地說了三個字:“好—女—兒”。我懂得爺爺的意思,哽咽著連連點頭,想要告訴爺爺,我已耳濡目染了母親的“勤勞”和“孝順”,一定把它傳承為我們的家風。
_年,母親因患腫瘤多次手術,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臥病在床。兩年時間,我學著她當年照顧爺爺的樣子,每天給她擦洗、按摩,陪她聊天,給她翻身,處理大小便。母親臨終前多少次因為不忍看我勞累想要悄悄結束自己的生命,我發現后真是心如刀割,一刻不敢松懈地守候著她,直到最后牽著她的手陪她走到她生命的盡頭!母親走后,我自然地繼承了她的很多習慣,操持著現在的家庭。親戚朋友們都說我很像母親,兒子也常說我總拿外婆的話教育他。是的,母親的言語和習慣已然成為了我們的家風。兒子今年11歲,每天早起會簡單收拾自己的房間,每天換下的襪子會自己洗。會主動承擔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還會幫行動不便的奶奶買菜。一次,我感冒發燒,他一會兒給我倒水,一會兒給我量體溫,像個小醫生似的給我配藥,叮囑我一定要好好吃藥,還安慰我說:媽媽,沒事兒,吃了藥,多喝水,很快就會好。我看著兒子配給我的兩片維生素c,一包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心情頓時如雨后看見彩虹般無比的歡喜和欣慰,歡喜于孩子的天真,欣慰于母親多年播下的“勤勞”和“孝順”的種子已在我的家庭生根、發芽。
讓我們每一位母親都發揮自己特殊的作用,把良好的家風永遠的傳承下去,讓美好家庭推動社會和諧,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十一
家庭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港灣,而家風和家教則是構建幸福家庭的基石。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佳的榜樣和引導者。他們的言傳身教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未來。通過多年的體驗和思考,我認為培養幸福家風家教需要父母努力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適度權衡親子關系、注重情感溝通、以身作則并進行家庭教育。
首先,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培養幸福家風的首要條件。家庭應該是一個充滿溫暖和諧的地方,讓孩子在這里感受到家人之間的親情和支持。父母應該教育孩子關愛、珍惜家人,培養孩子們樂于助人和關心他人的品質。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學會傾聽和關心彼此的需求。
其次,適度權衡親子關系也是培養幸福家風的關鍵。親子關系中的權衡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又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約束。太過嚴厲的教育方式容易導致孩子的叛逆和抵觸,而過度溺愛則容易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和自私心態。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個性和需要,權衡親子關系,找到適合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尊重和關愛中健康成長。
第三,注重情感溝通對培養幸福家風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溝通,能夠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父母應該學會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的困惑和挫折,給予他們合理的建議和鼓勵。同時,父母也應該表達自己的愛和關懷,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安全。只有通過情感溝通,家庭成員之間才能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和良好的互動。
第四,以身作則是父母培養幸福家風的重要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他們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他們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品德修養,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如何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只有父母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
最后,家庭教育是培養幸福家風的重要環節。父母應該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給予他們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家庭教育不僅包括學習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孩子的品格和人格。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勤奮上進、誠實守信、正直無私的品質,讓他們懂得尊重他人、關心社會,培養他們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家庭教育,父母可以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結而言,培養幸福家風需要父母共同努力,并且需要時間和耐心。營造溫暖和諧的家庭氛圍、適度權衡親子關系、注重情感溝通、以身作則并進行家庭教育,這些都是培養幸福家庭的關鍵要素。只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才能在父母的關愛和引導下健康成長,從而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家風。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修養,為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十二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家風家教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人生需要良好的家風來照亮指引,家風的內涵很豐富,但這三點不可少。
第一個是“善良”。
有了善良之心,有了感恩之心,有一顆關懷體恤之心,才會愛這個世界,愛周圍的人,愛所有的生命。一個人活在世上,不過是向人世借幾十年光陰而已,要在有限的時光里成己達人,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善良可以說是我家的第一個家風。爺爺奶奶就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曾這樣諄諄告誡子女:“做人千萬不要去做惡事,作惡多端,會有報應。”這樣的家風也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哪里無論和誰打交道,我都與人為善,不做違背良心之事。
第二個是“勤儉”。
父親教育我,端正勤儉,是居身良法。“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能不為息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振乃家聲,好就孝悌一邊做去;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不能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鋪張浪費。父親在當地農行工作,勤勤懇懇干了一輩子,不貪不占,年年被單位評為先進工作者。為了養育我們6個孩子,母親起早貪黑干著生產隊里的重活累活苦活。
第三個是“學習”。
學習無止境,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他人學習,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父親常對我們兄弟姐妹說:“知識從哪里來,就是從學習中來。”父親只讀了兩年私塾,后來他能夠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因為刻苦學習,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現在老父已經80多歲了,還天天堅持讀書看報,可以說“活到老,學到老”。
心靈的家風也是生命的家風,心靈的家風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長,生活的道路越平坦。為此,我要不斷為家風加油加薪一代一代相傳,千萬不能讓它們熄滅了。
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在一個家庭,老人要宣揚家風,結合自己的經歷,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晚輩,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沒多少文化,但他們以自己的人生經驗一直告訴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親常給我講身邊的人不孝的結局。比如附近三個盜墓賊,沒一個善終。如有老人無疾而終,父親感慨,說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終。從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個人的規律,當違背了這一規律,人就有災難。
馬克思與女兒有這樣的問答。問: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剛強。問: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溫柔。其是,這個話題與家風有關。男兒當自強。這里的自強一則是韌性剛強,一則是有理想抱負。男人無志,家道不興。一個男人定要有責任有擔當,否則,在家庭中沒地位。你啃老或吃軟飯,別人能尊重你么?農村人說,女人不柔,把財趕走。所謂旺夫相,實則是慈眉順眼的賢嫻之態,不是女漢子,更不是河東獅吼。用老人的話說,悍婦不僅不利,而且賤己。
家和萬事興。對一個國家而言,強盛祥和很重要,對一個家庭而言,和睦和諧更是關鍵。比如在家庭里,長者處事公道,晚輩心服口服。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融洽。有了困難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有好家風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數。然而,虎父無犬子。他們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時俊彥,如曾國藩之孫曾紀澤、孫曾廣鈞,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張之洞之子張權,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侄李經羲,譚繼詢之子譚嗣同,陳寶箴之子陳三立等等。梁啟超五個兒子三個院士,一個上西典軍校,一個上南開大學。我以為,他們的兒子沒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這與他們的家風家教密切相關。《曾國藩家書》便是明證。
城市化之前的中國農村是熟人社會,那時,家風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親后,雙方都要要打聽對方的家道,說到張家李家,有時甚至剖根問祖。一般來說寧折十座廟,不拆一家親,大多數人在這個問題上要么不說,要么只說好。但是,有實在人說實在話。有人會這樣說,說人家那家人從老到小沒的說。娶媳婦看丈母娘,說丫頭她媽是個好人,賢慧本分,鍋灶好針線好。如果有什么問題,比如說,有人說,娃娃我不了解,但他們爺爺就是個龜賊、她奶奶作風不正等等。往往或許就是這么一句話一門親事黃了。農村稱這種人是“塞磚頭”的。由此足見家風家道的重要性。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試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風、好家道,自然就會有好社會、好世道。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從古至今,《誡子書》、《勉諭兒輩》、《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作為一個尋常百姓家,我的家風就是“踏實做事、真誠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損他人的事。即:做好事,當好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響大家。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采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制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采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么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于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系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為,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系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眾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為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隆的楊興明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中宣部、全國婦聯還將楊興明老人樹為“全國教子有方先進典型”,就是因為這個家庭傳承一百多年歷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形成良好的家風,值得更多家庭學習。
家風是傳統文化,涉及到很多道德倫理和禮儀規范,在今天需要進行傳承。對待傳統文化,有個常識判斷,就是不能全盤照搬,盲目拿來,而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就要求,圍繞家風,既要繼承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倫理,又要積極將時代先進的價值元素植入進來,來為每個家庭提供可以依循的教育價值觀,形成新家風。
這種教育價值觀所要凝聚的,也就是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比如,既要有傳統家風崇尚的禮儀、仁愛、勤勞、樸素等等基本品格,又絕不能缺少現在國家倡導的文明、和諧、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也只有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現代文明進行有效融合,形成時代價值,形成新家風,家庭教育才不會出現那種價值混亂的現象。
《禮記·學記》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當前,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來凝聚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形成符合現代社會文明需要的“最美家風”,讓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理性的共識,來不斷催生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最美家庭”,讓家庭更加和睦,社會更加和諧。
什么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對修養、氣質、智慧、人品的傳承,家風是由父母家族長輩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這樣一代代的傳承。家風一旦形成就能不斷繼承和發展,使整個家族有了一種靈魂和底蘊,家風傳承越久家族底蘊越深厚。
首先是修養,一個好的家風會讓人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前幾天在公交站臺有一幕很讓我感動,有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她幾歲的小女兒在公交站臺等車,小女孩手里吃著零食,然后隨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媽媽望著她對她說“媽媽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趕快撿起來丟旁邊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彎下腰把垃圾撿起來丟到了垃圾桶里。年輕媽媽的教育讓小女孩知道了亂丟垃圾是不對的,這是一種個人的修養,小女孩在媽媽這樣的教育下必然會成為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
說到氣質大家腦海里肯定出現了大家閨秀,紳士風度這樣的詞語,對,就是這樣的,良好的家風會有一種良好的氛圍,在這種有氣質的家庭的家風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在小時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說臟話,見了長輩要行禮打招呼,走路要目視前方腰板挺直等等。這也是培養一個人的氣質的一種表現。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鏟平。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后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么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會想我們是在談家風,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已,其實不然,愚公為什么說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是因為愚公的家風,愚公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辦到搬走兩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的大智慧留給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傳承這樣的家風,相信一定會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個家族的家風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誠信,正直,勇敢,真誠,坦蕩,寬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愛,自信自強,自覺自醒等等。
社會是由家族組成的,好的家風會形成好的社會風氣,一個民族的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好的家風的傳承,讓我們把好的家風傳承起來為社會的繁榮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家風家教的心得體會篇十三
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孩子的成長和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幸福家風家教對于一個家庭的和諧、溫馨、健康都有著重要意義。在我多年的家教經驗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幸福家風家教的重要性。以下是我關于這一主題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幸福家風家教的核心在于塑造正面的家庭氛圍。一個充滿愛、尊重和理解的家庭,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也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品質。在我的家庭里,父母之間常常給予彼此關愛和支持,他們互相信任、互助共擔家務。他們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也相互支持度過了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這樣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尊重他人的權利和感受,培養了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寬容之情。
其次,幸福家風家教的關鍵在于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一個充滿知識、智慧和快樂的家庭,能夠給孩子提供充分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在我的家庭里,父母鼓勵我們讀書并給予我們良好的學習環境。他們密切關注我們的學習進度,及時糾正我們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同時,他們也豐富我們的課余生活,鼓勵我們參加各種興趣培養活動,如音樂、體育、繪畫等。這樣的成長環境讓我在學業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培養了我廣泛的興趣和發展良好的各種能力。
再次,幸福家風家教的要義在于加強家庭溝通和相互交流。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良好的家庭溝通能夠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在我的家庭中,父母經常與我們進行心靈溝通。他們鼓勵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傾聽我們的需求和困擾。在與父母的交流中,我學會了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并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種積極的家庭溝通不僅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和諧,也為我今后的人際交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幸福家風家教的目標在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和價值觀。一個有責任心、正直、樂觀和上進的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驕傲和幸福。在我的家庭中,父母注重培養我們的道德修養和正確的價值觀。他們以身作則,給我們做出良好的模范。通過堅持做正確的事情、舉止端莊和助人為樂等行為,他們深深地植根于我們心中,使我們積極培養自己的品質和價值觀。這種積極向上的家庭教育,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擁有了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方向。
總之,幸福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的“靈魂”,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塑造正面的家庭氛圍、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加強家庭溝通和相互交流,以及培養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和價值觀,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帶來幸福、健康和成功。作為一個家長,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以身作則,用愛心和智慧引領孩子成長,成就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