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夜夜人人揉人人捏人人添-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91在线电影-免费a网址-免费v片网站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模板9篇)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模板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19 08:16:09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模板9篇)
時間:2023-09-19 08:16:09     小編:筆塵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一

教材地位:

本單元選擇就宋代著名散文大家蘇洵、王安石、歐陽修、蘇軾的散文名篇。《六國論》《游褒蟬山記》是教讀課,后兩篇是自讀課。《六國論》《伶官傳序》都是借古諷今的史論散文,《游褒禪山記》《石鐘山記》是因事說理的游記散文。可以分別作比較閱讀。

宋代散文繼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并有所發展,題材更加廣泛,形式更加多樣,語言更加暢達,長于議論,體現宋代以理入文的一代文風,對后世散文產生深遠影響。

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喜雨亭記》,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司馬光的《赤壁之戰》,蘇軾的《赤壁賦》,比較各種游記散文與史論文風格的多彩多姿。

1、學習借鑒文章借古諷今針對現實有感而發的說理方式。

2、理解重點詞句在文中的特殊含義與用法

3、掌握幾個文言句式并能讀懂文中語句

1、迅速把握文章整體內容與思想情感。

2、能結合寫作背景賞析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深入思考,注重實踐探索的求知精神。

1、重點:誦讀背誦,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含義。

2、難點:領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熟練掌握文言詞類用法與句式是難點。

1、了解作家作品及游記散文的基本寫法

2、借助工具書初步讀懂全文內容

3、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記游寫景與感悟說理結合起來的。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好半山。世稱王荊公,王文公,王臨川。21歲中進士,40歲進萬言書,提變法,抑特權,力圖改變北宋積弱積 貧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之策。49歲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力行新法,但遭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攻擊,54歲罷相,次年為相。56歲再次辭去 相位,隱居江蘇南京,從事創作。封荊國公,謚號文公。《臨川先生文集》。

三、朗讀文本,整體把握內容

四、探究思考,理解中心思想與作者感情

1、王安石具體描寫游褒禪山幾個地方,哪個地方寫得最詳細?

4、作者通過游華山洞的經歷悟出了什么樣的人生道理?

5、作者認為要完成自己的事業理想必須有哪些條件,哪一個條件是最重要的?

五、老師范讀全文,學生理解詞句

六、作業

1、借助工具書讀懂全文語句,準備復述。

2、完成《導學》練習,鞏固文言詞語與句式的理解。

3、朗讀全文,準備背誦。

一、重點語詞與句式理解檢測

二、重點語段口頭翻譯檢測

三、學生誦讀全文

1、個別誦讀能力一抽一查

2、集體誦讀訓練】

四、教師示范朗讀與誦讀指導

五、學生劃分重點語段層次,把握背誦的文脈與記憶的銜接特征語詞

六、學生分層誦讀,以文意串連銜接回憶線索

七、遷移運用

把“游華山洞”的兩段描述改寫成為現代散文。

要求:1、能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寫景物;2、運用心里細節描寫表現游覽者的見聞與感受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二

(一)知識與技能

1、誦讀并嘗試背誦第三自然段。

2、落實虛詞“其”的用法,翻譯文章中的重點語句。

3、找尋文章中哲理性語句并嘗試用一句話概述感悟。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去標點、摳空誦讀的方式,誦讀并嘗試背誦第三自然段。

2、利用工具書,小組合作,梳理“其”的基本用法。

3、翻譯重點語句,總結文言翻譯的注意事項。

3、遷移提升,結合文中哲理性語句談生活感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人生態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生發。

檢查落實第三段的背誦,“其”的意義及用法,重點語句的翻譯。

課件

一課時

課前準備任務:

2、熟讀并通譯全文,圈出疑難,通過小組討論、查工具書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課堂熱身,誦讀第三自然段。

1、去標點誦讀。

2、摳空誦讀。

3、摳更多的空誦讀。

4、僅余提示性文字誦讀。自我檢測,并通過“搶背”的方式展示。

5、在老師的提示下,試背全段。

二、文言詞句落實。

出示課前準備任務,檢查落實。

1、教師分類列舉本課含有“其”的句子,隨機抽取學生投影這些句子并講解。其他學生評價、質疑。

2、根據課前學生翻譯文本所暴露的問題,篩選有疑難的句子進行當堂翻譯檢測。

分別找學生上臺書寫,各小組選出代表進行評價、完善。教師根據學生翻譯的情況適時提醒文言翻譯的注意事項,如:文言的意識(單雙音轉換、詞類活用等)、語境的意識等。

三、深讀文本,拓展提升。

師引導:經典有永不衰竭的探求價值。《游褒禪山記》對我們學習的意義還在于它是一個素材寶庫。文中那些富含哲理的語句讓你聯想到了什么?嘗試從文章中找尋這樣的句子,并用一句話概述你的體悟。

師示范:“‘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無限風光在險峰,沒有接受磨礪的勇氣,怎能收獲別樣風景。”

生自我思考,嘗試寫下新的感悟。

生展示交流。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游褒禪山記》對我們的學習還有什么啟示呢?比如深入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比如寫作時材料取舍的借鑒,比如文章的構思,比如……。我們課下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發掘經典更多的解讀價值。

作業:仿照本節課深讀經典的方法,選擇本單元的其它文章進行解讀。

這次全市優質課比賽的主題,黨老師定為“文言文課堂教學觀摩”,希望通過這次活動,來探討和研究文言文教學。我有幸在這次活動中獲得了現場課展示的機會。在準備過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難,粗列有以下幾點:

3、充分考慮學情的話,就意味著這節課的設計方向只有兩個——一種是按第三課時來上,一種是按復習課來上。可是活動當天我面對的會是什么樣的學情呢?答案是未知。

在了解了學情之后,我的心里有底了,接下來就是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如何組織課堂的問題了。之前的幾次試講,方案都是被推翻的。可是我和一中語文組的同仁們在以下幾點上達成了共識:

1、無論是教授哪一類文本,教學上都應該著眼于兩條思路——培養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2、語文課堂應力能融合新課標所提出的“三維目標”。

3、教學中要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

4、作為已授課的再次講授,教學中應既有檢測鞏固,又能依托于對教材的解讀,進行拓展提升。對這一課來說,引導激發學生思考人生,談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度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三

參看課文腳注(或查詞典),給文中陌生詞語注音。之后,有節奏地朗讀全文。

朗讀之后,合上書,在此書寫:

讀完本文,我感知到作者在借登山的事引出關于成功的條件的思考

我這樣理解本文的標題:

是關于游山的記敘文。通過對登山活動的回憶,感悟、闡發某些人生真理。

請給本文作批注式的理解。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命名)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正音)(說明)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前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后洞)(說明)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進洞)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出洞)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后悔)(游山經過)(記敘)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觀游所得在深思)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奇觀在險遠,有志方可至)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無力不至)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無物相之不至)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有力不至可譏,盡志不至無悔)此余之所得也!(成功的條件在于有志、有力、有物,我有力、有物但沒意志,故而有悔)(議論)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治學應深思慎取)(議論)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游人及寫作時間)(說明)

通過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這樣綜合、概括:

本文通過一次登山活動,感悟到成功的條件在于自身意志、力量及外物相助,三者缺一不可;同時反思到,自己的失敗在于意志薄弱、追隨大流。

本文內容美在:1、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感悟、發現到關于成功的普遍道理,折射出作者思維的高妙、深刻;2、強烈的自省、批判的科學意識,折射出作者心思的認真與嚴謹。

你覺得本文寫得漂亮么?為什么?

本文寫得漂亮,因為:1、以小見大,因事見理,使文章平易生動,而又不失高妙和深刻;2、記敘、議論、說明等表達方式兼備,使文章脈絡清楚、思想突出、科學理性。

閱讀下面的信息,并回答問題。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作為改革家的素養在《游褒禪山記》中有沒有體現?請說明。

《游褒禪山記》中倡導的深思慎取的科學理性精神以及極盡意志、不隨大流的行事方式,都是改革家素養的體現。深思可發現積弊;慎取可避免主觀;極盡意志,方可推陳;不隨大流才能出新。

思考并回答: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是人云亦云,不太愛深思;也經常隨大流,不愿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舉例說明。

對于我來說,在人情禮節上,不愿得罪人,多是隨大流。比方說,請客送禮,我心里極其厭惡這種習俗,但還是不得不掏腰包,并不情愿地赴宴。但是,在學術、專業及工作上,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隨大流,而是喜歡實驗、探索。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以上文段分析了登山成功的三個條件:意志、力量和外物。請你大約仿照上面的句式,分析“大樹生長的條件”。

示例:

世上茂盛、蒼翠的大樹,參天蔽日,人們往往仰觀贊嘆,但非有陽光不能生長。有陽光日日照耀,但沒有足夠的水源,也不能生長。有陽光照耀,而又有水源不斷供給,若沒有堅實的土壤讓其扎根,也不能生長也。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1.誦讀并嘗試背誦第三自然段。

2.落實虛詞“其”的用法,翻譯文章中的重點語句。

3.找尋文章中哲理性語句并嘗試用一句話概述感悟。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去標點、摳空誦讀的方式,誦讀并嘗試背誦第三自然段。

2.利用工具書,小組合作,梳理“其”的基本用法。

3.翻譯重點語句,總結文言翻譯的注意事項。

3.遷移提升,結合文中哲理性語句談生活感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人生態度,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生發。

檢查落實第三段的背誦,“其”的意義及用法,重點語句的翻譯。

課件

一課時

課前準備任務:

2.熟讀并通譯全文,圈出疑難,通過小組討論、查工具書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課堂熱身,誦讀第三自然段。

1.去標點誦讀。

2.摳空誦讀。

3.摳更多的空誦讀。

4.僅余提示性文字誦讀。自我檢測,并通過“搶背”的方式展示。

5.在老師的提示下,試背全段。

二、文言詞句落實。

出示課前準備任務,檢查落實。

1.教師分類列舉本課含有“其”的句子,隨機抽取學生投影這些句子并講解。其他學生評價、質疑。

2.根據課前學生翻譯文本所暴露的問題,篩選有疑難的句子進行當堂翻譯檢測。

分別找學生上臺書寫,各小組選出代表進行評價、完善。教師根據學生翻譯的情況適時提醒文言翻譯的注意事項,如:文言的意識(單雙音轉換、詞類活用等)、語境的意識等。

三、深讀文本,拓展提升。

師引導:經典有永不衰竭的探求價值。《游褒禪山記》對我們學習的意義還在于它是一個素材寶庫。文中那些富含哲理的語句讓你聯想到了什么?嘗試從文章中找尋這樣的句子,并用一句話概述你的體悟。

師示范:“‘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無限風光在險峰,沒有接受磨礪的勇氣,怎能收獲別樣風景。”

生自我思考,嘗試寫下新的感悟。

生展示交流。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游褒禪山記》對我們的學習還有什么啟示呢?比如深入把握作者情感的方法,比如寫作時材料取舍的借鑒,比如文章的構思,比如……。我們課下可以更深入地思考,發掘經典更多的解讀價值。

作業:仿照本節課深讀經典的方法,選擇本單元的其它文章進行解讀。

這次全市優質課比賽的主題,黨老師定為“文言文課堂教學觀摩”,希望通過這次活動,來探討和研究文言文教學。我有幸在這次活動中獲得了現場課展示的機會。在準備過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難,粗列有以下幾點:

3.充分考慮學情的話,就意味著這節課的設計方向只有兩個——一種是按第三課時來上,一種是按復習課來上。可是活動當天我面對的會是什么樣的學情呢?答案是未知。

在了解了學情之后,我的心里有底了,接下來就是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如何組織課堂的問題了。之前的幾次試講,方案都是被推翻的。可是我和一中語文組的同仁們在以下幾點上達成了共識:

1.無論是教授哪一類文本,教學上都應該著眼于兩條思路——培養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2.語文課堂應力能融合新課標所提出的“三維目標”。

3.教學中要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

4.作為已授課的再次講授,教學中應既有檢測鞏固,又能依托于對教材的解讀,進行拓展提升。對這一課來說,引導激發學生思考人生,談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度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五

齊背課文。

1.因事說理,敘議結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游的內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以記游的內容為喻,生發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一種人生哲理,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發,使完美的表現形式與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諧統一。

前面記游山,后面談道理,記敘和議論結合得緊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應,結構嚴謹,行文縝密。文中的記游內容是議論的基礎,是議論的事實依據;議論是記游內容在思想認識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記游處處從后面的議論落筆,為議論作鋪墊;后面的議論又處處緊扣前面的記游,賦予記游內容以特定的思想意義。記敘和議論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2.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本文的主旨在于闡述要“有志”“盡吾志”的觀點,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觀點,因此,的選材、詳略無一不經過精心裁定,緊扣這兩個觀點。記游部分就寫景來看似乎平淡無奇,實際上是深思熟慮、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紹褒禪山概況從略;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經過從詳。前者又詳記仆碑文字,其余從略;后者又記前洞和后洞概況從略,記游后洞經過頗詳。記前洞和后洞概況,又前洞略,后洞詳;記游后洞,又寫經過略,補敘經過、寫心情之“悔”詳。議論部分對應記敘部分,也有側重。議游華山洞的心得甚詳,借仆碑抒發感慨從略。議游華山洞的心得,又議“志”較詳,議“力”“物”從略。

3.文筆簡潔,語言凝練

本文的記游部分,除為說理之外,沒有多余的文字;議論部分,說理充分而有節制,沒有無用的筆墨。全篇行文嚴謹,用墨極為簡省,語言精要得當,以致文字難以增刪改換。文中的一些句子,如“人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都是平實而深刻、言簡而意豐的警句。

選一篇在記游的基礎上說理的游記(文言文、現代文都行),進一步領會、學習敘議結合的手法。

自學蘇軾《石鐘山記》,并與《游褒禪山記》比較。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六

《游褒禪山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學習的是古代游記散文,屬于文言文教學單元。

我一直認為文言文教學離不開文言知識傳授,但不能僅局限于文言知識的學習。古文言文中蘊藏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古人深邃思想的體現,高尚人格的展現,超人智慧的表現。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精巧的結構布局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倘若教師只局限于文言知識的教授,真的有些舍本逐末了,況且大部分課文下面的注釋比較詳細,學生參照課文下邊的注釋基本上就可以疏通大部分的文句了,而且大部分文言知識也是要靠上下文的文意來理解的。

所以在教授文言文單元時,我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四個環節安排的:

第一個環節,學生參照注釋自主翻譯本節課規定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根據注釋解釋文中重點字詞)

第二個環節,小組合作根據語境推斷個別難懂的字詞和句子的用法和句式特點。

第三個環節,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第四個環節,以一個問題出現,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深入思考,理解吸收課文的思想精華。

我自認為這樣就可以把我從一字一句的講解的文言教學困境中解脫出來,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況,也可以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和點撥,從而使每節課都落到實處,讓每位學生都能或多或少的學到知識。

但在《游褒禪山記》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幾位學生的書是空白的,問他們個別字詞的含義也答不上來。我心里一下恐慌了。我一直認為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做其他事情不是學生的錯,是我自己的教學環節出了問題了。所以我輕易不批評學生。下課后,我把書上空白的幾個學生叫到辦公室詢問他們原因。原來是他們在自學時怕出錯不敢寫,教師講解時速度有些快跟不上。我仔細想想也的確是這樣的情況。我讓學生自主學習時,字詞任務沒有明確,沒有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起來,怪不得學生。

學海無涯,教海也無涯。每天忙碌且充實的生活著,不求有多大成就,但求每天都有個不一樣的自己。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七

1、學習“蓋”“所以”“以”“觀”“名”“其”等文言常見詞語的用法。

2、體會文言斷句及句中停頓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點。

3、學習本文以記游寫感的寫法,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觀點。

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作者的觀點。

記游寫感的寫作方法。

2課時

文言教學三讀法(自讀—譯讀—導讀)

整體感知、誦讀、點撥、自學、討論、批注等。

1、自學

2、勾畫《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體課件

1、簡介作家作品時代背景

2、聽錄音,正音、明讀

3、誦讀第一二自然段。

教師:本單元四篇課文中有兩篇是游記。游記這種體裁我們并不陌生,初中時我們已經學過。

學生說出游記的篇目。(《醉翁亭記》《小石潭記》《登泰山記》……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記》和《岳陽樓記》列入游記。)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號半山老人,世稱荊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時,他上萬言書,主張實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對,新法受阻。他具有樸素的唯物辨證思想,反對天命,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進步口號。他的詩詞文多揭露時弊,體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詩詞遒勁清新,風格高峻。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寫于34歲任舒州通判時。

1、閱讀課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寫作線索。

3、逐段閱讀,弄清文中字句含義與用法。

4、了解本文寫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

6、背誦。

1、聽錄音,正音:廬冢 謬其傳 無物以相 深父

瑰麗 窈然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2、明讀:所謂華山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3、理清課文結構思路:

(1 )本名與別名的由來

(2 ) 記游洞經過

(3 ) 抒發游洞的感慨(全文重點)

(4 ) 簡寫由仆碑而產生的感想

(5 ) 補記同游之人、記游時間

(一)補充注釋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 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給……命名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陽: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

5、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蓋:大概,可能

6、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走到盡頭

7、不出,火且盡 且:將要

8、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 其:自己;極:盡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舍

a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b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c 便舍船,從口入

d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e 退避三舍

2、余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c 游刃有余

d 其余,則熙熙而樂

3、窮

a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b 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 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d 復前行,欲窮其林

4、然

a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c 奚以知其然也

d 吳廣以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詞類活用?請具體解釋之。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3、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4、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5、則其好游直不能窮也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隨之而不能極夫游之樂也

(四)朗讀課文,邊讀邊翻譯。

(五)分析理解

1、褒禪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現在的華山。

2、對“花”和“華”的辨析體現了王安石愛鉆字眼的習慣,他也因此而尚受時人譏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習慣的?(討論)

3、從文中所寫來看,作者為什么要進山洞?又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4、現在時興一種運動,叫做探險運動,你認為這種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討論)

1、研讀三四五段 2、 小結本文 3、練習

1、于是余有嘆焉 焉:語氣詞,不譯。

2、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以:因為,由于

3、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譏之乎 其:豈,難道

5、何可勝道也哉 勝:完全

1、焉

a 于是余有嘆焉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c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

d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2、其

a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 其熟能譏只乎

d 其真不知馬也

e 汝其勿悲

3、觀

a、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草木……

b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c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4、名

a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b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c 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d 莫名其妙

e 不名一文

f 以奇乃華山之陽而名之也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3、險以遠,則至者少

4、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5、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6、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5、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嘆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9、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2、四人者:廬陵簫君圭君玉……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4、《臨川先生文集》

5、今之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1、王安石基于這次旅游產生了一點感想?請具體說明。

答:賞“非常之觀”“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對于古書“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賞“非常之觀”必需哪些條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學習了本文,你有了怎樣的體會?你將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討論)

1、古人在游記中寫感受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的主旨,請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作者記游褒禪山不為記游,而為發表議論:無論治學處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2、因事見理,敘議結合。本文前兩段記游山,后兩段發議論,前面的記游處處與后面的體會有關,后面的議論又緊扣前面的游山經歷。前后呼應,結構謹嚴,具體生動,淺顯易懂。

課后練習

1、背誦全文

2、 完成《高考神梯》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八

1.學習“蓋”“所以”“以”“觀”“名”“其”等文言常見詞語的用法。

2.體會文言斷句及句中停頓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點。

3.學習本文以記游寫感的寫法,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觀點。

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作者的觀點。

記游寫感的寫作方法。

2課時

文言教學三讀法(自讀—譯讀—導讀)

整體感知、誦讀、點撥、自學、討論、批注等。

1、自學

2、勾畫《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體課件

1、簡介作家作品時代背景

2、聽錄音,正音、明讀

3、誦讀第一二自然段。

教師:本單元四篇課文中有兩篇是游記。游記這種體裁我們并不陌生,初中時我們已經學過。

學生說出游記的篇目。(《醉翁亭記》《小石潭記》《登泰山記》……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記》和《岳陽樓記》列入游記。)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號半山老人,世稱荊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時,他上萬言書,主張實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對,新法受阻。他具有樸素的唯物辨證思想,反對天命,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進步口號。他的詩詞文多揭露時弊,體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詩詞遒勁清新,風格高峻。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寫于34歲任舒州通判時。

1、閱讀課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寫作線索。

3、逐段閱讀,弄清文中字句含義與用法。

4、了解本文寫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

6、背誦。

1、聽錄音,正音:廬冢 謬其傳 無物以相 深父

瑰麗 窈然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2、明讀:所謂華山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3、理清課文結構思路:

(1 )本名與別名的由來

(2 ) 記游洞經過

(3 ) 抒發游洞的感慨(全文重點)

(4 ) 簡寫由仆碑而產生的感想

(5 ) 補記同游之人、記游時間

(一)補充注釋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 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給……命名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陽: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

5.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蓋:大概,可能

6.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走到盡頭

7.不出,火且盡 且:將要

8.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 其:自己;極:盡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舍

a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b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c 便舍船,從口入

d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e 退避三舍

2.余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c 游刃有余

d 其余,則熙熙而樂

3.窮

a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b 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 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d 復前行,欲窮其林

4.然

a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c 奚以知其然也

d 吳廣以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詞類活用?請具體解釋之。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3.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4.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5.則其好游直不能窮也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隨之而不能極夫游之樂也

(四)朗讀課文,邊讀邊翻譯。

(五)分析理解

1.褒禪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現在的華山。

2.對“花”和“華”的辨析體現了王安石愛鉆字眼的習慣,他也因此而尚受時人譏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習慣的?(討論)

3.從文中所寫來看,作者為什么要進山洞?又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4.現在時興一種運動,叫做探險運動,你認為這種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討論)

1、研讀三四五段 2、 小結本文 3、練習

1.于是余有嘆焉 焉:語氣詞,不譯。

2.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以:因為,由于

3.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譏之乎 其:豈,難道

5.何可勝道也哉 勝:完全

1.焉

a 于是余有嘆焉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c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

d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2.其

a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 其熟能譏只乎

d 其真不知馬也

e 汝其勿悲

3.觀

a.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草木……

b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c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4.名

a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b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c 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d 莫名其妙

e 不名一文

f 以奇乃華山之陽而名之也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3.險以遠,則至者少

4.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5.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6.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5.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嘆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9.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2.四人者:廬陵簫君圭君玉……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4.《臨川先生文集》

5.今之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1.王安石基于這次旅游產生了一點感想?請具體說明。

答:賞“非常之觀”“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對于古書“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賞“非常之觀”必需哪些條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學習了本文,你有了怎樣的體會?你將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討論)

1、古人在游記中寫感受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的主旨,請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作者記游褒禪山不為記游,而為發表議論:無論治學處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2、因事見理,敘議結合。本文前兩段記游山,后兩段發議論,前面的記游處處與后面的體會有關,后面的議論又緊扣前面的游山經歷。前后呼應,結構謹嚴,具體生動,淺顯易懂。

課后練習

1、背誦全文

2、 完成《高考神梯》

游褒禪山記教案一等獎十篇九

教學目的:

1.學習“蓋”“所以”“以”“觀”“名”“其”等文言常見詞語的用法。

2.體會文言斷句及句中停頓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點。

3.學習本文以記游寫感的寫法,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觀點。

教學重點:常見文言詞語的用法;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 :記游寫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文言教學三讀法(自讀—譯讀—導讀)

學法點撥

整體感知、誦讀、點撥、自學、討論、批注等。

教學準備:

1、自學

2、勾畫《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簡介作家作品時代背景

2、聽錄音,正音、明讀

3、誦讀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教師:本單元四篇課文中有兩篇是游記。游記這種體裁我們并不陌生,初中時我們已經學過。

學生說出游記的篇目。(《醉翁亭記》《小石潭記》《登泰山記》……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記》和《岳陽樓記》列入游記。)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號半山老人,世稱荊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時,他上萬言書,主張實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對,新法受阻。他具有樸素的唯物辨證思想,反對天命,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進步口號。他的詩詞文多揭露時弊,體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詩詞遒勁清新,風格高峻。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寫于34歲任舒州通判時。

三、點撥本文學習步驟

1、閱讀課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寫作線索。

3、逐段閱讀,弄清文中字句含義與用法。

4、了解本文寫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

6、背誦。

四、整體感知。

1、聽錄音,正音:廬冢 謬其傳 無物以相 深父

瑰麗 窈然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2、明讀:所謂華山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者。

而我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3、理清課文結構思路:

(1 )本名與別名的由來

(2 ) 記游洞經過

(3 ) 抒發游洞的感慨(全文重點)

(4 ) 簡寫由仆碑而產生的感想

(5 ) 補記同游之人、記游時間

五、分析解讀一二段

(一)補充注釋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起初;舍:建房

2.而卒葬之 卒:最后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給……命名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陽: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

5.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蓋:大概,可能

6.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窮:走到盡頭

7.不出,火且盡 且:將要

8.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9.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10.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 其:自己;極:盡

(二)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舍

a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b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c 便舍船,從口入

d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e 退避三舍

2.余

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c 游刃有余

d 其余,則熙熙而樂

3.窮

a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b 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 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d 復前行,欲窮其林

4.然

a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c 奚以知其然也

d 吳廣以為然

(三)下列句中哪些次是詞類活用?請具體解釋之。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此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3.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4.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5.則其好游直不能窮也

6.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8.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9.余亦悔其隨之而不能極夫游之樂也

(四)朗讀課文,邊讀邊翻譯。

(五)分析理解

1.褒禪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現在的華山。

2.對“花”和“華”的`辨析體現了王安石愛鉆字眼的習慣,他也因此而尚受時人譏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習慣的?(討論)

3.從文中所寫來看,作者為什么要進山洞?又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4.現在時興一種運動,叫做探險運動,你認為這種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討論)

六.熟讀課文一二段,課后用通順的語言認真翻譯一遍。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研讀三四五段 2、小結本文 3、練習

教學步驟

一.復習背讀第一二段(或抽查詞語理解情況)。

二.分析解讀三四五段

(一)補充注釋

1.于是余有嘆焉 焉:語氣詞,不譯。

2.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以:因為,由于

3.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夫:那;以:而,并且

4.其熟能譏之乎 其:豈,難道

5.何可勝道也哉 勝:完全

(二)下列詞語在句中應怎樣解釋?

1.焉

a 于是余有嘆焉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c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

d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2.其

a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 其熟能譏只乎

d 其真不知馬也

e 汝其勿悲

3.觀

a.古之人觀于天地、山川、草木……

b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c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d 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4.名

a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b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c 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d 莫名其妙

e 不名一文

f 以奇乃華山之陽而名之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現象

1.往往有得

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3.險以遠,則至者少

4.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5.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6.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四)比較下列劃線詞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

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5.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

6.于是余有嘆焉

7.往往有得

8.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9.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識。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2.四人者:廬陵簫君圭君玉……

3.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4.《臨川先生文集》

5.今之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六)分析后三段

1.王安石基于這次旅游產生了一點感想?請具體說明。

答:賞“非常之觀”“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對于古書“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2.王安石分析要賞“非常之觀”必需哪些條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3.學習了本文,你有了怎樣的體會?你將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討論)

三.朗讀后三段,邊讀邊翻譯。

四.小結本文:

1、古人在游記中寫感受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全文的主旨,請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作者記游褒禪山不為記游,而為發表議論:無論治學處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撓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2、因事見理,敘議結合。本文前兩段記游山,后兩段發議論,前面的記游處處與后面的體會有關,后面的議論又緊扣前面的游山經歷。前后呼應,結構謹嚴,具體生動,淺顯易懂。

五. 課堂作業 :課后練習

六.課后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高考神梯》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 | 日本高清视频成人网www |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 baoyu166.永久免费视频 | 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aⅴ天堂网 | 在线黄色免费看 |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在线视频 | 天天干狠狠干 |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欧美人与日本人xx在线视频 | 在线观看精品福利片香蕉 | 韩国18videos极品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 右手影院亚洲欧美 | 欧美黄免在线播放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欧美一级特黄aa大片视频 | 日本特黄色片 |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版 | 一级女性黄 色生活片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欧美 | 亚洲成熟中老妇女 | 精品国语对白精品自拍视 |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二区三区 | 91av国产在线|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 麻豆大豆行情一区 | 乱人伦中文字幕视频 |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 | 成人精品在线视频 | 久久午夜免费鲁丝片 | 夜夜操天天摸 | 麻豆国产精品高中生视频 | 日本一本在线播放 | 深夜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女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