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一
自從寒假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后,我腦海里便經常想起毛澤東說的一句話:“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遵”這句膾炙人口的話。
這部電視劇是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背景,展現了20世紀初以毛澤東,蔡和森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情感生活。“衡山西,岳麓東……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雄壯的第一師范校歌響起,令人熱血沸騰。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的'是1917年發生的一件事,當時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兵敗外長沙意欲洗劫全城,當時長沙中無一兵一卒,情況千鈞一發。我很失望:難道北洋兵就這樣橫行霸道嗎?令我振奮的是事情有了轉機,毛澤東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多名學生,上演了一出精彩絕倫的“空城計”,三千潰兵全部繳槍!
看到這兒,我的心劇烈地跳動,我為有這樣一個偉大的祖國而驕傲。
“衡山西,岳麓東……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第一師范的校歌哥再度響起。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5
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有很多想法……
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在其發展與崛起的時候,它的年輕人都有一種特殊的精神風貌,這種風貌極富時代氣息,正所謂“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把個人奮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個人命運注入到國家崛起中,這樣的青年,必獲得巨大的成長動力和與之相輔相成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作為一個人,要有尊嚴,有靈魂;作為一個民族更要有尊嚴,有靈魂。這就是民族的品格,民族魂。
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是蟲。作為中國人當然不希望聽到這樣的聲音。《沖出亞馬遜》里的王輝對另一個中國隊友說:“記住,我們兩個就是中國。”
是啊,無論走到哪里,我們華夏兒女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
我們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魂!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二
這部電視劇中一個個朝氣蓬勃﹑積極性上﹑鮮活明亮的年輕人深深的感染著我,當我看到毛澤東那一批年輕人的豪情壯志,那種志存高遠,發奮圖強,報效祖國的精神,我想他們那種意氣風發、胸懷鴻鵠之志,飽含憂患情懷的精神是在任何時代都適用的,在任何時候都會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奮發向上的。
我認為他們那種滿腔熱血、奮發圖強、憂國憂民的精神,不但在那種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有用,而且在今天這種國太民安的太平盛世的和平年代也同樣適用。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的感受到,教書育人,不但教書重要,而育人更重要,試想如果我們現在教出的學生都象劉俊卿一樣的話,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未來的中國會是怎么樣子,細細想起來是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國還會有燦爛的明天嗎?所以我認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更必要。
我們可以看一看,我們現在的學生,也許是因為獨生子女的緣故,大部分孩子都是自私自立,眼中只用自己,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和同學和睦相處,如何互相幫助;在任何時候集體的利益要高于一切,以集體的利益為重;根本不知道如何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試想如果連這些孩子們都做不到的話,何談報效祖國呢!
所以,我們要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們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讓他們從小就滿腔熱情的去學習,樹立遠大的人生觀、價值觀。但這些并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書本上,如果只是僅僅靠生硬的教材來說話,靠教師天天口頭上喊了一遍又一遍,那也是費工徒勞,只會讓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
我覺得這種責任應該全社會來承擔,家長、學校、社會一起來擔負這一代孩子們的教育職責。應該想辦法創設一些環境、一些機遇,讓孩子們去切身體會一下,去親身感受一下。真真切切讓他們感受到他們就是未來的小主人,未來的中國要靠他們去建設,去規劃。讓他們感受到,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個好學校,考上清華、北大好好找工作,有個好工作,以后的日子就會舒適一些掙的錢就會多一些;或者多學點知識,知識豐富一些以后就會成為老板,經理什么的。而是要從小就要有“國家興完,匹夫有責”責任感,國家的強盛是自己息息相關的,我就是國家的一分子,我要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出力獻策。要讓孩子們從小就建立國榮我榮,國恥我恥、唇亡齒寒的時代使命感。
那樣我們做教師培養出來的人才就不至于成為劉俊卿那樣社會的敗類,只有聰明的腦袋瓜,而品質卻極差的廢品,要知道高智商的人犯起罪來更可怕。
所以,我認為和平年代更需要“熱血青年”,更需要培養有遠大理想,有正確人生觀,正確價值觀,胸懷大志、目光深遠的一代年輕人!
我真希望更多的孩子們、年輕人能從這部紅色偶像電視劇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受到更真切的感動。我覺得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就象一朵春天里綻開的迎春花,是那么的燦爛,那么的絢麗,而又那么的旺盛,那么的有生命力!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三
“衡山西,岳麓東……”這一首充滿著志氣與理想的校歌又在我耳邊響起,沒錯,我現在收看的正是《恰同學少年》。也許,毛澤東的刻苦學習,追求理想的壯志十分值得讓我們學習,也許,劇中毛、蔡、蕭三人的膽氣很令人震撼,但我始終想著的,卻是那容易讓人忽視的人物。
還記得那位被學生趕走的張干校長嗎?還記得他為了學校的經費而努力著,甚至把自己的錢和表拿出來的那一幕嗎?為了保護學生,他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可結果呢,卻遭受到了學生們的白眼,甚至還淪落到被自己的學生開除。
如何看待“用心良苦”這個詞一直是大家該深思的一個問題。就如前幾天,正當我看電視看得投入的時候,爸爸卻突然厲聲厲色地把我叫到房間,“你怎么做事總是拖泥帶水的,吩咐了你多少次了,怎么還沒有把鑰匙拿回爺爺家去,你,現在立刻給我拿過去!”聲音如雷貫耳,我嚇了一大跳,再看看爸爸發怒的表情,看看時鐘上的時針正對著十,我的眼睛模糊了,卻又不得不摸黑去爺爺家里。在路上,我不斷地在心里罵著爸爸,罵他狠心,一點都不關心我。回到家時,我卻看到了爸爸,他正站在家門口等著我回家。第二天,我去學校開散學典禮,回家時,家里沒有人,門也照樣緊緊地關著,這時,我才知道爸爸為什么讓我摸黑,愧疚呀!
“……我們不能憑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一個人,這么做常常會有損公允,傷害到別人的。”楊老師的這番話,也就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去對待一個人,一件事了。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四
大概現在的許多年青人都喜歡看言情劇,港臺劇,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并不抵觸那些懷舊的,革命題材的,沉重的.電視劇,而且《恰同學少年》不是。
《恰同學少年》是一部充滿激情的愛國題材的電視劇,是第一部表現偉大領袖毛澤東年輕時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就讀時的學校生活的電視劇。
毛澤東當時家境貧寒,卻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第一師范,因而被免除學費(一師都是免費的,所以毛澤東、蔡和森們才報考),也就放棄了去北大學習的機會,然而一師并不遜色于北大。這所學校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優秀的教學人才,還有孔紹授校長、楊昌濟先生等諸多名師,嘔心瀝血地傳授知識。校長孔紹授關心時事,憂國憂民,因一場“明恥大會”而被迫逃亡海外,再度留學。經歷許多風風雨雨,其后袁世凱倒臺,其駐于湖南的干將湯薌茗也相繼倒臺,孔校長得以重回一師。當時毛潤之等學生積極進取,并創辦了一個讀書學友會,在討論時,因一位同學的病逝,毛潤之提出了“野蠻其體魄”的觀點,號召學生們首先鍛煉好身體,才有奮斗的本錢。于是,在當過兵的毛潤之的訓練下,一師的學生軍出現了。后來,傅良佐兵敗,剩余潰軍逃往長沙,打算進城掠奪財產。而此時保護百姓的桂軍尚未趕到,全城百姓倉皇逃命。就在孔校長也準備組織學生撤離的時候,毛澤東趕來了,他提議讓學生軍假扮桂軍同潰軍周旋。最后在當地警察的幫助下,智降三千持槍士兵,保住了長沙,這也是毛澤東組織的第一次軍事活動。五年期滿,毛澤東從一師畢業,同時新民學會正式成立,之后漸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這部電視劇充滿了年輕的活力,也讓我看到了毛澤東的另一面:他張狂,憂國憂民,志向遠大,沖動倔強,貧窮而有骨氣。我從此不但敬佩他的豐功偉績,還敬佩他學生時代的許多作風:
我敬佩他愛好讀書,卻因買書訂報而買不起一雙鞋;
我敬佩他不慕虛榮,胸懷坦蕩,豪情萬丈,心系天下;
我敬佩他倔強狂傲,正義直爽,從不服輸;
我敬佩他任何時候報上姓名時,都是筆直地戰立著,昂首說道:“第一師范,本科第八班,毛澤東!”
我敬佩他有勇有謀,膽識過人,自信自強,文采飛揚。
俱往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五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以這首《沁園春·長沙》為背景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講述的是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習和生活的故事,通過一集集的劇情,讓我們重溫了歷史,認識了當時青年的毛澤東和他身旁的一群人。
青年的毛澤東就顯現出了不同常人的志向,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興亡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處處中透露出他的雄心壯志和驚人的膽識。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那一段毛澤東赤手空拳,率領學生智斗北洋軍的故事。當潰敗的北洋軍來到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而毛澤東卻憑借臨危不懼的膽識,機智應變的謀略,指揮兩百多名學生,故布疑陣迷惑敵人。他則直面敵軍,與之斗智斗勇,在當地警察的配合下,迫使敵軍繳槍投降。看到這里我心中充滿了對青年毛澤東的敬佩之情,作為一名學生能作出如此驚人之舉,不愧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聯想自己內心不禁充滿了羞愧,自己也是初中的學生了,好多事情還需要父母幫忙,一點也不獨立,膽量也不大,怕這怕那,常被爸爸戲稱“膽小如鼠”,想到這里,心里暗下決心今后一定要增強自立能力,鍛煉膽量和魄力,做個膽大心細勇敢獨立的好少年。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寫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這段話在毛澤東和他的同學身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正因為有了毛澤東及湖南第一師范那群自強不息的優秀少年,才有了后來偉大的共產黨和富強的中國。
不論在什么年代,國家要強盛要發展,都離不開年少有為的熱血青年,雖然我們可能不能成為偉人,但就算是做普通人也要有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目標,我們現在正處在人生的學習階段,有很好的`條件供我們去發揮去創造,我們應該以毛澤東及他的同學為榜樣,立志努力學習,健康發展,為報效國家,為我們國家的日益強大貢獻出我們自己的力量。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六
《恰同學少年》其中還有一個偉大的革命家蔡和森所說的臺詞也直震人心。
這是蔡和森和劉俊卿在討論教師是否應當堅守自己的職位的時候,蔡和森大聲辯駁劉俊卿的自私觀點所發出的正義之言。做人,就應該做一個有信念,有道德,有志氣的人。不應該在利益面前迷失自己的方向,不應該為了謀取自己的私欲而放棄崇高的理想。不應該人窮志短,不應該丟失自己的信念。“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這是蔡和森與劉俊卿這場辯論賽臨近結束的時候,蔡和森振臂一揮大聲吶喊所說的最后一句結束語。頓時,響起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能平息,但久久不能平息的豈止是掌聲?還有我們的心靈!我們,我,作為一師范的學生,以后的職業是教師,所以我們得學會先輩們那種愿意吃苦,愿意為了自己的事業而放棄一些誘惑人心的利益,既然選擇當一名人民教師,就得勤勤懇懇地一直干下去,把工作干好。不能在利益面前動搖自己的信念,不能成為劉俊卿嘴里所說的那種不愿意“低人一等,不愿意吃粉筆灰”,不愿意奉獻自己的人。如果你選擇當一名教師,就得象歌頌教師職業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
我們要學會《恰》所宣傳出來的偉大思想。
而且,我們還要學會這種思想。
正如楊板倉先生教導于毛澤東: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八字是教導我們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我們都得兩面發展。
但現在已經是和平時期了,做一個新時代的大學生,我覺得也許可以在后面在加上幾個字,陶冶其情操!
故,我們要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陶冶其情操!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七
大概現在的許多年青人都喜歡看言情劇,港臺劇,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并不抵觸那些懷舊的,革命題材的,沉重的電視劇,而且《恰同學少年》不是。
《恰同學少年》是一部充滿激情的愛國題材的電視劇,是第一部表現偉大領袖毛澤東年輕時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就讀時的學校生活的電視劇。
毛澤東當時家境貧寒,卻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第一師范,因而被免除學費(一師都是免費的,所以毛澤東、蔡和森們才報考),也就放棄了去北大學習的機會,然而一師并不遜色于北大。這所學校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優秀的教學人才,還有孔紹授校長、楊昌濟先生等諸多名師,嘔心瀝血地傳授知識。校長孔紹授關心時事,憂國憂民,因一場“明恥大會”而被迫逃亡海外,再度留學。經歷許多風風雨雨,其后袁世凱倒臺,其駐于湖南的干將湯薌茗也相繼倒臺,孔校長得以重回一師。當時毛潤之等學生積極進取,并創辦了一個讀書學友會,在討論時,因一位同學的病逝,毛潤之提出了“野蠻其體魄”的觀點,號召學生們首先鍛煉好身體,才有奮斗的本錢。于是,在當過兵的毛潤之的訓練下,一師的學生軍出現了。后來,傅良佐兵敗,剩余潰軍逃往長沙,打算進城掠奪財產。而此時保護百姓的桂軍尚未趕到,全城百姓倉皇逃命。就在孔校長也準備組織學生撤離的時候,毛澤東趕來了,他提議讓學生軍假扮桂軍同潰軍周旋。最后在當地警察的幫助下,智降三千持槍士兵,保住了長沙,這也是毛澤東組織的第一次軍事活動。五年期滿,毛澤東從一師畢業,同時新民學會正式成立,之后漸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這部電視劇充滿了年輕的活力,也讓我看到了毛澤東的另一面:他張狂,憂國憂民,志向遠大,沖動倔強,貧窮而有骨氣。我從此不但敬佩他的豐功偉績,還敬佩他學生時代的許多作風:
我敬佩他愛好讀書,卻因買書訂報而買不起一雙鞋;
我敬佩他不慕虛榮,胸懷坦蕩,豪情萬丈,心系天下;
我敬佩他倔強狂傲,正義直爽,從不服輸;
我敬佩他任何時候報上姓名時,都是筆直地戰立著,昂首說道:“第一師范,本科第八班,毛澤東!”
我敬佩他有勇有謀,膽識過人,自信自強,文采飛揚。
俱往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八
這一部《恰同學少年》,真令我意猶未盡、終生難忘。兩字“精彩紛呈”!
這一部電視關鍵寫了毛主席碰到事兒十分鎮靜、堅決等精神,是多么的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培訓。當可恨的敵人想攻占長沙市城時,普通百姓們各個都手足無措,不斷地逃跑。在這里兵慌馬亂的時刻,鎮靜的毛主席并沒有逃跑,只是沖鋒在前,指令院校里的二百名學員,一起手拿木棍和敵人互斗:毛主席衣著成年人的衣服褲子,假裝赫赫有名的大將,手無寸鐵的跟敵人交涉,毛主席說得這些話讓敵人們嚇得不寒而栗。最后,毛主席打過一個漂亮仗。它用聰慧換得了3000把槍,這種槍全是多么的得來不易的呀!毛主席那類明顯的熱愛祖國的心打動了我。毛主席非常喜歡學習培訓,每晚,院校里的燈都熄了,可他點燃焟燭,在圖書館里不斷地去看書,一邊看還一邊做著手記,他那類用心勁,真令我欽佩!欽佩!令我印像深刻的事:楊老師出借毛主席一本很厚書給他們看,期待他能學得大量的專業知識,想不到毛主席居然把一本書上的內容所有抄了出來。他那不不怕苦的精神,使我對他另眼相看。我不由自主暗自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擁有聰慧才可以為大家作出貢獻。劇里最令我氣惱的一個人是劉俊卿同學們,他出世在貧困的家中里,他的爸爸是賣油炸臭豆腐的。有一次,開學啦。劉俊卿的父親拿了一個手提箱給劉俊卿送去上學的要求:不能讓父母進去,孔校長要求劉俊卿背負的人是誰,劉俊卿為了更好地面對愛情,卻叫自己的父親進去了。真可惡啊!之后,劉俊卿變成內奸,帶著一幫敵人去抓校長,在這里激動人心的場景,善解人意的劉俊卿父親了解這一件過后,堅持不懈要穿上校長的衣服褲子,趕忙逃走,敵人看到是校長的身影,就打槍打死了他的父親,校長卻獲救了。一個勤奮好學的毛主席,一樣出世貧困和一個內奸的劉俊卿,簡直獨特的比照。
看過《恰同學少年》這一部電視,我領悟到了一個大道理:大家每一個人必須認真學習,一步一個腳印,安安穩穩地走下來。而且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也要學習培訓這些死在九泉之下的英烈們,英勇地跟敵人努力,護衛偉大的祖國。學生們!為我中華民族唱出那首莊重的.歌:“起來,不肯做奴仆的大家……”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九
淚,如雨下。
在心中扣問自己:因何而淚?
我回答不上來,將近半個時辰了,寫了刪,刪了寫,卻還是回答不上來一個字,唯有淚漫書籍。
劇中的青年們,演繹著何為少年意氣,而這份意氣,對于一些人來說,也許像其他的電視劇一樣,只是聽一段故事,然后紛紛感慨:這比別的青春劇好多了,感動,真帥!然后,發個日志或者是說說,就沒有然后了,繼續回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什么少年意氣的全拋在腦后,繼續著自己的劉俊卿之路吧!
沒錯,我就是這樣的人,也又不全是這樣的人,因為我還留著一點淚水,雖然除了安慰自己什么用都沒有。
雖自詡為對那段歷史足夠了解,也曾盡己之力去搜尋與其相關的任何資料,自以為對那段歷史如同筆硯一樣熟悉,但當你熟悉的人物從塵封的歷史中走出來,在你的眼前演繹著百年前他們所經歷的,所參與的,內心還是有著無盡的感慨!
我無法忘卻!我無法走出來!
我想像不出來,劇中的那么上進、善良、心憂天下、志于救亡圖存的青年,倍受折磨于反動勢力,慘烈犧牲于槍下、絞刑架的畫面!想象不出來剩下的同志對犧牲的烈士懷著什么樣的心情!
劇中那時的畫面有多美好,對于之后的犧牲就有多痛心!
曾經我想像過,如果我遭受到這些,我會怎么辦;但每次都是剛想到第一秒,我就沒有勇氣繼續想下去!肝腸寸斷!鉆心剜骨一般!更何況這是史實!早已發生過的史實!無法改變的史實!
以前的我真的無法想象這部劇的主角,在多年以后,是如何忍受這份痛苦的,但現在的我,似乎明白了,也理解了。痛苦從未被忘卻和緩解,而是有著比痛苦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有著犧牲的戰友托付給他的事情去做。
人民萬歲!
人民萬歲!
人民萬歲!
其余,何須多言!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
這部電視主要寫了毛主席遇到事情非常鎮定、果斷等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當可惡的敵人想占領長沙城時,老百姓們個個都驚慌失措,不停地逃命。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刻,鎮定的毛主席并沒有逃命,而是挺身而出,命令學校里的二百名學生,一起手拿棍子和敵人斗智斗勇:毛主席穿著大人的衣服,裝作大名鼎鼎的將軍,赤手空拳的跟敵人談判,毛主席說得那些話讓敵人們嚇得毛骨悚然。最終,毛主席打了一個漂亮仗。他用智慧換來了3000把槍,這些槍都是多么來之不易的呀!毛主席那種強烈的愛國之心感動了我。毛主席非常喜歡學習,每天晚上,學校里的燈都熄了,可他點著蠟燭,在圖書館里不停地看書,一邊看還一邊做著筆記,他那種認真勁,真令我佩服!佩服!令我印象最深的事:楊老師借給毛主席一本厚厚的書給他看,希望他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沒想到毛主席竟然把整本書上的內容全部抄了下來。他那不怕吃苦的精神,使我對他刮目相看。我不由得暗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有了智慧才能為人們做出貢獻。劇中最令我氣憤的一個人是劉俊卿同學,他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里,他的爸爸是賣臭豆腐的。有一次,開學了。劉俊卿的爸爸挑著行李給劉俊卿送去,學校有規定:不能讓家長入內,孔校長問劉俊卿挑擔子的人是誰,劉俊卿為了死要面子,卻把自己的親身爸爸叫成了挑夫。真可恨啊!后來,劉俊卿成了叛徒,帶著一幫敵人去抓校長,在這驚心動魄的場面,心地善良的劉俊卿爸爸知道這件事后,堅持要穿上校長的衣服,急忙逃跑,敵人看見是校長的背影,就開槍打死了他的爸爸,校長卻得救了。一個勤奮學習的毛主席,同樣出生貧窮和一個叛徒的劉俊卿,真是鮮明的對比。
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學習,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并且要有一顆愛國之心,還要學習那些死在九泉之下的烈士們,勇敢地跟敵人拼搏,保衛我們的祖國。同學們!為我中華唱起那首莊嚴的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一
在20世紀的湘西,有一群人,正準備書寫著歷史的傳奇。
《恰同學少年》是有一部紅色革命青春偶像劇。講述的是一群風華正茂的少年在湖南省第一師范求學的經歷。毛主席,蔡和森,楊開慧,向警予等青春時期的`人生路帶給了觀眾們無數感動,同時也給億萬青少年樹立了榜樣,激勵了他們的斗志。
現代社會缺少的就是這中青年,敢想敢做,敢于追求的人才: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
悵廖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二
在該劇為數眾多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便是的毛澤東。在劇中,他白衣勝雪,英姿颯爽。雖然并不帥氣,但僅那眼神,就讓人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就會想到那個豪氣沖天在讀書會上暢所欲言的毛澤東;那個在北洋軍閥包圍下英勇無畏的毛澤東:那個看到易永畦生病時無微不至的毛澤東。
當然他也有許多缺點:太沖動,太倔強,自以為是等等。但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優秀的、進步的青年。在他身上,我感覺到一種生生不息,知難更進,難以壓抑地對理想的崇禎,對祖國的熱愛。他已經是我前方的動力和目標。我一定會努力,超越!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澤東那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凌云壯志。一個人,必須要有遠大志向。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才會有奮斗的目標,知道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什么。
生活,就不是迷茫的。有了一個遠大的志向,為了達到他,才會為此而努力學習,工作。生活,就有了動力。志向,不一定要是具體的。像毛澤東,他也沒有想到他將來要從事什么職業。可是他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改變落后的社會、改變饑弱的中國的決心!這就足夠了()。
正因為這個偉大的志向,他焚膏繼晷的苦讀,他風雨無阻的鍛煉,他帶領同學們手無寸鐵的保衛長沙城!通過《恰同學少年》,我悟出的第一個道理便是:立志為先! “自信人生二百年, 會當水擊三千里”毛澤東的確是一個自信的人。記得劇中,他去參觀岳麓書院時。蕭子升感嘆書院所出的人才都已經作古,只空留書院的舊址。毛澤東卻自信的認為“我們”便會是今日之人才。“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不錯,如果沒有這份自信,他又怎么敢不帶分文游歷湖南,率領學生軍智斗北洋軍閥,攬下工人夜學的招生任務。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成功。 以前,我一直認為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很傻。變法失敗后,他為什么不逃走,白白送死。可現在,我突然理解了,這是一種為了革命堅貞不屈,奮斗到底的氣節和品格!孔子在《論語》也說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時候,能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所信仰的而犧牲也是一種無限的光榮和滿足。毛澤東和同學們印發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傳單,去猴子石打北洋軍閥的潰兵。到潰兵的陣營去談判。靠的不就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么?革命需要犧牲,需要流血。
假如有一天,我因為革命而落如敵手,那我寧愿轟轟烈烈的死,也不會茍說出有違革命的話來換取生命。如果能換取和平,喚醒大眾的覺醒和祖國的崛起。那又有什么是不能夠放棄的呢?有了這種敢于犧牲的精神,生亦光榮,死亦光榮! 毛澤東,是一個從容自若的人。考第一師范的時候,別人都十分緊張。只有他不慌不忙的拉著蔡和森他們去吃臭豆腐。說:“是你的,總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了也白想。”當楊昌濟老師問他們志向是,他從容的站起來,用那雙睿智的眸子盯著老師。一字一頓的說:“我不知道”當潰兵的探子已經揭穿他的計謀時,他還在鎮定的品茶。最后,槍都頂到他太陽穴上了,他也紋絲不動。真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恰同學少年讀后感(五)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三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開國領袖毛澤東,放假前,語文老師給我們各播放了兩部毛澤東的電視劇中的一集,其中讓我最深刻的是《恰同學少年》。
在劇中,有好幾處都講述了毛澤東讀書的情景。一處是毛澤東本是去買鞋的,可是當他一見到書店,便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雖然當時他穿的鞋子已經爛得不能補了,最后卻毫不猶豫地把那本關于倫理學的書買了下來,而買鞋的事卻早已拋到腦后。
看到這一幕,我不由暗暗地想,是什么讓毛澤東不惜花掉身上僅有的錢去買書呢?也許正是他那種對書的熱愛和渴望吧!書自有一種引人的魅力,這是多么美妙啊!毛澤東讀書是非常勤奮的,后來有一次,他的老師楊昌濟先生借給他一部倫理學手稿,他為了及早把手稿還給老師,竟然一個星期晚上不睡覺,把幾十萬字的手稿抄了下來。在那漆黑的夜里,有一個年輕人,在閃爍著一點光亮的房間中聚精會神地讀書抄書,那畫面多令人感動啊!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今天,想到了自己。今天,有很多人只讀到初中畢業就去打工了,有的人從不從不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學習機會,把大好的讀書時光白白地浪費掉了,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個。雖然我也是學生,是讀書人,但讀書的熱情卻遠不及毛澤東。為什么毛澤東在那樣差的條件下仍如此努力學習?為什么在現今這么好的學習環境中,我們卻不能像毛澤東那樣努力學習?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毛澤東心懷國家,每時每刻都在想著怎樣通過讀書,來改變國家落后的面貌,讓百姓過上美好的生活!正是這種偉大的理想,一直激發著他努力學習!看來,為什么而讀書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好,然后才能產生讀書的動力和信心。
電視劇中,還有一個片段,說的是毛澤東因為窮,買不起紙張,為了省下買紙的錢,平時閱讀報紙時,他不怕麻煩,勤奮地剪報,凡是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將它剪下來,放好,事后再通過各種途徑去探求答案。看到這里,我深感慚愧。在平時的學習中,我沒有像毛澤東那樣節儉。在我眼里,一個作業本只不過是三毛錢,值什么錢呢。所以,我經常換用新的作業本,每一本只寫一半就扔了。想到自己的行為,我真想痛揍自己一頓。我是那樣的可惡,三毛錢難道就不是錢嗎?要砍掉多少樹木才能做成一個作業本啊?過去,我從不思考這些問題。但現在我會考慮了,從毛主席的言行中,我深刻地明白到,無論在多富裕的條件中,我們都應節約資源,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獨立思考,自己去尋找答案,最終解決問題。
無論條件多苦多差,我們都不應該放棄學習,因為學習是通往成功、實現夢想的最好途徑。在此,我呼吁那些學習差的同學或不想學習的同學:振作起來,努力學習,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四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青春,無限美麗,因為它代表著風華正茂;
最近我閱讀了剛剛熱播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的同名小說。由于種種原因我沒有看《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懷著對革命領袖的無比崇敬,懷著對歷經時代風雨和對穿越歷史精神的懷念,我忍不住翻開這本書。《恰同學少年》展現了二十世紀初,以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的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的愛情故事。同時也塑造了一批優秀的知識分子,以民族大業為己任。如:孔昭綬、楊昌濟、袁吉六、張干等。
長沙,這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澤東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恰同學少年》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了上世紀20年代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反動勢力為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反撲的革命斗爭風起云涌的崢嶸歲月。這個時期國內外發生了“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大事。在進行革命活動中,青年毛澤東結識了很多同志,并積極引導他們與廣大工人農民相結合。他在湖南第一師范院校的幾年十分耐人尋味,他和他的同學們滿懷崇高理想,一起登岳麓山,一起玩橘子洲,一起到湘江游泳……他們關心國事;他們憂國憂民,指說江山社稷大事;他們愛憎分明,激濁而揚清,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常形之于文字;他們蔑視權貴,視當時那些禍國殃民的封建軍閥如糞土,嚴厲地痛斥他們的行為。1916年暑假,毛澤東與羅章龍、蔡和森等組成“新民學會”,辦《湘江評論》、《新湖南》,發動學潮,1919年底毛澤東領導了有名的“驅張”運動,最終迫使張敬堯退出湖南。
毛主席和他的同學們他們組織了圖書會,在假期登上橘子山頭,朗誦革命史詩,交流思想心得體會,多么蓬勃上進的一幫青年,而我們當代的青年呢?大家都窩在家中上網,看電視,我們這些青年正處于病態的生活狀態之中。
那么我們大部分人為什么只是渾渾噩噩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呢?我想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能主動地激發我們內心深處的潛能——生命中富有朝氣勃勃的生命力量,而從這部影視劇中我們看到一群青春少年富有朝氣的奮斗人生,他們如果單獨地關在自己的家里,我想是不會有什么出息的,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選擇了那樣的環境,他們每一個人都互相激勵,激發一個人內心最大的潛能,其實除了書本外,最大的力量是朋友的信任、鼓勵、贊揚。我們現在看他們的時代,他們都非常主動地組織各種活動,借自己創造出來的環境提升自己,借助朋友提升自己,激發自己的深處潛能,所以他們的人生是富有朝氣的,富有偉大的意義的,我想這也是那個時代對我們現在這個唯升學就是一切的教育體制的沖擊吧!
我也上網查詢了有關于毛主席的此本書一些報道。有些網友認為時代正在變化,我們這些80年代的青少年與毛主席那個時代所在的年代是天壤之別,思想上面的鴻溝更是無法跨越,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當今我們生活的社會主義和平年代又怎能和毛主席那個年代的人進行比較呢?但我并認同他們的觀點,也許有這樣一些類似想法的年輕人正在給自己平時的自由散漫安逸地度過每一天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
雖然現在并不是亂世,但是誰又能說每個年輕人在追尋租戶的夢想的過程中是一帆風順的呢?只要有夢想的人,去尋找夢想的人都會遇到困難。有一首歌,其中有句是這么唱的:夢想象氣泡,但至少能觸摸得到。其實,我們的目標并不只是這樣而已,如果一個人連遠大目標都沒有,那人生將失去另一種意義!理想不是用來觸摸的,是用來追尋的。
為什么我們不能告訴茫茫大地,我主明日浮塵呢?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五
暑假期間,我最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就是《恰同學少年》,它就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每天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遠大的抱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毛澤東。我被他勤學苦讀的精神及驚人的氣魄深深的感染了。
說“買書是好事,但是你也不能不顧及自己的穿戴呀!”誰知毛澤東又買成了書。他因買不起書,還經常借書看,但有同學不想借給他,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書一旦借給他,就不是書了,他在書上批注的字比書上的字還要多。
毛澤東不僅自己愛讀書,還成立了一個讀書會,討論國家大事,學習課本學不到的知識。
毛澤東機智勇敢,他曾經帶領一二百學生軍戰勝了擁有一二千人的付良左軍閥,當時,學生軍只有木棒和鞭炮,敵軍有真槍實彈,正因為毛澤東渾身是膽,頭腦中盛滿智慧,敵軍才乖乖的繳槍投降。毛澤東為父老鄉親守住了長沙城,他是何等的偉大啊!
我感謝這部電視劇,它讓我認識了一代偉人;它激發了我讀書的欲望;它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六
前幾天,我觀看《恰同學少年》,觀看后,我思緒萬千。
這里面,毛澤東有遠大的理想,抱負,他始終為祖國而奮斗。蕭子聲、蔡和森雖然是老觀念,但還是和毛澤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向警予、楊開慧是非常活潑的女孩子,他們的家境很好,但是從不擺大小姐的架子。劉俊卿的理想是當官,他認為只要學習就是為了當官,還說自己家境很好,卻不知道那是用父親和妹妹的血汗錢買的皮鞋,他忘恩負義,讓我恨之入骨。劉老漢是劉俊卿的父親,他為了讓品德極好的校長逃走,他舍己救人,為了校長,他犧牲了一條珍貴的生命!
總之,我只有一個感想,那就是:人不能忘本!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七
但當我看了《恰同學少年》后,卻讓我覺得近得能觸摸到他。覺得他再也不是我眼中那個高高在上的毛澤東了,而是一個在我心里可以讓我們領略和學習的毛澤東同學!
意氣風發,豪氣沖天,一個學生毛澤東。
那是一個愛國思想和白色恐怖并存的歲月,一個民主新文化和封建舊習慣斗爭的年代,毛澤東和他的同學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激揚文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怎樣救國,怎樣救民,這一切都在少年毛澤東的腦海里回蕩:“我現在還找不到,但將來一定會找到!”于是,勤奮學習,積極交流,關注國事,直至在學生中演變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實踐活動,徒步游湖南、組建學生軍、開辦工人夜校……,一個個比我們的研究性課題更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活動都發生了。
喜歡文字,強身健體,一個能詩會武的毛澤東。
是書生還是武將,還是兩者具備?少年毛澤東博覽群書,才氣過人。雖不是穩重的乖學生,卻是眾人眼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心教書,卻成了革命烈士,一個領袖毛澤東。毛澤東認為少年為一國之本,所以一心希望投身于教育事業中,培養祖國的花朵,破舊立新。但從“男兒蔚為萬夫雄”這節中就已經看出毛澤東必將成為非凡大器。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八
大概現在的許多年青人都喜歡看言情劇,港臺劇,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并不抵觸那些懷舊的,革命題材的,沉重的電視劇,而且《恰同學少年》不是。
《恰同學少年》是一部充滿激情的愛國題材的電視劇,是第一部表現偉大領袖毛澤東年輕時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就讀時的學校生活的電視劇。
毛澤東當時家境貧寒,卻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第一師范,因而被免除學費(一師都是免費的,所以毛澤東、蔡和森們才報考),也就放棄了去北大學習的機會,然而一師并不遜色于北大。這所學校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優秀的教學人才,還有孔紹授校長、楊昌濟先生等諸多名師,嘔心瀝血地傳授知識。校長孔紹授關心時事,憂國憂民,因一場“明恥大會”而被迫逃亡海外,再度留學。經歷許多風風雨雨,其后袁世凱倒臺,其駐于湖南的干將湯薌茗也相繼倒臺,孔校長得以重回一師。當時毛潤之等學生積極進取,并創辦了一個讀書學友會,在討論時,因一位同學的病逝,毛潤之提出了“野蠻其體魄”的觀點,號召學生們首先鍛煉好身體,才有奮斗的本錢。于是,在當過兵的毛潤之的訓練下,一師的學生軍出現了。后來,傅良佐兵敗,剩余潰軍逃往長沙,打算進城掠奪財產。而此時保護百姓的桂軍尚未趕到,全城百姓倉皇逃命。就在孔校長也準備組織學生撤離的時候,毛澤東趕來了,他提議讓學生軍假扮桂軍同潰軍周旋。最后在當地警察的幫助下,智降三千持槍士兵,保住了長沙,這也是毛澤東組織的第一次軍事活動。五年期滿,毛澤東從一師畢業,同時新民學會正式成立,之后漸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這部電視劇充滿了年輕的活力,也讓我看到了毛澤東的另一面:他張狂,憂國憂民,志向遠大,沖動倔強,貧窮而有骨氣。我從此不但敬佩他的豐功偉績,還敬佩他學生時代的許多作風:
我敬佩他愛好讀書,卻因買書訂報而買不起一雙鞋;
我敬佩他不慕虛榮,胸懷坦蕩,豪情萬丈,心系天下;
我敬佩他倔強狂傲,正義直爽,從不服輸;
我敬佩他任何時候報上姓名時,都是筆直地戰立著,昂首說道:“第一師范,本科第八班,毛澤東!”
我敬佩他有勇有謀,膽識過人,自信自強,文采飛揚。
俱往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篇十九
它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讓我看到的是陽光和青春活力,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胸懷祖國的氣魄,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氣風發,看得人眼前一亮。
《恰同學少年》吸引我的另一點是跟大多青春劇一樣,這部戲充滿了俊男美女,但跟韓劇和其它偶像劇所不同的是,劇中人物個個清新自然,造型樸實干凈,行為大方坦然,沒有矯揉造作“裝酷耍帥”的橋段,整部電視劇給人以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感覺。看后給了我無限的憧憬。
這部電視劇也使我想起即將離開的大學校園,正在工作崗位上實習的我這才明白大學的光陰是最珍貴的。好懷念大一的生活,好想念我的母校,好想念我的老師、同學,一點點,一幕幕,大一的點滴在腦海中閃現。還會想起那條熟悉的街道,那熟悉的計算機樓,那熟悉的教室,春天里的綠草坪,夏天里的花海,秋天里的落葉,冬天里的皚皚白雪……那是充滿爛漫幻想的時候啊,有我們太多的憧憬,我們也曾有過那樣的雄心壯志,也曾有以天下為已任的偉大抱負和崇高理想,但缺少了那份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英雄氣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夢里無數徜徉,卻不能回頭。這就是人生的無奈罷。如果時光再重來,大一的生活又會是什么樣呢?我想《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給了我們更多的詮釋,那種久違的青春活力,那種久違的理想主義,那種不容陰暗的堂堂正氣,那種對教育、對中國的未來深深的反思和憂患,那種強烈的責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個收看的觀眾,都會為之震撼。
可喜的是我們還會同母校走過半年的光陰,《恰同學少年》為我今后的道路指點了迷津。我們不會再混混諤諤,同時《恰同學少年》告訴我們:我們要在人生之路上乘勝前進,我們要選擇最能激發我們內心深處潛能的環境,我們要多和那些志趣高雅、胸襟開闊、抱負遠大的朋友交往,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深受他們的感染,養成主動積極奮發的精神,這樣的人生,肯定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的。”
恰同學少年讀后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