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在祭祀祖先的同時,反思生活,思考人生的意義。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的清明節,這一天,我又一次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深刻地體味到了對親人的思念和珍惜,更加明白了生命的真諦。
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和家人一起走進了祖先的墳墓,為他們燒香、上香,獻上我們的祭品。站在高高的墳堆前,看著浩浩蕩蕩的人潮,我感到內心格外平靜和肅穆。我清晰地記得,當我細心地擺放著食物、水果和紙錢時,祖先們的面孔仿佛就在我眼前,我輕輕地低下頭,默念著祝福、感恩之詞。清明節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對祖先的尊重和懷念,感受著家世的延續和生命的傳承,心中充滿了感恩之情。
清明節的前一晚,家人們忙碌著包扎粽子。明明很辛苦,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坐在家中大廳里,圍坐在一起的家人們親切地交流著近況,討論著明天如何祭拜祖先。在那種溫暖的氛圍中,我感到家的重要和親情的珍貴。清明節讓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腳步,關注家人們的情感需求,懂得珍惜身邊的人,與家人們歌舞著、盡興著,享受著親情所帶來的幸福。
在祭拜祖先后的午后,我帶著幾個好朋友一同前往一處風景優美的山區,放飛一縷香煙,帶上一束鮮花,為那些逝去的靈魂祈福。當我們行走在郁郁蔥蔥的山間小道上,欣賞著大自然的美景、聆聽著鳥語花香,我被這種寧靜與祥和所感染,覺得自己重獲新生,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這種寬廣的天地中,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著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人生短暫,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天,活出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每當清明節的夜幕降臨,我們就會點起紙艇、放飛孔明燈。當孔明燈飄上天空,漸漸消失在星空中,我看著它慢慢遠去的身影,心中充滿了對追求自由和和平的向往。清明節讓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會放下過去的痛苦與不和諧,放眼未來,秉持著善良和真誠,去寬恕、去包容,讓自己變得更加純凈和美好。
清明節帶給我的不僅是對祖先的尊敬和思念,更是對生活的反思和珍惜。這個節日不僅傳承了千年的文化,更讓我深刻領悟到了親情的重要和人生的真諦。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天的節日,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和人生的啟示,它讓我的內心得到了凈化和升華,讓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貴。讓我們在每一個清明節里,都能珍惜自己、珍惜親情,活出真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二
在我的記憶里,清明節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
每當柳樹姐姐們穿上了漂亮的淡綠色的裙子時;每當桃花、杏花妹妹向我們綻開一張張笑臉時;每當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氣清新時,清明節就已經悄然到來了。
老爸老媽早就在一個星期前被爺爺奶奶通知哪天去清明,做什么,而爺爺奶奶也早已準備好探望先輩們的“禮物”了,一籃子的“金元寶”,還有很多和真錢很相似的“冥幣”,更有意思的是那種用紙剪出來的五顏六色像拉花一樣的“幡子”呢!
每次清明,我們總是一行很多人,三老姑等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從家里出發到鄉下。到了墓前,大人們總是有一會兒的嚴肅和傷心,外婆到了太外婆的墓前,還會掉那么幾大滴眼淚。大人們墳前擺上豐盛的飯菜,倒上酒,然后燒掉“冥幣”和“金元寶”,說是讓老祖宗在另一個世界能有足夠的錢花,不會被欺負。
接著,我們長幼有序地輪流在墓前跪拜磕頭,其實,我大多數不知道跪拜的是何人。大人們聊起往事,還有的互相揭發小時候的故事,常聽得我哈哈大笑,笑得我肚疼。
山林里很安靜,會聽見各種鳥叫聲,還有風吹松樹“沙沙”的聲音,路邊開滿了不知名的野花,我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好像對什么都認生呢!真的好高興啊!
接下來,我會跟隨大人們去拜望活著的長輩了。我們帶著禮物一家家地串門,那些長輩早已得知,都出來迎接,一時間,歡聲笑語,熱鬧得很。有一個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牙齒都掉光了,還拄著拐杖自己走路,看起來身體挺硬朗的。
馬路上,也是車來車往,我雖然認不出那些車牌,但是我知道,有的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清明節,長輩們掃墓,祭拜祖先,我們小孩去踏青、春游,但這更是一個和親人團聚的快樂時光。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三
“清明時節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可不像以往充滿了濕潤的雨珠,雨已經停了兩天了,空氣清新,正就是踏青的好日子。
早上九點,天空中帶著一縷陽光,我們一家三口帶著好心情出發了,登上了踏青掃墓的路上。
磯山就是我的先輩們墓所在地,我和奶奶等一些家里人在那里會和,一起去掃墓。
快到磯山了,大老遠就望見了我的奶奶在路口等我們一家,我不由自主的向她招手,就算就是見面禮吧。下了車,就和奶奶走向了山上,地上的泥土還很柔軟,走起來“腳感”很好;周圍的池塘發綠,都被污染了,因為周圍好像有什么個工廠;空氣也不怎么清新,那個工廠所散發廢氣直沖入鼻。終于走出了工廠所在的那座小山,隔著一座小山,來到了一個很美的田野,到處都就是油菜花,充滿了濃濃的春意。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磯山上,可能就是因為被花的美所迷住了吧。山上鞭炮聲震耳欲聾,因為這一代墳墓很多。這就是。我六伯伯來打了這里,一起來祭祀先輩拿出了紙錢,草紙在那里燒,燒了紙錢后,我的身上就像被煮熟了一般,被那紙錢所燃燒的火給熏的。馬上就放鞭炮,我趕忙跑到一邊,去躲避鞭炮聲,我怕嘛。就這樣祭祀了幾個先輩后,就去別人家吃飯去了。
吃完午飯后,玩了一會了就回家了,總之,今天一天非常累,一回家就像軟蛇一般坐在了沙發上,休息了一陣。
清明節就是那么的“欲斷魂”,無數人帶著懷念先輩的心情去祭祀他們,祝愿先輩保佑自己:平平安安,具有濃厚的祭祀意義。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四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啦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啦雞蛋,殺好啦雞,準備好啦行李。為什么要吃雞蛋呢?我問啦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征《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啦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艷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么漫長,空氣悶悶的。終于來到啦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里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與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后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啦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啦,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里,開始啦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里顛簸啦半天,我們來到啦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啦。整個世界像燒透啦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么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斗,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啦雜草,爸爸與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與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啦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將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后點炮啦,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啦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啦。摘啦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啦。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啦?;丶业耐局?,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啦,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啦夢鄉。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五
我家住在一個偏遠的農村。那里有好多樸實的農民,他們每天早出晚歸,辛勤的勞動,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他們非常愛自己的家園,崇拜自己的先人。他們把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看著比過年還要重要。
清明節,每一個村莊后生都要回家祭拜祖先。一大早,他們給墳加土裝新,把墳做的像一座小山一樣。中午,人們帶著祭品來到墳前,祭拜自己的祖先。老人說:孩子們,你們清明一定要回來,這是代代傳下來的的幾千年的規矩,也是老人們所期盼的,先人在九泉之下才得以安息。
清明節早上,人們要吃楊柳樹葉做的燒餅,有解毒去火的作用。
家鄉的清明節,人來人往,使一個寧靜的村莊非常熱鬧,到處縈繞煙霧香氣,讓我們牢牢記住了家鄉的清明節。
早晨,我正想睡懶覺不起床。媽媽喋喋不休的叫我快起床,說今天是清明節,姑姑們都來我家,一塊兒給我爺爺上墳。
我一聽姑姑們要來,一定帶好多好吃的給我吃,我翻身起床。媽媽笑呵呵的說:“小饞貓,聞到香甜味兒了。”我反駁道:“不,我去迎姑姑們?!奔胰硕夹α?。
忽然,門外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一耳朵就聽出是姑姑來了。隨后姑姑們陸續都到了,有的拿著好吃的糖,有的提著牛奶箱,有的……都是我愛吃的東西,我可高興了!
我正在甜蜜的想著,媽媽叫我跟姑姑們去給爺爺上墳。到了墳地,大人們燒完紙錢,先讓我給爺爺的墓碑磕頭,她們也和我一樣磕了頭。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著一個小秘密,明年的清明節姑姑們還會來嗎?我的好多好吃的東西呀!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六
三月的風彌漫著春天的香味,從田野間飄過,從清泉邊流過。綿長的細雨打濕了4月的大地。不知不覺中我們又迎來了今年的清明。《歲時百問》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鼻迕鞴澓笥晁疂u漸多了起來,是大地萬物生長的好季節。田間地頭那一片拔節的嫩綠;河岸水堤邊那一樹惹人的新綠。蒙蒙細雨洗凈了大地。牧童的短笛吹響了鄉間勞作的序曲。笛音悠悠從牛背上躍過飄入我的心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有掃墓祭祖的習俗,在這一日回到鄉間輕輕拭去身上的塵垢,同時也拭去心靈的那些繁俗。心與鄉村緊緊的貼在一起,飲著故鄉的酒緬懷遠去的故人。寄托那份酒醉方知情更濃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想起更多的人,更多的事。過去的一年傷痛曾打濕了記憶,過去的一年悲愴曾惹哭了歲月。
清明節到了,不知道天堂的他們是不是依舊注視著這片土地,這片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同時也送走了他們生命的土地。都說清明的雨是故人的眼淚。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或許我們的眼淚和著他們的眼淚早在去年的五月已經風干了。
川西平原的油菜花前斷日子剛剛開過,一片一片的金黃迷人的眼,這幾日下了幾日的雨,花已經落空了。我常常為了去年看花的人而暗自神傷。誰曾知道去年燦爛的油菜花竟是他們看到的最后一次。也許故鄉的菜花香會飄到天堂,讓花香帶去對他們的思念。
遠處笛音又起,哀怨,朦朧又迷離。天國的那一串相思也在這一方土地擱淺。
每年清明,每年五月思念如陳酒般濃烈。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七
“又是一年芳草綠”,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到了。我們中國人都會回老家掃墓、祭拜和踏青。
大家知不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呀?如果想的話就認認真真地聽吧!關于清明節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重耳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重耳為了自身的安全逃出城外,重耳最后只有幾個忠心耿耿的大臣。一次重耳餓暈了,大臣里有一個叫介子推的忠臣,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后給重耳吃,重耳的病好了。后來重耳做了君主,想要介子推來任命封官,介子推不肯來逃進了綿山上。重耳為了讓介子推做大官,放火燒山讓介子推自己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才熄。并沒有看見介子推出來,進山一看,介子推和他母親抱著一棵樹已死去,樹上有個洞,里面的衣服上寫著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后來重耳把綿山改為介山,每年四月五日定為清明節。聽了這個傳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吧!
我們每年都去祭拜祖宗,今年也不例外。清晨,我們全家人開著車前往漢壽掃墓,到了漢壽,我們直奔太奶奶的墳墓前。路上爺爺說著太奶奶的生前故事,太爺爺死的早,太奶奶一個人辛辛苦苦養大了爺爺他們幾兄妹……這時,大家的眼睛濕潤了,我眼淚也快爬了出來。
來到墳墓前,爺爺點燃蠟燭和香。我們排著隊伍準備磕頭,當爸爸磕頭時,心里好像一直想著以前太奶奶非常疼他的情景,嘴里還默默地說著一些祝福的話。輪到我磕頭了,我心里描繪著太奶奶慈祥的面容,我雙手合十,希望太奶奶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幸福,保佑我將來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個節日是對祖宗們的一種尊敬與懷念,現在也成為了親人團聚的節日,希望能世代相傳。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八
清明節的意思是祭拜祖先,清明節的由來呢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這個傳說。
我們大約坐了一個小時的車子才到老家,到了老家我和爸爸就先去買了些紙錢、香和鞭炮。先開始要用火把幾張紙燒著,火苗非常的小,后來被風一刮就變得越來越大。紙錢燒完了,然后就把香點著插在祖先的墳前,最后把鞭炮點著,就可以在祖先的的墳前鞠三躬就可以了。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薄熬拍胺挤弃L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鼻迕鞴潱且粋€充滿悲哀氣氛的節日,它是悲傷、圣潔的,應為它不僅哀悼了我們死去的親人,還讓我們記得那些為我們守護這片藍天土地的烈士!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爸矘湓炝?,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蕩秋千、蹴鞠、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等等。“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边@是掃墓的.習慣。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所以清明節又有植樹節的美稱。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清明節,就是悼念自己的先祖,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在戰火紛紛的年代,在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他們為了全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幸福生活而浴血搏殺,拋頭顱、灑熱血。清明節就是讓我們記住這些偉人,想這些偉人們學習。我們以先烈為榜樣,把自己的血汗與才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這就是清明節更深一層的意思。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十
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似所有的人都忙碌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離我們遠去的外婆,想著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是,我非常想念他。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著,干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跟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著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巨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盡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盡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外婆病情的惡化,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愿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于,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著她之時,她選擇偷偷服食藥,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于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著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媽媽摟著我哭,她說:“該自責的是我們呀!你的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媽媽陪著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似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說出幾句話,她滿是不舍地說: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大學........后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為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初一清明節手抄報篇十一
本來我們每次都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開始回老家過清明的,可是因為某種原因,我們去不了了。(嗚呼,好可惜!少了一次燒火煮飯的機會。)只好等到清明節這天一大早回老家了。我們做清明分村里的清明和家里的清明。清明節前一天,他們已經做完村里的清明了。所以,清明節那天,我們只做家里的清明就可以啦!
清明節這天,我們6點20分便起床準備了。9點時分我們到達福堂村——我的老家。這時,大部隊已經出發了,我們匆匆喝了碗粥便趕過去。由于今天天氣好好,刮北風,不下雨,路也沒有以前那么爛,所以,我們大部分都是坐車的。
我們祭掃的第一個墓是一個太祖(爸爸的爺爺)。據說太祖是在姑媽大約五歲時去世的。等大人們把所有的雜草都清除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燒香祭拜了。這時,啟小叔上前去點了三支香煙堅在墓碑前,逗樂著說:“阿太,抽點小煙吧,抽習慣就好了,咱也趕點時髦?!鳖D時,我們在場的人哈哈大笑起來。收拾好東西之后,我們便開始放炮了。“轟隆隆!”這炮也太響了吧,我還是先避一避吧。燒完炮后,我們又上車去其它地方了。其實,開車去做清時很考驗司機的技術,因為福堂村周圍的路是出了名的難走,要是又下雨,可能連路都走不了了。
就這樣,我們坐一會兒車,走一會兒路。餓了吃餅干、糖果、饅頭、糯米飯??柿?,有兩箱礦泉水。我們從早上9點一直做到下午3點,掃了二十多個墓,真像去春游。
我們高興地回到了村里,家里的人們正在殺雞殺魚呢!我休息了一會兒,便和伙伴們玩起了“斗地主”,好不高興!
下午四點時,豐盛的晚餐開席了,有雞、有香豬、有水魚、有扣肉、有狗肉……香味襲人,受不了了,開吃!我們三大桌人吃得不亦樂乎。
快六點時,我們出發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