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后感 高中生邊城讀后感800字篇一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淀——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于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應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著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夫,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局限性。為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我的內心斗爭?
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我把握的了的幸福?——最終,老船夫帶著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能夠通向幸福的路嗎?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難道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天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難道不是千百年來無數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我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著千山萬水、隔著一部厚重而艱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向往,因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盡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向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著青春喜悅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因為想到了翠翠。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后感 高中生邊城讀后感800字篇二
《邊城》這本書是由“市集”、“靜”、“槐化鎮”,等七個故事組成的,這些故事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醇醇的美酒,給我帶來了美好的享受。這本書的作家是湖南鳳凰縣人,20世紀優秀的中國文學家之一,1902年出生,1988年離開人世,他就是——沈從文大作家。
巴金偉人對沈從文大作家說過一段話:“從文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不喜歡表現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觸較多了,就看出他身上有不少發光的東西。不僅有很高的才華,他還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巴金說的這段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讓我能夠更加了解沈從文大作家的性格特點,讓我更加敬佩沈從文大作家了。
《邊城》是沈從文久負盛名的代表作,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城淳樸的世道民風和天然的生活狀態。書中每個章節都似一幅或濃或淡的水墨畫,以古樸清新的語言,表現出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形式”。
《邊城》這本書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市集”一文,這篇文章的第一段話是作者對環境的描寫,描寫得非常細致,讓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廉纖的毛毛細雨”、“一個小小的鄉場”、“如煙如霧織成的簾幕”。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平凡的,但是在沈從文大作家的筆下卻被描寫的非常生動,讓我看得手不釋卷、廢寢忘食,里面的精彩內容更是讓我看得書不釋手、目不轉睛、全神貫注,就好比墜入了書海,怎么叫也叫不醒,喊也喊不醒,就猶如來到了一個自己的繽紛世界里,無法自拔了,也沒有人能把我從書海中救出來。
我只要看了沈從文大作家寫得故事就會看得非常入迷,看完之后在我的腦海之中就會有一幅幅精彩動人的畫面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來,讓我感覺看沈從文大作家的書就好像在看會動的動畫片一般。
沈從文非常喜歡以描述景物、描寫環境為開頭來寫,或者以講述現在情況來作為開頭。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大家寫作的不足之點,所以,我們大家要學習沈從文大作家的寫作手法,來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沈從文大作家寫的文章開頭也好,正文也好,結尾也好,就好比是鳳頭、豬身、豹尾,讓人看得愛不釋手。
高中生閱讀邊城讀后感 高中生邊城讀后感800字篇三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城的人渡船是他們唯一的工作,有時祖父進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我覺得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當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后甜蜜的戀愛,可是當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返了。的確,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生著改變,致使最后永遠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過渡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里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么質樸、那么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在全被打破了。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里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尤其是翠翠的爺爺。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到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可以說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還有翠翠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