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一
1、閱讀課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多媒體圖片)
2、大自然是美麗的,雄偉的高山,遼闊的草原,蔚藍的大海,美麗的花園,繁華的都市。無不為人們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聰明,最美麗,最富有靈性的人類。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
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到自然懲罰的現象卻也屢見不鮮。
(欣賞多媒體圖片:沙漠、火災
地震等)。
(二)整體感知
(多媒體演示)
1、讀一讀,寫一寫
鯤(kun1)鵬
蓬蒿(hao1)
相形見絀(chu4)
狼藉(ji)
咫尺(zhi3)
美味佳肴(yao2)
2、詞語解釋: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2、讀課文,思考問題,理清文章論述的思路。
(多媒體演示)
思考問題
1、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
2、人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3、指導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看作者就“人”與“自然“的關系,闡明了什么觀點?
(多媒體演示)
(論點)人類永遠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然而,人卻“不自量力”的宣稱要“征服自然”
4、指導學生默讀討論第2——7自然段,討論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
(提問、討論、歸納、多媒體演示)
比較:
人類智慧
3、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倔的陷阱。
《敬畏自然》教案(二)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二
作者簡介:
嚴春友(1957~),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新論》、《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統一論》(與王存臻合著)等。
文章介紹:
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作者認為,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再也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文章結構:
全文一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1段):指出人類宣稱“征服自然”,實在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2~5段):著重比較人類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6~7段):進一部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第四部分(8~10段):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11段):得出人類理應敬畏自然的結論。
也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號
第二部分(2~10段):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11),人應當敬畏自然。
寫作特色:
1層層推進,水到渠成。
2對比手法的運用使立論充分
3很多的語句富含哲理
4多處運用擬人、反問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
詞語積累:
深邃:深奧
殊不知:竟不知道
與眾不同:跟大家不一樣
映照:照射
誠然:實在
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原野
斷言:很肯定地說
可人:可人意,使人滿意
能力測試:
一、根據意思,寫詞。
1不過這樣罷了?!?/p>
2指無法想象,難于理解?!?/p>
3亂七八糟,雜亂不堪?!?/p>
二、為什么說蒼蠅蚊子乃至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
能力測試答案:
一、1不過爾爾
2不可思議
3、狼藉斑斑
答:只要想想蒼蠅蚊子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就會覺得精巧了。蒼蠅有復眼,蚊子能夠吸血,灰塵也是物質,卻如此微笑,假如深入探究到它的內部結構,也會覺得精巧。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三
知識目標:認識生字詞;了解反問句的作用。
情感目標:培養親近、敬畏、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思想目標: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樹立環保意識。
能力目標: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的含義。
請大家欣賞一幅獲得2008年度公益廣告國際大獎的宣傳畫。并猜猜宣傳畫的空白處會配上哪些文字?(圖片略)
什么是“自然”,什么叫“敬畏”?
一句話概括本文作者的主要觀點。
自然是萬事萬物的統稱。敬畏是既敬重又畏懼之意。
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類自己!
結構圖(略)
請自找一句喜歡的話,與同學一起分享。
請品味以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語句。
賞析:這句話使用了反問與比喻的修辭,既加強了語氣,發人深省,又生動形象說明了人類破壞自然其實就是自取滅亡的道理。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賞析: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人類智慧不過是自然智慧的一個杰作,我們依然是自然之子這個道理。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賞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修辭,把宇宙視為人類的弟兄,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宇宙萬物都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我們必須與他們和諧相處的道理。
閱讀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請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明確: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2、為什么說“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藝術品”?
明確:蒼蠅蚊子對于我們人類來說,固然討厭,但是它們的身體構造和生理機制十分奇妙,體現了大自然創造的精妙絕倫。
3、作者從哪兩個方面具體比較了“相形見絀”?
明確:1、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制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2、大自然“懂得”用美學原則創造各種事物以至人體,我們人類的智慧卻不能。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寫一句
宣傳標語
。保護碧水藍天,營造綠色家園。處處鳥語花香,生活充滿陽光。
保護一片綠地,撐起一片藍天。既要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
別讓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正方:我們是“自然之子”。
反方:我們是“自然之主”。
正方:我們是“自然之子”。
所以承認我們是“自然之子”,不是自卑,而是謙卑;不是懦弱,而是勇敢;不是無奈,而是明智。只有人類勇敢地承認我們是“自然之子”,我們才能細心地呵護我們的“自然之母”,和諧地與自然萬物相處,因為它們是我們的弟兄。
反方:我們是“自然之主”。
我們說我們是“自然之主”,并不是說我們應該像一位驕橫粗暴的暴君,任意屠殺無辜。我們既然是自然的主人,就應該好好地愛護自然,就像爸爸是一家之主,他會好好地愛護家人。
任何一個“主人”都是從“孩子”子成長而來的。我們說我們是“自然之主”,并不否認我們是自然母親的一個愛子。而是說自然之母會生老病死,我們作為自然之主,應該好好地照顧自然之母,讓自然之母萬壽無疆。
我們說我們“自然之主”,更多是說我們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自然之主”,不僅僅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責任。
1、睡前回顧本節課講述的重要知識點。2、完成《學習輔導》。3、將你剛才的發言內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小。
柳宗元曾經寫了一首絕句讓我印象深刻: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原本表達了詩人在改革失敗被貶后,在寂寞處境中悲苦凄涼的心境。但在今天學習了《敬畏自然》這一課后,我對這首詩卻有了新的解讀:我覺得不僅是偉大詩人,更是一個偉大的預言家。他在預言:人類的將來或許有一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到時候我們人類將會變成“孤舟蓑笠翁”,孤苦伶仃地一個人在“獨釣寒江雪”。但愿他的預言永遠只是一個危言聳聽的“預言”,而不會成為我們人類的一個悲痛欲絕的“絕句”!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四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兩組圖片,表現兩種智慧。提問;
1.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類智慧?
2.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
學生思考,保留觀點,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書:敬畏自然)
知識與技能: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重點: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0分鐘
1.默讀課文:分別找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的語句。(多媒體分別展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句子)
2.問題: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傾向是什么?
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并闡述理由。(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課堂每組發言人展示)
學生展示與教師點評
(注重突出重點)
15分鐘
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喜愛的理由。
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組內交流,選出最優秀的展示)
五、思考: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觀點:(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5分鐘
回顧整合本節課的收獲:
1.學習利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情感傾向的方法。
2.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思想。
5分鐘
寫作練習: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五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兩組圖片,表現兩種智慧。提問;
1、 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類智慧?
2、 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
學生思考,保留觀點,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書:敬畏自然)
知識與技能: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 學 重 點: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 學 難 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0分鐘
1、默讀課文:分別找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的語句。(多媒體分別展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句子)
2、問題: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傾向是什么?
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并闡述理由。(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課堂每組發言人展示)
學生展示與教師點評
(注重突出重點)
15分鐘
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喜愛的理由。
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組內交流,選出最優秀的展示)
五、思考: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觀點:(熱愛自然 敬畏自然 合理改造 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5分鐘
回顧整合本節課的收獲:
1、 學習利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情感傾向的方法。
2、 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思想。
5分鐘
寫作練習: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六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兩組圖片,表現兩種智慧。提問;
1、哪些是自然智慧,哪些是人類智慧?
2、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
學生思考,保留觀點,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書:敬畏自然)
知識與技能:識記、理解本課生字詞;品味富有意蘊的哲理性語言,提升駕馭語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搜集資料,教師引導;抓住的關鍵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語句的深刻含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與價值觀: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
教學重點: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辯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10分鐘
1、默讀課文:分別找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的語句。(多媒體分別展示文中表現兩種智慧句子)
2、問題: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傾向是什么?
人類智慧和自然智慧哪個更偉大?并闡述理由。(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課堂每組發言人展示)
學生展示與教師點評
(注重突出重點)
15分鐘
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的朗讀,說說喜愛的理由。
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組內交流,選出最優秀的展示)
五、思考:難道我們就應該順應自然嗎?學生整合觀點:(熱愛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5分鐘
回顧整合本節課的收獲:
1、學習利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情感傾向的方法。
2、感悟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思想。
5分鐘
寫作練習:運用1——5種文中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受。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七
1課前預習,查字典,疏通字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3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4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重點:
1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和統一的道理,增進學生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保意識。
2抓住文章的關鍵句,理解分析課文。
難點:
了解文章反問等修辭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1組織學生搞好課前預習,朗讀課文,疏通字詞,搜集有關人與自然方面的資料。
2創建一個和平融洽的學習氛圍,倡導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3教師準備些必要的課件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從學生對“人”和“自然”的認識導入。
二、檢查預習:
1字詞疏通情況。
示例:咫尺蓬蒿鯤鵬幼稚相形見絀
師生交流
生生交流
2劃出文中對你有啟發的語句。
師生交流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思考:
你認為文中的哪些語句能表達作者的觀點。
提示:
最后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作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他們看作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他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他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四、探究,思考:
(一)認識人類:
1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我們取得了哪些驕傲的成績。試舉例說明:
討論:
(提示:四大發明人類登月計算機的普及等)
課件展示:
總結:
2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你的態度如何呢?作者對人類取得這些成績,態度如何呢?
學生自由探討,交流。
教師總結:
(二)認識自然:
聯系課文,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談談你對自然的認識。
課件展示:
(三)人類和自然的關系:
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學生思考,交流。
課件展示:
教師歸納:人類是大自然機體的一部分,人類應該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和諧統一,共同發展。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自然是偉大的,它有著深邃,高超的智慧;我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和諧發展,共同繁榮。
六、作業:
1積累重點詞語,理解、分析關鍵句子。
2觀看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節目。
3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敬畏自然,愛護自然,你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文章擬人,反問等修辭的手法。
2誦讀課文,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語句。
學習內容和步驟:(略)
敬畏自然的教案中班篇八
1、閱讀課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3、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講究形象的語言的含義。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講講看到的環保廣告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
閱讀本文后,我們會多一些思考。
(二)整體感知
1、讀一讀,寫一寫
蓬篙咫尺
狼藉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2、自讀課文,圈畫每段關鍵語句,理清論述思路
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
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指揮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指揮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
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贊嘆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進一步的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得出結論。
3、思考問題
(1)本文寫了什么內容?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明確]
(1)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作者認為,人類不要再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p>
4、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
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三)研讀賞析
1、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什么特點?
2、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3、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
1、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
2、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最后引出結論。
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
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進了一層。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了一層。
3、運用對比、擬人、反問。
(1)對比:
人類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兩大方面構成對比,而且兩個方面的議論又有對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類的智慧,就包含著對比。
(2)擬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擬成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為造物主的創造,那么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接觸的作品之一”,就是擬人的說法。
(用擬人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
(3)反問:
“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反問語氣更強烈,更發人深省。
“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反問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語氣也更強烈。
“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反問句的語氣更強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體驗反思
本文有許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談談看法???/p>
以寫在摘抄本子上。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
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于自己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五)小結
長期以來,人類就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本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樣?!币虼耍覀儜撈降饶馗械目创渌?,去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六)作業
1、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