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一
《誠實與信任》一課,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描寫手法平實,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也沒有細致的人物刻畫,但人物的所作所為卻感人至深,“誠實”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根據本課特點,在教學中我采取了抓細節、悟真情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入體會,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圍繞課題,巧作鋪墊
首先,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誠實和信任”之間有什么聯系?其次,讓學生找出文中點題的中心句“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讀一讀,初步理解句意,了解文章中心。最后再次質疑“難道這世界上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嗎?這一天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從而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二、 抓住細節,感悟真情
課文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打電話,語言也十分質樸。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我再次讓學生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由此而產生的信任,讓學生體會到了課題所蘊涵的深意。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二
嚴于責己的高貴品質,在教學中,教者采用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促進理解,具體分三步走:
(1)自由讀,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事情經過。
(2)細讀,邊讀邊思:在整體事情發生的過程中,你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并圈劃有關語句。
(3)交流品讀重點句。這樣,層層深入,既為學生創設了放手自讀的時間和空間,又引導在重點句上反復品味,為更好地體會這份真情打下了基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可親。假如你就是小紅車的主人,當你看到作者留下的這張字條時,會想些什么?此外,教者很巧妙地創設了情境,讓學生扮演文中的小紅車主人進行角色體驗,從而縮小了學生與事中人物之間的距離,在真實的境界里,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乃至情感的溝通。所以從學生的筆端流淌的,口中傾吐的就不僅是小紅車主人情感的真實表露,更是學生自我情感的流露。體會人物品格,可謂入木三分。
作者撞碎了小紅車的反光鏡,小紅車的主人為什么還要感謝他?學貴有疑,小疑到小進,大疑則大進。
自己的一次失誤和認真,能換來一次深刻的人生感悟。
課文至此,高潮凸顯。教者很準地把握住這個關鍵點,予以點拔引讀,層層深入探尋,再輔以分角色朗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自然地引發了作者、學生、小紅車主人之間的情感共鳴。
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話就足以證明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已牢牢扎根于學生們的心間。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三
《誠實與信任》一課,語言文字看起來直白易懂,學生基本一學就明白,這樣的課文老師帶動學生語言的品味如果不到位,就很容易上成思品課。
在執教《誠實與信任》一課時,我的立足點還是語言文字,通過對語言的深入品讀、咀嚼,帶著學生在這樣的文本中感受語文表達的精煉和準確。
一、抓具體字詞,感受“我”的誠實
文章的中心是要表明誠實與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為了表明我的誠實,課文的一開始列舉了許多的客觀因素。比如:天很黑,又有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這里的一個關聯詞“盡管……仍……”是我重點抓住的,帶著學生品讀,能見度差的原因是什么?能見度差到了什么程度?正是因為環境惡劣,因此這次意外的客觀因素是很大的,為我的誠實做了襯托。課文第二小節中,“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這里一個畢竟,一個應該,讓我們也感受到了作者并沒有尋找客觀原因推卸自己的責任,而是十分誠實,十分愿意承擔這個責任。在引導學生品讀的時候,我通過比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課文第三小節中有許多字詞也能讓學生對“我”的誠實深有體會,尤其是這個“壓”字,學生在讀、品、悟中更深入地體會了那種誠實的可貴品質。
二、寫話訓練,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堂上要訓練的是學生的語文能力,最后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節課堂上,我安排了兩次練筆,第一次是練習寫一張留言條,因為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怎樣寫留言條,所以我沒有特別強調格式,從留言條的內容上來看,主要是指導學生寫清楚留言條的內容,還有最后的署名和日期不要漏掉。而在文末的一次練筆,則是讓學生將誠實與信任在自己的心中升華,本來這一環節我是作為一個亮點展示的,但是不同的班級寫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所以留有了遺憾。
總的來說,一節課有收獲也有不足,比如在課文的對話部分我還是和學生品讀的不夠,因此導致了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只流于表面的那一句話,如果能用上采訪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說說心中所想,效果一定更好。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也唯有在這遺憾中才能不斷進步。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初,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試圖拋磚引玉,導出“誠實”一詞,直入主題。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可引發深入學習的動機,發展思維,增強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了“我”的誠實?
生1: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生2:我環顧四周,看不見一個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
師:同學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是啊,我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并沒有逃離現場,而是主動留下了字條,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
師出示填空:誠實就是 。
生1:誠實就是不說謊話。
生2:誠實就是敢于承擔自己的責任。
“誠實”過后,緊接著引出“我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字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系。”至于字條上到底是什么內容,作者并沒有交待清楚,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既訓練了思維能力,又促進了口語表達,還學會了寫簡單的便條,真可謂一舉多得。這一讀寫結合,既是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再創造,又鞏固了應用文的寫法,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只寫了姓名和電話的學生我也表揚他和文中的主人公一樣誠實。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把探究、體驗作為一種快樂,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生1:我會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地址。
生2:我會和他說對不起,并且告訴他我的聯系方式。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你們和“我”一樣,都是誠實的人。
交通事故的發生必定事出有因。我讓學生做一回“小交警”,用銳利的雙眼去洞悉事故發生的前因后果。
師:你們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誰來說說看這次事故到底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生1: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
生2: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它畢竟是停著的,責任應該在我。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或許是學生考慮問題的全面性還不夠,這一環節我感覺到學生找事故原因還很不夠,特別是體會不到“我”由于深夜回家,歸心似箭也是發生交通事故的一個原因。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學生最終還是能夠理解這點。找到了事故的原因后,學生們對于“我”的誠實理解更加深入。因為“我”留下的這張只寫著姓名、電話的紙條正是勇于主動承擔責任最好的見證。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三天以后,車主人來了對話。為了讓學生感悟到文中“我”與車主人間的信任,我讓學生充分朗讀,以情促讀。
師:讀了這段話,你能用一個詞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生1:感謝
生2:信任
師:小紅車的主人為什么這么信任“我”呢?
生:因為“我”對小紅車的主人誠實,所以換來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
生:如果“我”不誠實,就不能得到小紅車主人的信任。
師: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誠實。。。。。
生:如果我們誠實,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師:你真了不起,能聯系到自己來說。
生:只要我們誠實,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師:對,誠實能換來別人的信任!
生:我們只有誠實,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師:是呀,誠實和信任是相互的,我們要獲得別人的信任,惟有誠實。
通過這一環節的朗讀訓練,我體會到學生通過學習課文,還是能體會到誠實與信任間的關系,能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天平。在多種朗讀方式的訓練下,學生的感情得到了升華體驗。
誠信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更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課文的結尾,我設計了一首詩朗誦《誠信如歌》,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課堂的輕松愉悅,又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著誠信將追隨一生的信念。最后,我讓學生寫上誠信的書簽,送給好友,互相勉勵。“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有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思想的余地,使學生將已經內化的語言再外化,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觀念,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這一環節的設計,使課堂教學充溢著人文魅力,體現教師引領者、組織者的地位。
課堂因有了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思維的火花才會綻放,凝固的課堂場景才會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要相信學生,我們給學生一個天地,他們會還給我們一個驚喜。誠信是架設在人心的橋梁,是溝通心靈的紐帶,是震蕩情感之波的琴弦,只要人人都擁有誠信,世界將變得更加美麗。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五
于是學生就此展開了爭議,有學生說責任在我,因為小紅車是停著的,車內沒人,而我是開車的,當然責任歸我。也有學生說我沒責任,因為小紅車頭超出了停車線二三十厘米,這是小紅車主自己不好。也有學生說盡管小紅車有責任,但我畢竟是開著的車,而對方是停著的車,所以責任在我。(這孩子父親是城管的)一個小問題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很自然地化解了難點,為理解“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金錢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這一句全文的中心句,也是課文的重點句做好了鋪墊。對后文的處理我采用了角色朗讀的方法,學生也很感興趣。而且學生真的是有所感悟的。這主要體現在下課以后學生的對話中,以及下午班會課上道德小明星的推薦。學生一致認為張林不講誠信,這倒是我意料之外的。而成績很差的顧夢婷卻被學生推薦為互助小明星。八個道德小明星只有莊浪張林勉強入選,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成績與做人是成正比的嗎?為什么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卻不如成績差的學生更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誠實?這是我教育還存在問題呀!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六
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最起碼的品質,它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于人們的行為中。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是一個高尚的人。《誠實與信任》這篇課文記述“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斷了路邊的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主動留下寫有自己姓名、電話的紙條,后來小紅車主人打電話過來不是要求索賠,而是表達感謝,說明了誠實和信任比任何金錢更重要的道理。
本文選取的是生活中及其平常的小事,但小中見大,樸實感人。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緊張、曲折的故事,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孩子的朗讀感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同桌互讀、男女生搭配讀。在朗讀中感受人物形象,讀得透徹了,也就跟隨人物進到了故事中,效果會更好,由此讓學生思考做人做事的道理,水到渠成。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七
《誠實與信任》記敘了一天深夜,“我”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邊的小紅車的反光鏡,于是我留下字條,事隔三天,車主打來電話向“我”表示感謝的故事。除了具體的文字,課文中的唯一一幅插圖,也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這幅圖填補了文章的空白——看到字條,小紅車主人的反應——誠信所帶來的溫暖。寫作特色上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描寫手法也極為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但人物的言行卻感人至深。特別是課文的對話部分,尤為真情意切,生動感人,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體現其中蘊含的人間真情。
“我”的誠實感動了小紅車的主人,得到了他的信任,“我”的誠實集中體現在了我留的這張字條,即留言條上,因此這個教學環節我引導學生寫這張留言條,一方面指向了“語用”,另一方面還是指向理解,通過這一形式讓學生感受“我”的誠實是怎樣的一張誠實,怎么會讓人覺得如此溫暖、幸福。我先讓學生回憶熟悉留言條的格式,再讓學生思考在這張字條中“我”會留哪些內容?(稱呼、事實的真相、表示歉意、自己的姓名與電話、提醒對方車子超出停車線。)其中“提醒對方車子超出停車線”這一內容學生就會出現用上課文中的“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這樣精確的表達,為了體現字條的溫度,提醒學生可以用“但我想溫馨提醒您,以后停車不要超過停車線,以免發生類似事故。”這樣有溫度的話語。
課文中對話的部分情真意切,特別感人,通過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誠信”的魅力。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自由朗讀課文5到10“對話”部分,多讀幾遍,用心讀,把它讀懂。”讓學生對兩個人物和對話有整體的感知,感受到“這是兩個有著金子般心靈的好人”“這是一次讓人感覺溫暖的對話”。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個別朗讀,教師引導,師生合作讀,同桌讀的方式,練習分角色朗讀。學生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對角色的把握更好了,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分角色朗讀閱讀越好,能把“我”和小紅車的主人之間那種珍貴的誠信理解并讀出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八
《誠實和信任》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中的一篇課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驅車回家時,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邊的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來雙方通過電話相互解決了問題,從中體現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人間真情。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一件極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以平淡的手法進行描述,語句很樸實,沒有運用任何華麗的辭藻煽情的語句,但人物刻畫卻十分細致,字里行間洋溢著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
根據本課特點,在教學中我采取了抓細節、悟真情的方法,教學時直奔主題,點明“真情”,課文為何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引導學生直奔中心,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接下來我就直接請同學們輕聲讀1—3節,了解那個晚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試著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你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從重點詞“無人知曉”“留下字條”理解“我”是在盡量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拉。表現了“我”的誠實與負責,無意碰壞,無人知曉,卻主動要求賠償;車子遭撞,物件被損,卻打電話致謝。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當車主拿到了這張紙條,又會怎么想呢?如果是你,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有什么想法?”我讓學生進行小紅車主人的角色體驗,從而縮小了學生與事中人物之間的距離,在“真實”的境界里,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乃至情感的溝通。繼而讓學生理解我信任小紅車的主人,相信人與人之間充滿了誠實,這樣也更加加深了對課題的理解。自然地引發出作者、學生、小紅車主人之間的情感共鳴,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九
課文意蘊深厚,人物形象高大。首先,“我”如果駕車離去,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當時的環境是原因之一,“天很黑,又有霧,盡管有路燈,還是什么也看不清。”對方停車不當是原因之二,“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其次,“我”駕車離去,不會有后顧之憂,“我環顧四周,不見一人”。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的行動是“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不找到被撞車輛絕不放棄;我的想法是“雖然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但是它畢竟是停著的”,主動承擔責任;最終的做法是“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這輛車的雨刷下。紙條上,我寫明自己的.姓名、電話,希望車主跟我聯系”。全文用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這一中心。讓學生記住這個結論是很容易的,但“教育遠遠不只是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它還在于喚醒、鼓舞和靈魂的感召。”使學生產生刻骨銘心的體驗,方法是很多的。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只提一個要求:“反復讀這一部分,你能從這一段的什么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出什么?”學生用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閱讀、交流,發言非常踴躍,人物形象已深入到了學生的心靈深處。當學生感受到了人物的高大形象后,語言便有了生命,“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自然會成為學生的自覺認識。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十
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驅車回家時,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邊的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來雙方通過電話相互解決了問題,從中體現了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人間真情。文章選取的是生活中一件極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以平淡的手法進行描述,語句很樸實,沒有運用任何華麗的辭藻煽情的語句,但人物刻畫卻十分細致,字里行間洋溢著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是一篇具有較高的融思想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好教材。但如果把握不好,會把這篇課文上成類似于品德的說教課,使得語文好象不姓“語”,所以我在設計時,在語文的工具性上作了思考,設計了這幾個環節:請學生以作者的角度給“小紅車主人”寫留言條;在對話前通過聯想揣摩“小紅車主人”在發現車子反光鏡被撞壞到發現小紙條這個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這樣以發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地讀書感悟,使學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十一
一文敘述了“我”深夜驅車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小紅車的反光鏡后,主動留下姓名、電話,后來雙方通過電話使事情圓滿解決,說明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的道理。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抓住課題導入。一上課,我就讓學生齊讀課題后快速讀課文,找出點明課題的句子,朗讀并質疑:為什么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如此直奔中心,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多角度對話。課文第二部分寫了“我”和小紅車主人在電話中相互表示歉意或感謝,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我讓學生反復誦讀,給學生適度的時間與文本“對話”,誦讀、感受、理解、欣賞課文,從“我”與小紅車主人的“打電話”的這部分內容感悟出了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再進一步地展開師生、生生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地交流,真誠地溝通,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三、結合內容對課題進行研究。課文選取了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以樸實的手法加以描寫,但人物刻畫得十分細致,人物“誠實”的美好品質感人至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用課后練習4“這篇課文為什么要用‘誠實與信任’作題目?想想看,還能換個題目嗎”作為思考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文中的‘我’用誠實贏得了小紅車主人的信任。”有的說:“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是無價之寶。”有的說:“題目可以換為‘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的說:“可以用“‘誠實的心靈’作為題目。”……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誠實和信任的重要性。
四、積累故事和名人名言。課尾,我布置作業:收集有關“誠實的故事或名人名言,并適當地摘抄下來。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另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誠實和信任的認識,進而轉化為行動。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到,我和學生在心靈上都接受了一次洗禮,相信我的學生會受益終生的。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發言的學生雖較多,需多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語匯不太豐富,有些地方還放得不開,他們可以暢所欲言,談談各自的看法,孩子們的慧眼是我們任何聽課老師不具備的,孩子們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十二
《誠實和信任》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該文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小事,描寫手法也是平平淡淡,沒有過多氣氛的渲染,但人物的所作所為卻感人至深,人物“誠實”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該文情真意切,生動感人,容易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針對教材的特點,可以抓住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上課,老師就有聲有色地講起故事來,講到“我”下車看見一輛小紅車停靠在路邊,左側的反光鏡也碎了。然后組織大家討論,這時的“我”該怎么辦?在多種結局中,取得一致,就是應該誠實。教師也水到渠成地板書課題的一部分“誠實”。再組織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進一步從文字間深刻體會作者為人的誠實。
因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故事的導入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情感上進行較量,從而一下子溶入到作者的角色中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間地點轉換了,時間的跨度也很大。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創設情境:當小紅車的主人興沖沖地來到車旁,看到反光鏡碎了,會有什么反應?再看到雨刷下的字條又會有什么反應?通過直觀的情境再現,尤其是小紅車主人態度的前后對比,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誠實和信任之間的關系。到此,教師可以把課題補充完整。
表演,形式生動、活潑,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課文的第五到十自然段是作者和小紅車主人的對話,很適合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他們先在四人小組內分角色表演,然后進行表演比賽。學生不僅興致高昂,而且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到誠實和信任是比金錢更重要的人間至情。
教學到結尾,學生還是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被倆人的真情所打動。于是,抓住時機讓學生續編故事:“兩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由于彼此的誠實和信任聯系在了一起。今天,作者雖然很后悔沒有問對方的姓名、地址,但他們會不會有相遇的一天呢?”情能動人,學生編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無不展現了他們美好的友情,無不贊美了他們誠信的為人。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小學語文應“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而《誠實和信任》的教學設計正立足于此。
誠實與信任教學反思版篇十三
語文教育,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多重功能和奠定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終生的,是極為深遠的。一個人小學階段熟讀過的東西,往往終生不忘,耳熟能詳,影響人一生。進入新課程以來,在語文教學中更多地從關愛學生生命發展的基點著眼,而提倡個性化閱讀、啟發自由感悟和注重生命體驗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充分地依托課文的教育因素,重視價值觀的導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一、鼓勵質疑,引導發現。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是自主探究的源頭。設計質疑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造成認知的沖突,從而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誠實與信任》一課開課時,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誠實指什么?信任指什么?”調動學生以有的知識積累進行質疑“此時,你的頭腦中對什么最感興趣?”課堂學習的內容是學生的自我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有價值的、與文章中心有關的重點問題,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就調動了。培養了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質疑的能力,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確定學習的目標,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也激發了學生對價值取向的探究欲望。
二、感悟課文,激發體驗 。
讓文章本身去教育學生,使他們在多讀多思中去自悟自得,大可不必太拘泥于“搬運”別人的觀點,并把這些觀點硬塞給學生,因為這樣的效果并不見得好。在《誠實與信任》精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圍繞“‘我’的誠實表現在哪里”這個話題讓學生在讀中勾畫、理解、感悟;提出“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作者留下聯系的字條真傻”這一引起爭論的話題是學生在議中領悟,走進課文,與文本對話,從課文中找出理由,感受到了“我”的誠實、光明磊落、不逃避責任,為進一步升華認識鋪路搭橋。在“作者的誠實還表現在哪里”是使學生感悟到“我”的認錯、認賠,意脈貫通,自然的牽出小紅車主人的“感動、感謝”,水到渠成的造成“我”與他合龍之勢。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體驗到課文其中飽含著人文教育“在這世界上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與信任”的人生哲理,真正做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課文把學生引導到知識的海洋遨游,擷取知識的珍珠,思考人生的哲理。學生在讀中悟理,汲取做人的精華。
當然,課文價值導向不能使學生僅僅局限于對文本的價值取向的認識,但有點缺陷的真實遠比強行統一的完美更有價值。在課堂閱讀過程中應當寬容學生的心靈感悟與自由表述,師生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加以及時導向與點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會做智慧之人,善良之人。這一切一定能成為學生終生難忘的記憶和無法重復的生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