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篇一
早在五千年前,中國便和船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們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學會了使用獨木舟和筏,并以其非凡的勇氣和智慧駛向海洋。從秦始皇派徐福揚帆東渡,到漢末“王濬樓船下益州”;再從宋元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南海一號”,到鄭和的寶船七下西洋,中國的船一路乘風破浪,敢為世界先。“china”這個詞被外國人熟知,就是因為中國的船將瓷器帶到歐洲大陸,英文就稱瓷器為“china”。因為船,中國從此有了世界的名字,中國瓷器也成為歐洲貴族的最愛。
“但是永樂大帝死后,中國的遠洋航海就突然中斷,轟轟烈烈的下西洋立即變成了禁海,到了清朝甚至變成了閉關、鎖國。”直到400年后,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了一段任人宰割的歷史。道光十八年,走私鴉片猛增到四萬零兩百箱,這時林則徐開始禁煙、銷煙,他大聲疾呼:“中外臣工,并力一心,誓除此害!”煙是禁了,但是外國人卻借故一次次發動侵略戰爭,腐朽的清王朝一次又一次戰敗,和列強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不僅要賠大量白銀,還要割讓國土,香港、澳門、臺灣、威海衛……七子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直到一艘紅船搭載著民族解放,將中國人從苦海中營救出來。
1921年7月的一天,載入史冊的一天,南湖浩渺煙波之上,停泊著一艘畫舫,舫中十多位外地青年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莊嚴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面對滿天風雨陰霾,會議閉幕時他們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國人民……
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列強環伺,喪權辱國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將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中國共產黨,讓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瞧啊,那條紅色小船,在靜靜的南湖,熠熠生輝。
斗轉星移,如今,小小的紅船忽然搖身一變,變成了體現我國綜合實力的航空母艦——遼寧號2012年09月25日入列海軍,完全自主研制的山東艦也駛向大海,第三艘更先進的航空母艦也正以“中國速度”在建造。
“船”是引領我們上下五千年的燈塔,更是檢驗興衰的標志。現在,中國船不僅在全世界通行無阻,中國宇宙飛船、載人空間站還飛上了太空。
中國這艘巨輪,必將完成偉大復興的航程。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篇二
遲到三十七年的擁抱
烈士吳鋒平,建德航頭鎮航川村吳潭人,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四十二師一團二炮連排長。
小外公家就在航川。那邊風景獨美,村民們也十分富足。今年春節,航川村的老少們自編自導了一部舞臺劇《尋找吳鋒平》。線索是一封寫于三十七年前春節,來自中越自衛反擊戰前線的信。
信中寫道:“春林,今天下著小雨,我在貓耳洞里給你寫信。春天到了,家鄉的土地上散發出芬芳,我在前線都能聞到。家鄉人民那微笑的臉龐,我在前線的戰壕里都能看到。我一定英勇殺敵,安全回家……”短短尺素書,悠悠鄉友情。他回來了!不過,他是在信中回來的。寂寂黃昏,軍號呼嘯,馬革裹尸,為誰多嬌?
臺上的“他”靠在貓耳洞的崖壁上,膝上橫放一本書,書上蒙著一張紙,左手拈一株草,右手握一支筆,沙沙寫下對家鄉的思念。據我所知,貓耳洞、老山艱苦非常。邊界線的哨兵們有時一天要換三次口令,潛伏的暗哨有時一天不能出聲,即便如此,還是有相當多的戰士犧牲于此。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強勁的攻勢,就算只剩數十人,甚至十數人,也要死死守住每一寸土地。
“……春林,有很多英雄倒下去,又有很多英雄站起來了。今年的春節,要在槍林彈雨中度過。但是請你放心。祝你的家人春節愉快,為勝利,為新的一年干杯!春林,真感謝你對我家的關心,真趕上親兄弟一樣,謝謝你。盼望著戰爭勝利,凱旋歸來,與你重逢!”讀到信中的這一段時,臺下一位六十二歲的老人早已熱淚盈眶。他便是陳春林,吳鋒平信件的收信人,我的小外公。那時我才知道,吳鋒平烈士是他同學。
小外公說:“他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我很想他。我已經是個六十二歲的白發老人了,但他永遠是個二十五歲的精神小伙……”
吳鋒平烈士,1984年7月參加中越自衛反擊戰,1985年4月30日壯烈犧牲,被追記二等功,年僅二十五歲。吳鋒平烈士犧牲后,小外公堅持履行諾言,銘記那份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忙照顧好他的家人。
演出結束,當扮演吳鋒平的演員同臺下的陳春林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時,他們終于完成了這個遲到三十七年的擁抱。兩位同學,兩位同鄉,兩位奔赴在不同崗位上但做著“為人民服務”這同一件事情的好朋友、好兄弟、好同志,他們的心,永遠不會分開。
正如劇本中所寫,“吳鋒平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化作了風,化作了雨,浸潤著整個航川村”。那么我的血脈中,會不會有這種精神呢?我覺得,應該會有;即使沒有,也應當擁有。
烈士的人數可以計量,但烈士的精神能否計量?我想,應該不能;即使能,也應是人民群眾向他們致敬的那片赤忱之心。英烈精神崇高,英烈令人敬重。百年風雨兼程,在多少人的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烙印!因為有他們的滿腔熱血,紅旗才會在一代代薪火相傳中不褪去一絲一毫顏色;因為有他們的鋼筋鐵骨,共和國的廣廈才會在一批批的接續奮斗中建出輝煌!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篇三
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紅色中國”的真相深深吸引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他為此只身闖過重重封鎖前往陜北蘇區,并在那里生活了四個月,寫下了一部蜚聲世界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
此書以一個美國記者的視角描寫了中國革命,它記錄了沉重的歷史與殘酷的戰爭。我卻在這本書中讀到了可親可敬、血肉豐滿的革命者們。他們充滿生機與活力,革命情懷純潔而又強烈,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這顆紅星的力量。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是怎樣的意志,讓他們挺過艱苦奮戰?是怎樣的軍人,英勇無畏地在長征中揮灑熱血?是怎樣一群人,書寫了世界軍事上的史詩?是永不磨滅的熱情,永不放棄的希望和令人驚嘆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就像一團團紅色的火焰照亮這一路的征程。
飛奪瀘定橋一役,瀘定橋上一半的木板被敵人撬走,身下是萬丈懸崖、湍急的河流,對面是敵人的機槍陣地,第一個戰士中了彈從鐵索上掉下深淵,接著又有第二個、第三個。但是更多的戰士爬到橋中央,沒有一個人退縮。每次讀到這部分內容時,我的眼睛都是濕潤的。我想如果眼光和淚水能開出小雛菊,他們的墳前此刻也許會有些許暖意。
成百上千的紅軍戰士在雪山上凍死,十分之一的中央紅軍永遠地留在沼澤地中……本該是青春綻放的年紀,卻永遠地融入了祖國的土地,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就了祖國的鋼鐵長城,用激情燃燒的生命照耀了中國共產黨追求真理、解放貧苦大眾艱苦卓絕的征程,為黨旗染上火紅的底色。這長征,為了人民;這熱血,為了人民;這星火,為了人民。
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還照耀著全世界。中國人民取得的勝利和積累的經驗在為全世界帶來福祉,為破解世界性難題提供中國智慧,展現出大國風范。這一切都建立在雄厚的國力基礎之上,從“東亞病夫”到gdp總量全球第二,從“弱國無外交”到擁有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老一輩革命者在千難萬險中開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他們帶領我們創造了這偉大的奇跡。
如今建設國家的重任已經落到我們肩上。前幾年,網絡上總有些人說“一代不如一代”,說“中國新一代挑不起大梁”。每當看到這些話,都能激起我的斗志。我們要牢記當下的使命與責任,更要為了新時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而矢志不渝,立志創造下一個奇跡。
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篇四
山河已無恙,光影致英雄
晶瑩的雪花在凄厲的北風中打轉,世間萬物都呈現著一副蒼老的容顏,早已不見春天里那姹紫嫣紅的精神氣。不時傳來的幾聲驚天動地的炮響聲,為這寂寥的夜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從《長津湖》影廳走出來,透過車窗看滿街的燈火通明,恍如隔世。想要形容卻發現,言語太過于蒼白無力。
戰場不是游戲場,犧牲在所難免。可戰場上的志愿軍們卻從未屈服,他們與惡劣的氣候抗爭,與難纏的敵軍周旋,使他們堅持下來的,唯有那股赤誠的愛國信念。
在行軍過程中,后勤補給常常被美軍炸毀。他們唯有克服生理上的饑餓,戰勝內心的恐懼,才敢踏出堅定的步伐。那份執著,那份堅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我們都明白,現實的廝殺遠比電影來得慘烈。美軍轟炸不斷,掃射不斷,有人不斷倒下,亦有人不斷向前。是茍且偷生地活著,還是光榮地犧牲?顯然,他們都選擇了后者。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在影院聽到這句話,眼淚就再也止不住,如洪水般噴涌而出。為什么要打仗?只為后輩的安定無憂,多大的胸襟與格局!
在敵我實力差距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志愿軍們卻能夠憑借自身頑強的意志,上刀山,下()火海,帶著必勝的決心,昂首走向他們的敵人。哪怕是飛機大炮的轟炸,哪怕是無法預測的深淵,志愿軍依舊向美軍發出一次又一次沖鋒。在那響徹天地的號角中,中國志愿軍依靠著如此強大的信念,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打贏了一次又一次。
回首遠眺過去的歷程,那樣的崎嶇不平。你看那遍地鮮血,一個個記載著不知多少風雨與滄桑的腳印。
“肯定會有這么一天的。”這是攻下機場的時候,伍千里口中的話。往昔暮雪風霜熱血難涼,今朝山河無恙如您所想。
“一唱雄雞天下白,喚來春天照人間。”現今,我國已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國民經濟與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沉睡的雄獅已經蘇醒!
如今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至此,我才真切感悟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精神心得體會篇五
橄欖綠中國紅
掛起紅燈籠、貼起紅對聯、舞起紅獅子,我們發紅包、穿紅衣、插紅花,里里外外一片紅彤彤,紅紅火火的春節到處洋溢著新年氣息。
如果問新年是什么顏色?你的答案是不是紅色?
是啊,每一年新春佳節,從白雪皚皚的漠河到陽光燦爛的西沙,從肅殺的帕米爾高原到煦暖的東海之濱,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新年的中國紅蕩漾在中華大地上。我走在大街小巷,發現每個人的臉上,綻開笑容紅光拂面……
新年是什么顏色?我的回答斬釘截鐵:中國紅、橄欖綠!
是的,在我們家,新年的顏色除了中國紅,還有橄欖綠!
橄欖綠,來自我爸的橄欖綠軍帽!
20多年前,我爸是一名邊防軍官。從軍校邊防專業的歷練開始,這身橄欖綠就伴隨著他,走過無數個邊防哨所。在這些低調沉默的邊防哨所,我爸和來自天南海北的一茬茬官兵一樣,默默駐扎在祖國邊陲,守衛在和平安寧的第一線。茫茫群山,冰峰雪谷,橄欖綠們用熱血和青春筑起了巍峨界碑。
大年初八,大家都還沉浸在熱熱鬧鬧的過年氣氛中。在大紅燈籠和紅色窗花的映襯下,我爸又拿出了他的橄欖綠軍帽,一邊仔細擦拭,一邊和戰友們視頻聊天敘舊。這是他們每年春節的固定節目。
但是,和平常的高聲談笑不一樣,視頻中的這些中年漢子常常陷入長時間的沉默。我爸端起第一杯酒,先灑在了地上,悶悶地說:“先敬他們一杯!”每當這時,我都會看到爸爸眼睛里有淚水。
兩杯酒下肚,我爸和戰友們唱起了他們最愛的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只是這個歌唱著唱著,就變成了嗚咽。
去年的大年初八,我第一次知道了“加勒萬河谷”,第一次知道了在中印沖突中犧牲的戰士們。這一天,中央軍委表彰了中印邊境沖突中涌現的五位戍邊英雄,媒體向大眾公布了中印邊界加勒萬河谷沖突中的細節。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正是這些英雄的犧牲,讓我爸和戰友們心痛不已。
很多時候,邊防就是寂寞、清苦、危險和犧牲的代名詞,邊防戰士們是“開路者”,也是“守路者”。如果沒有衛國戍邊橄欖綠,我們的春節怎么會有喜氣洋洋的中國紅?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