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探索并歸納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能正確應用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0、1、2、3和小數點,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主題。
妻子:“謝謝老公,多了點!”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給妻子發紅包3.80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點!(意思是取掉小數點)?!?/p>
丈夫心想還嫌多就又給妻子發紅包0.38元。
妻子:“我是說多了一點!”
師:不知道大家聽懂這個故事嗎?誰來說說?
師:看來大家聽懂了這個故事。妻子在這里說的“多了點”,意思讓丈夫把小數點去掉(發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卻是發的多了。這里的“多了點”,在語文修辭中叫“一語雙關”,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表意豐富,值得我們去學習。沒想到小數點就在我們生活中作用這么大,而且引出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講到這里,老師的問題也就出來,老師也把問題裝在紅包里,讓我們一起拆開紅包。
生:錢數少了,小數點左移動了。
師:(教師板書課題的同時問)同學們,我們先做個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數點會向哪個方移動(左右),向哪方移動會變大,哪方移動會變小?好,讓我們一起尋找規律,驗證猜想。
二:復習舊知講授新課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師:大家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嗎?喜歡嗎?(喜歡),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大話西游》的故事: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徑慶陽,聽說慶陽的香包文化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也分別看中標價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們遇到些問題,請大家幫忙解決以下問題:
1.化簡下列小數。
80.00元= 8.00元= 0.80元=
2.說出下列各數中每個8所表示的意義。
80 8 0.08 0.8
3.將下列小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80 8 0.08 0.80
(0.080.8 8 80)
小組討論: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生總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乘以1000,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右大)
2、獨立思考,總結規律。
(過渡句,大家總結的特別好,剛才大家將從左到右觀察,如果讓大家從右到左觀察,你又能發現什么樣的規律呢?)
獨立思考:
觀察下列一組小數,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小數點每移動一位,數字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0.080.8 8 80
生: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十分之一,移動兩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小數就縮小到原來的(百分之一)。移動三位,相當于把原數除以(1000),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千)分之一(左小)
樹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同學們能不能用幾個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學們,問一問你們喜歡左還是喜歡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喜歡左還是右?老師喜歡右,因為小時候左手寫字,媽媽就批評,所以我喜歡右,而且如果將這38.00元的小數點向右移動,是不是更喜歡了。
(同學們表現真棒,看看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什么禮物——砸金蛋,同學們,和平常一樣,我們把學生分成三組,誰答對問題加一分,獲勝組將的到老師送的意外驚喜哦)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
2、出示“填一填,說一說?!敝械囊唤M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學生發現有困難,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數據,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觀察,直至他們發現“四舍五入”的方法為止。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三、作業
練一練1、2、4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
萬公頃
億公頃:約2億公頃。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三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課收獲。
2.教師總結。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四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從而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認識自然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讀、寫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3.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乘一位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
4.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能按指定度數畫角。
5.認識垂線、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垂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圖形的有關知識,發展空間觀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運籌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五
做練習四的第1~5題。
1.做第1題時,讓學生把口算得數,按題目的順序一欄一欄地寫在作業本上。然后集體訂正,對算錯了的同學,要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口算的,幫助他們檢查錯誤原因,及時加以糾正。
2.第2、3題是加減法口算練習,這兩題練習形式相同,都是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把得數填在表格的空格里。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做,也可以把表畫在黑板上,教師任意指兩個數,讓學生很快說了得數。
3.第4題和第1題一樣,可以直接把得數寫在作業本上,集體進行訂正。還可以抽問幾題,讓學生說說口算過程。
4.第5題,是前面學習過的有多余條件的兩步應用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六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除法法則、估算及驗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筆算除法計算的過程,鞏固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和認真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位置。
教學難點: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教具圖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八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理解、掌握我國記數習慣,每四個數位為一級。
3.掌握數位順序,能夠根據數級初步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獲得正確讀數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探究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篇九
第一個問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決嗎?(92÷30)
為什么用除法?(這道題是讓我們求92里面有幾個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計可以分給幾個班?(92÷30≈3(個))
出示學習指導:
1、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寫下來;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確,為什么這樣算?
2、讓學生上臺板演豎式,并說出筆算的方法。
學生在說完筆算方法后,追問3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讓學生獨立解決,獨立筆算后匯報。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要看前三位)
并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商“6”,“6”應寫在哪一位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