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一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將去游覽菽莊花園,菽莊花園處在我們風光旖旎、環境優美的鼓浪嶼島上,他原是臺灣富紳林爾嘉為了懷念臺北板橋別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園,建于19xx年,于1956年辟為公園,是一座頗有特色的中國近代園林,廈門二十名景中的“菽莊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呢?真的將大海藏在園中嗎?那就隨我一同去游覽一番!我們游覽這個景區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站在大門口,大家看到的門上的園匾“菽莊”是主人的字“叔藏”的諧音,菽是豆類的總稱,算是農作物的一種,當年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臺灣的,“菽莊”在這兒有歸隱田園的意思。進入大門,一堵高墻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各位來賓,大家回首一下,門楣上高懸著“藏海”匾額,現在大家明白這堵高墻的作用了嗎,這是主人林爾嘉對園林結構的精心設計,那么他到地在這片園林里藏著一片怎么樣的海呢?請各位隨我一起往左拐。
我們左邊有一片假山,這是十二洞天,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們又稱他為“猴洞”因為他就像一個迷宮一樣,洞洞相連,常有小孩像猴一樣在此玩耍。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去鉆鉆,找找自己的生肖,拍拍照,留個紀念。我們面前有一座雕像,這就是我們的園主林爾嘉,他1874年出生于廈門,1880年去臺灣,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后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軍民拒絕割讓,推林爾嘉的父親林維源為議長,但主政優柔寡斷,兵又多是烏合之眾,難成大事。這時,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召駐臺的官兵回大陸,林維源等人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林爾嘉于19xx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他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用事業,19xx年任全國參議院候補議員,19xx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接著往前走,前面小橋道路比較窄,請各位朋友一定要小心行走!不要擁擠!前面是園內的四十四橋,也許有朋友想問為什么叫四十四橋呢?其實就是園主在建園時正好四十四歲,為此紀念,故取此名,并不是建了四十四座橋。這座橋下有個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內池、外池三處,每次漲朝時就把閘門打開放海水入池,退潮時便把閘門關上把大海藏了進來!動靜完美的結合!
步入四十四橋,橋中有一亭“渡月亭”,現在我們大家就在這亭中休息一會兒,這座亭子設計成半月形的,亭內還有一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說的是月明之夜,夜深人靜,海浪輕搖,園主人在此觀海賞月,這種景象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么美好!這是園中最佳的觀景賞月之處,當然園主寫的這幅楹聯也寫出了他懷念故鄉的心情。大家往我們剛才過來的路的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著“枕流”,何為枕流呢?并不是枕著河流入睡,這枕流原與漱石一起合用,稱為“漱石枕流”,這個典故出自晉代王武子問孫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林爾嘉引此典故是為了激勵自己,以圖重振山河。
菽莊花園風光萬千,它集中了園林藝術中的最藝術個性的三個特點“藏、借、動靜結合”:“藏”,就是把海藏起來,直到進入月洞門后才能夠看見萬頃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橋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內池、外池,這便是園主對藏字所下的功夫。“借”,就是借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為已物,納外景為內景,借日光巖為仰景,借南太武為遠景,借大海為鋪墊,借樓閣為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富有立體感的畫卷。“動靜結合”就是林爾嘉把園內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連,讓孩子們去追玩,顯示出動景,而坡邊則建了小亭小閣,可供休憩觀景,表現出靜謐的環境;海潮是流動的,長橋是安臥的,這些都體現出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可謂匠心獨具!
好了,現在隨我一同往上走,去參觀一下菽莊花園內的另一種獨特的聲音!這兒是鋼琴博物館,面積xx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嶼族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90多臺世界名古鋼琴和60多盞古鋼琴燭燈臺。這里面有稀世珍品鎦金鋼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的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8個踏板、4套琴弦的古鋼琴,體現了100多年來世界鋼琴的制造技術和發展水平,如此多的世界古鋼琴聚于一館,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好了,現在給大家半個小時去參觀這獨特的鋼琴博物館。
各位來賓,一個半小時的游覽結束了,游覽了這獨特的菽莊藏海與鋼琴博物館是不是讓你們有點留連忘返呢?希望這些都能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也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 ,我們將游覽的是鼓浪嶼最高峰“日光巖”。日光巖稱龍頭山,它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俗稱“龍虎守江”。
現在我們在日光巖腳下,大家看上面的三副摩崖時刻,上面只刻了“鷺江第一”的作者林箴題寫,“鼓浪洞天”是明朝泉州知府丁一中題寫,“天風海濤”是民國時期許世英題寫。
我們往前走,這就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這實際是一個天然的石洞寺廟以石為頂,又叫“一片瓦”,日光巖寺敬奉佛教云門正宗。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1586年重建,日光巖的由來有兩種,其一是每天清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背后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中,所以名叫“日光寺”其二是民間傳說民族英雄鄭成功當年來到晃巖,發現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
我們從這邊走,這一條是不是像“一線天”風催來,有幾分的寒意,就可以領略作者題刻“九夏生寒”的感受。在九夏生寒旁題刻的是“鷺江龍窟”,相傳遠古時代鼓浪嶼曾經有龍的出沒,現在日光巖仍有“龍頭山”的說法。
我們繼續往前走,寨門前有兩個手執長槍、大刀的士兵銅像,他們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軍士。這里是鄭軍當年安營噸兵的“龍頭山寨”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留下的遺跡。蔡延楷和蔣光仍陳銘嶇等人再福建省成立人民政府,反對蔣介石黑暗統治。但由于蔣介石的勢力強大,終未能如愿。他來到這里,為鄭成功的英雄業績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詩:心存只手補天共,八閔噸兵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蔡元培所寫的:叱詫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云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贊揚鄭成功英雄氣概,后兩句歌頌鄭成功不朽的民族氣節。
題詩的巨石頂上,是鄭成功的水操臺遺址。再另外的巨石題刻不少贊美經景色 。
大家看,這幾塊巨大的石頭,疊成天然的石洞。上刻有“古避暑洞“四個隸書大字、這是清末光緒年進士、臺灣四大詩人之一施士潔題寫。日本侵占臺灣以后,施士潔避居鼓浪嶼,與菽莊花園的主人林爾嘉素有交游,這個就是當時題寫。避暑洞明亮、干燥、通風、清爽是避暑的好去處。也可稱天然的空調,出了避暑洞左拐,有一座玲瓏小亭,稱為”傘亭“。上日光巖遇到下雨游客都到這里避雨。傘亭旁巖石頂有仙人洗腳的石盤 ,還有仙人留下的腳印,這只是傳說。在遙遠的地質年代,日光巖淹沒在海浪之中,后來地殼上升,才產生這些海蝕地貌。
我們已經到了日光巖頂,海拔92。7米這頂峰是解放戰爭時留下的碉堡。1980年,為適應旅游業發展改建為現在這樣。1931年名為光復臺,還請國民黨元老、廣東省都督胡漢民題寫,刻在東面,至今仍依稀可辨。這是觀賞鼓浪嶼和廈門城景的最佳位置,西望海滄大橋、國際貨柜碼頭、海滄投資區等:往東是廈門大學、鴻山公園|、五老峰、金門、大擔、二擔。俯瞰鼓浪嶼有羅馬式、北歐式、哥特式建筑及星羅棋布花園。所以俗話說“不游鼓浪嶼不算到廈門”而“不游日光巖不算到鼓浪嶼。接下來我們往下走,坐索道到百鳥園。百鳥園將會有表演。
日光巖游覽區是由日光巖和琴園組成.
日光巖又名“晃巖”。聳峙于鼓浪嶼中偏南部,巨石峭壁,樹木蔥蘢。登臨俯瞰,廈鼓景物盡收眼底。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曾屯兵于此,現尚存水操臺、寨門故址。石壁摩崖、歷代文人題刻甚多。著名的有“鷺江第一”、“閩海雄風”、“古避暑洞”等,為名巖增添古風異彩。
琴園通過纜車和日光巖相連。近年來對琴園的建設,增加了游客可游覽的百鳥園、立體電影院、文化藝術長廊和緬懷先烈的英雄頌園。
鼓浪嶼導游詞(七)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三
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嶼旅行社的導游,姓吳,名x x!很榮興能成為你們的導游,為你們服務,希望在我們相處的時間能夠讓你們感到一份快樂!預祝大家能夠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支持!
現在,我們將去游覽菽莊花園,菽莊花園處在我們風光旖旎、環境優美的鼓浪嶼之上,他原是臺灣富紳林爾嘉為了懷念臺北板橋別墅而修建的私家花園,建于1913年,于1956年辟為公園,是一座頗有特色的中國近代園林,廈門二十名景中的“菽莊藏海”,藏海,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奇怪呢?到底是何藏法?那就隨我一同去游覽一番!我們游覽這個景區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站在大門口,大家看到了門上的園匾“菽莊”這乃是主人字“叔藏”的諧音,菽是豆類的總稱,算是農作物的一種,當年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臺灣的,“菽莊”在這兒有歸隱田園之意。進入大門,一堵高墻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各位來賓,大家回首一下,門楣上高懸著“藏海”匾額,現在大家明白這堵高墻的作用了嗎,這是主人林爾嘉對園林結構的精心設計,那么他到地在這片園林里藏著一片怎么樣的海呢?請各位隨我一起進入左邊的月洞門。
我們左邊有一片假山,這是十二洞天,這十二洞天代表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我們又稱他為“猴洞”因為他就像一個迷宮一樣,洞洞相連,常有小孩像猴一樣在此玩耍。
我們面前有一座雕像,這就是我們的園主林爾嘉,他1874年出生于廈門,1880年去臺灣,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后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軍民拒絕割讓,推林爾嘉的父親林維源為議長,但主政優柔寡斷,堅辭不就,臺灣人民便奮起組織義軍,與黑旗軍一起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這時,糜爛的清政府又下令召駐臺的官兵回大陸,林維源等人不敢逆旨,于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林爾嘉于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他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用事業,1914年任全國參議院候補議員,1915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接著往前走,前面小橋道路比較窄,請各位朋友一定要小心行走!不要擁擠!前面是園內的四十四橋,也許有朋友想問為什么叫四十四橋呢?其實就是園主在建園時正好四十四歲,為此紀念,故取此名。此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內池、外池三處,每次漲朝里就把閘門打開放海水入池,退潮時便把閘門關上把大海藏了進來!
步入四十四橋,橋中有一亭“渡月亭”,現在我們大家就在這亭中體憩一會兒,看這亭是半月形的,亭內還有一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當月明之夜,夜深人靜,海浪輕搖,園主人在此觀海賞月,這種景至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是多么美好!這是園中最佳的觀景賞月之處,當然園主寫的這幅楹聯也寫出了他懷念故鄉的心情。大家往我們剛才過來的路前方看看,前方的石壁上刻著“枕流”何為枕流呢?這枕流原與漱石一起合用,稱為“漱石枕流”,出自典故晉代王武子問孫子“流可枕,石可漱乎?”子答“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林爾嘉引此典故是為了激勵自己,以圖重振山河。
菽莊花園風光萬千,它集中了園林藝術中的最藝術個性的三個特點“藏、借、動靜結合”:
藏,就是把海藏起來,直到進入月洞門后才能夠看見萬頃碧波的大海;而四十四橋巧妙地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內池、外池,這便是園主對藏字所下的功夫。
借,就是借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為已物,納外景為內景,借日光巖為仰景,南太武為遠景,借大海為鋪墊,借樓閣為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富有立體感的畫卷。
動靜結合就是林爾嘉把園內坡那面建成假山,十二洞天洞洞相連,讓孩子們去追玩,顯示出動景,而坡邊則建了小亭小閣,可供休憩觀景,表現出靜謐的環境;海潮流動的,長橋是安臥,這些都體現出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可謂匠心獨具!
好了,現在隨我一同往上走,去參觀一下菽莊花園內的另一種獨特的聲音!
這兒是鋼琴博物館,面積有1000平方米,展出了鼓浪嶼族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30臺世界名古鋼琴和60多盞古鋼琴燭燈臺。這里面的稀世珍品鎦金鋼琴,有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鋼琴、最大有立式鋼琴、最老的手搖鋼琴、腳踏自動秦演奏鋼琴和8個踏板、4套琴弦的古鋼琴,體現了100多年來世界鋼琴的制造技術和發展水平,如此規模如此眾多的世界古鋼琴聚于一館,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好了,現在給大家半個小時去參觀這獨特的鋼琴博物館。
各位來賓,一個半小時的游覽結束了,游覽了這獨特的菽莊藏海與鋼琴博物館是不是讓你們有點留連忘返呢?希望這些都能給你們留下美好的回憶,也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朋友!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四
今天我們游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我們現在到了碼頭,渡船差不多要6分鐘。看,對面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總面積1。78平方米,人口1。9萬。為了解決乘船的擁擠為題,所以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大家看,這像不像一臺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日光巖,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是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各位游客,這里是一間鋼琴博物館,里面有30臺鋼琴,聽,里面還傳出優美的鋼琴聲!鼓浪嶼也有許多出名的鋼琴家。
各位游客,我們來到了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這里展示了林大夫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各位游客,游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筑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里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五
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海上花園”鼓浪嶼,我是廈門的導游xx。
到鼓浪嶼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還有八件事要做,哪八件事呢?泡壺釅釅的烏龍茶、學幾句地道的閩南話、找條喜歡的小路、站在海邊發發呆、聽場音樂會、吃個名小吃“麻糍”、逛逛玲瑯滿目的海鮮市場,而最值得一做的就是拜謁一處名人故居。別看這只有1.91平方公里的小島,這可是人杰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上,孕育了無數中華優秀兒女:有畢生都獻給我國婦產科事業的醫學大師;有新中國杰出的體育教育家;有名揚海內的文學巨匠;有以音樂陶醉人心靈的鋼琴詩人,他們都是誰?他們又曾在鼓浪嶼哪座寧靜的小樓留下生活的足跡?讓我們沿著幽靜的小路,一起來尋訪答案。
看!晃巖路旁的這座八卦小樓就是被尊為“萬嬰之母”的我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大夫的出生地,林大夫終生未嫁,然而她用溫暖的雙手,迎來了五萬多名嬰兒生命中第一聲啼哭,她沒有兒女,卻將她一生的心血,她偉大的母愛奉獻給了千千萬萬的孩子。她愿意一輩子做值班醫生。
再看看這座兩層的別致小樓,20年代,一位熱血青年從這里走出,為了一洗“東亞病夫”的恥辱他毅然從理科改學體育,1936年,他以總教練身份率中國隊參加柏林奧運會,在清華任教52年間,培養了一批批學有所成兼具強健體魄的人才,76歲高齡仍榮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這個人是誰呢?對了,就是馬約翰!被毛主席譽為“新中國最健康的人”。如今這座樓雖已易主,但馬約翰倡導的積極、健康、進取的體育精神仍留在他的故鄉鼓浪嶼。
大家都知道,“鑒湖女俠”秋瑾曾寫過“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在那風雨如晦的歲月,她誕生在美麗的鼓浪嶼,就是我們眼前這座看上去極其普通的紅色樓房,這位中國最早的女性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她那種為了理想不屈不撓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聽,隨風傳來一陣悠揚的鋼琴聲,沒有嗎?再聽聽,那旋律多么優美啊!想不想知道它是從哪兒傳出來的?走,我們去看看!
這里是雞山路16號,是著名鋼琴家殷承宗的舊居,這是一座法國式鄉間別墅,鼓浪嶼人稱它為“圃庵”。殷承宗就出生在這座別墅,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上天賦予了他超人的音樂天賦,9歲就舉辦了“幼童殷承宗獨奏音樂會“,20歲獲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二名,請注意!當時這場比賽可是沒有第一名的哦!1969年他完成了氣勢磅礴的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周總理聽完后興奮地說:“冼星海復活了!”。這座別墅誕生了殷承宗,而鼓浪嶼還哺育了許許多多非常有造詣的音樂家:陳佐湟、林俊卿、許興艾等等。而今,鼓浪嶼擁有由著名指揮家鄭小瑛親自執棒的愛樂樂團;擁有全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擁有國內音響效果一流的音樂廳,這些都使鼓浪嶼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之島。
朋友們,看了這么多名人故居,不知大家是否感受到這個小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鼓浪嶼的每個角落,無不散落著光輝的名字:世界文化名人林語堂,當代著名女詩人舒婷等等…有機會大家還可以到島上來串串門,沒準兒還能碰上一個你仰慕的名人呢!
(看表)喲!6點了,我們也該結束今天愉快的旅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我們在這幽靜,祥和,溫馨,浪漫的鼓浪嶼漫游,是不是更有一番韻味呢?走吧,讓我們在返程的路上,用心品味這名島、名宅,名人、名曲,再次聆聽濤聲、琴聲,歌聲、笑聲......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六
今天我們游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我們現在到了碼頭,渡船差不多要6分鐘。看,對面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總面積1。78平方米,人口1。9萬。為了解決乘船的擁擠為題,所以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大家看,這像不像一臺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日光巖,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是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
各位游客,這里是一間鋼琴博物館,里面有30臺鋼琴,聽,里面還傳出優美的鋼琴聲!鼓浪嶼也有許多出名的鋼琴家。
各位游客,我們來到了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這里展示了林大夫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各位游客,游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筑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里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內涵。謝謝各位的合作。
福建鼓浪嶼的導游詞
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
韓城導游詞
龍宮導游詞
沈園導游詞
最新導游詞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七
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贊嘆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并且于20xx年被評上國家旅游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系,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么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字),后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于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沖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說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游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說到雅座,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小學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著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八
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廈門最佳風景區——鼓浪嶼,它四面環海,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故有“海上花園”的美稱,1997年,在福建省“十佳”風景評比中名列榜首,同時也是全國35個著名風景區之一,就連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來此參觀時,也對鼓浪嶼贊嘆不絕,稱它是“東方的威尼斯”、“中國的夏威夷”,并且于xx年被評上國家旅游景區最高級—4a級。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大(請他們猜有多大),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摩洛哥還要小,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人口約1.8萬人,半數以上的人具有海外關系,一般旅居14人國家及地區,它雖然小,名氣卻很大,擁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平均每天接待3~8萬人,這么小的地方,能擁有這種程度,可見它不容一般.
鼓浪嶼在明朝以前不叫鼓浪嶼,而稱“圓沙洲”(解釋此三字),后因它的西南方向海邊有塊礁石,由于長年累月經過海水的沖擊、侵蝕形成了一個溶洞,每當潮水漲潮時,濤浪撞擊礁石,會發出如擊鼓的聲音,故那塊石頭被稱為“鼓浪石” ,鼓浪嶼因此得名。(可考他們鼓浪嶼的由來)
它同廈門島僅一水之隔,又四面環海,很多人在想象中,總覺得渡海非常不便,其實除了建國前如此外,到了現在,可以說是太方便了,除了少數人乘快艇、坐游船等外。那就是一天24小時營業的渡輪來回往返,在寬500米的廈鼓勵海峽上每15分鐘一航班,實行去程買票,返程驗票制,過渡費用8元/人,航程大約5分鐘時間就到。如果想在短短的航程上享受一番,可以上二樓的雅座,說到雅座,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得自理1元/人。
別看鼓浪嶼不大,有句話形容它再貼切不過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如幼稚園至中學(幼兒園3所,小學3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3382人)、銀行、醫院、菜市場、音樂廳等,因此島上居民不會因它是四面臨海,面積小而不方便,反而透著小巧玲瓏,所以如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居民在島上過個5--6年沒問題。
由于這里空氣清新,綠化好,生態環境佳,因此這里還是海洋珍惜物種(文昌魚、白海豚)的保護區。它同時也是廈門市綠化最好的一個區了,全島種有4000多種植物,80多種植物,80多個科屬,綠樹覆蓋率達到40%,人均擁有5.1平方米,因此空氣清新。
鼓浪嶼美在哪里呢?確切的說它雖有鬧市之繁華,卻無車馬之喧,因島上大多路窄,坡陡,故一般車子很難行駛,為了使島上交通安全,島上嚴禁機動車輛在行駛,除了少數清潔車,救護車,自行車也是找不到的,就連我們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84年南巡廈門,也是在陪同人員的陪同下步行游覽鼓浪嶼的,所以到鼓浪嶼上是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上島后只有一種“11”路——那就是步行,因此有“步行島”、“平民島”的美稱。
1841年鴉片戰爭后,廈門成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到1935年,鼓浪嶼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進入了西方列強手中,商人、傳教士等紛紛來此建公館,設教堂,辦學校、設立領事館,從19xx年被割為“公共租界”到1949年,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在此建立了1400多棟,最具有歐洲風格,中西合璧的領事、辦事處和別墅,如英、法、德、日、意、美、西班牙等建筑,現今它還保留著這種特色,所以到此島,您就不需踏出國門,就能欣賞到西歐等地方,各式各樣的`建筑,故有“萬國建筑博覽街”的美稱。
他們又帶來了西文文明,如現代音樂、體育等,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島上居民大多喜歡音樂,據不完全統計鼓浪嶼50年代擁有鋼琴500多架,鋼琴密度居全國之冠,在優美環境及音樂的渲染下誕生了許多音樂界人士,如第一位女指揮家-周淑安,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等級第二名的-殷承宗,在6次國際鋼琴比賽中連續獲獎7次(1981-1984)的-許斐平,陳佐徨、卓一龍等不計其數,因此有“音樂家的搖籃”,“琴島”之稱,每當早間,或傍晚,如果沿著潔凈優雅的柏油小道,踱步漫游時,不時能從百葉窗內、小花園里傳來鋼琴或小提琴的悠揚琴聲,及渾厚的男高音,輕柔的女高音,所以,鼓浪嶼自古有“琴韻花香伴我歸”的一種自然美感。
(三個特點:一個靠聽、一個靠看、一個靠感覺)以上“步行島”、“萬國建筑博覽街”、“琴島”就構成了鼓浪嶼的特別之處,是一個需要靠感覺、看、聽的小島。
(鼓浪嶼碼頭〕1937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此處船小人多、航行慢,造成諸多不便,后改建,1976年擴建成現在這模樣,有鐵浮橋式碼頭:長16米、寬6米、高潮進水深7.2米,可泊200噸級船。大家看這建筑,象不象一架剛開啟的三角鋼琴呢?它好象是正在奏起旋律優美的迎賓曲,歡迎大家的到來。
(音樂廳)鴉片戰爭后,西方傳教士、商人爭相在鼓浪嶼建造別墅,定居于此并終老,當時這里除了日本人以外,任何國家的人都可葬于此地,故稱“洋人墓場”,1957年為了聲援埃及人民抗英運動,于是把它推翻了,直到1984開始動工,1987.1.27建成廈門鼓浪嶼音樂廳,為了提高音樂廳的音質、音色,于xx.8再次請來了音樂廳的原設計者——東南大學建筑聲學教授何鳳飛,投入900多萬元對其改造,改造后觀眾席們減少到571個,增加琴房、化妝房、還設有殘疾人專用通道和座位,前廳有一臺43寸(109cm)的彩電——如禮儀遲到是不能馬上進場的,只能在演奏間隙進去,等待期間,他們可以通過這臺電視觀賞到音樂廳內的現場表演,舞臺呈梯形,可放4臺鋼琴和一個雙管爾隊連奏。
(馬約翰)前方的人民體育場這牌子是于1952年安放的,初稱“洋人球埔”,意思是外國人踢球的地方,解放后才改成現在的名字,它雖不大,卻是福建足球事業的發源地。而馬約翰出生于鼓浪嶼,因當時鼓浪嶼被稱之為公共租界,因此這里的居民接觸西洋文化非常濃厚,故他的名字起的特別的洋化,他曾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原先是學醫的,后來發現學醫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于是棄醫從體,他曾帶領中國健兒參加了第11屆奧運會,得到了一些成績、獎牌,故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看到這可喜成績,于是設了教授職位,他就是中國第一位體育教授,也是原清華體育總會主席。
鼓浪嶼的導游詞篇九
親愛的游客們,大家好!
今天我做你的小導游,帶你去參觀廈門的著名景點:鼓浪嶼的沙灘,法國的軍事監獄,英國的`教堂。
游客們,鼓浪嶼海灘來了,這是一個神奇的海灘。據說這里的石頭很奇怪,只要用手敲石頭,石頭就會發出“撲通”一聲。你知道石頭為什么會發出“砰砰”的聲音嗎?事實上,這里的石頭是空的,所以它發出不同的聲音。
游客們,我們面前的是法國中央監獄,它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法國監獄為什么來中國?因為法國政府不同意把軍事監獄建在法國,所以建在中國的鼓浪嶼。這座法國監獄占地800多平方米,是鼓浪嶼迄今為止最大的建筑。
它長562米,寬315米,高27米。在島上的建筑中,這是一座壯觀的建筑。
英國教堂已經到了。讓我們看看為什么所有的教堂都是方形的。廣場教堂是有原因的。我們來看看。英國的標志是正方形,一個叫方陣,中間畫一個點,可以吸引神靈,所以教堂也建成了正方形。你可以坐在美麗的教堂里,感受神圣而浪漫的氣氛!
游客、洶涌的海浪、美麗的海灘、來往的船只、海邊的綠色樹林……美麗而輝煌地裝飾著鼓浪嶼。
鼓浪嶼的美需要大家的認同。謝謝你能來。歡迎再次來到鼓浪嶼,感謝一路旅行,謝謝!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