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借鑒他人的經驗,規劃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一
告別了漫天的飛雪,告別了凜冽的寒風,我們邁步走進春天的校園。當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少年兒童,都感到萬分的自豪,無比的幸福。然而,這美好的生活來得多么不易啊!
永遠忘不了雪山草地上,每一個腳印寫著真誠,每一顆紅星閃亮著希望,每一聲槍響寄托著革命的信念。二萬五千里長征路啊,氣壯山河! 永遠忘不了青紗帳里,中華兒女出奇兵,槍頭凝聚著民族的仇恨,向著侵略者發出怒火。奔騰的黃河,為他們高奏凱歌!永遠忘不了少年英雄王二小,機警地偵察敵情,用自己少年的生命,在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他們的風采。
回顧歷史的長河,我們這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曾幾度興衰。從“九·一八”的戰火,到盧溝橋事變,從南京大屠殺,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強內患,村村遺骨,處處狼煙。“夜漫漫,路漫漫,長夜難明赤縣天”,中華民族,危在旦夕。
如果,如果沒有那些先烈們英勇的奮戰,中華民族怎么會迎來今天?如果沒有那些先烈們英勇的奮戰,我們現在的生活怎么會如此幸福?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造了一片新的“長城”!你們倒下了,但是,的“不愿作奴隸”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繼承著你們未完的事業。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二
陽光普照,一個難得晴天的清明節到來了。在這樣一個莊嚴肅穆的節日里,大家都掃墓上墳,懷念祖先,祭奠先烈。要說我在這一天想到最多的便是長津湖和水門橋這兩場戰役。
觀看影片時,我在觀影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我為戰士的壯烈犧牲而惋惜,也被他們的苦難和堅持所感動。戰士們的熱血守住了國家的領土,守住了國家的尊嚴。刻印在骨髓中的紅色,散發著忠誠的熱忱,愛國的光輝。
現如今,紅色已然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顏色。它可以鮮艷熾熱,喜慶吉祥,也可以端莊大氣,高貴富麗。紅色是萬千色彩中的一種,卻也不僅僅只是一種顏色。
紅色,是一種貫穿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顏色。
紅色有著許多的含義,而紅色也是各種節日中最常出現的顏色,最為典型的是春節。那時,家家戶戶貼上了紅窗花、紅對聯,掛上了紅燈籠,放起了紅鞭炮,放眼望去,到處都充滿了紅色。因為古時候的人們認為紅色可以驅鬼神野獸,保一年平安順意。
紅色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寫在詩人的詞句中,流淌在歷史的長河中。
紅色,一種流淌在中國人民血脈中的顏色。
自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由此進入近代歷史,往后的日子都是充滿血味的血紅色。從鴉片戰爭到中日甲午海戰再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無數的人們為了抵抗外敵,保衛祖國揮灑血汗。戰爭中,血跡漫布,血光沖天。
電影《長津湖》中鵝毛般的大雪紛紛揚揚從空中灑落,凍得人肢體僵硬,心生寒意。我們無法感受零下40攝氏度的冷,但當我們看到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逝去時,流下了滾燙的熱淚。戰士們有的倒于槍林彈雨之中,有的逝于冰天雪地之中……縱然電影畫面中有著大面積的白色,那是雪的顏色,但我卻看到戰士們為了維護祖國安全,為了日后的子子孫孫不再有戰爭的那顆鮮紅的心臟,那流淌在全身上下熾熱的鮮血,那有著中國民族骨氣的紅色,充斥在我眼睛之中。
近代歷史的畫卷,是由無數的文人志士嘔心瀝血地喚醒民眾,找到國家的出路而打開的,是由無數的百姓戰士艱苦卓絕地戰斗,建筑希望的明天而描繪的,它是充滿血色的,那是一種中國人民精神中的紅色。
紅色,一種充斥在我回憶當中,為我所偏愛的顏色。
紅色在生活中更是醒目,口紅、紅綠燈、有害垃圾桶、路邊的花朵等,紅色還存在于我們的精神世界中。
我們學習曾經的歷史,知曉革命戰士的故事,紅色存在于教育;我們了解古時的節日,傳承古時的傳統或是技藝,紅色存在于文化;我們關注時事,維護祖國的主權,紅色存在于思想……我們偏愛于紅色,因為它被中華民族賦予了特殊的精神含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留下最濃墨重彩的一種顏色。我們對它的偏愛是與生俱來的,而這種紅色是獨屬于中國的。
望著不遠的錢塘江,潮水滾滾,蕩起一層層的磷光。旭日正東升,上有紅光動搖承之。紅色是顏色,也是中國人的血脈、精神。被染紅的云彩在天空暈染開來,我凝視著,眸中倒映著未來。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三
9月3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____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以3500多萬同胞傷亡的慘痛代價,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如今,硝煙散去,和平安寧,然而那段血淚寫就的過去未曾忘記,那場不屈不撓的抗爭未曾忘記,中華兒女用鮮血和生命筑就的偉大抗戰精神也不敢忘記。
銘記歷史,繼承“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斗爭精神。正如國家領導指出的那樣,“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新時代下的斗爭形式多樣復雜,既有軍事上的、有形的、看得見的斗爭,但更多的是沒有硝煙的、無形的、隱蔽的斗爭。這就要求年輕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強化斗爭意識和勇氣,提高斗爭本領,練就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對日常工作中潛在的風險要有科學的預判能力,知道風險將要出現在哪里,有什么樣的表現形式,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怎樣,該出手就出手,要敢于斗爭、不怕斗爭。要堅決克服精神萎靡、安逸享樂、知難而退的消極情緒,到重大斗爭一線中去真刀真槍磨礪自己,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都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難關。
銘記歷史,傳承“從來治國者,寧不忘漁樵”的民主精神。中國之所以能打敗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發動了群眾、依靠了群眾,發揚了民主精神。毛澤東曾經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我們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從根本上說都來自于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擁護,是黨執政最牢靠的政治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離開人民群眾的支持,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新時代下,我們依然要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共命運,保持天然的魚水關系和血肉聯系,因為謀劃發展,最了解實際情況的,是人民群眾;推動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依然是人民群眾。基層是最大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最深刻,群眾最智慧。推動國家治理,只有親身征詢于田野,虛心問計于百姓,才能真正把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銘記歷史,弘揚“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的擔當精神。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勇于擔當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是我們黨在干事創業過程中一直秉持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們正處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歷史節點上,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在這關鍵時刻,每一個共產黨員務必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以鐵的肩膀擔當起該擔當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帶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勇于直面矛盾,積極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辦法,真正帶領人民群眾戰風險、渡難關,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歲月長河,歷史足跡不容磨滅。時代變遷,英雄精神傳承千年,憶往昔,崢嶸歲月化為鼓點。看今朝,宏偉藍圖召喚前行。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銘記歷史、賡續精神、銳意進取、共同圓夢,是對歷史的最好紀念,也是對未來的莊嚴承諾。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四
掛起紅燈籠、貼起紅對聯、舞起紅獅子,我們發紅包、穿紅衣、插紅花,里里外外一片紅彤彤,紅紅火火的春節到處洋溢著新年氣息。
如果問新年是什么顏色?你的答案是不是紅色?
新年是什么顏色?我的回答斬釘截鐵:中國紅、橄欖綠!
是的,在我們家,新年的顏色除了中國紅,還有橄欖綠!
橄欖綠,來自我爸的橄欖綠軍帽!
20多年前,我爸是一名邊防軍官。從軍校邊防專業的歷練開始,這身橄欖綠就伴隨著他,走過無數個邊防哨所。在這些低調沉默的邊防哨所,我爸和來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一樣,默默駐扎在祖國邊陲,守衛在和平安寧的第一線。茫茫群山,冰峰雪谷,橄欖綠們用熱血和青春筑起了巍峨界碑。
大年初八,大家都還沉浸在熱熱鬧鬧的過年氣氛中。在大紅燈籠和紅色窗花的映襯下,我爸又拿出了他的橄欖綠軍帽,一邊仔細擦拭,一邊和戰友們視頻聊天敘舊。這是他們每年春節的固定節目。
但是,和平常的高聲談笑不一樣,視頻中的這些中年漢子常常陷入長時間的沉默。我爸端起第一杯酒,先灑在了地上,悶悶地說:“先敬他們一杯!”每當這時,我都會看到爸爸眼睛里有淚水。
兩杯酒下肚,我爸和戰友們唱起了他們最愛的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只是這個歌唱著唱著,就變成了嗚咽。
去年的大年初八,我第一次知道了“加勒萬河谷”,第一次知道了在中印沖突中犧牲的戰士們。這一天,中央軍委表彰了中印邊境沖突中涌現的五位戍邊英雄,媒體向大眾公布了中印邊界加勒萬河谷沖突中的細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正是這些英雄的犧牲,讓我爸和戰友們心痛不已。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五
汨羅江畔,流水嗚咽,寒風凄冷,形容枯槁的楚大夫以正義之軀發出“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兮”的千古絕唱;萬里戈壁,馬鳴蕭蕭,戰旗颯颯,大義凜然的忠烈公以赤子之心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壯志豪情;一支彤管,戰略中原,一桿長槍,堅守京城,兩袖清風的于少保以清潔傲骨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堅韌操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畫卷被如沙的風悄悄掩埋,昔日的雕梁畫棟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舊時的紫殿紅墻轉瞬之際已是斷壁頹垣……只有古碑上的文字、竹簡上的墨痕記錄了中華民族的魂——以國家大義為己任。
羌笛瑟瑟,戰鼓擂擂,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來到了近代中國。國家蒙難,百年屈辱。
腐敗清廷在八國聯軍的長槍利炮下節節敗退,割地賠款;耗費兩代人心血,裝以琉璃,飾以琺瑯,恍若月宮的圓明園上的大火燒了整整三天三夜;柳條湖旁、盧溝橋頭,南京城內,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大地見不到曙光,苦難的中國何去何從!
看!是誰在擦亮一絲火星,星星之火匯聚成一支如火炬般的隊伍,他們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他們有著嚴格的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他們有著崇高的目標,“解放全中國”——他們的名字叫做“中國共產黨”!他們樂觀堅強、不懼犧牲,在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將工農紅軍的旗幟插遍了大江南北。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色革命宛如一顆光華璀璨、熠熠閃亮的“紅星”,永遠指引著中國前進的方向。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橘子洲頭,萬山紅遍;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刻下的是中華民族的魂——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百年歲月,百年崢嶸,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乘風破浪,不忘初心,迎來的必將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六
烈士吳鋒平,建德航頭鎮航川村吳潭人,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四十二師一團二炮連排長。
小外公家就在航川。那邊風景獨美,村民們也十分富足。今年春節,航川村的老少們自編自導了一部舞臺劇《尋找吳鋒平》。線索是一封寫于三十七年前春節,來自中越自衛反擊戰前線的信。
臺上的“他”靠在貓耳洞的崖壁上,膝上橫放一本書,書上蒙著一張紙,左手拈一株草,右手握一支筆,沙沙寫下對家鄉的思念。據我所知,貓耳洞、老山艱苦非常。邊界線的哨兵們有時一天要換三次口令,潛伏的暗哨有時一天不能出聲,即便如此,還是有相當多的戰士犧牲于此。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強勁的攻勢,就算只剩數十人,甚至十數人,也要死死守住每一寸土地。
“……春林,有很多英雄倒下去,又有很多英雄站起來了。今年的春節,要在槍林彈雨中度過。但是請你放心。祝你的家人春節愉快,為勝利,為新的一年干杯!春林,真感謝你對我家的關心,真趕上親兄弟一樣,謝謝你。盼望著戰爭勝利,凱旋歸來,與你重逢!”讀到信中的這一段時,臺下一位六十二歲的老人早已熱淚盈眶。他便是陳春林,吳鋒平信件的收信人,我的小外公。那時我才知道,吳鋒平烈士是他同學。
小外公說:“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我很想他。我已經是個六十二歲的白發老人了,但他永遠是個二十五歲的精神小伙……”
吳鋒平烈士,1984年7月參加中越自衛反擊戰,1985年4月30日壯烈犧牲,被追記二等功,年僅二十五歲。吳鋒平烈士犧牲后,小外公堅持履行諾言,銘記那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忙照顧好他的家人。
演出結束,當扮演吳鋒平的演員同臺下的陳春林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時,他們終于完成了這個遲到三十七年的擁抱。兩位同學,兩位同鄉,兩位奔赴在不同崗位上但做著“為人民服務”這同一件事情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同志,他們的心,永遠不會分開。
正如劇本中所寫,“吳鋒平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化作了風,化作了雨,浸潤著整個航川村”。那么我的血脈中,會不會有這種精神呢?我覺得,應該會有;即使沒有,也應當擁有。
烈士的人數可以計量,但烈士的精神能否計量?我想,應該不能;即使能,也應是人民群眾向他們致敬的那片赤忱之心。英烈精神崇高,英烈令人敬重。百年風雨兼程,在多少人的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烙印!因為有他們的滿腔熱血,紅旗才會在一代代薪火相傳中不褪去一絲一毫顏色;因為有他們的鋼筋鐵骨,共和國的廣廈才會在一批批的接續奮斗中建出輝煌!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七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云才向大會提交提案,建議把犧牲最早的建黨元勛、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列為國家紅色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淑琴表示,紅色基因傳承要從娃娃抓起……紅色基因凝結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艱苦奮斗、砥礪前行的信念追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傳承。近些年來,多元文化的侵襲和外來意識形態的挑釁不斷擠壓著紅色基因的“生存空間”,新的歷史形勢下,紅色基因的傳承需要構建屬于自己的“話語體系”,以更加豐富的內容形式融入到每一個國人的血液之中,成為扎實推動中國圓夢的精神力量源泉。
深入挖掘,讓紅色基因“串”起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必須做實“挖掘”工作。現在不少地方紅色基因傳承呈現“碎片化”趨勢,在展館建設、布展設計、宣傳講解等方面,僅僅對單一的紅色歷史事件進行孤立講述,卻忽略了挖掘事件發生的背景和歷史意義,也沒有對同一時期的歷史事件進行橫向關聯,讓紅色事件成為了一個個獨立的“歷史孤本”。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各地需要深挖紅色基因的歷史演進、內在邏輯、價值功能和發展規律,把各個“孤本”連通起來,“裝訂”在一起,成為體系,實現當地紅色教育基地相互串聯、歷史事件相互鋪墊,讓紅色基因的傳承更加系統、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人心。
借力科技,讓紅色基因“活”起來。如今,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也為紅色基因的傳承提供了有力平臺。如何讓紅色基因傳承趕上時代潮流更好地發揮好紅色教育作用,需要各地在夯實線下陣地的同時,還要精確把握微信、抖音、直播、vr等新興媒介的傳播方式,研究透新興媒介的受眾特點,占領線上傳播制高點,緊密結合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把紅色基因打造成能說、能看、能體驗的特色課程,讓紅色基因衍生出的紅色文化滲入黨員的“血液”,浸入大眾的心扉,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歷史傳承中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與時俱進,讓紅色基因“富”起來。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時代。改革開放以來,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絲路精神、塞罕壩精神等等,不斷充實著紅色基因的“家族譜系”。新的歷史形勢下,各地在開展紅色教育工作時,要注重把握時代性,在繼往開來中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內容,并通過身邊的先進榜樣挖掘時代價值,重塑人的思想、提振人的精神、叩問人的靈魂、凈化人的心靈,引導更多的干事創業者將理想信念與個人奮斗緊密結合起來,從紅色基因傳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激發出更加強大的工作干勁、創業激情,在不懈奮斗中推動祖國更加繁榮、更加昌盛。
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的心得體會字篇八
明天又是清明節了,在這個中國傳統節日里,人們掃墓,祭祀親友,因為“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是,當我們在懷念親人的時候,還有一些人,是我們永遠不能也不應該忘記的,所以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緬懷先烈,牢記使命”。
我們感到幸福,因為暴風雨已經過去了;我們牢記使命,因為未來仍需開創。我們無法忘記,日本人在我們的國士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無恥地篡改教科書,還妄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歷史不會在我們身上重演,我們不會坐享其誠。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眾志成誠,不怕犧牲的精神將得以延續。明天,是我們的。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一切,我們有義務去保護和發揚光大。明天是清明節,所以我們悼念他們;明天的明天不是清明節,我們仍然不會忘記他們。今天,我們將展示東中人的風采,踏踏實實地為自己積極而幸福的人生做準備,勇敢地為服務將來和奉獻社會積蓄力量。在這里,我們緬懷先列,學習英雄,讓細節洗禮我們的靈魂,讓英烈見證我們的成長!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