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優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一
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五百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我們吃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穿的棉、麻、毛、絲,都和太陽有密切的關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來好像跟太陽沒有關系,其實離開太陽也不能形成,因為煤炭是由遠古時代的植物埋在地層底下變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陽曬著的時候,吸收了熱,變成了水蒸氣。空氣上升時,溫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氣凝成了無數的小水滴,飄浮在空中,變成云。云層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變成雨或雪落下來。
太陽曬著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里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里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有冷有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太陽光有殺菌的能力,我們可以利用它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雪、雨、露,沒有草、木、鳥、獸,自然也不會有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與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3.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抵、氏”等10個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主要段落的結構特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猜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謎語:有個老公公,天亮就出工。哪天不出工,準是下雨或刮風。
提問:“它是誰呀?”——太陽公公
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課文。
2.學習生字生詞:
(1)齊讀詞語表中的詞語。
(2)教師指導正確書寫易錯字:殖蔬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交流收獲
1.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部分?請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總結,匯報
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紹太陽遠、大、熱三方面的特點
第二部分(4—8):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
2.我們來讀第一部分。思考,這部分介紹了太陽哪些特點?
生總結、匯報
板書:特點:遠大熱
3.作者先給我們講了一個傳說。你知道介紹傳說的作用嗎?
生總結、匯報
師:介紹神話傳說,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引起閱讀興趣。
4.找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過渡句,說說過渡句的作用
生總結,匯報
生:“雖然……但是……”用這個關聯詞結束上文,引起下文“關系密切”的介紹。所以,這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板書:關系密切
5.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生總結、匯報
第二部分是總分總的結構,文章先說“太陽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緊接著就分段告訴我們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雨雪的形成、風的形成、太陽的殺菌能力和給我們送來光明和溫暖。最后用“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來結束。前后呼應。
四、作業超市
1.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兩遍。
2.熟讀課文,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上網查找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2.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太陽的哪些特點?
二、學習1---3自然段,品味說明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課文是用什么方法來介紹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呢?在前三個自然段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交流、匯報
師出示句子
(太陽離我們……也要飛二十幾年。)
思考:a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個句子,讀出“遠”,讀出感情。
師總結:這段話采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準確,更容易理解,突出了“遠”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太陽“大”的特點呢?生找句子,并匯報
出示句子
(我們看到太陽……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a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b有感情地朗讀。
板書:作比較。
3.體會描寫“熱”的句子:
a找出描寫“熱”的句子,說說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好處是什么。
生總結,匯報
出示句子
(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板書:列數字。
b讀一讀,讀出“熱”的特點
4.小結說明方法。
師:在介紹太陽的特點的時候,作者主要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理解。
三、學習4---8自然段,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1.體會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的作用。
2.默讀5---7自然段,說說太陽和我們的關系密切在哪里。
a指名答,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相關資料圖片。
b請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自己的朗讀,并做出評價。
板書:動植物的生長和人的繁殖靠太陽形成雨雪形成風殺菌
c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反復朗讀,體會太陽作用之大。標出中心句。
d想象一下,如果沒有太陽,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四、布置作業。
上網查找關于太陽的其他知識。
上網查找自己喜歡的天體的相關知識。
《太陽》一課為說明文,課文較為枯燥,學生不易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幾下幾點:
1、激發學生讀書的情趣。新課標提出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感受、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節課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了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的情趣,在讀中感悟。課堂中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師互動的多方位的課堂結構。
2、聽說讀的能力有機結合,促語文能力協調發展。本節語文課不是單一的說與讀,而是讀說結合,在讀中感悟,并有意識培養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并與他們交流,正確表達自己的體會,讓讀與說有機結合,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件的使用上,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像,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系,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
4、知識的拓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課外知識的適當介入,使學生學習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是與生活實際和自己所了解的內容相聯系,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目光由課內投向課外。
以上四點的體現,使學生學得容易,教師教得輕松。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二
1、數對:由兩個數組成,中間用逗號隔開,用括號括起來。括號里面的數由左至右分別為列數和行數,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組數對確定一個點的位置,經度和緯度就是這個原理。
例:在方格圖(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用數對(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x軸上的坐標表示列,y軸上的坐標表示行。
如:數對(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4、數對(x,5)的行號不變,表示一條橫線,(5,y)的列號不變,表示一條豎線,(有一個數不確定,不能確定一個點)。
圖形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圖形上下平移列數不變。
習題
一.填空。
1.豎排叫做(),橫排叫做()。列數()數,行數()數。
2.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時,應先寫()數,再寫()數。
3.亮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數對表示為()。
4.點a(3,6)向右平移3格用數對表示是(),向左平移2格用數對表示是()。
5.點b(3,4)向上平移2格后用數對表示是(),向下平移2格后用數對表示是()。
二.選一選。
1.如圖,表示點m的位置的數對是()。
五年級上冊數學小數乘法知識點
積的近似數
1、求近似數的方法有三種: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在這一單元主要用四舍五入法。
步驟如下:先按照小數乘小數的方法算出積,再按題目的要求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注意: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隨便去掉。
如:0.599保留兩位小數是()
2、通常情況下,人民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表示“分”的是百分位。
混合運算
小數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適用。
關于乘法分配律的簡算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和難點。
案例:0.25×4.78×4
0.65×202
2.4×1.5-2.4
2.4×0.6+2.6×0.6
12.5×32×0.25
解決問題
1、實際生活中的估算應用,可以估大或者估小,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估算策略。
2、分段計費的問題,比如乘坐出租車的問題、電費水費的問題都屬于分段計費。解決方案有兩種:第一種分段計費后在合并;第二種全程單價計算然后再加上少算的金額。
練習題
一、填空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小數乘以小數的方法是,先把小數看成()。再按整數乘法算出積,然后看因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幾位,點上(),并去掉小數點后末尾的零。
3、3.8擴大()倍是38.78縮小()倍是0.078.90縮小1000倍是(),()縮小10倍是4.6.13個0.25是(),0.25的8倍是()。
4、0.24×15運算時先把0.24看作,第一個因數就擴大了(),運算結果必須縮小(),才能得到0.24×15的積。
5、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4分鐘=()秒
2.5升=()亳升
0.37公頃=()平方米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簡易方程》知識點
1、方程的意義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關系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并用表示。
(2)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檢驗,寫出答案。
5、數量關系式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
因數=積另一個因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三
在內蒙古自治區,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每次打獵回來,總是把獵物分給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獵,忽然聽見天上有喊救命的聲音。他抬頭一看,一只老鷹抓著一條小白蛇正從他頭上飛過。他急忙搭箭開弓,對準老鷹射去。老鷹受了傷,丟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對小白蛇說:“可憐的小東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說:“敬愛的獵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報答您。我是龍王的女兒,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會好好酬謝您。我爸爸的寶庫里有許多珍寶,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歡,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顆寶石。只要嘴里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海力布想,珍寶我倒不在乎,能聽懂動物的話,對一個獵人來說,實在是太好了。他問小白蛇:“真有這樣一-顆寶石嗎?”小白蛇說:“真的。但是動物說什么話,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您就會變成一塊石頭。”
海力布點點頭,跟著小白蛇到了龍宮。老龍王對海力布十分感激,要重謝他。老龍王把他領進寶庫,讓他自已挑選珍寶,愛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寶也不要,他對龍王說:“如果您真想給我點兒東西作紀念,請把您嘴里含著的那顆寶石送給我吧。”龍王低頭想了一-會兒,就把嘴里含的寶石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
海力布臨走的時候,小白蛇跟了出來,再三叮囑他說:“敬愛的獵人,您要記住,無論動物說了什么話,都不要對別人說。如果說了,您馬上就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了!”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這顆寶石,打獵方便極了。他把寶石含在嘴里,能聽懂飛禽走獸的語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動物。從此以后,他每次打獵回來,分給大家的獵物更多了。這樣過了幾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獵,忽然聽見一群鳥在議論著什么。仔細一聽,那只帶頭的鳥說:“咱們趕快飛到別處去吧!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他急忙跑回家對大家說:“咱們趕快搬到別處去吧!這個地方不能住了!”大家聽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搬家呢?盡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誰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淚,說:“我可以發誓,我說的話千真萬確。相信我的話吧,趕快搬走!再晚就來不及了!”有個老人對海力布說:“海力布,你是我們的好鄰居,我們知道你從來不說謊話。可是今天你讓我們搬家,你總得說清楚哇。咱們在這山下住了好幾代啦,老老小小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著急也沒有用,不把為什么要搬家說清楚,大家是不會相信的。再遲延,災難就要奪去鄉親們的生命。要救鄉親們,只有犧牲自己。他想到這里,就鎮定地對大家說:“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沒大地。你們看,鳥都飛走了。”接著,他就把怎么得到寶石,怎么聽見一群鳥議論避難,以及為什么不能把聽來的消息告訴別人,都原原本本照實說了。海力布剛說完,就變成了一塊石頭。
大家看見海力布變成了石頭,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們含著眼淚,念著海力布的名字,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趕著牛羊,往很遠的地方走去。他們走在路上,忽然烏云密布,狂風怒號,接著就是傾盆大雨。半夜里,聽見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們住的村子淹沒了。
人們世世代代紀念海力布。據說現在還能找到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呢。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四
今天的語文課很成功,孩子在課堂積極踴躍地搶著回答問題,把平時我們訓練的基本常規精彩地展示了出來。
下面跟大家交流我的學科思想及設計理念。
首先,關于教學內容的選擇。三年級我們重點訓練了學生自主預習的能力,學習課文之前會給學生自主學習單,學生根據學習單上的要求一步一步地進行預習,除了最基本的熟讀課文,標自然段,畫生字詞語,我們會根據不同課文設置不同的預習內容。比如有的課文需要學生重點理解一些詞語,就會讓學生提前查詞典理解詞語意思。就拿《太陽》這篇課文來說,它處在第五單元,而這個單元就是讓學生關注神奇的科技世界,留心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因為本課預習的重點就是查找關于太陽的資料,課堂交流,重點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
本課所抓的重點交流的詞語、易錯的生字也是來源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單。總之,了解學情是我們上課的前提,我們備課不僅僅是要理清我們課堂的流程,更重要的我們要知道學生的起點是什么,哪些內容是學生掌握不好的、需要老師幫助的。教學內容找準了,我們再考慮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來突破這個重難點。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更有針對性,更高效。
第二,《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以前學生也接觸過說明文,但都不要求學生了解這些說明方法,這一課是正兒八經地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幾種說明方法,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首先幫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1-3段講太陽的特點,遠、大、熱。第4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5-8段主要講太陽跟我們人類的關系。在處理課文時也不能面面俱到,每段都講,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在講太陽特點的時候,我重點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抓住數字、反問句,指導學生把這一段讀好,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太陽的遠,又能幫學生學會方法,那學生學會了方法,自然就會把這種朗讀的方法運用到兩面兩段的學習中。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也是非常的精彩的。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的精彩也應該由學生來演繹,當老師把目光集中在學生的學上,關注學生的需求,這才是一節成功的課。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五
1.學習觀察、欣賞景物的方法,并能將看到的、聽到的表達出來。
2.能描寫出景物的動態美和靜態美,并體會景物的獨特魅力。
3.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養成發現身邊的美的習慣。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交流平臺。
1.朗讀“交流平臺”的內容,思考學了這些課文后你有哪些體會,與周圍同學交流。
2.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3.小結。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個自然段既描寫了戲院散場后人們擁出來坐小艇離開時的熱鬧景象,又描寫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靜寂的情景,動靜結合,讓我們體會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獨特之美。
(2)《牧場之國》中,描寫了荷蘭牧場風光的悠閑、寧靜,也描寫了人們的繁忙。動靜結合,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幅和諧優美的牧場風光圖。
三、詞句段運用。
(一)朗讀“詞句段運用”中的第1題,說說你有什么發現。與同學交流體會。
1.提示:第一組句子通過寫戲院散場后人們擁出來坐小艇離開,以及遠處傳來的嘩笑和告別的聲音,為我們描繪了戲院散場后小艇開動的熱鬧場景。
第二組句子通過描寫傍晚時環境的變化,以及狗、牛、馬等動物的行為,寫出了傍晚牧場的寧靜。
2.情景展示。
(1)放學后的校園。
放學后,校園里十分安靜。教室里沒有了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沒有了奔跑的身影。夕陽的余暉靜靜地灑在校園里,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進入了夢鄉,只有兩棵又高又大的白楊樹靜靜地守護著校園。(靜態美)
(2)群鳥飛過的湖面。
清晨,朝陽升起,一群鳥兒從南邊飛來。它們一會兒貼著湖面疾飛;一會兒直沖云霄,并發出高亢的叫聲,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風景;一會兒盤旋飛翔,百囀千鳴。寧靜的湖水仿佛被群鳥的熱鬧吸引,漾起細細的波紋,向鳥兒微笑致意。(動態美)
(3)火車進站之后。
“嗚——”一聲長長的汽笛聲過后,一列火車徐徐進站了。火車停穩后,背著大包小包的乘客魚貫而出。不一會兒工夫,下車的乘客和準備上車的乘客就擠滿了站臺,有急匆匆向出口走去的,有停下來整頓行李的,還有踮著腳尖在大聲呼喊尋找同伴的,站臺上頓時熱鬧非凡。(動態美)
(二)閱讀“詞句段運用”中的第2題,說說這些語句分別描寫了怎樣的情景,體會它們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師點撥提示:第一組句子通過列舉田野、沙漠、尼羅河水、金字塔等事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金色夕陽照射下的美景。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特點對金字塔的美麗景色進行了描寫。
第二組句子描寫了在白色大理石的映襯下的奇異的白色世界。作者抓住了景物的色彩特點進行描寫,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組句子為我們描述了潭水奇異、鮮潤、醉人的綠。作者通過寫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太淡,杭州虎跑寺旁“綠壁”太濃,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襯托出潭水的特點。
四、日積月累。
1.趣讀,體會音韻美。
教師引導學生練習趣讀:可以加上詩里的動作讀,搖頭晃腦地讀,還可以和同學合作讀。
2.聽讀,想象畫面美。
過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淡雅的田園詩不但是一首動聽的歌,還是一幅秀美的畫!來,請閉上眼睛仔細聽老師朗讀這首詩,透過詩里的文字去想象畫面。(配樂)
(1)聽讀,想象畫面。
請閉上眼睛,用心聆聽,想象畫面。(配樂范讀)
(2)匯報展示。
提問:誰來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畫面?(出示圖:白滿川)還有誰想描述一下?
(3)齊讀,帶著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來讀這首詩。
3.背誦,感悟情感美。
五、小結。
本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描寫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現身邊事物的美,愛自然,愛生活,愛國家。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了描寫景物的方法,懂得多去欣賞身邊事物的美。
2.以句子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搜集、整合資料,描述心中所喜愛的景物,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理解、背誦描寫景物的古詩詞,豐富語言積累,提高審美情趣。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六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能基本做到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文本接觸。同時我也比較注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提前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課文時,直接告訴學生什么是說明文,以及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然后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作者采用的說明方法。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于這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對說明方法的理解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說明方法相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學生滲透。另外,是不是應該讓學生先從課文中去發現句子,老師再結合句子對說明方法進行講解,而不是像我這樣,先講解方法,再去文中找句子,這個順序先后的問題,也是年級組的老師們對我這節課最大的質疑。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而閱讀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教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時,我用了一個問題牽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陽與我們人類關系非常密切?”然后還進行了語言拓展,注重了學生說話的訓練:如果沒有了太陽,會怎么樣呢?學生說得還比較好,表達比較到位。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除了需要教師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鉆教材,深鉆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差得很遠,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地表達,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學生的朗讀指導與訓練還比較少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學是一項常做常新的工作。今后,我將通過不斷地聽課、評課、講課來磨練自己的基本功,學習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七
《落花生》是精讀課文,是一篇敘事散文,它短小精悍,真實的記敘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它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卻很深刻,富有教育意義。
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華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并用行動實現了這一心愿。
以點帶面,深究內涵。緊抓重點詞語進行挖掘,借以體會其感情,內涵,達到牽一線而動一身的效果。
多讀、勤讀。只有在讀中才有悟,在悟中才有感。
(一)導入。出示謎語“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由謎語導出新課,接著介紹作者筆名,講解筆名與課題的關系,設疑:他的父親與他談了有關花生的什么問題,是怎么談的,從而讓他為自己為自己起了筆名“落華生”,陶行知曾經說:“創造始于問題,問題始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我采用猜謎的方式導入新課能營造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找出課文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概括出“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根據這一思路,學習種花生,找出相關語句,細細體會,揣摩作者及兄妹的心情,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朗讀習慣。
文中關于“議花生”進行了2次議論,第一次是文章6至10段,第10段是議論重心,我采用表格式教學,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比較法,在比較過程中體會作者的習作方法,體會花生的精神,在讀中感悟花生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讀是語文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升情,在讀中培養語感。
進入第二次議論。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父親的話,抓住“體面”“講體面”“只講體面”,層層深入理解父親的話,并結合個人的理解,聯想生活中具有花生品質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找教育”,讓教學在語文和生活之間架起一座彩虹,讓語文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
學習語文是為習作作基礎,教師在講授本課時抓住本課習作特點,進行習作指導,是讓閱讀更好的為寫作服務。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倡導學生自由闡述,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概括本課所學、所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作者把種花生、收花生做為次要內容,寫得比較簡略;把在過收獲節時談論花生做為主要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并在看似隨意的家常談話中,揭示出應該做什么樣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樸實、自然、親切,引人深思,耐人尋味。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對他人有益,對社會有用,是一個人的真正價值,是一個人真正的“體面”;初步體會學習在自讀、交流后,把要點復述一遍;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本課的重點、難點;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針對學生的特點,導入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現在老師說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師:(出示花生的投影圖)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土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因為小時候父親關于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向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么,他的父親關于花生談了些什么,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看課文。帶著這些問題去揭示課題,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學習學習本課的積極性。陶行知說:“創造始于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興趣是求知的動力。引用猜謎語,為了營造和諧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重點導讀。
其次,準備抓住關鍵字、詞,直奔中心的方法,讓學生反復地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希望使他們在思維和和表達的過程中,切實鍛煉運用語言的能力。
并在此時出示句子,讓學生去讀,在讀中體會詞的意思。以此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最后,引導學生說出父親教育我們的目的。因此,我做了這樣的設計:
師:自由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師: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師: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可貴之處的?
師:好,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的朗讀。
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教者在教學活動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還做到了學生在做上學。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訓語感。
讀后引導學生背誦,在背誦的過程中,我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師:作者“我”是怎樣理解父親的話的?在文中用波浪線勾畫出來。
師:你怎樣理解作者的話?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師:其實,我們的身邊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有很多,他們就是落花生那樣的人。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落花生那樣的人呢?舉例說明。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陶行知先生也說:“生活就是這樣,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教育善于啟發、誘導,在語文和生活之間架起一座彩虹,讓語文走向生活,讓生活走向語文。
三、拓展部分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篇八
早上好!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1課《太陽》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教學為本文的第二課時,乃至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也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第一篇說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培養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1、知識目標:會認7個生字,正確讀寫“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等14個詞語。
2、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因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了解太陽的特點,初步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借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這樣來教的:
1、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先扶后放,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3、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的理解;
4、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性評價,激勵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5、通過朗讀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本節課,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驟進行教學法的:激趣導入——自讀自悟,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扶放結合,初步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一)激趣導入
(二)借助課件情境朗讀,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
我讓學生帶著疑問觀看課文的情境朗讀,然后談談自己從中得到什么知識,解決了哪些疑問,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自讀自悟,學習生字詞,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全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注意個別字的寫法。
3、默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扶放結合,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精講第一自然段,學習列數字,作類比的說明方法。
4、學法遷移,小組合作探究。
(五)拓展延伸
根據教學需要,隨機抓住學生匯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此板書簡潔明了,起到引領作用。
附:板書設計
21、太陽
遠 1.5億公里
特點 大 130萬個地球
熱 6000攝氏度
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