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一
1、感知理解歌曲內容,能夠愉快地演唱歌曲,準確地;
2、通過欣賞、隨樂意歌詞以及看圖仿編歌詞等活動,;
3、體驗森林動物生活的自在和快樂;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呂;
2、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1、感知理解歌曲內容,能夠愉快地演唱歌曲,準確地唱出弱起拍。
2、通過欣賞、隨樂意歌詞以及看圖仿編歌詞等活動,學習完整正確地演唱歌曲。
3、體驗森林動物生活的自在和快樂。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呂。
2、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3、圖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貓、小提琴、喇叭小鼓。
4、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及小鑼若干。
1、打擊樂活動:小看戲。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給《小看戲》伴奏。
――教師:剛才,你們用了哪些樂器演奏《小看戲》的?
2、教師朗誦歌詞,感知歌詞內容,帶領幼兒學習念歌詞。
――教師講述歌詞《森林音樂家》第一段歌詞。
――教師出示小松鼠圖片和小提琴樂器圖片,帶領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
3、學唱歌曲《森林音樂會》第一段。
――引導幼兒看圖片,教師放慢彈奏音樂,帶領幼兒隨著音樂有節奏地念歌詞。
――教師演唱歌曲.鼓勵幼兒隨著音樂跟唱。。
――教師:小松鼠怎樣拉小提琴?
――引導幼兒探索表演小松鼠拉提琴的動作,然后邊唱歌邊完整地表演第一首歌曲。
4、看圖仿編歌詞,學習第二段、第三段歌曲。
――教師分別出示小白兔和喇叭圖片以及小熊貓圖片和小鼓樂器圖片。
――啟發幼兒根據第一段歌詞的結構,仿編小白兔吹喇叭的歌詞,鼓勵幼兒快樂地演唱第二段歌曲。
――采用上述方法,學習表演唱第三段的歌曲。
5、完整地看圖表演唱歌曲《森林音樂會》。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二
1、 在學習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演奏“解放軍進行曲”。
2、 嘗試轉換身體動作為節奏,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
3、 在演奏時體驗精神飽滿的激動心情及大家合作成功的快樂。
磁帶、樂器(碰鈴、圓舞板、鈴鼓、大鼓)節奏譜一張
1、觀看錄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2、傾聽樂曲旋律,觀看教師表演。
提問:你看見解放軍在干什么?(踏步、甩頭、吹喇叭、歡呼)
3、幼兒表演。要把解放軍的英勇神氣表現出來。
4、看教師表演,幼兒轉換拍出身體動作的節奏。
5、看節奏譜聽音樂練習拍節奏。
6、 學習使用樂器進行演奏。
(1)、啟發幼兒探索配器方案。
(2)、持樂器練習。
(3)持樂器看節奏譜演奏。
(4)聽音樂看指揮使用樂器進行合奏。
(5)請一名幼兒當指揮演奏。
(6)加大鼓。
7、談話。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合作才可以演奏好這首解放軍進行曲,你們有什么想法?我們要把解放軍這種團結合作、遵守紀律、勇敢的精神保持下去。
家長反饋:這個活動跟以往的音樂教學方式有很大改變,比較活潑,區別了呆板、陳舊的學習方式;孩子平時比較喜歡來幼兒園,對幼兒園的活動感興趣,說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幼兒感興趣;老師的教學方法新穎有趣,幼兒參與的興致高,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氣氛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三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采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采茶燈》、初步了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采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采茶撲蝶》音樂,了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里響起了《采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么?
2、欣賞后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游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采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么采茶的?她們是用什么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采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采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范逗幼兒游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后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么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游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游戲玩法。
小結游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游戲。
游戲后評價:游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游戲,是否遵守游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游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采茶撲蝶"
1、游戲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當蝴蝶
2、游戲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當蝴蝶
3、游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采茶
小結:剛才這個游戲玩了什么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采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民間音樂活動《采茶撲蝶》,樂曲是一首民間有代表性的樂曲,節奏歡快富有表現性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它設計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戲很符合樂曲的情境。心得體會:
1、分段欣賞樂曲,幼兒感知、探索樂曲中樂段的不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樂曲中“叮”的聲音,探索如何撲蝴蝶,撲了幾次,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熟悉樂曲旋律,嘗試分角色玩游戲。游戲有一定的難度,其中有兩個不同的角色,為了便于幼兒學習,教師先分別讓幼兒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動作,然后由教師做采茶人和幼兒一起游戲。當幼兒熟悉游戲時,教師再退位,由幼兒兩兩合作玩游戲。
3、難點細化,注重細節。教師用清唱樂譜的方式重點練習難點樂段,同時借助手腕花,讓幼兒清楚了解角色動作,便于更快的學習游戲玩法。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四
1.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玩游戲“孫悟空打妖怪”。
2.通過兒歌、動作表演、樂器演奏等提示方法,逐漸豐富游戲玩法。
3.愿意大膽在集體面前表演,并感受追捉游戲帶來的快樂。
1.音樂、木魚一個,指镲13對、鑼1個。
2.幼兒會念“孫悟空打妖怪”的兒歌,幼兒有貼燒餅游戲的經驗。
一、教師引導幼兒復習律動“孫悟空打妖怪”。
師幼隨音樂邊念兒歌邊拍節奏。
二、探索游戲的玩法。
1.明確游戲中各個角色的不同任務,初次嘗試游戲。
唐僧:“我帶來一個寶貝,這是?兒歌里的誰會用到?誰會一邊敲一邊念經?等會坐在魔法保護圈的中間一邊敲一邊念經”。
老妖婆:“在魔法保護圈的外面有一個邊走邊打唐僧壞主意的'老妖婆,誰學學老妖婆是怎么走路的?”
孫悟空:“在我們的中間還隱藏了一個專門捉妖怪的孫悟空,老妖婆不知道誰是孫悟空,孫悟空會出其不意的出來捉老妖婆,你們要看仔細了。”
2.幼兒游戲,教師根據幼兒游戲情況及時反饋游戲規則和玩法
(1)理清孫悟空與妖婆的追捉關系。
什么時候老妖婆要趕緊逃跑?
老妖婆跑之前要做什么事情?為什么要和大家一起仔細的看?
(2)引導幼兒關注在游戲中自由、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角色。
唐僧:邊敲木魚邊念經。
妖婆:妖婆的法術可以變出各種不同的東西,這次的妖婆會變出什么呢?(幼兒嘗試不同的造型)
孫悟空:孫悟空什么時候出來捉老妖婆?
(3)體驗完整游戲帶來的快樂。
三、嘗試加入樂器游戲。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加入樂器后如何繼續游戲。
(1)加入指镲,嘗試邊演奏樂器邊做動作游戲。
師:我這里有個可以增加保護圈法力的道具——指镲,帶上指镲你們還會做動作嗎?
(2)變化指镲打擊位置,嘗試邊演奏樂器邊做動作游戲。
師:除了拍自己的腿還可以拍身體的什么部位?
增加摩擦指镲的演奏方式。
師:“在孫悟空追老妖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道具為他增加法力,一起試試?”
(3)變化指镲打擊方式,嘗試邊演奏樂器邊做動作游戲。
師:“我們的保護圈這樣拍還是會有漏洞的,怎樣拍可以把我們的魔法圈暫時封閉起來?”
2.起立游戲,并嘗試加入2個孫悟空角色游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五
1、知道聲音有高有低,通過上臺階和下臺階來感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2、在愉快游戲的過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感受三拍子,能夠用輕快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綠色皺紋紙在地上布置成一個大的五線譜、電子琴、泡沫墊子一人一個
1、請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在《do re mi》的音樂中引領幼兒走進音樂世界。
2、通過游戲《小動物走臺階》,感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3、練聲。
小動物們,我們一起來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唱音階吧!
小老鼠唱音階:吱
小狗唱音階:汪
4、學唱新歌《小蝌蚪音樂家》
(1)設置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新歌的興趣。
(2)說歌詞
小蝌蚪長什么樣子?。浚ㄐ◎蝌?,小蝌蚪,細細尾巴,圓圓頭。)
你們是怎么游的???(上上下下水里游,)
像在干什么?(跳跳水中芭蕾舞。)
小尾巴怎么跳的?。堪阉ㄗ兂闪耸裁??(抖抖水波五線譜)我們小蝌蚪在五線譜上像什么?(好像一個一個的音符)。
(3)范唱
(4)范唱第二遍,讓幼兒自跟著音樂在音樂河里玩,并表現好音階的部分。
(5)學唱新歌
(6)游戲,邊游邊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六
打擊樂《理發店》
1、熟悉樂曲的旋律與風格,學習歌唱樂曲《理發店》,在此基礎上學會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在教師啟發下,根據樂曲抽取整套節奏型,并將樂曲與樂器匹配。
3、體驗樂曲的.熱烈、歡快的情緒,并用演奏樂器表現出來。
1、各類打擊樂器(鈴鼓、沙球、撞鈴、圓舞板)人手一件。
2、錄音機、韻律活動磁帶
歌曲
《走路》、《麥當勞》、《母鴨帶小鴨》。
3、幼兒熟悉樂曲《理發店》。
1、伴隨音樂《走路》入場。
2、韻律活動《麥當勞》。
3、復習歌曲《理發店》。
4、學習用擊掌的方式為樂曲伴奏。
(1) 逐一學習×× ×× × ×× × - ×× 等節奏型。
(2) 幼兒嘗試用擊掌的方式為樂曲伴奏。
(3) 教師與幼兒一起為樂曲伴奏。
5、請幼兒根據節奏型、歌曲情境選擇樂器。
(1) 幼兒自由討論。
(2) 根據樂器特點選擇
(3) 所有樂器合奏(是否好聽,不好聽怎么辦?)。
6、將節奏型與樂器匹配起來。
7、根據樂器制定節奏型的符號。
8、根據符號用不同的符號演奏。
9、聽音樂根據符號伴奏。
10、教師小結評價。
11、結束活動 韻律活動《母鴨帶小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七
因為幼兒喜歡看動畫片《葫蘆娃》,對這個音樂活動有著天然的興趣,《綱要》中要求, 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愛音樂,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音樂游戲,并能大膽變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1、認知目標:感受欣賞歌曲,加深對各種《葫蘆娃》的了解。
2、情感目標:感受理解動畫片中葫蘆娃的團結合作,勇敢的精神。
3、技能目標:初步學習用不同的歌聲、動作、表情表現音樂的內容。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1、知道動畫片中的葫蘆娃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歌曲內容
多媒體課件:動畫片《葫蘆娃》
各種葫蘆娃的圖片
音樂、錄音機
一、導入
1、觀看動畫片,引出主題。
3、讓幼兒觀察和討論各種葫蘆娃。
4、教師出示各種葫蘆娃的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觀看課件,引出幼兒對《葫蘆娃》歌曲的興趣。
二、學習歌曲《葫蘆娃》
1、課件中的歌曲,請幼兒欣賞,提出問題。
2、讓幼兒跟著歌曲的節奏學習歌曲內容。
3、讓幼兒跟著歌曲內容表演歌歌曲。
三、再次播放課件《葫蘆兄弟》動畫片片段,請幼兒欣賞。
讓幼兒懂得像葫蘆娃一樣有團結合作勇敢的精神。希望他們能夠像葫蘆兄弟一樣在生活中、學習中團結勇敢、不畏困難。我們都知道葫蘆娃有七個兄弟。
四、戲劇表演,開展“小小戲劇家”的活動
1、分小組進行創編故事,分配角色。根據本組的人物角色進行頭飾和道具的制作。教師在小組內巡回指導。
2、請幼兒分組表演創編排練的故事情節。
3、進行“小小戲劇家”的評選活動,針對每一組的表演師生共同評價,評選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作獎、最佳合作獎、最佳道具獎。
五、結束
游戲:情景表演
《幫助別人真快樂》
本歌曲取材于童話故事,比較貼近生活,是孩子們喜歡的“葫蘆娃”。生活中的內容也更易于幼兒接受,也利于幼兒主動去探究,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存在。通過欣賞《葫蘆娃》主題曲, 討論看過的動畫片《葫蘆娃》或聽過的歌曲,激起幼兒對已經了解的動畫片《葫蘆娃》的回憶,激發學習興趣。了解葫蘆娃的團結、勇敢精神和活潑可愛的形象等, 并能從葫蘆娃的性格上分析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從而對幼兒進行教育,每個人要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去改正它,才能戰勝困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八
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音樂是人類靈魂深處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樂欣賞是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通過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独滤够M行曲》這首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它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歷屆新年音樂會中是必演曲目,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能夠讓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養,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經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快樂的音樂》活動。
1、結合自己的日常經驗,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情趣。
2、能將這種感受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3、樂于運用身勢大膽表現對樂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5、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后一句。
音樂cd
感受樂曲節奏的歡快、熱情。
a) 談談日常生活中快樂的節奏。
b) 欣賞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c) 再次傾聽,并介紹音樂背景。
d) 第三遍欣賞音樂,仔細分辨。
二、 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樂曲?你聽了以后感覺怎么樣?
三、這首曲子什么地方強勁有力些?什么地方又優美柔和些?
四、幼兒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鼓勵幼兒在活動區中,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現音樂內容。
相關信息
樂曲介紹
《拉德斯基進行曲》,管弦樂曲,作者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經常作為通俗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并已成為一種傳統。
但此曲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這首曲子本是老約翰?施特勞斯題獻給拉德斯基將軍的,德斯基是奧地利的陸軍元帥,從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騎兵總司令。拉德茨基積極維護奧地利帝國殖民統治,曾率領軍隊侵略鄰國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總督多年。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看,拉德茨基被視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則認為他是一個侵略者。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寫的這首進行曲正是炫耀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了解這段歷史的人,對這支曲子所歌頌的人并不感興趣。盡管如此,《拉德斯基進行曲》還是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眾,成為流傳最為廣泛的進行曲。常見的版本還有為管樂隊所作的改編曲。這里選用的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結束時《拉德斯基進行曲》的錄音片段,為管弦樂曲。
這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題,仿佛讓人們看到了一隊步兵時而輕快時而有力的走過大街(片段1)。反復一遍之后,音樂經過一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后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片段2)。音樂最后在反復第一部分的主題后結束。
本次音樂律動所選用的樂曲就是《拉德斯基進行曲》,這首樂曲有著明顯的進行曲風格,很適宜在行進中模仿律動。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引出音樂都是有節奏的、要跟著音樂的節奏走路。教師在引導個別幼兒示范,要求其他幼兒邊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集體做動作。充分調動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發現音樂的節奏感。
沒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多鞏固,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活動不單單是一節音樂,更多的是在音樂活動中滲透了教師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價值的取向。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及反思篇九
1、充分感受:引導幼兒發現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體上的會有不同的聲音,豐富幼兒的感受。
教師:看看我們腳上穿了什么樣的鞋子?
幼兒:
1、我穿媽媽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運動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媽媽的靴子。
教師:我們穿上大鞋走走、會有什么感覺?
幼兒:
1、腳上感覺非常松。
2、踏起來聲音很響。
3、腳有些穿不穩當。
4、人變高了。
5、我覺得有些站不穩。
6、像走在小山坡一樣。
7、像踮著腳尖走路。
教師:我們去踏踏周圍的其它物體,聽聽有什么不一樣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
讓幼兒穿著大鞋自由活動,感受踏在周圍自然環境中的物體和教師提供的物品上時產生的聲音。
教師:剛才你們踏了許多東西,誰來講講有什么感受。
幼兒:
1、踏在鐵塊上,像鈴鐺的聲音。
2、踏在鐵塊上,像打雷的聲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聲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聲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聲音。
6、踏在地磚上,像小馬跑步的聲音。
7、踏在鐵蓋上,像拍巴掌的聲音。
2、游戲引導
引導幼兒從聲音的感受中體會不同的節奏。教師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戲。
老師敲擊出不同的節奏并說:"我的小鼓會唱歌"。然后小朋友說"我的大鞋會唱歌。"并跟著小鼓踏出相同的節奏。
3、自由創編
教師:你們的大鞋會唱歌,還能不能唱出更好聽的歌呢?讓幼兒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聽聽會唱出什么不一樣的好聽的歌。
教師鼓勵幼兒創編不同的節奏型。
幼兒: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