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一
《國學與人生》封面上那醒目、令人激動的五個大字深深吸引著我。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這本經典閱讀叢書,一頁、兩頁、三頁......愛不釋手。
我的心透過那一行行文字,被深深震撼了!在字里行間我追尋著中華民族的根與魂!讀著讀著,我的思緒飛到了20xx年,我學習國學的日子。媽媽曾問我:“孩子,當代中國,國民的閱讀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抬起頭,凝望著她,用稚嫩而又肯定的聲音回答道:“閱讀經典!讀《論語》《孟子》,可以不斷豐富自己,善讀之可以醫(yī)愚!”頓時,媽媽喜極而泣......真的,我覺得自己非常有幸,遇上了令人尊敬、有大愛的鮑鵬山教授!遇上了這份傳承中華民族魂的公益!------浦江學堂!
我是多么的幸運啊!參加了浦江學堂公益班級——峻興班的學習,跟隨魯華峰老師學習《孟子》。魯老師承認個體差異,不求程度整齊劃一。教師在操作中只有鼓勵,沒有責備。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積少成多。我們在瑯瑯上口的誦讀中浸潤其間,德染于心。在此向為這份公益而嘔心瀝血的鮑鵬山教授和所有老師們致以最真、最誠的謝意:您們辛苦啦!
20xx年是令我難忘的,7月13日—7月17日,我和學習了一年《論語》的其他孩子們一起,赴上海與各地市學習國學的孩子進行了比賽,在一輪輪的論語知識問答中,論語背誦中,我們表現相當出色,情景劇表演《孔門問學》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繼上海一行后,我們來到了山東曲阜進行了莊嚴而隆重的祭孔大典,尊孔、敬先賢,經典浸潤著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華民族的文化悄然入心!
總之,通過國學經典的學習,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菁菁校園,在晨光中、在明亮的教室里,在綠草如茵的操場上,抑揚婉轉地吟誦著,輕輕的誦讀聲中,千古美文的神韻,華夏禮儀的儒雅,悠然再現。誦讀經典在不知不覺中已然成為我學習生活中的一份樂趣,更感受到了人文經典的力量,經典文化燦若星河,這民族的根與魂默默地滋養(yǎng)著我,讓我逐漸走向優(yōu)秀,走向大器!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二
拿到番禺廠商會贈送的《商旅人生》后,看到第一篇就是關于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報道,自豪感就由衷而發(fā)。趕緊找個安靜的地方認真的拜讀。
讀完之后,對陳主席的傳奇人生肅然起敬,從中也深受啟發(fā)。這本《商旅人生》是一部關于南粵15位知名企業(yè)家成長故事、傳奇人生的深刻描述,書中對各位主人翁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突出事跡、曲折經歷進行了描述,讓讀者深受鼓舞,激勵讀者要有堅定的信念,堅定人生目標,不屈不撓,勇于付出,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當然,作為珠江鋼管人,讀的最為認真和深刻的就是“我只要第一”的陳主席的人生經歷,通過仔細的閱讀,我感悟頗深。第一點感受就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陳主席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木匠學徒到今天珠江集團的掌舵人,他所經歷的一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他從木匠學徒開始起,腳踏實地地做事,盡自己所能認真地完成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不在乎別人的言語,從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成為廣州市名滿一方的名木匠。然后,從木匠到建設機床廠的轉變也是常人不敢想象的事情。機床廠的成功本已讓陳主席功成名就、衣食無憂,但他卻高瞻遠矚瞄準了大口徑直鋒鋼管的市場。在鋼管行業(yè),陳主席又經歷了即將破產的危機,但執(zhí)著、勤奮、堅毅的他又帶領著團隊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取得了今天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了世人的尊敬。這讓我我想起了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個人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堅持才能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而那些不愿付出、遇事畏縮的人,是永遠也不能成功的。第二個感覺就是做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勇于挑戰(zhàn),不能固步自封。陳主席得到今天的成就已經是很多人渴望不可及了,但是他還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就是成為“世界第一”。
其實這也是他的一生充滿著對社會責任感、勇攀高峰的一種體現。縱觀他的一生,處處體現著這一點。在機床廠一千多萬的個人獎勵全部用于企業(yè)發(fā)展;企業(yè)轉制時不但不要政府的任何投資,反而自己上繳6000余萬元給企業(yè)買斷改制;雖然機床廠已經成功,但看到中國直縫鋼管業(yè)依賴進口成本昂貴毅然投身大口徑直縫鋼管為中國的直縫鋼管行業(yè)開辟了新的篇章;在企業(yè)取得成功時,不忘回報社會,為災區(qū)、貧苦地區(qū)等捐款達3000余萬元。陳主席的一生告訴我們,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不斷為社會做貢獻,這樣才能激勵你不斷挑戰(zhàn),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第三個感覺就是一個人做事一定要干一行愛一行,只有這樣才能將事情做好。
做木匠時專心研究如何把家具做好,讓他成為名滿一方的名木匠;做鋼管時認真研究鋼管的制作原理,解決了很多國內、國際鋼管專家無法解決的制管難題,讓公司鋼管越做做強、國內國際領先。而我們每一個人做事也只有這樣,不能好高騖遠,認真將分內的事情做好,走好這一步,才能給以后做其他事情奠定良好的基礎。陳主席的傳奇人生帶給我們的啟示遠遠不止這些,每次拜讀都能給予新的啟示。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以陳主席為楷模,努力工作、無私奉獻,在為企業(yè)、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三
我這兩天在看的書是《人生不設限》,作者是〔澳大利亞〕力克.胡哲,工作不忙,我上班偷懶剛剛看完,趁此刻腦子思路還清晰,就寫篇讀后感吧。
這書是上周六從我同事小閔借來的,他三月十五號買的自己沒看,倒先借給我看了,很謝謝他,嘿嘿。
我們有時候總在悲觀的反問自己活著為什么?在這天我才覺得這個問題有多么愚蠢,我們活著能干的事多了,我們就應對自己的人生要充滿信心與期望的。
力克寫這本書的目的如他在書中最后說的是為了點燃你內在的信心與期望,讓你也能活出不限的人生。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四
讀罷《人生》,心中五味雜陳。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
小說一開始描寫了高加林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回到農村務農。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干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溫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著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fā)了,他積極地開始新的生活。
卻沒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于現狀,接受農村姑娘巧珍的愛情之后,他的叔叔轉業(yè)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里糊涂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干事,生活在一瞬間發(fā)生巨大轉折。他平步青云,他的世界一下又變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分,對夢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亞萍的主動,他選擇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夢想著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遠處向他招手時,因告發(fā)走后門,亞萍離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他悔恨莫及。
人生的選擇,有得必有失。人生無論選擇那條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為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們無法評價高加林選擇的對錯,或許這一波三折的命運,才是人生。
高加林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貧困農村青年,有著夢想,有著掙扎,有著追求,有著對現實不公的憤恨,更有著跳出現狀的勇氣。作者沒有寫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終也沒有給我們一個完美結局。或許,就是讓高加林有機會來自省,修正自己的錯誤吧。我想,經歷過大起大落,經歷過離別痛苦,高加林的人生會更加的精彩。
柳青說:“人生的道理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美國詩人羅伯特說:“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與取舍。路遙通過平凡的人物,真實的人性,告訴我們:夢想的取舍,緣分的離散,都不是我們所能強求的,人生應該接受命運但不卑怯。愿我們在面臨每一次選擇時,都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也愿我們在每一次選擇時也都能無悔!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五
路遙,出生于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wèi)國,陜西清澗人,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以農村題材為主,描繪了農村與城市發(fā)生的事,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其實和史詩般的品格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品主要有《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難的日子里》《我和王叔六次相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風雪臘梅》等。
路遙出生在陜北山區(qū)的一個貧困家庭,七歲因家里貧困被過繼到伯父家,文革開始后受影響到69年回到家務農,在期間做了許多臨時性工作,路遙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即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他始終堅信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不在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生才活得更充實。他始終深深的糾纏在故鄉(xiāng)情結和生命的沉重中感受生活。
路遙在寫這篇文章的背景是:他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名著,對新中國文學成就一番巡視,他發(fā)現以前的小說帶有臉譜化傾向,而人的思想是復雜多變的,絕不能把人性簡單劃分,之這一點深刻地體現在《人生》中。
路遙年輕時不停奔波在城市和農村中,他最為熱愛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生活對于他那樣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雙重刺激。路遙思考并理解這一現象。在城市化波濤洶涌的沖擊中,他提出農村知識青年何去何從。
人生的路經歷過,才知道有長有短。不經歷風雨,又怎會見到彩虹,不經歷寒冬又怎會體會春光的溫暖。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時好,學會在生命的沉浮中體會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豁達。
人生,有的時候它把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卻把現實變成夢想。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六
作者通過對老貓咪咪虎子和另外兩只小貓多年的觀察與描寫引發(fā)了作者對生死何去何從的感悟.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愛貓的人.作者因愛貓而養(yǎng)貓后又因養(yǎng)貓而更愛貓.我們不也應該這樣嗎 像我有了一項興趣努力去實現它有時卻因為太過專注于它而有些厭煩.我覺得我應該學習季老因愛它而努力卻不應為此而厭煩.
從文章的另一處:在咪咪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季老寧可彎下耄耋之腰為它擦尿也要遵循他的一條戒律:絕不打小貓一掌.可以看出他對貓的感情是非常深的用作者的話說:"每天晚上它們倆搶著到我床上去睡覺."人與貓的關系亦于此真可以說是給別人一個微笑你也會收獲一個微笑.
作者在后文中大談貓之靈性季老家的貓咪咪在九歲時卻露出了下世的光景不久之后咪咪便自己離開家安靜地死去了.季老為此"內心顫抖不已".從而引發(fā)了他內心深處的深思.
也許我還沒有資格說這些話因為我還沒有經歷這社會上的許多事但這確實是我想說的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七
《人生》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讓我看到了做人的眾多無奈和社會的殘酷。
對與高加林這一形象,他的最后境況,我覺得這是他應得的。作為一個農村人,想擺脫農村種地生活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他的一些做法卻令我氣憤。起初,我很同情他被撤銷教師資格,但是隨著劇情的發(fā)展,我覺得他是一個自私、冷漠、無情的人,為了自己的事業(yè)和前途,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在他困難時陪他的巧珍;憑著巧珍對他的愛,而肆意傷害她。
他通過走“后門”獲得了一個工作崗位,最后也被人無情地揭發(fā)并將其打回原形。
書中巧珍的形象,我覺得她過于懦弱,自卑。以為有文化的人高高在上,對別人的安排總是屈服,盡管內心也很不愿意,但對高加林的愛戀讓自己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我認為,當高加林向她提出分手時,她應該勇敢一些,其實他們是可以在一起的。
這也諷刺了婦女在那個時代的下等地位,只有被安排的命運沒有一點主見,最后也以痛苦結局而告終。《人生》讓我明白,有上進心、愛慕一個人固然是美好的,但也應講究原則,講究方法,靠自己的努力奮斗來的才是最美好的。
我們不能抱怨父母沒能給我們一個富裕的生長環(huán)境,畢竟生長在什么家庭,處在什么樣的社會誰也不能決定。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努力,夠勇敢,愛情總會有的,房子車子也會有的。
在這里我想對所有奮斗的同學們說:“努力吧,奮斗吧,拼搏吧,不要在高考結束時才后悔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我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拼兩個春夏秋冬,搏高考無怨無悔!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八
讀完之后,覺得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所以寫點讀后感,也推薦給你。
合上書,開始有點意識流起來。最快閃現的就只有兩個字:定位!因為這兩個字無數次在書中提到,我覺得這本書的命名和內容就是一個很好的“定位”案例。
然后便想到:定位即自知,自知者明。又想起了《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謀攻》中其實也蘊含了定位的思想,當面對一場挑戰(zhàn)或一場競爭,正確分析敵我的優(yōu)勢和劣勢,揚長避短,這樣獲得勝利的概率就大些。所以說: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定位,這是每個組織機構,個人都需要的,在擴大說萬事萬物都需要定位。
定位其實就是定義的近義詞。自然哲學中對萬物做了定義,才可以讓我們更系統和科學地探究自然萬物;企業(yè)對產品有了好的定位,這樣才可以引導消費者購買產品;政府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執(zhí)行職能;個人也學要定位,在生活中不要信誓旦旦好高騖遠,先定位再努力尋求下一個定位。
這是一本營銷類書籍,書中傳授了許多技巧,比如:如何產品命名,如何搶占消費者心智,如何建立品牌和品牌外延……但我想記得這些技巧是沒有什么用處,書中也介紹了不少的案例,歸納到一起就是:定位成功了,它成功了;定位失敗了,它失敗了。這樣的案例分析似乎太千篇一律和片面化了。
看完之后,總結了一個公式:營銷=心理+溝通+銷售。(1)“心理”就是分析針對消費群體和相關群體的心理分析,需要了解“產品接收者”的需求和行為心理,然后是有目的合理的定位;(2)“溝通”即信息傳播,不同的媒介去告訴潛在的客戶群體我的產品可以滿足你的需求,這是個“一對多”的信息傳遞過程,需要樹立的是一種公信力;(3)“銷售”是一個“一對一”的信息傳遞,意味著離成功不遠了,這個過程更多的是一些談判技巧,合作模式等等上的事情。……營銷技巧很多,4p、4c應該是比較有名的,不過,這也只是技巧,一種思維的框圖。營銷歸結起來,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對消費群體的需求探究。
還沒有在公司工作過,憑空想象,我覺得作為一個運營部門,這三者是最關鍵的,也是工作的主職。所以,我們要有市場部調研市場,分析消費者心理和市場,制定銷售方案,跟進和協助銷售;還要有銷售部負責與客戶“一對一”的談判,促成交易。
但是,營銷的概念應該是一個系統,整體的概念。如果要起決定性作用,是要整個企業(yè)上下統一營銷戰(zhàn)略和理念。它內在的要求就是“產品的發(fā)送端”是一個系統的整體。“整合營銷”貌似是時下一個挺時髦的詞。
在知識社會,掌握知識和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在信息膨脹的社會,聚散為整化繁為簡就是戰(zhàn)略。在自由主義的社會里,擁有個性比擁有共性更加突出。
人生讀后感高中生篇九
今天我們來共同分享路遙的一部經典力作《人生》。
《人生》是路遙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其成名作,正式標志著路遙文學巔峰的開始。自此而后,路遙又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品,包括其一生中最為經典的作品——百萬長篇《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這部書我就不用過多解釋了,它曾經給了無數青年人人生的方向和動力,而作者路遙也因為其巨大的文學成就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其實,我看《人生》也是在看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之后,并且相隔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有很多書友來不斷向我推薦這本小說,但并沒有引起我的足夠重視。直到后來在圖書館里的書架上偶爾看到了這部小說,就把它借了出來。
起初,我對這部小說并沒有抱著過多的希望,然而乍一上手,就瞬間有種手不釋卷的難舍難分,并且在看完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還是忍不住激動不已,乃至拍案叫絕。此書可謂是今年以來,我所閱讀過的作品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一部。
細算下來,這部小說篇幅極為有限,不過區(qū)區(qū)十四萬字,頂多算是一部中篇小說,但是在影響意義上,個人認為并不亞于《平凡的世界》一書。它更適合年輕人去精讀,去品味,去反思。
馬云在評價這本書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導演賈樟柯說:“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個上中學的孩子。這么多年我看過很多作品,都對我的電影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反而是這本《人生》,它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本人很少寫書評,但是真誠希望大家讀一下這本書,了解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