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一
派出單位: __人民政府
掛幫村: __村
時間:20__年8月16日 星期一 天氣情況:晴
“雙親”看似一項政策,給貧困孤獨的家庭帶去我們的一點點慰問,但實際上,對于我們在外工作的人來說,“雙親”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溫暖。以后,我還會經常來看望這兩位雙親,多給他們帶來關懷。根據鄉村建中心、國土資源所要求,對我村“兩違“(即違法占地、違法建)行為建筑進行統計,統計時每棟違建房屋前后左右需照圖片;建筑面積及四至界線必須填寫清楚。
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是我們今年駐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在開展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駐村干部積極發揮帶頭作用,將精準扶貧相關政策學習透徹,把具體實施方案領悟理解到位,積極向群眾宣傳政策,為群眾答疑解惑。
今天經各包片干部統計完后,交到我這里輸入電子文檔匯總,我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756戶,經匯總,有199戶違建,違建面積有19829平方米。我們將所有明細卡及匯總表交到鄉村建中心,由村建中心再上交到上級直管部門,聽候上級部門的處理方案,根據上級意見對“兩違”行為進行處理。我認為要嚴格控制今后農村違法建房行為,只有當地村委會及國土資源所把好關,嚴禁違法占地及未批先建的行為發生。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二
今年,市委組織開展“學寧鄉經驗,實施加速趕超”作風建設主題活動,活動要求有關部門聯村聯企,領導聯點聯項,干部聯戶聯人。今天上午,局領導研究確定把聯村事項的點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對口建設的扶貧點,現在已進入扶貧工作第二個年頭。作為建扶工作干部,我從心底里為之高興,聯村點的確定再一次彰顯了局領導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力度,更能夠為排掌村多做些實事。
3月15日星期五
昨天市局確定了作風建設活動聯村點,主管領導系統工會王瑞良同志決定今天到村里去調研貧困戶情況。上午10點,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車前往村里,經過1個多小時路程的顛簸到達了漣源石馬山鎮排掌村,老遠就看見村支書梁建社站在家門口等著,我們會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員村主任和秘書等一班人就聯戶幫扶工作溝通了情況。全村有11個村民小組,常住農戶312戶,人口1194人,勞動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7戶,參保率95.1%。2011年全村共有貧困戶159戶,享受低保73人。貧困戶中有16人殘疾,8位孤寡老人,無房(危房)戶39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僅480元。
在村支書的引領下,我隨王主任走訪了10多戶村民,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結構簡陋,家里的壯勞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帶著孫輩們留守。他們的生活過得很節儉,家居卻收拾的很整潔,老人們說要給孫輩們提夠盡可能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能好好讀書,讓在外打工的兒女能安心做事。我想,老人說的幾句樸實的話,就是我們祖輩們傳承下來的樸實的優良傳統啊,不管他們自己生活的多么艱難,卻一心想著不能苦了兒孫。一路走下來,看了這許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為之一振,止不住一種辛酸的滋味涌上心頭。
更多相關優秀文章推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三
徐市溪尾村位于徐市鎮東南部,村部距鎮政府所在地2.5公里,有7個自然村16個村民小組,主要以毛竹、錐栗以及藥材作為農民增收的產業。
時間:20__年10月28日 地點:村民李接友家
村民李接友的新房蓋在離村部不遠的地方,占地60多平方米,三層樓。今天,我看到他三樓的模板已經完工了,他夫妻倆和幾個工人正在忙活著。看到我來了,他很熱情,放下手里的活就出來了,一定要我在他家吃晚飯。他帶著我和村支書老鄭來到他租住的房子,房子很簡陋,是很早以前的木頭房子,房內的電線也老化了,有些地方還漏風。晚飯安排在廚房內,風吹來有些冷。在吃飯交談過程中,我了解了他的家庭情況。他生活貧困,從小與哥哥姐姐相依為命,現在全家四口人,一兒一女,女兒是村里唯一一個考上建陽一中的女孩,也是他的驕傲,兒子還小,在徐市中心幼兒園上學。這些年,家里的經濟一直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主要以水稻生產作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直到今年,通過村里幫助貸款,村支書老鄭個人借款以及村主任幫助購買化肥等等幫扶下種了一烤煙,就此一項,今年收入凈增近四萬元。也是因為今年的增收,才想到了蓋新房。從交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看到他滿臉的幸福,我覺得很欣慰,希望他的生活能像他的新房一樣有個全新的改變,越來越好。
回到村部休息,我也在思考,老李的生活能得到改善是好事,不過這個改變是不是來得太遲了。我了解過,村里也曾經動員過他種煙,但是他因為聽信別人,害怕虧本而一直猶豫。這其間,我們的工作是不是還有需用加強和改進的地方?如果以前能有人對他反復耐心的做工作,能夠積極提供幫扶措施,解除他的后顧之憂,他的生活應該會有一個更大的改變。這也提醒我自己今后做工作要更耐心細致,要真正了解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所憂,爭取“對癥下藥”。
時間:20__年11月7日 地點:村民陳留備家
忙忙碌碌的一年又將過去了,根據鎮黨委的工作安排,近期走訪的`重點是困難黨員和困難群眾,為年底的慰問活動做好調查摸底工作。
根據村里上報的困難人員名單,今天走訪的是村民陳留備家。據了解,陳留備在1974年至1980年曾經是村里的支部書記,為人比較公道,曾經有機會到鎮里企業站工作,但是他覺得文化程度低,把機會讓給了別人。
走進老陳的家,房子很大,但是很簡陋,是很早以前的木頭房子。房內的擺設很簡單,沒有一張比較好的桌椅,更別說像樣的電器了。老伴早已不在了,雖然有四個兒女,但由于長期在外務工,家里只有老陳一個人住,顯得有些孤苦。老陳平時靠鋤山作為自己的收入來源,即使已是近八十的高齡。但是近六年來,因為患上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只能靠吃藥來緩解病情,每年要花費上萬元的醫藥費,又無法報銷,導致生活愈加困難。和老陳交談過程中發現,他的眼睛也不太好了,眼里布滿了血絲,也因天冷風吹的緣故,眼淚一直流。不過老陳的心態很樂觀,平時非常支持村里的工作,經常幫助做群眾工作。
聽著老陳的遭遇,再看看他的住所,心里有些難過。由于老陳擔任村主干的時限不夠,不能享受村干部的退休工資等待遇,但是我已把他列為今年年底的慰問人員范圍,希望能在冬天里給他送去一點溫暖。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四
早春三月,料峭春寒還未消遺殆盡,下雨的時候還是倍感濕冷。早上料理手頭工作的時候忽然想起一件事,今天下雨,李少德可能在家。于是,我加快了工作速度,趕在中午前把工作做完,好能多留點時間走訪一回我聯系的貧困戶李少德,同時,做一份詳盡的民意調查。
中午時分,小雨一直下著沒停。
鎮上距李少德家有5公里的路程,因為好長一段路不能通車,去少德家就只能徒步了。
我是中午一點鐘到少德家的,那會少德正在家里劃竹子(用于竹編席),見到我,少德顯得有些局促和驚訝,我表明了的來意后,少德甚是歡喜,一邊劃著竹子一邊和我攀談了起來。
通過交談,了解到少德這些年之所以沒有能夠脫貧,除了家庭拖累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脫貧的路上沒有一個正確的向導。近兩年,少德父母相繼下世,家里就只有少德一個人了,雖然家里人口少了,開支小了,但那種循規蹈矩的生活模式依舊沒有改變,用少德的話說就是“路沒少跑,力沒少出,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大好的光陰就這樣給糟蹋了”,但家庭的生活狀況仍然沒有改變。加之因“8.12”
洪災導致家中僅有的三間住房成了危房,三畝耕地被洪水全部沖走,家庭生活因此又是雪上加霜。幸好后來經政府幫扶和其堂兄鞏正的接濟,在王臺安置小區新修住房四間,少德的生活難關總算是度過了。
但少德目前面臨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在最近三五年內脫貧,過上寬裕的生活。這是少德關心的事,也是我將來要努力做好的事。
弄明白了這一切,我突然感覺到了一種壓力和責任,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就有責任為百姓辦事,就有義務幫扶百姓脫貧。有人說的好“衡量一個人一生的價值,不是看你干了多少件事,而是看你干成了多少件事”。能夠完完整整善始善終的為老百姓干成一件事情,也算是對責任酬答,對使命的交代。于是,我暗下決心,“不管將來跑多少路,吃多上苦,我都要把少德幫扶上路,過上幸福的生活”。
不覺一天的光陰就過去了,又是下午六點了,民意調查也做完了,我起身告辭了少德。
雨停了,幾聲清脆的布谷啼破了山村的寧靜,我忽然發現山路兩邊的樹枝上密密的長起了一輪新芽,嫩嫩的,黃黃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里便是一片山花爛漫。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五
精準
扶貧
、不落一人。要堅持以人為本、實事求是,進一步摸清貧困底數,把貧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我所屬單位住房公積金鶴峰辦事處今年幫扶鐵爐鄉泉峪村,既然是
扶貧
就要了解他們的情況,為什么貧困?拿什么來脫貧?怎么幫扶?不進村入戶了解那都只是紙上談兵。為了更好的了解情況,制定有效可行的幫扶計劃
,8月27日我與單位主任科員殷遠鳳乘班車來到幫扶村鐵爐鄉泉峪村,決定去最偏遠的貧困戶曾召愛家。我沒有什么下鄉經驗,站在山腳下昂頭朝著叢山峻嶺--我們的目的地望去,心里滿懷忐忑,崎嶇的機耕路只能靠小“麻木”車進入,(“麻木”是鶴峰有名的代步交通工具,只能坐下兩三人,農民家庭條件好的基本家里都會有一輛,進城購物、運送生產資料等)。坐上麻木車,司機特意裝了兩袋沙土,她說山路不好走,前面有一段路面有太深的坑過不了,拉點沙填一下,在那蜿蜒崎嶇的小路上顛簸著慢慢的向目的地駛去,看著“公路”兩邊陡峭山崖和深不見底的溝壑,心里咚咚直跳。因為用力抓著麻木擋板以防自己簸下來,下車時緊張的心里一松懈,頓時感覺自己渾身都癱軟了。面對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嘆生活在這上面的農戶是多么的不容易!來到貧困戶曾召愛家,映入眼簾的是陳舊破爛的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曬著剛采回的黃豆,堂屋里沒有像其它人家那樣倒了水泥地板,就是一個黃泥巴屋。屋里雜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電視,沒有一樣像樣的家具。曾召愛全家三口人,老伴五十多歲,兒子快三十多歲了還沒有成家立業。我們詳細的詢問了他們的經濟收入,農作物的生長,什么原因致貧等一系列情況。曾召愛說,以前這里人戶多,到現在低山發展的快,加上高山交通不便,好多都已搬遷,有的舉家出去打工了。我們不想搬遷,我在這里有500多畝的山林,5畝多耕地,兩畝多茶園,怎么舍得扔下。我明年還準備發展幾畝茶葉的,這上面主要的就是交通不便,種的農作物要變成錢就要上坡下嶺往集鎮背,來回三四個小時。其實我們這里生產資料豐富,我們多想政府能幫我們把公路修好!那樣出去打工的農民也會樂意回家創業,帶動村里的經濟發展。經過了解溝通,結合泉峪村情和他家的條件,我們和曾召愛夫妻兩人商量著制定了幫扶
計劃
,初步確定了三條措施:一是按照他家山林面積地理優勢發展養殖業、種植,在現有的8只山羊基礎上再增加30只種羊,同時今冬明春再發展密植茶5畝;二是結合鄉里危房改造項目,幫助其翻修房屋3間;三是扶貧搬遷,通過政府、村委爭取幫扶資金,改善其居住環境。殷主任鼓勵他說:“從今以后,咱們就是親戚,要常聯系,有困難就打電話,我們盡努力幫助你們。要有信心,要鼓足勇氣,相信經過幾年努力,你們定會過上好日子的。發展養殖、種植,技術上需要幫助的我們盡的努力幫你們爭取幫扶,也會向上級部門反應情況爭取把公路擴寬”。從曾召愛家往下走來到三組黃文松家,簡陋的兩層平頂房,家里只有他老婆和80歲的老父親在家。他們家屬于低保戶,兩口子都是殘疾,住在兒子家,聽說兒子很勤快,出去打工十幾年回來修了這棟房子,一年回來不到一兩次,現在三十好幾了還沒有成家。黃文松老婆又聾又啞根本無法交流,老父親看見我們到家里來非常的熱情,估計是怕自己家里凌亂,步履蹣跚的把我們帶到隔壁的叔叔家給我們一人倒了一杯水。他坐下說現在的政策好啊,我兒兩口子都是殘疾,田里的活做不了,吃飯都快不能自理了,你們看我那兒媳一天除了幫忙看家什么都不會做,能解決溫飽已經很不錯了,談不上什么生活質量,今年多虧政府給我們幫扶了3000多塊。看著眼前的老爺爺已是滿臉皺紋,白發蒼蒼 ,心里涌現出一股心酸:本應頤養天年享享清福了這般年紀卻還要為子女操心。離開時,我們對老人表示一定會想辦法幫扶他。
后面陸續走訪了幾戶貧困戶,從山上回到住處已是下午六點,和殷主任一人炒了份雞蛋飯,也許是太餓了吃了個精光,到住處洗了個澡,躺在床上想著白天走訪的貧困戶,心中泛起無限的感慨:山里人貧困,那種貧困的狀況絕非你坐在辦公室里能夠想象,不親臨現場你怎能感覺到山里人那種淳樸、厚道,那種淳樸會讓在商場、職場激烈競爭中的越來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顏。
走訪貧困戶民情日記
走訪五保貧困戶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六
又是一年7月,在這杏熟麥黃的收獲季節里,為了有效落實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7月6日我們再次來到雙聯幫扶點慶陽市寧縣焦村鄉宮劉村。當天下午省人防辦一行15人在督查組長竇永毅副主任帶領下來到扶貧聯系點宮劉村新建村委會建設工地,查看施工進展、工程質量等情況,竇副主任對施工人員強調要保質保量、安全施工。同時還了解了村上菜籽、麥子的收割情況,其它農作物、藥材的長勢等。返回住地,雙聯工作負責人談可峰處長召集駐村干部、村書記、村主任等開會,協調產業開展、村莊建設規劃等事宜,明確此次入戶調研任務,強調注意雙聯政策的宣傳,準確了解村情民意。晚飯后,督查組5位同志前往寧縣進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開始駐村蹲點,入戶對接、了解情況、宣傳政策、幫扶調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駐村干部和鄉村干部的引領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組四個居住較遠村組中的6戶貧困家庭入戶了解情況,與去年相比較,每個家庭狀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經濟收入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這些村組地處溝邊,距離塬上較遠,道路還不是很順暢,依然存在青壯勞動力長年在外打工,僅剩老弱病殘人員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變不明顯等狀況,他們仍然居住在破舊的依山而建的土窯之中。第三天對一、五、七組5戶農家進行了走訪,這幾個戶居住在塬上,條件相對溝里的住戶要好得多,有的人家蓋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農用車,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養殖的數量,因為水源充足,夏糧豐收,秋季農作物長勢喜人,收益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種麥不如種菜籽和藥材收入高。
緊張的走村入戶,了解民情讓我們腳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會到窯洞炕頭,一會又到田間地頭,腳走疼了,臉曬黑了,但心里卻特別充實,感觸也很多。
感受之一:農民真心擁護黨的惠民政策,真誠歡迎聯村聯戶行動,要求盡快脫貧致富心愿非常強烈。結對幫扶的每一戶,盡管都是貧困中的特困戶,但是他們都用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同一個想法,那就是這些年黨的惠民政策讓農民特別是貧困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聯戶調查中,農民最滿意的是黨的一系列惠農政策;最歡迎的是聯村聯戶行動;最大的愿望是盡快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我感到,農民的真心擁護和積極配合是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雙聯行動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鄉村干部熱情高、情況熟,與農民打成一片。在走訪對接戶時,鄉村干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書記、村主任非常熟悉我們對接的每戶人家的家庭成員、農戶現況、經濟收入、存在困難等情況,介紹起來是滔滔不絕、如數家珍,這讓我們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沒有對這片土地和鄉親們的深厚感情,沒有千百次的入戶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我感到,鄉村干部是做好黨的農村工作的基礎之石,必須建設好、培養好、使用好這支隊伍。
感受之三:單位掛職駐村干部認真負責,熟悉政策,與村民融洽和諧。3位同志經過半年多的鄉村掛職鍛煉,適應環境快,角色轉變快,工作熱情高,人也成熟了很多。他們克服困難,想方設法開展工作,發揮了準軍事化單位人員效率高,作風嚴,素質強的優勢,保持了嚴謹的態度、務實的精神,自覺維護單位形象,積極宣傳各項惠農政策,廣泛摸底調研,形成工作計劃。在有效改善民生、全力推進村級經濟發展、村內文化建設、促進村民和諧穩定等方面,經常征求村黨員干部和村民建議。在工作中,他們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處理與村民利益相關的事情;為解決群眾一些糾紛,他們認真做思想工作,通過協調溝通,達到雙方滿意;一私人煤礦鉆探隊在鉆探過程中排放廢水污染了村民的飲用水源,為抓現場,駐村干部吳宜峰帶領村民夜守堵截,獲得15000余元的賠償款,補償給村民。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及時向單位領導請示匯報,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尋求政策、技術、信息和資金等支持,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好務。
感受之四: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扎實,對接單位辦實事,幫扶見成效。總的感受:省人防辦領導重視雙聯工作,多方籌措資金,組織人力、物力扶持,同時,辦領導多次實地調研了解聯系村需要解決的難題,尋找解決的辦法,使雙聯工作得到扎實有效的推進。時隔一年,我們再次來到雙聯幫扶點,貧困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土路變成沙石路、又變成水泥路,不但看著舒心,走著更舒心!道路平了、寬了、好走了,土特農產品向外運送方便了,收益就大了,村民出行難,行路難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水管通了,水清了,解決了部分村民吃水難的問題;養殖戶增加了,牛羊多了,解決了養殖戶的技術問題;田間的植物品種增多了,解決了農作物品種單一的問題,得到了老百姓稱贊,幫扶工作獲得顯著成效。
感受之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需要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循序漸進。聯村聯戶中,我有兩個很深的體會,一個是導致村子和農民貧困的主客觀原因多種多樣、各不相同,就村而言,有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耕地面積狹小、村級集體積累匱乏造成的,也有村級班子軟弱渙散、領導不力造成的;就戶而言,有因疾病勞動能力缺失致貧的,有因供子女上學致貧的,也有因土地貧瘠及缺乏、青壯勞力外出打工致貧的。另一個體會是村子和農民貧困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我感到,開展雙聯工作需要只爭朝夕、時不我待地推進,但也不能操之過急,要在統籌中推進,在循序中漸進。
此行雖然短暫,但總的感受是,要做好黨的農村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加強農民思想教育,提高農民思想覺悟,一刻也不能放松。二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尤其是建好、管好、用好鄉村干部這支隊伍,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是加強農村先進典型的總結推廣,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一刻也不能放松。農民有了正確的思想認識,有了好的帶頭人,有了典范,就有了改變家鄉面貌的動力。經濟發展了,家鄉面貌逐步改善了、富裕了,在外打工的人就會被吸引回鄉,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建設家園的隊伍中,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也就見到了更大的實效。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民情日記:走訪困難戶
2.民情日記走訪記錄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七
3月28日,冒著毛毛細雨,我來到xx鎮xx村進行走訪慰問。在場穿梭著,尋找走訪對象戶——貧困戶。一棟破舊低矮的房屋映入眼簾,我隨即走進那戶人家,迎接我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我和她說明了來意,她激動的握著我的手說,“是黨派領導來看望我們啦,共產黨真好!”老人找了一張板凳讓我坐下,我和老人攀談起來,了解到:老人叫,60歲,看著比實際年齡大不少,也許是家庭條件困難操勞過度的緣故吧。丈夫1985年就因病去世,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子一女生活,還要照顧95歲高齡的老母親,家里只有一畝口糧田,現在兒子在外打工,大兒媳婦因為家庭困難,結婚后一直不愿將戶口從貴州調到武穴來,二兒子還是單身,現在的愿望就是增加家庭收入,解決家庭困難現狀,讓二兒子早點成家。聽完老人的介紹后,我和她說,現在你兩個兒子都成人了,家庭條件會越來越好的,你們要同心協力為改變這個家庭現狀努力,我再和村里商量下,盡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你們一把。臨走時我拿出200塊錢塞到老人家手里,說我們也是靠工資吃飯的,錢不多表達下我們的心意,老人說什么也不肯要,但在我的再三勸說下收下了,并不停的說些感激的話,說“共產黨員真好,拿自己的工資來資助我們,真的很難得…..”
這幾天,對村里部分貧困人群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看到農村貧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艱難,用觸目驚心不為過。反思其貧困原因,有的是受災致貧,有的是因病致貧,還有意外致貧等諸多因素。雖然貧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農村的現狀,但他們是農村的一個部分,是最需要黨和政府關懷的群體,同時也是應該我們花更多力氣去思考如何改變他們的群體。
一家
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愛人均年過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愛人與長女智障,次女現八歲上小學,兒子四歲。故譚家生計全落在一人肩上,而數年前勞動時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無錢上醫院,在床上躺了數月自愈,但骨頭生長錯位,已部分喪失勞動力。20xx年4月份,愛人因病逝世,加劇了其勞動負擔,雖家有二畝土地,但維持生計亦比較艱辛。
目前享受農村低保政策,農忙時村干部也時常幫助,屬于開發難度較大的貧困戶。
這些貧困人群,只是廣大落后山區當中的一個縮影,不管是意外致貧、因病致貧、意外災害致貧、學生供養致貧,還是其它原因的貧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聲。對于無勞動力、有心無力改變現狀的貧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們希望更多的社會福利機構、社會保障機制能夠把觸角觸及到這些角落;對于有一定勞動力的貧困者,他們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篇八
3月28日,我與單位部分干部走訪了高地社區。高地社區地處城鄉結合處,近幾年發展迅猛,發展帶來的問題也不斷凸顯。走訪中,高地社區的干部群眾反映,該社區部分農戶因住房距離杭浦高速過近,來往車輛多,噪聲大,特別是夜間不能正常休息,生活為此受到很大的影響。可是,由于杭浦高速的管理部門不是我們余杭區的,雖然也向有關部門反映過,但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村民一直為這個問題而苦惱。
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走訪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回到辦公室后,我立即與區交通局、環保局取得了聯系,講述了事情的緣由,尋求解決的辦法。區交通局領導非常重視,答應第一時間與該路段的管理部門杭州市高速路政大隊聯系。沒過幾天,市高速路政大隊派出三位工作人員來到社區,我與區交通局等相關部門人員陪同實地踏看了現場,核實了情況,初步商定以社區的名義向市高速路政大隊遞交一份反映情況的報告,再由市路政大隊將社區的報告和要求上報到上級主管部門,努力爭取市路政大隊、上級主管部門、區交通局和社區能坐下來一起協調解決此事。市高速路政大隊將核實后的情況,上報到其主管部門。目前,兩家單位就處理意見已與村干部進行了溝通、協商,估計不久就會有回復,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區環保局對此事也很重視,積極做了一些配合工作。
我也會一直關注和跟蹤這一問題,使這個問題早日得到徹底解決。
隨后我又走訪了高地社區居民汪鳴忠,其妻向我反映家里的有線電視信號不好,畫面不清楚,有時還搜索不到頻道。回到單位后,我聯系了數字電視公司的領導,說明了情況。第二天一早,該公司派人對汪鳴忠家附件的線路進行了檢修,但沒有發現問題,又對周圍的信號進行了測試,也沒發現異常情況。工作人員與汪鳴忠取得了聯系,對其家中的電視及數字接收裝置進行了調試,線路是正常的,查明是因為雷雨天氣“惹”的禍。臨走時,工作人員告訴汪鳴忠,今后在使用中如有問題,聯系后他們會第一時間派人過來處理。
事后,數字電視公司將處理結果告訴了我。我想,如果我們的區級各部門、黨員干部都有數字電視公司這樣的服務意識,那么群眾反映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群眾與我們的心就會貼的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