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暑假里,我閱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讀罷感觸頗深!
幼年時,她曾因為自己遭遇的不幸而苦惱,甚至自暴自棄。黑暗在她弱小的心靈中留下一片陰影;她也曾獨自一人在黑暗的世界里徘徊。但是,自從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一切都改變了。海倫·凱勒開始坦然面對命運的不公,并欣然接受了生命的挑戰(zhàn)!堅強的她通過不懈的努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導下汲取知識,在黑暗的世界里積極探索,終于造就了她美好的人生。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殘疾人,竟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用她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在黑暗與無聲的世界里與病魔斗爭,更加鼓舞人心,讓人佩服!
馬克·吐溫曾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用生命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奇跡,源于她那顆不屈不撓的心,她用愛擁抱世界,用心感受一切!終于在黑暗中尋找到光明,給無望的世界帶來了希望!她是多么的樂觀、自信、勇敢和堅強啊!
書中的最后一章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她要看人,要看她親愛的莎莉文老師,看她的朋友,看鼓勵、幫助她的人。把他們的模樣都刻在心里。
第二天: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跡。
第三天: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來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我被她的善良,她的愛而感動!
這僅三天的時間對海倫·凱勒來說都彌足珍貴,她把自己想要做,想要看的事情都化為永恒不變的文字,因為永恒是她對光明不變的追求!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我為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信念所打動!她憑借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保持永恒的希望,期待未來……她的經歷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奮斗與愛心的含義與真諦!
海倫·凱勒——世界的奇跡,人類永遠的驕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讀完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不禁被海倫凱勒的樂觀心態(tài),以及克服天生帶來的不幸和不公的毅力所深深得感動。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海倫凱勒是一個盲人而已。但是,閱讀完了這本書之后,我現(xiàn)在才知道,她其實不僅僅是一個盲人,她還是一位聾人。要知道,小孩子學習語言,主要是靠聽,由聽及說。而一位聾人,因為聽不到聲音,基本上就學習說話無關了。但是,她不僅僅學會了說話,不但學習了本國的語言,還學習了好幾門的外語。一個聾人,能從口中講出多門語言的話,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就發(fā)生在了海倫凱勒的身上了。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一個人啊,做到這些事情,這是需要克服多么大的困難,以及需要多么強的意志力。一個聽不到看不到的人,理解能力要比我們正常人差得不只是一截。書中有一段描寫,海倫凱勒一直以為水和水杯是同一個概念,并為此和她的啟蒙老師爭吵。最后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她的啟蒙老師才能通過一種方式,讓她理解和水和水杯的不同。然而,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從來不會發(fā)生水杯和水分不清這種事情。
當然了,對于海倫凱勒來說,她的人生如此成功。如果只是靠著所謂強大的意志力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有面對不幸時的樂觀的心態(tài)。海倫凱勒面對生活的不幸,她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并且把這種樂觀的心態(tài)傳遞給身邊的人。正如她所說的:“一旦悲觀主義主宰了人心,生活便會變得一團糟,人的精神也會因此充滿煩悶與空虛。”她一直反對著悲觀主義,并一直把樂觀主義貫徹于她的生活當中。這或許也是能夠堅持她一直往前走的動力之一吧。另外,因為她是個盲人和聾人,所以一直只能去閱讀盲文,靠閱讀盲文來學習知識。閱讀盲文,靠的就是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摸那個字的形狀,才能把那個字認識出來。這樣的閱讀方式,其閱讀的困難之程度,以及和閱讀之速度,一定是遠遠的落后于常人的,但是海倫凱勒掌握和比很多正常人更豐富的知識,成績也比她的大學同學要好,這取決了她對于知識的向往。正是因為不能像正常人那樣輕易的學習到知識,所以,她才渴望知識,所以能一直堅持進行閱讀,并且這使她擁有了大量的知識,她熱愛知識。正如她所說的,她相信,知識即遠見,知識即光明。也正是知識,才讓她擁有了后來的地位。
這不禁讓我深深反思,身為常人的我們,我們幾乎沒有什么閱讀障礙,卻為什么不好好進行閱讀呢?懶才是我們最大的障礙吧,我們總是不能好好坐下來讀一本書,我們追求著娛樂至死的享受,我們享受那些短時間能給我們反饋和刺激的東西,所以,我們不能靜下心來,品味書籍里面的美好。
正如海倫凱勒所說的,她是因為沒有見過光明,才如此渴望光明。而每天能見到光明的我們,卻一直在浪費著這大自然給我們的美好,這是多么大的可悲的事情。一個珍惜時光的人,應該像每天是生活的最后一天一樣去度過我們的每一天,利用每一天的時間。我們總是喜歡跟風說,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到達,然后我們轉發(fā)完這句話,并給別人點了個贊,然后,繼續(xù)刷抖音的刷抖音,玩游戲的玩游戲。
像每天是最后一天能見到光明一樣,去使用我們的眼睛吧,這樣,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生命是這樣的充實,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但是,現(xiàn)實卻是很多人,都浪費著這些美妙的東西,永不停息的荒廢時光,卻不知道反思,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有些事情,正是因為我們與生俱來,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所以們也就已經習慣了,因此我們把這一切的美好,當成了理所當然,所以才不去珍惜,才不看重。但是,正是這些你眼里這些所謂理所當然的東西,那其實就是我們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美,讓我們去享受身邊的美,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的美妙,才不至于覺得乏味。
我們總是這樣,只有在朦朧暗淡時才念及燈火光亮,只有在冰天雪地時才懷念陽光溫暖,只有在一已然放手后才始知那是真愛,只有深處低估時才遙想過去的崢嶸,只有在鄉(xiāng)愁涌動時才痛恨旅途遙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三
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不禁讓我回味無窮,心中還有諸多的疑問,是什么信念讓海倫在無聲無光的生活中堅持下來?是勇氣,是愛,還是……這得讓我們翻開她的自傳,去細細品味這些蘊藏在文字里的情感,去感受海倫深埋在心底的“五彩世界”。
海倫·凱勒是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盲聾啞女作家。她靠著頑強的'精神和不服輸?shù)膭蓬^,沖進了世界一流的名校———哈佛大學,但是這些成果都離不開她的辛勤付出。
在初中時,她必須每節(jié)課都摸著沙利文老師的嘴唇與喉嚨,感受老師的發(fā)音與喉嚨的顫動。上課時,她記不了筆記,只能課后用打字機一一打出來。老師進行授課時,沙利文老師盡可能的將老師的意思全部都寫在手掌上。這是一項多么枯燥的活動呀,但是海倫·凱勒卻以堅強的毅力戰(zhàn)勝了困難。
她7歲時,沙利文老師就來到了她的身邊。一開始,海倫不愿意和沙利文相處,沙利文用獎勵的制度鼓勵海倫,獎品是她無法拒絕的蛋糕,之后的關系便慢慢地親近起來。利用這些機會,沙利文教會了海倫一些簡單用語和單詞,把它們拼在海倫的手心里,并用一些物品告訴海倫。告別了一段學習生活,海倫走進了田園,體會到了什么是“愛”,還來到了海邊,傾聽大海的波濤聲,拾幾個美麗的貝殼,好不快活。
海倫·凱勒的成功離不開她自己的努力,更離不開她的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是她打開了海倫·凱勒知識的大門。沙利文老師一生勤勤懇懇,對于海倫,她更專注與海倫的興趣培養(yǎng),而不是死啃書本。沙利文老師循循善誘,耐心認真。當海倫失望時,她給予鼓勵,讀書筆記.當海倫煩躁時,她耐心引導。每次上課,沙利文老師必須把教材的盲文版先準備好,以便海倫閱讀。最麻煩的還是幾何,必須將用鐵絲制作成的幾何圖形放在坐墊上,讓海倫去感受。
合上海倫·凱勒的自傳,心里只有一句話想說,那就是:堅強是戰(zhàn)勝困難的最好武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四
蒼綠濃密的樹陰下,靜寂的小院里,柔和的燈光中,處處留下了我讀書的印跡。
長長的暑假,我如饑似渴,讀了好幾本書。這些書恰似甘霖滋潤著干旱的“土地”,如陽光溫暖了我的心。故事中的人喜,我喜;故事中的人憂,我憂;故事中的人面對挫折、不折不撓,我的`內心也為之而顫動。(真是心隨“書”動!)這些書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是一位殘障的教育家,被認為是十九世紀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在她十九個月的時候,一場大病殘忍地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從此以后,她再也聽不見大自然美妙動聽的聲音,再也看不見絢麗多彩的世界。八歲時,父母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師——莎莉文小姐,海倫在家人和家庭教師的幫助下,先后在柏金斯盲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就讀,最終考入哈佛大學,并嘗試寫作。
海倫·凱勒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孩兒,由于她又盲、又聾、又啞,學習對她來說就如登天那樣難。剛進入劍橋中學的時候就遇到了麻煩。老師開始上課時,海倫卻遲遲沒有得到所修科目凸版的課文。由于班上學生人數(shù)多,老師也不能給一些特別照顧。這時,她并沒有放棄,而是以更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迎頭趕上,最終如愿以償,考上了哈佛大學。
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海倫不怨恨不氣餒,并能勇敢地接受噩運的挑戰(zhàn),用愛心去擁抱整個世界。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類是可以戰(zhàn)勝命運的。她還將自己所經歷的痛苦和幸福記錄下來,以勉勵后世。多么令人敬佩的人啊!她就像一顆閃亮的星星,發(fā)出璀璨的光芒,照亮后人前進的方向。
這個暑假,我能結識這位偉大的女性,真的特別興奮。與之相比,我覺得太慚愧了。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就像一只縮頭烏龜,不敢勇敢面對。現(xiàn)在,我不想再做縮頭烏龜了,我要像凱勒那樣永不停歇,做一個真正的強者,學會用陽光般的愛心擁抱這個燦爛的世界。(榜樣的力量!)
同學們,捧起好書吧,讓知識的種子在我們幼小的心里發(fā)芽、生根、開花、結果,讓好書伴我們成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五
今天,我終于閱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海倫·凱勒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使我從中受益匪淺。
書中介紹了美國盲童女學者、教育家海倫·凱勒一生的事跡。海倫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于一般人而言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可海倫并沒有向命運的不公正待遇所屈服,她回報世界的是博大無私的愛心。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學習手語與人溝通,漸漸開啟了走向世界的窗口。求知欲旺盛的她,戰(zhàn)勝了身體殘缺的困難,堅韌不拔地努力著。為了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她學習多種語言文字;為了能夠更直接的與人溝通,他克服了聽力障礙學習說話。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說話,并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拉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業(yè),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從此以后,她把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yè)之中,受到了許多國家f、人民及高等院校的贊揚和嘉獎,一生中擁有無數(shù)的鮮花和掌聲。
一個盲聾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確令人稱奇。如果海倫屈服于不幸的命運,那她將成為一條可憐而又愚昧無知的寄生蟲。可是她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受人尊敬的`人。
海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它讓人們受到極大的鼓舞,使那些虛度年華的人悔恨不已。我讀了這本書,常常問自己:海倫光輝的一生,給予那些殘疾人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難道對于我們這些健康人就沒有一點啟示嗎?不,不是的。記得海倫曾經提過這樣的問題: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將要失明,那么,你今天要看看什么?這使我們感到:我們這些健康人,不能遲疑,不能虛度年華,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幸福的生活。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今說過:“實際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如果說,拿破侖是戰(zhàn)場上的勝利者,是叱咤法國大地的亂世梟雄。那么,海倫·凱勒則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運低頭、立志驅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我看完此書,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嘗試過,才會懂得自己該選擇什么;只有奮斗過,才會知道自己該放棄什么。比別人多一點努力,你就會多一份成績;比別人多一點志氣,你就會多一份出息;比別人多一點堅持,你就會奪取勝利;比別人多一點執(zhí)著,你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六
書,是人類知識的海洋,進步的階梯。沒有了書會顯得我們的生活枯燥乏味。就在每次的閱讀考級中,書給予了我無限的快樂和豐富的知識。就這樣我愛上了看書。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本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是我從閱讀考級中推薦書目里知道的,當時一聽題目,我就覺得這本書可能會很好看,內容肯定會勵志。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這本書的內容的確特別的感人、勵志。
講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小時候得了一場重病,導致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于是她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別人說的話都聽不見去,給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來到了她的身邊。沙利文老師教海倫拼單詞、摸盲文,就這樣海倫學會了自己生活、閱讀。隨著海倫漸漸的長大,海倫開始考大學了,最后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
這本書還告誡我們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所給的一切事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七
父母、老師經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通過讀美國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更徹底地懂得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把海倫·凱勒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光明的渴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我們深受感動,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小時候因一場疾病而使她墜入了黑暗和寂靜的深淵。從此,一切事物從她的視覺和聽覺中消失了。但她用驚人的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不懈的努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一次又一次克服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接受命運的挑戰(zhàn),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震撼了全世界。
海倫·凱勒在書中寫道:“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多好啊﹗”這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是啊,時間是有限的,猶如長江水永遠奔流向前,源源不斷。然而,每個人所能利用、享受的時間卻是有限的,是轉瞬即逝的。同學們,每當你打電腦的時候,日子從鍵盤上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中閃去。人生雖短暫,但細細地算一算,一生中我們有多少時間在工作、學習呢?現(xiàn)在,我真想對那些“逍遙快活”的人大聲地說:“覺悟吧,不要盲目沉醉于所謂‘快樂’之中了。快點領悟時間的寶貴,好好利用時間,不要讓它再悄悄溜走了。”陳忠實曾經說過:無論往后生命歷程中遇到怎樣的挫折,怎樣的委屈,不要動搖,不必辯解,走你自己的路吧!因為任何動搖包括辯解,都會耗費心力,耗費時間,耗費生命,不要耽擱自己的行程。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這是書中的一句話,細細想想,這句話不無道理!當你身體受到傷害時,才會留戀以前健康時的歡聲笑語;當你回首往事時,才會有一種希望“時光倒流”的迫切愿望;當你失去光明時,才會愛惜以前那雙明亮的大眼睛……啊,朋友,每天的生活,如果都當再過三天就要死去那樣安排,情況會怎么樣呢?那樣我們每天都能認真完成自己的功課。一舉一動都注意禮貌,做什么都爭取不出錯,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就會明顯突出人生的價值,這樣得到的成果,會有多么大呀!可見,珍惜周圍的一切,熱愛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是何等重要!我們要把握好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想到去珍惜。
我們如何珍惜自己的每一天呢?海倫·凱勒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失明的我想給所有看得見的人一個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永遠失去光明。”讓我們像盲人珍惜視力那樣,珍惜自己的每一天,珍惜自己的生命。這本書更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的目標,就不會被束縛,要創(chuàng)自己,主宰自己!以海倫為榜樣,向她學習,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八
走進書店,偶然間發(fā)現(xiàn)一本書,叫做《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那時我十分開心,因為在前不久,在一堂語文公開課上,我們學習了《海倫·凱勒》這篇課文。在這堂課上,我們?yōu)楹悺P勒的不幸而十分同情她,同時,也為海倫·凱勒的堅持不懈而十分敬佩。在這堂課上,我們不僅認識了海倫·凱勒,老師還為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老師告訴我們《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體小說,這本書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杰作”。就這樣,我對《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十分好奇,想迫不及待的看這本書,想知道海倫·凱勒在黑暗的世界里是怎么生活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本名著,我當然不是第一次聽到。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時,很奇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什么要給“我”三天光明?為什么說是假如?這三天光明“我”準備干什么?滿腦子的問題在腦海里浮現(xiàn)。經過那堂課,這些問題才一一解答。因為海倫·凱勒是個盲人,對于盲人來說光明是他們最好的禮物,僅僅給他們三天光明,他們也會喜出望外。可是他們連三天光明也得不到。設想,一個正常人能活到85歲,那么對他們來說,別說擁有三天的光明,就算擁有三年的光明也不足為奇。更何況海倫?凱勒不只是看不見,他還聽不見。對于海倫·凱勒來說,這個世界只有黑色,這個世界沒有任何聲音——我相信大家都玩過摸黑。這個游戲就是大家躲起來。你必須得蒙上布去抓別人。僅僅就玩這個游戲,我看不見周圍的事物,就十分難過。很想把布摘掉,更何況這個游戲也就十幾分鐘。而海倫·凱勒卻艱難地度過了整整的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十幾分鐘和87年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但他并沒有抱怨,對她來說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就是她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就是她的樂曲,別人嘴里的微笑就是她的快樂。
在這本書中,海倫·凱勒計劃了她三天的安排:
第一天,她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她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yōu)榘讜兊膭尤似孥E。
第三天,她要在現(xiàn)實世界里,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海倫1凱勒在書中還說道我們也可以想想假如還有三天光明,我們會怎么樣?于是我把自己當做盲人,也設定了三天的安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們感受到海倫·凱勒在黑暗的世界里度過的種種困難,也讓我們看到海倫·凱勒的堅持不懈。它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完完整整地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是上帝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我們不應該在奢望什么,我們應該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但是如果你不是完完整整地來到這個世界,你也不應該向上帝抱怨一切,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在于有的人尋找到了這扇門,而有的人以為上帝沒有給他任何機會,就放棄尋找。而海倫·凱勒就堅信上帝會為自己打開一扇門,所以他尋找到了。海倫·凱勒的例子就讓我們明白不管你怎么樣,只要你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有一線希望。我們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你不學無術,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面對你的只有失敗;如果你勤奮苦學,充實得過著每一天,面對你的就是成功。
所以我們何不充實得過著每一天,認真地完成每一件事,如果這樣,成功也許離你不遠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九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讀過了,這個假期我又重讀了一遍。這本書系統(tǒng)的介紹了海倫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
海倫·凱勒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她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全世界帶去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有87年是在無光,無聲,無語的封閉世界。就是這個處于盲聾啞世界的人卻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的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難怪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句話:“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在這本書中海倫給我們展示了她的“最有興趣和最有價值”的一些故事,展示了她從剛開始的迷惑,彷徨,無助到后來勇敢堅強的心理路程。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后,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lián)系,這個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后,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劃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zhàn)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xiàn)實環(huán)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斗。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象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xiàn),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海倫在她寫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有一句話令我非常感動。當她終于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不少字時,高興地寫道:“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一句話使我感到即使把再大的苦難擺到她面前,也顯得脆弱、不堪一擊!有的人會笑話她在裝,可是當一個又聾又啞得人終于學會了拼寫文字,這對于她來說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啊!看看我們的條件,無疑是比她好百倍千倍,可是說實話,卻從沒有人享受到過她那樣的幸福。
“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成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快樂。”海倫并沒有因自身的殘疾而把自己封閉起來,相反,她樂衷于室外活動喜歡用手觸摸雕塑去感受它的曲線的節(jié)奏感,她認為自己可以從希臘的大理石神像上覺察到古希臘人情緒的波動,她甚至可以感到月光灑在自己的臉上!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感動的幸福!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高尚的人談話。在這本書中,隨著海倫的娓娓道來,我終于觸摸到了海倫圣潔的靈魂。海倫·凱勒的成功為我們每一個人提供了范例。朋友們在孤獨無助的時候,不妨用心靈與海倫對話,不妨用心靈去讀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十
海倫·凱勒,她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無望世界帶來希望!她雖然是個聾啞人,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她的堅強與不懈的努力感動了蒼天,觸動了大地,這讓她學會了讀書、做飯、澆花、寫信……,正是堅強和努力使她成就了一番事業(yè)。
假如我也是一位聾啞人,如果給我三天的光明,第一天我會用來感激,感激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第二天,我會去大街小巷看一看,看看我生活過的地方,找找兒時的感覺,或者去公園玩一玩我沒玩過的,見見我沒見過的……第三天,我要去看日出日落,去大森林中感受大自然,接觸大自然,聽聽鳥兒蟲兒們的叫聲,摸摸郁郁蔥蔥的大樹。
可能我這三天的光明沒有海倫的快樂、奢華,但她使我感受到了聾啞人對光明的向往、對生活熱愛、對時間的珍惜!海倫·凱勒曾經說過:“如果每個人在他的初始階段患過幾天聾盲癥,這也許將是一種幸福。因為黑暗會使他更加珍惜視覺,啞默會教會他更喜慕聲音。”我沒有真正經歷過這樣的生活,如果我經歷一次,一定十分害怕,一定會放棄、會痛苦、會難過……但海倫不一樣,她用她的堅強和努力創(chuàng)造了生活的奇跡!
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突然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名醫(yī)術高超的醫(yī)生。我要用我高明的技術去救治每一個像海倫一樣忍受病痛而堅強生活的人,不但治療她的疾病,如果她有放棄的念頭,我還會去勸導她、鼓勵她,讓她真正認識到這個世界是多么五彩斑斕、充滿快樂!海倫在這本書中寫道:“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要把最寶貴的第三天留給博物館,對整個世界匆匆一瞥,看人類進步的艱難曲折,看歷史興衰和滄桑巨變。”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滿足!可見她對光明是有多么強烈的渴望和向往。我要用我高超的醫(yī)術,把光明送給她,滿足她所有的愿望!
古話說的好,有得必有失!雖然上天剝奪了她看望世界的欲望,卻讓她變的更加聰慧和勇敢;上天奪走了她聽到世界的震撼,卻讓她增強了堅持與追求的信心。海倫沒有因為她的聾盲癥傷心不已,而是以更加快樂的態(tài)度面對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海倫·凱勒,就是她讓我更加堅定了實現(xiàn)我的夢想的信心和決心,就是她讓我更加努力更加堅強,使我放飛夢想,自由翱翔!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十一
這個寒假我讀了幾本課外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告訴我這樣一個道理:珍惜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時已經晚了。
故事講述了因一次疾病使一個健康的小女孩生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生活中,遺憾的是她一生只享受了一年的光明生活。但她對生活沒有去信心,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家庭老師沙利文的幫助下,最終考上了哈佛大莎莉文就像是沙漠中的一絲絲救命的清泉,給了海倫無限的希望。對于從小的這段經歷這樣寫道:“那時候,我仿佛感覺到被一只無形的手緊緊抓住。于是,我拼命的想掙脫種束縛!”
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學會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單詞。其中莎莉文老師教海倫“水”這個單詞時的場景使我映像深刻,也突出了海倫對學習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望。當“水”這個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動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她感受到了:“啊!原來宇宙萬物都各有名稱,每個名稱都能啟發(fā)新的思想。她轉變了認識事物的態(tài)度,用心的眼光去審視每件事物的內在。”
莎莉文是海倫成為大作家這條道路上的指明燈,她引領海倫在光明的道路,即使學習的過程充滿辛酸,但是現(xiàn)在的成就足以平復她那顆干涸的心。
海倫用堅強戰(zhàn)勝了一個又一個挫折。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賴在地上不愿爬起,更勝者坐在地上一輩子不敢直視困難,只想退縮。
我身邊的人,因為前幾年的金融危機,失去工作,他就像一孩子一樣跌到了就不肯爬起每天愁眉苦展用酒煙消磨時間代替痛苦。可是你在看看海倫,五官三殘,對我們這些正常的人來說真是太痛苦了!可她卻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克服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學習榜樣和典范。與她相比我們真是沒有理由一蹶不振,永遠放棄機會站起來。
讓我去學習海倫身上令人敬佩的氣質,在困難面前不要放棄,要勇敢的面對,只有這樣才能鍛煉我們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