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一
1、先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看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學生看后談感受。2分鐘
多媒體出示作者簡介。齊讀。1分鐘
3、結合課文第一段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2分鐘
讀了這一句,你認為課文應著重抓住那個字詞來寫——這也是本文的文眼。
讀了題目以及第一句,你又會產生一些什么疑問?說說看。2分鐘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課文。
1、速讀課文,注意勾畫,思考:(6分鐘)
(1)作者在文中著重寫了哪些動物,各是哪些自然段寫的?
(2)分別寫了這些動物的哪些趣事?
2、指生回答,明確
僅僅是一個逗笑的人嗎?談談你的看法。(8:22)3分鐘+3分鐘
先用兩三分鐘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然后推薦一位同學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并試著給同學點評。(8:42)5分鐘
1、小結本文
說說你學了本文,有什么收獲?
正是這樣的`專注投入,忘我工作,勞倫茲的生活中才有了這樣逗笑有趣的情景,他的筆下也才有了這樣幽默風趣的文章。
2、你與動物的故事也一定非常有趣,非常精彩。回憶一下,選一個你印象深刻的情景,用你同樣精彩而獨到的文筆寫一寫。寫在日記本上。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二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欣賞精彩語段,學習文中準確嚴謹而又生動傳神的筆法,體會行文的活潑又不
乏幽默的'特點。
3.體會作者對動物、自然的摯愛,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為
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三
1.借助課文批注,用學寫批注的方法理解文章內容,能流暢的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和語言特色的看法。
2.交流批注結果,對批注進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風趣幽默的語言。
3.在感受風趣幽默語言風格的過程中,感受科學研究者專注忘我的工作熱情以及對動物的熱愛。
教學重點:默讀文章,運用互評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的特點。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風趣幽默的特點,形成表達完整的語段,并能夠獨立按要求做批注。
本課主要采用默讀法、賞讀評議法、讀寫結合的方法,完成教學。
1.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通過默讀和評價批注來完成的。
2.在修改批注環節,引導學生反復品讀,讀寫結合,形成完整語段。
導語: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自古以來人和動物之間就有很多難忘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勞倫茲的《動物笑談》。
同學們課下已經完成預習,讀完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預設一:學生從閱讀的整體感受談起,認為文章好玩,讀起來很有意思。
教師引導:抓住題目文眼“笑”字,統領全篇。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理解題目含義。
預設二:學生從感興趣的事件說起,講述文章中的趣事。
教師引導:把復述變為概括,在此基礎上,概括文章中另外三件趣事。
第一件:我一個大男人,屈膝彎腰低頭,爬在草地上得意的學鴨子叫,嚇呆游客。
第二件:我發出如殺豬般嚎叫,喚回高空中的可可,四周的人腳下生根似的定在那里。
第三件:可可咬掉父親身上的所有扣子,整齊排放,父親抓住褲腰,大聲咒罵。
第四件:可可把毛線團纏繞在檸檬樹上,令家里來的客人驚詫不已。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快速概括趣事,理清文章思路。
《動物笑談》中作者行為令人捧腹,動物故事同樣逗樂,語言表達更增加笑點,下面我們一起借助批注,走進文本,品味笑談之趣。
借助批注提示,用做批注的方式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1.以112頁批注提示為例“寫鸚鵡的調皮,仿佛是在寫一個孩子,分明帶有感情。”借助批注,發現提示詞(調皮、感情)。
2.回歸文本,確定關聯語句。
3.理解情感,形成新批注。
預設:學生從第19段內容進行理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團團柔軟的毛線是干什么用的,它總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線頭,很快地飛到空中,把一整團線都打開來,就像一個紙風箏拖著一條極長的尾巴。它總是躥得高高的,然后就繞著我們屋子前面的檸檬樹有規則地打起轉來。
批注:作者運用“一口咬住”“飛”“打開”“躥”“打起轉”等一系列動作描寫,生動描寫出可可圍著檸檬樹繞線團的熟練敏捷,“總是”體現可可喜愛這種玩法,樂此不疲,調皮的樣子躍然紙上。作者講述可可的游戲本領,言辭中有一種如對自己孩子般的寵愛欣賞,充滿自豪。
【設計意圖】借助批注提示,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自己能夠獨立批注,形成語段。
對課旁批注進行再批注,能評價探究,理解中心。
1.以107頁批注為例:“逗笑”“怪誕不經”“瘋子”,這位動物觀察者會有怎樣奇怪的行為?組內互評,完成批注內容。
2.組內探究,給課文的批注再追問出一個問題。
(預設:他為什么這樣做?他真的瘋了嗎?你認可動物觀察者的行為嗎?為什么稱自己是“怪誕不經”“瘋子”呢?)
3.追問的問題交流,講清楚追問的問題答案。
4.預設對批注的完整作答。
預設一:奇怪行為是我一個大男人,屈膝彎腰低頭,爬在草地上得意的學鴨子叫。我認為作者的行為瘋狂,場面逗笑,這種所謂的“瘋子”舉動其實是為了探求真理,是出于對科學工作的`癡迷熱愛。這種親身實驗,忘我投入的科研精神真令人敬佩!“怪誕不經”“瘋子”這種調侃式的自我解嘲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使語言更風趣。
預設二:奇怪行為是我發出如殺豬般嚎叫,呼喚高空中的可可,四周的人腳下生根似的定在那里。在大庭廣眾之下模仿高難度的殺豬般的叫聲,還要面臨可可是否聽從召喚的風險,面臨人們的質疑不解,作者內心的猶豫、顧忌讓人感同身受,令人發笑。我認為作者大聲呼叫的行為在人們眼中著實怪誕,但他對動物可可的熱愛令人佩服,他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設計意圖】做批注,不僅理解課文內容寫了什么,更要學會對內容進行評價,進而感受作者對科研工作的熱愛和投入。
本節課在交流評改中,既學習了寫評注,又品味了課文語言生動幽默的特點,幽默一笑之余,更感受到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專注忘我,感受到動物對人類的信任是來自于人對動物的喜愛和尊重,讓我們像作者一樣尊重熱愛動物。
1.自主閱讀,給文章再做兩個批注。
2.課外閱讀《所羅門王的指環》 。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四
七年級語文備課組
組長簽名:
授課人:
教學目標;1 了解作者與動物相處的趣事。
2 學習第一人稱敘事手法,體會襯托手法的作用。
3 愛護動物,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為時,常常會發生一些妙事,不過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
2.課文寫了黃冠大鸚鵡“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給你印象最深?
第一件:在艾頓堡車站,“我”對前來尋找我的鸚鵡可可大聲喊叫;第二件:鸚鵡可可把父親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來;第三件:鸚鵡可可把母親的毛線纏繞在樹上。
示例:喜歡第三件趣事,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聰明,淘氣,像個淘氣頑皮的小孩,惹人喜愛。
3.作者和動物們建立了非常親密的關系。這種親密關系是如何建立的?試結合課文做具體說明。示例:小鴨出殼后,我學著母水鴨的叫聲,不停地喚著它們。這些小鴨子就一點也不怕我,它們信任地望著我,擠成一堆,聽任我用叫聲把它們帶走。我帶著那群小鴨子在我們園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著,和小鴨們打成一片,成為小鴨們的朋友。
二)自由朗讀,品味語言
1.本文的語言幽默風趣。而對“我”心理活動的描寫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這樣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示例一: 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發現村里的大街上已經擠滿了人,他們驚愕的神情與那堆觀光客在欄桿上的表情一樣。如果這時我把衣服脫掉,再向他們解說一番,相信他們會明白原委;但是這樣做那些鳥就會認得我了,失了我化裝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搖了搖尾巴,然后很快地從閣樓的天窗消失。
分析:這處心理描寫交代了“我”不向他們解說一番的遠原因,從這里我們看到作者以動物研究為趣,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
示例二:“老天!這不是可可嗎?它的翅膀穩定地動著,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長途飛行?”“我怎么辦?該不該喊它一聲呢?”
分析:表現出作者與大鸚鵡朋友式的相處時對鸚鵡的關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果然,這一次這些小鴨子一點也不怕我,它們信任地望著我,擠成一堆,聽任我用叫聲把它們帶走。
賞析:使用擬人的修辭,賦予小鴨子以人的靈性,寫出了它們可愛的情狀。
三、
課堂小結1從作者身上,我們學到了哪些與動物相相處的方式?
示例一:親近動物,才能取得動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動物的習性,才能和動物和諧相處;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動物,你會發現動物的美。
2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類“高貴的身段”與動物打成一片,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科學態度? 作者熱愛自己的事業并對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獻身精神,專注于科學研究。
三、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五
1、理解并積累字詞。
2、感知作者專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3、體味文章幽默風趣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語言的幽默風趣,注意體會這種幽默的效果。
2、學會使用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動物。
導入新課
“動物笑談”,意思是談論和動物有關的趣事、笑話。瀏覽課文,了解故事內容,體會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資料助讀
康拉德?勞倫茲(1903-1989+,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1973年由于對動物行為學研究方面開拓性的成就而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攻擊的秘密》《雁語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地呈現眼前,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友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產生更深一層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從而體會生命的真詩。
本文節選自《所羅門王的指環》,這是作者專門為一般讀者和大眾介紹動物行為的第一本通俗自然科學著作,膾炙人口,風靡全球已近半個世紀了,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動物行為經典,在這部動物行為經典著作里,勞倫茲以優美而生動的筆觸,詳盡地描述了蒼鷺、黃鸝、狗、鸚鵡、戴帽猿、鱒魚、水鴨、禿鷲、鸛鳥、鷹、燕雀、八哥、知更鳥、希臘龜、天鵝、鵪鶉、企鵝等上百種野生動物及家養動物的生活與行為習性,趣味盎然,簡直就是動物上臺演的一個個小品,作者不過是扮演了攝影師而已。
2、朗讀課文,讀準生字詞。
嗔怪鳧麝香鴨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怪誕不經:離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徑庭:形容彼此相差很遠。
3、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做水鴨子的實驗的經過和黃冠大鸚鵡“可可”的趣事,既有作者與水鴨子、大鸚鵡相處的荒誕經歷,又有大鸚鵡的“惡作劇”。
二、深入情節梳理思路
1、本文語言文字幽默風趣,談論了和動物有關的趣事,讀了覺得很好笑。
2、為什么艾頓堡的居民都把“我”當瘋子了?
作者怪誕的實驗行為讓人不易理解,可見作者的專業素養。
3、第十二自然段結尾運用了一個感嘆,兩個反問,反映出“我”此時怎樣的心理?
吃驚、疑惑、興奮。
4、品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說說它們用得好的理由。
(1)不過逗的主角常常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
“逗笑”是全文的文眼,全文寫了令人好笑的趣事。
(2)只見這位老先生彎身子,蹣跚孝過來,兩手緊緊地住褲腰。
幾個動詞生動準確,寫出了父親的尷尬。
三、課堂小結
備課筆記: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六
1、通過本次習作指導,教會學生“抓住特征描寫人物”的方法,初步掌握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方法。
2、體會細節描寫對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達效果,學會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
3、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積累的習慣,并鼓勵學生將觀察到的信息有創意地表達出來。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七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本課“嗔怪”“怪誕不經”“大相徑庭”“神采奕奕”“蹣跚”等詞語;
2.默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3.圈、畫重要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詼諧幽默的特點;
4.體會作者對動物的熱愛,感受科學工作者的專注忘我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1..圈、畫重要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詼諧幽默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動物的熱愛,感受科學工作者的專注忘我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1.圈、畫重要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詼諧幽默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ppt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導入新課
——這段文字節選自課文《動物笑談》
二、簡介作者
康拉德·勞倫茲(1903-1989),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獲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代表作有《所羅門王的指環》《攻擊的秘密》《雁語者》《狗的家世》等。
三、合作學習一,識字寫字
1、組內學習課后字詞:會讀、會寫
2、當堂默寫字詞
四、自主學習,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自己默讀全文,思考,文章談論了和動物有關的什么趣事、笑話?
明確:(1)帶小鴨子在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驚嘆了觀光客;
(2)在艾頓堡火車站模仿大鸚鵡的鳴叫喚回黃冠大鸚鵡;
(3)可可咬掉了父親身上的扣子,并整齊地排在地上;
(4)可可把整棵樹都纏上鮮艷的毛線。
2、總結文章的結構:總——分
五、合作學習二,品味語言,模仿表演
1、尋讀課文,找出你覺得詼諧幽默的語言加以品味。
我喜歡課文第節的,因為
2、按要求模仿表演
場景一:
水鴨媽媽帶著小水鴨在草地上爬著
要求:1、鴨媽媽屈著膝,彎著腰,低著頭,學母水鴨的叫聲
2、小水鴨一邊叫,一邊跟著走
場景二:
水鴨媽媽帶著小水鴨在草地上爬著,突然站起來
要求:1、鴨媽媽站起來,仍然叫著
2、小水鴨,不動了,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卻不會超上方看,沒有多久,就像被棄的小鴨子一般,發出細細的尖叫,哭起來了。
場景三:
水鴨媽媽帶著小鴨子在草地上爬著,突然不繼續叫喚
要求:它們就要尖聲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聲,它們就以為我死了,或者以為我不再愛它們。
六、合作學習三:探究作者形象
文章中所寫的作者勞倫茲那些看似古怪的行為,你能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1、熱愛動物;2、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七、拓展延伸
說一說你和小動物的趣事
教師補充:
一天,我的姨媽們和幾個相熟的老太太一起在我們家的走廊上喝茶,她們圍著一張很大的圓桌子坐著,桌子中央放了一淺碟很細的糖粉,這只鸚鵡打外面飛過,俯沖而下,發現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突然像個直升機一樣掠過桌面,一轉身就不見了,糖粉經它這么一來,也不見了。只見桌子四周卻坐了七個涂滿了糖粉的老太太,臉上像麻風病人一樣白得像雪,每個人的眼睛都閉得好緊,實在是“美極了”!
八、推薦閱讀
“所羅門王的指環”是一個魔戒,所羅門王戴著它,就能夠聽懂鳥獸魚蟲的語言。勞倫茲借用這個傳說,給世人“談談動物的私生活”,寫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羅門王的指環》是最受歡迎的一部,課文《動物笑談》是其中的一個精彩片段。
課后閱讀書籍《所羅門王的指環》
九、總結課堂
本文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講述了四個有趣的故事,表達作者對動物的熱愛以及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十、布置作業
請以“我就是那只”改寫課文。
要求:
1、補全題目:可填“水鴨子”或“鸚鵡”;
2、可合理想象;
3、不少于600字。
公眾號:又見櫻花雨
動物笑談教案兩課時篇八
第五單元主題是“生命之趣”,《動物笑談》是一篇細節生動、語言幽默的科普作品,作者用風趣的語言來描述自己進行動物科學實驗的過程以及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細節,字里行間對動物的喜愛和欣賞,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四個單元的學習,已經初步具有把握散文作品的情感內涵和語言特色的能力。但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平時較少接觸科普類的文章,本文篇幅又略長,部分內容和詞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完全有必要引導學生在自讀時采取閱讀旁批及課后提示、圈點勾畫、摘錄關鍵語句、自主批注與質疑等多種手段來指導學生的默讀,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促使他們邊讀邊思考,理解文章的深層意蘊。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文章,能用勾畫重點語句方法厘清文章脈絡,概括文中事件。
2.能快速摘錄文章中關鍵語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態度。
3.能對文章中重要內容進行批注,自主質疑,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教學重點】用圈點勾畫等方法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用批注形式表達閱讀感受,自主質疑。
【教學過程】
(一)初次默讀,感知文意。
1.導語:很久以前,所羅門王擁有一個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這個戒指,就能夠聽懂鳥獸蟲魚的語言。同學們想不想擁有這樣一枚神奇的戒指呢?更神奇的是,幾十年前,奧地利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不需要戴上魔戒,也能輕松和動物“對話”。他為了和動物“聊天”,竟然蹲在地上爬行,還不停地嘎嘎叫,被路人看成一個瘋子。其實,他可是個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他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給我們揭開了動物身上的許多秘密。大家想不想結識這個人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動物笑談》,了解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的傳奇人生。
2.出示任務:ppt出示默讀?勾畫
學生自主默讀課文,勾畫語句。
3.反饋指導:
(1)學生展示表明時間變化、地點轉換的語句,根據自己勾畫的句子,不看書回想課文內容,然后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事件,并自己歸納文章寫了哪幾件可笑的小事。
學生勾畫的語句:
有一段時期我正在做有關水鴨子的實驗……
記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鴨蛋拿給一只麝香鴨代孵……
于是我立刻著手去做這個實驗。就在復活節后的第七個星期天……
六月里的一個周末,我從維也納坐火車回艾頓堡。
又有一次,這只鳥的惡作劇把我嚇了一大跳。
歸納四件趣事:作者學母鴨的叫聲,在地上屈膝爬行,帶小水鴨前行;在公共場合,為了喚回皇冠大鸚鵡,作者居然模仿大鸚鵡的鳴叫;他養的鸚鵡愛搞惡作劇,竟敢即把老教授衣服上的扣子咬掉排成一堆;調皮的鸚鵡還故意把鮮艷的毛線纏到門前的檸檬樹上。
(2)學生展示勾畫的幽默風趣的句子,自主交流感受。
交流示例圈畫語句:我連忙趕去,只見這位老先生彎著身子,蹣跚地走過來,兩手緊緊地抓住褲腰。
感受:“彎”“蹣跚”“抓”等詞語,寫出了父親對“可可”的惡作劇的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狀,令人忍俊不禁。
教師提示學生默讀課文后面閱讀提示,對文章中幽默效果加深體會。
4.小結:通過第一遍默讀,同學們已經能夠簡單描述作者筆下的四件趣事。作者的語言如此幽默,文章的內容又是多么有趣啊!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還想告訴我們什么,還需要大家再次默讀文章。
(二)再次默讀,領會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態度。
1.出示任務:ppt出示默讀?摘錄
默讀課文,按要求在本上摘錄下列語句:
(1)請摘錄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或議論抒情的語句,自己寫一寫這些句子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
(2)請摘錄文中能反映作者行文思路、能概括文章段落中心的關鍵語句,自己歸納一下這些句子反映了怎樣的主旨。
學生自主默讀課文,按要求摘錄相關內容,完成學習任務。
2.反饋指導:學生自主找出自己勾畫的關鍵語句,進行交流,互相點評。
學生摘錄示例:
摘錄: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為時,常常會發生一些趣事,不過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
歸納:本句總括全文,表明文中逗笑的主角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從而強調科學工作者從事研究時應該具有的嚴肅認真的態度,嘲笑動物的行為并不可取。
3.小結:通過第二遍默讀,相信同學們一定感受到了作者勞倫茲是一個嚴謹、富有愛心的科學家,他的字里行間包含對動物的喜愛和欣賞,體現出他對生命的極大尊重。
(三)第三次默讀,批注、探究。
1.導語:同學們,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一邊讀書,一邊動筆作批注是一種效的閱讀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親身體驗一下。
2.出示任務:ppt出示默讀?批注
認真閱讀文章旁邊的批注,在書上回答批注中提出的問題。
默讀課文,參照課文旁批示例,利用批注的讀書方法,把讀書感想、對課文的困惑和質疑隨手批寫在書中的空白地方,幫助自己深入理解與思考。
學生自主默讀課文,做旁批。
3.反饋指導:
(1)學生自主展示與交流旁批中的讀書感想,互相點評。
示例:第六段中“它們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卻不會朝上方看,沒有多久,就像被棄的小鴨子一般,發出細細的尖叫,哭起來了”。
學生批注:在作者筆下,這些小鴨子真像一群頑皮可愛的孩子!作者以人的心理來揣測小鴨子的行為,充滿了人情味,可見他是多么喜愛這些小動物!
(2)教師將學生旁批中的質疑和困惑匯總,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大家一起分析探討解決。
示例:旁批:作者為什么要反復地寫自己草地上帶領小鴨子爬這個逗笑的情景呢?
解答:作者目的是交代不明原委的人容易把我的行為視為怪誕或發瘋的原因。同時,反復做實驗,可以看出“我”對科學工作的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寫出自己的行為總是令人發笑,增強了文章幽默風趣的效果。
4.總結:科學研究不全是為了實用,追求真理本身就充滿了樂趣。透過課文風趣的文字,我們感受到科學工作者專注忘我的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我們要像作者一樣熱愛動物,敬畏生命,與其他動物友好相處。
(四)作業:拓展閱讀。
(1)根據文章內容,請寫出你有可能課外閱讀《所羅門王的指環》的兩個理由。
(2)課后閱讀《所羅門王的指環》,請對你自己感興趣的一章進行圈點勾畫和批注,早讀時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