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一
1.學生自讀,積累文言詞匯,感知課文大意。
2.反復朗讀,了解人物特點,體會襯托之妙。
3.深刻悟讀,初知史記寫法,學習人物精神。
感知內容,了解人物形象,體會襯托之妙。
通過本文學習,初步了解《史記》,激發學生閱讀《史記》的興趣。
朗讀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導讀:
看題目:題目中有人物,有地點,有事件。
周亞夫駐軍細柳營,軍隊駐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卻被載入史冊,名垂千古,何也?讓我們走進課文,了解原因。
序曲:
他立志寫下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史書,即《史記》。
他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是一部文學名著。
魯迅贊《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
第一樂章:了解文章之意
1.讀讀課文,試著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課文,同時畫出難讀的字,難懂的詞,難讀的句子。司馬遷寫的《史記》是最淺易好懂,最容易理解的,這也是讓我佩服他的地方。
2.文章的那個詞最能形容周亞夫的特點?
3.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
第二樂章:了解將軍之“真”
1.學生默讀課文,準備復述課文。考慮有難度,教師復述,請學生補充省略的內容。
公元前158年,文帝派宗正劉禮駐守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駐守細柳。
文帝親自去軍營犒勞慰問。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門,皇帝的車馬長驅直入。兩地的主將親率部下騎馬迎送文帝。不久到了細柳營,文帝車隊先行人員被攔在營寨之外。等文帝到了,還是不能進入軍營。文帝派人拿了符節傳詔周將軍,說要慰問軍隊。周亞夫這才命令打開寨門。文帝到了軍營,周亞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禮:“介胄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我以軍禮拜見。”文帝聽了,非常感動,扶著車前橫木欠身致意,派人問候周亞夫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離開。
出了軍營,群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慨嘆周亞夫是真將軍,并將三位將軍比較,對周亞夫稱贊不已。
復述得怎么樣?少了不少內容?少了哪些內容少了哪些情節呢?請在課文中找出原句,把這個故事補補充完整。通過這種形式,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
那么,這些內容為什么不能少呢?這與周亞夫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補充所省內容)
教師課件出示:
(1)匈奴大入邊。 以備胡。
(2)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3)先驅曰:“天子且至!”
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4)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請同學們對以上語句,選你最有感覺的句子,作一點批注,寫一點感想。
(學生交流自己的批注)
教師追問:
(1) 為什么要寫軍士吏、軍門都尉、壁門士吏呢?這是什么寫法?
這是側面烘托。寫他手下的將士,其實就是在寫周亞夫。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2)讀一讀周亞夫出場的文字,你又有什么要說的呢?這篇文章寫周亞夫的文字很少,而周亞夫的形象卻寫得生動傳神,我們不得不佩服司馬遷。
第三樂章: 了解天子之“明”
1.面對天子以及群臣,周亞夫和他將士們敢說不,在每一個“不”字后面我們感受到什么?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治軍嚴明,他的令行禁止,他的剛直不阿。不愧為“真將軍”。請大家再次朗讀,感受一下。
2.面對這支敢說不的軍隊,面對這個感受不的將軍,文帝沒有惱怒,反而真心的贊嘆。請同學們再次朗讀,感受文帝的形象。文帝又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呢?文帝遵守軍令,他是一位深明大義、知人善任的明君。
資料助讀:
一個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軍隊撤兵,然后升周亞夫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衛。
后來,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也就是后來的景帝說:“以后關鍵時刻可以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文帝去世后,景帝讓周亞夫做了車騎將軍。
公元前154年,爆發七國之亂, 景帝升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叛。周亞夫出奇兵,很快平定叛亂。
第四樂章:感知故事之精彩
分角色朗讀,男生讀紅色的字,女生讀黑色的字,讀出故事的波折和交鋒。
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
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一個短小的故事,寫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還刻畫出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周亞夫是治軍嚴明的真將軍,漢文帝是深明大義的明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作者司馬遷。
尾聲:小結:
1.了解了一種寫作手法:側面襯托
2.認識了兩個人物:
周亞夫治軍嚴明,堪稱后世表率;
漢文帝深明大義,可作領導楷模。
3.初識《史記》:
司馬遷文筆傳神,再現歷史鏡頭。
4.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批注法
5.認識了一種朗讀法:從不同角度朗讀,加深理解。
雖然隔著千年干枯的時光,太史公的文字,依然裹挾著熱氣騰騰的氣息,還原著驚心動魄的鏡頭,將我的思維帶入一個個歷史事件的現場。
作業:
《史記》長于記人,書中記述了許多各具特點的歷史人物,從廉頗、藺相如、屈原、項羽、韓信、張良、李廣、衛青、霍去病等人中任選一位,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閱讀相關的本紀、世家、列傳,制作“《史記》人物小檔案”,展示人物生平,作者評價、精彩段落等,準備在課堂交流。
板書設計:
周亞夫軍細柳
周亞夫:真將軍
漢文帝:明君
側面襯托:
正襯:細柳營將士、文帝
反襯:霸上、棘門軍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二
[案例描述]
(學生朗讀,教師巡視,三分鐘后教師拍手表示散讀停。)
(同學小組討論兩分鐘左右,有同學舉手發言)
教師:對,那么你們認為“驚”字包含了幾個意思?
(學生踴躍回答)
學生四:因為周亞夫忠于職守,堅守崗位。
(學生笑,教師欲笑又止,一學生舉手站起發表意見)
(其他同學點頭稱贊,學生五也點頭認可)
(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查閱的資料,即《史記》中的《絳候周勃世家》)
(學生討論得出作者對周亞夫的用兵是持贊揚的態度)
(下課鈴聲響起……)
[案例注釋]
[案例擴展]
探索尚未成功,今后還需努力!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三
《周亞夫軍細柳》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文言文。也是本冊教材最后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較長,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但是文章的故事非常有趣,容易引起同學們的閱讀興趣。為了上課時完成學習目標,課下讓同學們進行了充分的預習。
課下梳理、復述課文內容,這一過程學生借助工具書完成。課上通過檢測預習情況,對文學行的重點實詞翻譯進行了梳理。并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了兩個環節的挑戰賽。對課文大意基本掌握。
接著讓學生結合看圖猜文的環節來復述文章故事情節。順勢引出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周亞夫,什么樣的漢文帝,以及漢文帝是如何評價周亞夫的。基本通過以下問題完成本節課學習目標。
1、周亞夫為什么是真將軍?他究竟真在哪里?運用什么樣的描寫方法?
2、周亞夫對待君王如此無禮,為何得卻得到夸贊?
3、文章題目寫的是周亞夫,為何前文還要寫其它兩位將軍的情況?
4、“既出軍門,群臣皆驚。”中“驚”字如何理解?
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為“真將軍”找證據,學生對周亞夫的秉性為人分析很到位;解決第二個問題時同學們對漢文帝大加贊賞,問題解決比較順利;第三題學生解讀出了對比與襯托的寫作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第四題我首先肯定了(平時不發言的)同學讀書認真,關注細節,依據提問得出“明君良臣”的結論,此處描寫又屬于側面烘托手法。
我又借機追問:若讓亞夫評價一下文帝,仿照文中句式,他會怎么說?學生討論回答“真君王”“真明君”“真天子”。我順勢提問對當今社會有什么啟示,學生理解準確,收獲良多。后又解釋典故寓意加深對文章的把握,最后對對聯環節,學生也是積極踴躍參與。作業的布置從項羽典故入手,請大家課下繼續感受史記“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的魅力。
設置挑戰賽,學生參與熱情較高,中間探討人物重朗讀,品感情,得核心。設計巧妙,學生積極熱情,結語祝大家肯下真功夫,練就真本事,學業有成!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四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占有相當的分量,而且隨著二期課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樣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量,很值得探討。
語言是一個文化全息體,是儲存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水庫。而文言文教學和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可是一直以來,文化氣息濃烈的文言文教學卻缺乏了“趣”。教師一味地把古文翻譯成現代文來教,文言文教學只是簡單的字詞解釋;學生更是把它當成了背默的負擔而“談虎色變”。在這樣一個越來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蘊的時代,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怎樣把文言文教學放在課改的前列,是作為語文老師需要思考和實踐的一個重大問題。
在幾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努力追求文言文教學上的創新突破。每個學期都要開一節研討課,我選擇的大都是文言課文;而在平時的上課中,我也注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三年前,我上過一節校內公開課《周亞夫軍細柳》,說實話,那時完全是傳統的呆板的教學方法。去年的12月學校舉行語文研討活動,我又一次選了這篇課文作為研討對象。不僅是為了繼續探索文言文教學的“趣”,更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和超越。再一次和學生一起學這篇課文時,我找到了一點文言文的“趣”
[案例描述]
(《周亞夫軍細柳》第一課時帶領同學預習,學生借助注釋和字詞典,正確清楚流暢地朗讀。本教例為第二課時)
教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課文——《周亞夫軍細柳》,在課前同學們已經進行了預習,現在我給大家三分鐘時間散讀課文。要求在正確清楚的基礎上,做到抑揚頓挫,傳情達意。
(學生朗讀,教師巡視,三分鐘后教師拍手表示散讀停。)
教師:朗讀時,最重要的是能夠傳情達意,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把這篇課文朗讀一遍,請其他同學認真聽,然后做點評。
(一女生舉手,老師點名她來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之后學生點評,認為她讀得過快過平,沒有抓住人物的性格。)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頓、重讀和語調的把握要有分寸,讀起來才會抑揚頓挫分明。接下來再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
(一男生站起來讀,聲音很好,而且聲情并茂。同學們稱好,老師也表揚。然后全班同學齊讀課文。)
教師:從題目看,我們知道本文主要描寫“周亞夫”這個人物。那么,讀了那么多遍后,你認為周亞夫有什么個性特點,你有什么依據?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并進行思考討論。
(同學小組討論兩分鐘左右,有同學舉手發言)
學生一:我認為周亞夫是個治軍嚴明的將軍,比如文中“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這句話,它寫出了周亞夫軍營中的軍容特別的嚴整,而這正是他嚴明的表現。
學生二:我同意周亞夫是個威儀的將軍,在文中還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這句話,還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這些話都寫出了周亞夫軍營中,軍紀特別的嚴明,連天子也不例外。
學生三:我想補充,文中對周亞夫的軍禮也做了描寫,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寫出軍禮的嚴謹,一絲不茍。
學生一:我認為從旁人的言語反應也可以看出來。如“皇帝敬勞將軍”“群臣皆驚”。
教師:對,那么你們認為“驚”字包含了幾個意思?
(學生踴躍回答)
學生四:因為周亞夫忠于職守,堅守崗位。
學生五:我覺得周亞夫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天子來視察,想在他面前表現自己,以博得他歡心。
(學生笑,教師欲笑又止,一學生舉手站起發表意見)
學生二:不對,從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亞夫的言行舉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現。他既然連天子的面子也不給,要求天子也按照軍中的規矩做,是他的嚴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學點頭稱贊,學生五也點頭認可)
教師: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過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評價,從不同的角度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亞夫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是個威儀,忠職的將軍。那么作者司馬遷對他是怎么評價的呢?他為什么要這樣寫?我們再來揣摩作者的協作意圖。
(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查閱的資料,即《史記》中的《絳候周勃世家》)
教師:在原文的末尾,司馬遷又一段對周亞夫的評價,請同學們現在散讀這一段,然后討論作者的態度。
(學生討論得出作者對周亞夫的用兵是持贊揚的態度)
教師:司馬遷是我國漢代時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記》是歷史的“實錄”,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除了周亞夫,他還描寫了一系列的下層人物和一系列的愛國英雄,人物各具姿態,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總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這里我給同學們印發了兩篇,《越王勾賤世家第十一》和《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請同學們回去閱讀,了解《史記》里的其他人物,進一步感受司馬遷塑造的人物個性特點。
(下課鈴聲響起……)
[案例注釋]
在中學教學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文化。也是許多中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起點,這將為他們以后進一步認識了解并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并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雖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學上總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沒有活的語境。文言,是在古漢語口語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一種以簡潔、典雅為特征的書面語體,人們平時說話是不會用它的,因而無從聽到;既無從聽到,也就談不上有什么“活”的語境。所以學起來顯得枯燥無味。
本教例很想從這方面來改進,即增強學生對這篇古文的興趣,讓他們能想學現代文那樣有生機,主動、積極。在預習中我強調的是朗讀,而不是通譯。語言作為文章思想感情的載體,聲讀出來總是帶有語氣的,詞語的色彩、句子的構造、修辭手法的運用、行文節奏的起伏、感情氣勢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內容、語氣的表達密切相關;而誦讀正是對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聲韻表達,是把“寫在紙上的語言變成活的語氣”
在課堂的開始,也進行了課文的誦讀。作為書面語體的文言有很強的可讀性,張口一讀便聽到了,十幾個、幾十個人齊聲朗讀,每天都讀一陣子,連語境也有了。這樣讀來讀去,許多詞、語、句、篇都裝在自己的頭腦里,入門又有何難?古代有“書聲瑯瑯”,“口舌成瘡”這樣的詞兒便是最好的證明。
讀一篇(段)文言文有個別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夠,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必急于求懂。這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行領悟的習慣。所以我沒有就一些字詞來開展教學,而是用了兩個提問:“你認為周亞夫有什么個性特點,你有什么依據?”“周亞夫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讓同學們反復的閱讀課文,使學生十分熟悉課文,積累豐厚的文言語句的感性材料。不僅了解了周亞夫這個人物形象,而且許多字詞在理解中也無師自通了。
如果離開對課文的理解直接講句子的翻譯和字詞的解釋,不就是俗話說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嗎?目前中學文言文教學的主要問題,不在學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對周亞夫這個人物個性的理解上,,學生一旦有了足夠的“知其然”之后,則所謂“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點就通的。而學生一旦是自己領悟出來的,也便是學習中的“趣”了。
[案例擴展]
語文課堂上,學生有了“趣”的話,應及時地利用。課堂上補充的《絳候周勃世家》的結尾部分是學生主動去閱讀的,從語氣和語意中去探尋文章內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脈絡。接著向學生推薦了《史記》里的兩篇文章,促進學生主動的進行拓展學習,真正做到積累一點,延伸一點。并調動學生把新信息與舊信息相聯系,在文言文教學上,體現這點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這節課上,并沒有實踐。
這節課只是個例子,存在許多的缺陷和遺憾,比如在點撥分析人物形象時,沒有及時教會學生學法,從而沒有做到知識的遷移。
探索尚未成功,今后還需努力!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五
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遷的的著作《史記》中的一篇文章《周亞夫軍細柳》。
文章的主人公周亞夫,是一個治軍嚴明的將軍,比如文中的: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這句話,寫出了周亞夫軍營中的軍容特別整齊,這也是周亞夫嚴明的表現。
周亞夫的性格是我最為欣賞的,他不做作,不虛偽,不因天子來視察,就想著在天子面前表現自己,以博天子的歡心。
我認為,周亞夫的言行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現。他既然連天子的面子也不給,并要求天子也按照軍中的規矩做,是他的嚴明所在,而并不是阿諛奉承。
我一定要做周亞夫那樣的人。把持住自己的原則,不會因為上位者而輕易放棄自己的原則。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六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2、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3、幫助學生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通過側面描寫展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
2、理解文中對比襯托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難點:
學習周亞夫忠于職守的精神,理解其精神內涵中所包含的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岳飛事例導入
(二)順暢朗讀
1、錄音范讀。
2、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3、齊讀全文。
(三)作者及背景介紹
1、司馬遷(約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其所寫人物傳記既有宏偉的畫面,又有深邃的意蘊,形成了雄渾雅健的風格。代表作品有《史記》《報任安書》等。
2、漢文帝即位后,同匈奴貴族繼續采取和親政策,雙方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后來匈奴的單于聽信了漢朝奸細的挑撥,跟漢朝絕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單于起兵六萬,侵犯上郡和云中,殺了不少老百姓,搶掠了不少財物。漢文帝派三位將軍帶領三路人馬去抵抗。為了保衛長安,另外派了三位將軍帶兵駐守在長安附近:將軍劉禮駐扎在霸上,徐厲駐扎在棘門,周亞夫駐扎在細柳。
3、《史記》又稱《太史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司馬遷。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不論在史學上還是在文學上都有著巨大的價值,故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四)翻譯課文
1、按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邊讀句子邊初步了解課文意思。將有疑難的地方做上記號。
2、翻譯接龍,請學生們逐句翻譯并互相糾正。
3、老師講解歸納難點字句。
(五)朗讀課文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并背誦
2、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作者及《史記》
2、重點字詞歸納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音,注意感情
(三)復述課文內容:本文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四)討論分析:
1、文章通過文帝勞軍的場面塑造了周亞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評價周亞夫的?
2、你同意文帝的觀點嗎?請從文中找出依據來。
(引導學生找出文帝在細柳營所遇所見之情景,并歸納出細柳軍營的特點;
追問:文帝在細柳所見所遇以軍士的言行為主,而周亞夫寫了兩句話,難道文章要表現的主要人物不是周亞夫?如果是,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是什么寫法?)
3、課文講的是周亞夫軍細柳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上劉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以本問引出三組對比)
對比一:細柳軍與霸上軍及棘門軍
“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不得入”“又不得入”“乃傳言”——軍容嚴整,常備不懈,嚴陣以待,軍紀嚴明。
“直馳入”——軍規松垮,守備松懈。
對比二:文帝及隨從入營
“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天子乃按轡徐行”——治軍有方,令行禁止。
“直馳入”——軍紀松弛。
對比三:三營將領
“持兵揖”、“以軍禮見”——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
“將以下騎送迎”——眾將士受寵若驚,竭盡逢迎之能事。
4、小結分析:周亞夫性格及本文所用描寫方法。
5、“既出軍門,群臣皆驚”,這一“驚”字是對群臣反應的高度概括,請為“驚”后加一個字來談談他們的感受和反應。
(追問:群臣皆驚,為什么文帝不“驚”?由此可見,文帝是一個怎么樣的皇帝?)
三、總結提升
1、課文小結:
漢文帝親自勞軍,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可以長驅直入,將軍及官兵騎馬迎送。而到了細柳軍營,軍容威嚴,號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駕到,也不準入營。作者以對比、襯托的手法,生動地刻劃了一個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真將軍形象。“細柳”也成了后人詩文中形容軍中常備不懈、軍紀嚴明的常用典故。
2、拓展延伸
思考: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七
這次匯報課我講的是《周亞夫軍細柳》。這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的文言文,一直以來,如何把文言文教學上得有語文味,是個難題。學生對于文言文,向來是談之色變。因為它總是缺少一些“趣”,而怎么讓它的枯燥無味轉化為趣味,就是這節課設計的重點。
我設計的思路是熟讀課文來梳理故事情節;品讀文中語句,分析并體會周亞夫“真將軍”的人物形象;明確側面描寫和對比刻畫人物的方法。亦即讓學生反復地閱讀課文,熟悉課文,隨文釋義,不但可以積累豐厚的語言材料,更可以深入文本,去了解周亞夫這個“真將軍”的形象。通過學生自己的悟,來提升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樂趣,讓他們更有成就感。
這節課是以學生為主導,教師適當點撥來實現教學目標的。語文課上應該讓學生提升語言歸納能力,要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而本節課學生舉手積極,朗讀時十分投入,分組討論活躍,既鍛煉了合作與探究的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朗讀能力。
設計板書的時候,我是以周亞夫的人物形象和手法為主要內容進行設計,形成一個書的形狀,加上《史記》體現出的真實與生動的特點,顯著地出現在書頁的兩端,直觀清晰。
不足之處是: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為了引導學生,說將軍最重要,其實應該是軍紀是第一位,規則最重要。任何人都不能違背規則,而不是憑著將軍的喜好去做事,應該讓學生理解:直到當今社會也是,規則最重要,要人人都要堅守規則、敬畏規則。
文中應該有個當堂的小練習,這樣能讓學生鞏固這一節課所學的文言知識,多積累一些詞語,雖說本課以讀為主,但是學習文言文,就要把字詞滲透到平時的朗讀教學中。
首先還是有一些緊張,沒有完全放開,還是心理素質不好,這是我一個很大的缺點。應該用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帶動學生。只有自己投入,學生才能完全投入。
其次,在語調、語氣、表情上不夠活潑生動,語調要增加一些變化,要有抑揚頓挫。
在準備課時,同組的老師都給了我很多幫助和支持,尤其是我的師傅張巖老師,一字一句地分析、指導,真的讓我受益良多。希望今后的教學工作有所進步,能不辜負師傅的良苦用心。在評課時,各位領導、前輩都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給我很多啟示,今后我要努力向前輩們學習,爭取能盡快地成長起來。
教學是永遠都有遺憾的藝術,但我會一直努力追求做得更好!
周亞夫軍細柳原文注音版篇八
1、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或顯文言文的能力;
2、揣摩人物語氣,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自主學習
一、基礎知識:
1、常識:
2、題解:
本文是《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的一節。絳侯周勃是漢開國功臣。諸呂危劉時,他與丞相陳平共謀誅諸呂,立孝文皇帝。周亞夫是周勃之子,先為河內守,以賢封為侯。歷仕文帝、景帝兩朝,曾任河內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職。以善于將兵、直言持正著稱。后因得罪景帝下獄,絕食而死。本文即記載他為河內守駐軍細柳時的一段事跡。
3、字詞積累:
給下列劃線的字注音:
棘()彀()弩()轡()胄()嗟()曩()被()詔()車騎()
祝茲()作揖(
二、整體把握:
概述全文主要內容:
合作探究
三、課文翻譯
1、閱讀課文后,對照注解或其他工具書翻譯全文【注:以同桌或前后桌為單位互譯】,然后針對不解處質疑。
2、師生串譯,教師指導重點句子:
軍霸上——
軍士吏被甲——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節——
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當堂檢測
四、閱讀: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芝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a.將以下騎送迎齊使田忌將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細柳軍之虛所賣之
d.其將固可襲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用“/”為下文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
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4、簡述漢文帝稱亞夫為“真將軍”的原因。
5、根據要求,寫出答案:
(1)“天子先驅”被阻的心理活動:
(2)“既出軍門”“群臣”的心理活動:
6、文中將細枊軍與霸上、棘門軍加以對比,刻劃了周亞夫善于治軍的形象,請指出三處對比,并加以分析。
7、周亞夫與我們曾學過的哪篇文章的哪個人物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