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一
2、講解線段圖時,我并沒有講解清楚、講解透徹如何觀察線段圖算出經過時間,我看似教給學生了如何畫、觀察線段圖,然而計算時還是走的老路——結束時間減開始時間。這是由于我在課前自己就沒有掌握如何觀察線段圖計算時間的精髓,今后我還需注意上課前一定要多研讀教參、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師請教。
3、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太少。我講課的短處一直都是總喜歡自己講解,總認為學生不能獨立完成,雖然一直都在注意,盡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講臺上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為我應多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相信學生能夠完成,課上也要多多展示學生的想法,抓住學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學生的生成。
4、在平時教學中應時刻清楚本節課將要培養學生哪一方面的能力,這樣在課上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二
通過這一單元《時間的計算》的教學,練習題上應該擴展到什么程度為止,比如學習鞏固中有這樣的題:
所以我認為學習時間的計算是不是放到第6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和《24時記時法》以后才學這些內容。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也沒有這么多的錯誤了。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和時間單位之間的互化。在練習環節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為練習內容,讓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樹立起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意識。同時還教給學生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經過時間,效果較好。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三
因為學生每天都和時間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時間,飛機飛行的時間,營業的時間等。所以上課多以引導,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和計算經過的時間。如:老師上班是7時05分出家門,7時45分到校。問老師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簡單的求經過的時間的例題,難度并不大,書上呈現的例題是通過在線段圖,和鐘面上直接數,非常直觀的得出結論。但在后面的練習中,就涉及到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把所有時間轉化為24時計時法,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但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容易跟多位數加減的退位搞錯。另一類睡覺問題又另很多學生摸不著頭腦。因為這里涉及到跨天的計算,比較復雜。可以用線段圖來表示,這兩個時刻是在兩天中出現的,應當分天計算,這樣的教學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我還發現學生在時刻與時間的概念上比較模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5時指的就是5: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5點,這是一個時刻,而平時生活中所說的5小時指的就是經過了5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
隨著學生認識和理解的深入,加強練習,相信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會更有經驗,讓時間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也讓學生們能真正了解時間。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四
新課標教材中有關時間的內容安排都比較靠前,因此,相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等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至于時間的簡單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1、 “時間”和“時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而書本p62上的2時=( )分卻沒有這樣的區分。
2、另一個比較困惑的地方是解決問題中的書寫問題。
3、 “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于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 4:20~5:00、 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我把這一知識結合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業所用的時間、在校的時間等。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五
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6單元《年、月、日》的內容,經過時間的計算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84頁例3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鐘面數出經過的時間,還可以通過觀察線段圖來理解,為了讓大多數學生能較好的掌握這兩種方法,上節課我講解了如何看鐘面來解決本題,本節課我將講授如何畫圖以及通過觀察線段圖來解決此題。本節課學生興趣高漲,學習積極性濃厚,我先講解例題,后讓學生自己練習一道相應試題,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進行全班交流反饋,學生的思維能充分發揮出來,對學習知識的幫助很大。
但是,一節課下來,問題還是有很多:
1、講解線段圖時,我并沒有講解清楚、講解透徹如何觀察線段圖算出經過時間,我看似教給學生了如何畫、觀察線段圖,然而計算時還是走的老路——結束時間減開始時間。這是由于我在課前自己就沒有掌握如何觀察線段圖計算時間的精髓,今后我還需注意上課前一定要多研讀教參、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師請教。
2、教師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太少。我講課的短處一直都是總喜歡自己講解,總認為學生不能獨立完成,雖然一直都在注意,盡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講臺上還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為我應多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相信學生能夠完成,課上也要多多展示學生的想法,抓住學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學生的生成。
在平時教學中應時刻清楚本節課將要培養學生哪一方面的能力,這樣在課上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六
人教版數學《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現學生對于時間的計算存在幾個問題:
1.對一個時間表示的是時段還是時刻不明確,沒有詳細地思考計算的結果究竟是時段還是時刻,從而造成表示的錯誤,如用電子表的格式表示經過的時段。
2.學生沒有分析計時方法是否一致,沒有考慮是否應該轉換計時方法。
3.學生不會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最優化的方法進行解題,甚至有些學生對各種方法存在混淆的認識。
分析學生的作業與練習,我認為在教學計算時間的方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理解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在讀題的基礎上,要注意題目中時間表示是用了哪一種方法。
2.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準確地表示時間,如開始時刻、結束時刻、經過的時段,讓學生對時刻和時段有更清晰的認識。
3.讓生明確幾種方法的優缺點,在讀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題目條件與要求,選擇相對較好的方法進行計算。如填空題,如果求經過的時段并不是很長,而且開始和結束時刻都是整時且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可以選擇用數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頭的方法求時間時,應該采用三到四個箭頭,這樣有利于將難度降低。
5.如果時段的計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將難度降低,分別先算出第一天經過的時段和第二天的時段,再進行相加。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七
學習經過時間的計算這節課時,我還是和往常一樣按照由易到難的過程分別提出2個關于計算經過時間的問題,一個是時相同,容易計算的和時不同、分不夠減教難算的兩種,讓學生自由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有目地的解決時間計算,可有利用減法計算,也可以推算,只要正確對學生的方法都給予肯定。
但在這節課上,我也感到有點困惑,如果停留在只讓學生感悟經過時間的推算,不讓學生形成固定的'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估計作業中的錯誤率會很高,特別是差生,缺失了方法會無從下手,特別是碰到分段計算經過時間會更棘手,如果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經過時間就是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后,所有的經過時間都套用這一公式去算的話又顯得太呆板。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鐘里既能讓學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計算經過時間的方法,我想學生的學具應該得到進一步改進,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感悟出經過時間就是分針和時針在鐘面走過的一段時間,然后得出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題目,如分減分不夠減要向小時借1小時再減,再用這方法比較麻煩,最后還是決定讓學生改過來,列成幾時幾分-幾時幾分的算式,列豎式來計算的方法,特別要強調60進制。要讓每個孩子掌握這種方法,習慣用這種方法,一定能大大提高正確率。
只是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難點。教師也只能對這部分內容,特別是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更多的練習,講解。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八
新課標教材中有關時間的內容安排都比較靠前,因此,相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等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至于時間的簡單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1、 “時間”和“時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而書本p62上的2時=( )分卻沒有這樣的區分。
2、另一個比較困惑的地方是解決問題中的書寫問題。
3、 “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于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 4:20~5:00、 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木然。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我把這一知識結合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業所用的時間、在校的時間等。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九
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的時間的計算,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難,對于課本上時間的計算學生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還能接受和理解。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練習題上應該擴展到什么程度為止,比如學習鞏固中有這樣的題:
2、小艷周末的.作息時間是12:40午休,到下午2時25分彈琴,午休多長時間后開始彈琴?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計算這樣難的題,學生能掌握和理解嗎?所以我認為學習時間的計算是不是放到第6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和《24時記時法》以后才學這些內容。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也沒有這么多的錯誤了。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十
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的教學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雖然學生還沒有學到整十數乘一位數,學生還是可以正確計算出來的。但是時間的簡單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因此,相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
1、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反復強調了“現在時間”和“經過時間”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現在時間,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是經過的時間。我還把課本上的幾時=()分,改成了幾小時=()分。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說法,可是費了不少的時間。
2、解決問題中的書寫問題。如:一列火車本應11:20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它什么時候到達?應該怎樣列式呢?但是我以為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和11:20+25分=11:45,這兩種寫法都可以,后來上網查了一些資料,得到了比較合理的答案: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因為如果寫成11:20+25分=11:45的話就是時刻加時間等于時刻,這就不對了,而寫成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話,就是時間加時間等于時間,但是11時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這樣的書寫比較合理。
3、“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于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4:20~5:00、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木然。雖然在教學中也讓學生用學具表去撥鐘表,進行計算,但是效果不算太好。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看來還得花時間讓一些比較差的學生去理解了,我相信到了期末這部分知識已不是絆腳石,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掌握它。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十一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現學生對于時間的計算存在幾個問題:
1.對一個時間表示的是時段還是時刻不明確,沒有詳細地思考計算的結果究竟是時段還是時刻,從而造成表示的錯誤,如用電子表的格式表示經過的時段。
2.學生沒有分析計時方法是否一致,沒有考慮是否應該轉換計時方法。
3.學生不會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最優化的方法進行解題,甚至有些學生對各種方法存在混淆的認識。
分析學生的作業與練習,我認為在教學計算時間的方法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理解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在讀題的基礎上,要注意題目中時間表示是用了哪一種方法。
2.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準確地表示時間,如開始時刻、結束時刻、經過的時段,讓學生對時刻和時段有更清晰的認識。
3.讓生明確幾種方法的優缺點,在讀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題目條件與要求,選擇相對較好的方法進行計算。如填空題,如果求經過的時段并不是很長,而且開始和結束時刻都是整時且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可以選擇用數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頭的方法求時間時,應該采用三到四個箭頭,這樣有利于將難度降低。
5.如果時段的計算跨越到第二天,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將難度降低,分別先算出第一天經過的時段和第二天的時段,再進行相加。
時間的計算教學反思不足篇十二
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的時間的計算,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難,對于課本上時間的計算學生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還能接受和理解。通過這一單元的教學,練習題上應該擴展到什么程度為止,比如學習鞏固中有這樣的題:
2、小艷周末的作息時間是12:40午休,到下午2時25分彈琴,午休多長時間后開始彈琴?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計算這樣難的題,學生能掌握和理解嗎?所以我認為學習時間的計算是不是放到第6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和《24時記時法》以后才學這些內容。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也沒有這么多的錯誤了。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學生能夠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和時間單位之間的互化。在練習環節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為練習內容,讓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樹立起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意識。同時還教給學生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經過時間,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