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基層學校而言,落實《強師計劃》要著力策劃好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工程,造就一支素質過硬、理念先進、特色鮮明的專業化教師隊伍,為發展素質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2022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心得體會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心得體會篇一
教育部會同其它部委共同發布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確提出在新時代要“構建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并且“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推動師范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這是中國教師教育體系改革發展中適應時代與教育發展需要的制度創新,也是進一步拓展教師教育資源與平臺,不斷提高教師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結合中國的實際,它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實踐基礎和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鍵在于培養造就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培養之根本在基礎教育,關鍵在于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和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在教師,發力點在教師,希望點還在教師!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基礎教育體系,在校生達2.3億,專任教師達1520余萬。國家出臺《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瞄準教師這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發力,抓住了問題要害,是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關鍵一招。教師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創新型教師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戰略地位。作為國家重要戰略布局的國立師范大學,擔負著示范引領教師教育創新發展的重大使命,必須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覺與更加有力的創新措施,積極回應國家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戰略關切。
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心得體會篇二
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是什么樣,直接關系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謀》),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4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現有基礎教育教師1586萬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
新時代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基層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是具體執行者和深入實施者。就基層教育主管部門而言,落實《強師計劃》的重點在農村學校,要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均衡搭配本地優秀教師資源,補齊農村學校缺乏優秀“學科帶頭人”的短板。事實證明,一所學校的某一門學科如果有一位優秀教師帶動,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大有希望。農村家長之所以到城區賣房擇校,造成城區學校“大班額”,原因就在于優秀教師大多集中在城區熱點學校。
各地要借“縣管校聘”改革的大好時機,集中解決優秀教師長期集中在城區熱點學校的問題,通過城鄉學校之間教師輪崗交流,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將優秀教師按學科均衡搭配到轄區內每一所學校,從而帶動薄弱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是建立教師補充機制,解決農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是高質量教育的標志之一。有些農村學校,教師總數可能已經充足,按生師比不存在缺編問題,但一些學科人員富余,另外一些學科卻無人任教,如音體美等學科,這種情況被業內人士稱為“結構性缺編”。
基層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統籌安排好每年的教師招聘工作。教育、編制部門要對轄區內各學校什么學科教師富余,富余多少,什么學科的教師緊缺,缺乏多少,有一本“明白帳”,不能憑感覺調配教師。在摸清教師自然減員的前提下,按照“減一補一”的原則,做好每所學校教師需求調查,制訂好教師招聘方案,并保證所招教師與學科需求精準對應,從而逐步緩解農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
三是強化管理,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許多農村學之所以教學質量低,當地百姓不滿意,可能不是師資水平低,而是學校管理出了問題。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基層教育主管部門要大力推進“校長聘任制”“校長職級制”改革,提高校長的專業化水平,為基層學校選拔一批優秀校長。同時,要大力提高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待遇,讓其在工資、住房、評優樹先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從而吸引一批優秀校長和教師投身農村教育,造就一批有教育情懷的“鄉村教育家”,為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就基層學校而言,落實《強師計劃》要著力策劃好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工程,造就一支素質過硬、理念先進、特色鮮明的專業化教師隊伍,為發展素質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其一,實施“讀書換腦工程”,著力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教師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執行者,是教育思想的思考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同時也是需要不斷發展的專業工作者。一個熱愛讀書的教師不僅可以不斷更新的自己的教育觀念,而且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而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學校要為教師營造學習的氛圍和環境,引導教師確立了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團隊學習的理念,努力建設學習型學校,讓讀書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學校要幫助教師制訂讀書成長計劃,要求教師每學期精讀一本教育教學書籍,自讀三本其它內容的書籍。校長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要帶頭讀,每月召集一次讀書報告會,讓教師廣泛交流讀書體會,談心得、議感悟、話收獲,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從而使教師個人讀書成為一種習慣,集體交流成為一種風氣,全程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其二,推進“名師帶動工程”,滿足教師的成就欲望。學校要讓不同層次的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按照“提高素質、優化師能、造就名師”的思路和“固塔基、壯塔身、樹塔尖”名師培養策略,積極鍛造各級名師,使他們成為全縣乃至更大范圍內的師德標兵、教學專家、育人楷模、科研先鋒,滿足教師自我實現的需要。
“固塔基”——著力提升全體教師的師能水平。學校要通過開展了“教師教學水平系列達標活動”、“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等,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
“壯塔身”——強化對骨干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學校要加強與高校和教育科研部門的聯系,定期舉辦“骨干教師培訓班”,實施“影子培訓”,采取專家報告、交流研討、問題答疑等方式,讓教師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同時,解決在教育教學工作遇到的現實問題。
“樹塔尖”——為專家型教師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對于各級特級教師、市級以上名師、教學能手等,學校要著力“搭臺子”,建設“名師工作室”,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讓其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教育教學專家。
其三,實施“校本研修工程”,滿足教師交流的提高的需要。蘇霍姆林斯基在《給青年校長的一封信》說道:“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者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至成為一種枯燥而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都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路。”學校要按照“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修思路,成立各學科“教研共同體”,引導教師以主體的身份,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經歷和結果進行批判性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其四,實施“小課題研究工程”,引導教師體驗創造的快樂。拉美特利說:“有研究的興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夠通過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擺脫妄念并使自己擺脫虛榮心的人更加幸福。”教育教學工作是創造性的工作,教師的每節課、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教師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解決了這些問題,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的成長就會向前跨進一步。為此,學校要以“小課題研究”為突破口,引導教師樹立“問題就是課題、思考就是研究、解決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將教育科研從仰望星空的虛幻變成了腳踏實地的探索,引導教師找到自己的專業目標,逐步成長為各級名師。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關2022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心得體會范文的相關內容,可圈可點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資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網站。
【2022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心得體會精選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2022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心得體會精選范文
強師計劃心得體會2022精選五篇
2022雙師型教師培訓心得 雙師型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