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一
1.了解小暑時節民間喜靜的傳統活動
2.了解應對中暑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耐心和細心。
兔子頭飾,積木
1.教師介紹小暑時節民間以“靜”為主的活動
小暑前后基本就到了入伏的時候,“伏”有蟄伏的含義,意思是讓人們注意避暑,盡量不要做劇烈運動。為主的,少運動少出汗,這是應對酷暑最樸素的辦法。比如有些地方在這個季節流行的對弈、釣魚等活動。找個陰涼的地方下棋或者釣魚,既可以減少消耗,另一方面這些活動也有靜心的作用。
2.玩偶導入
——(教師扮演小兔子入場,很累的樣子,喘著氣)小朋友們,今天好熱呀,我還出門跑步了,可是今天跑著跑著我就不舒服了,熱的我都要虛脫了。——哎呀,小兔子好像中暑了,小朋友們,我們應該怎么幫幫它呀?(帶到室內,給它吹風,給它喝水等)
3.教師介紹應對高溫的方法
一一小朋友們真聰明!首先我們應該立把中暑的人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或電風扇下,最好移至空調室,增加散熱,并給他清涼、含鹽的飲料,如果體溫過高,應該用冰塊給他冷敷降溫。
——小朋友們,小兔子為什么會中暑呀?(天氣太熱還出門跑步)
——古時候的人們沒有電視,沒有手機,連空調、電扇都沒有,他們夏天會做些什么呢?
——他們會做一些以“靜”為主的活動,像下棋、釣魚之類,今天我們也來做這樣一個活動吧。
4.搭積木
(1)將幼兒分為兩到三人一組,每組任取積木,將積木一塊一塊往上疊。
(2)教師可指導幼兒大的積木放在下面不容易倒,平整的積木更容易疊。
(3)看看那一組疊的積木最高,教師給予獎勵。
今天我們知道了小暑時節前后就要入伏,“伏”就是要我們減少劇烈運動,而應該用以“靜”為主的活動代替,學習了應對中暑的方法,還試著玩了一個適合夏天玩的游戲,鍛煉了我們的耐心。小朋友們,我們平時也要注意有耐心,才能更好的做成事。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二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為小暑天。“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這時與夏至相比,白天已經開始變短了,但是氣溫卻一直在升高。
因為,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雖然己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收支情況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北半球的溫度還會繼續上升,而不會隨日照時間的縮短而馬上改變。由此可以推出,雖然從天文學上說,小暑時北半球的光照時間己經縮短,但是真正炎熱的夏天還沒有到,于是就被稱為小暑,并且民諺也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天氣開始炎熱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slight hea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小暑前后,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
江淮流域城市陸續出梅,全國即將入伏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三
1.了解小暑時節在雷雨后常常能看到彩虹
2.了解彩虹的樣子和形成原因
3.動手剪紙,鍛煉手部肌肉,培養愛觀察的好習慣
彩虹圖片、一盆水、平面鏡、手電筒、光盤、圓形白紙、剪刀
1.教師介紹小暑時節易出現彩虹
小暑時節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容易出現鋒面雷雨,雨過天晴后常常能看到彩虹。因為這時空氣內塵埃空中的水珠,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形成了七彩光譜,也就是彩虹。
2.圖片導入
(1)——小朋友們見過彩虹嗎?是什么時候見到的?
(2)———般彩虹出現在雨過天晴的時候,但只要你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彩虹,晴朗天氣下灑水車噴出的水霧中會有彩虹,光盤上也有彩虹,肥皂泡泡上也有彩虹。
(3)——彩虹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展示彩虹圖片
3.教師做實驗制造彩虹
(1)教師將一盆水放在陽光下,在盆中斜放一面鏡子,調整角度使反射出的彩虹投影在墻上。
(2)——小朋友們快看!彩虹姐姐到我們的教室里來了!這是因為陽光本來就有七種顏色,當他們聚在一起就成了白色,但是我們的這盆水和這面鏡子讓這七種顏色分開了,這才讓我們看到了美麗的彩虹。
(3)小朋友們回家以后也可以做這樣的小實驗,讓彩紅姐姐也到你幼兒教察家里來做做客。
4.動手裝飾小彩虹
(1)——其實我們普通的光盤上也有彩虹,大家看!
(2)教師將手電筒照射在光盤上,調整角度使反射出的彩虹投影在墻上。
(4)將圓形白紙對折幾次,讓幼兒動手剪一剪,并將剪好的紙放在光盤上,用手電筒照射,墻上就能出現類似于萬花筒的效果。
(5)看看哪個小朋友剪得窗花能讓彩虹變得漂亮,教師給與獎勵。
今天我們知道了小暑時節容易下雨,雨后就容易出現彩虹,知道了彩虹的形成原因,還請彩虹姐姐到教室里來做客,我們還給光盤上的彩虹打扮了一下。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注意觀察,生活中處處是美麗的彩虹。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四
在六月的小暑時節里,民間也有很多美麗的傳說。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民間說“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傳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割在兩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間卻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么辦呢?所以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相傳這一天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失去了行動自由。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準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伏日,古人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著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傳說是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玄孫火神。傳說炎帝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谷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五
1.了解小暑的由來,收集小暑有關的詩句、習俗等。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小暑所包含的文化含義。
3.激發學生對二十四節氣的興趣,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了解小暑有關的詩歌、習俗。
教學難點: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ppt
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是什么嗎?
生:小暑!
師:沒錯,就是小暑,看來大家都有認真的預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二十四節氣中小暑。(板書:小暑)
課堂新授
師:小暑即為“小熱”,意思是此時雖然已經能夠感受到天氣的炎熱,但是并未達到一年內最熱,小暑只是炎炎夏日的開始。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成長。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雷暴頻繁,是萬物狂長的時節。
生:是!
生:吃餃子,吃炒面。
師:看來大家課下做的功夫可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分享幾個關于小暑的習俗,希望大家能有不一樣的收獲。
“食新”習俗
在過去,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吃食。俗語:“好吃不過餃子“。
師:關于小暑的習俗,大家都了解了嗎,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最后老師給大家帶來兩首詩詞,希望大家通過理解這兩首詩,來進一步的'理解小暑并且感受一下中華詩詞的魅力。
《小暑戒節南巡》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眾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跡。四海合德堯臣。
朝陽棲于鳴鳳。靈畤牧于般麟。
云玉葉而五色。月金波而兩輪。
涼風迎時北狩。小暑戒節南巡。
山無藏于紫玉。地不愛于黃銀。
雖南征而北怨。實西畧而東賓。
既永清于四海。終有慶于一人。
《贈別王侍御赴上都》唐·韓翃
翩翩馬上郎,執簡佩銀章。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念蓮花府。
朝辭芳草萬歲街,暮宿春山一泉塢。
青青樹色傍行衣,乳燕流鶯相間飛。
遠過三峰臨八水,幽尋佳賞偏如此。
殘花片片細柳風,落日疏鐘小槐雨。
相思掩泣復何如,公子門前人漸疏。
幸有心期當小暑,葛衣紗帽望回車。
師:小暑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十分重要,老師希望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可以激發自己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同學們在課下把小暑的習俗與家長分享。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六
小暑食新、吃餃子、吃面、吃黃鱔、吃藕、吃暑羊、吃芒果、喝消暑湯或粥等傳統食物。
1、食新:我國南方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
2、吃餃子:小暑開始進入伏天,在我國北方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吃面:小暑開始進入伏天,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4、吃黃鱔:有俗語說:小暑黃鱔賽人參。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
5、吃藕: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6、吃暑羊:吃暑羊是魯南和蘇北地區在小暑時節的傳統習俗。在當地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剛過、秋收未到的夏閑時候,忙活半年的莊稼人便三五戶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來。
7、吃芒果:小暑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據傳說,當時有個虔誠的信徒曾將自己的芒果園獻給釋迦牟尼,好讓他在樹蔭下休息。
8、喝消暑湯或粥:小暑是進入伏天的開始,天氣熱的時候要多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七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一候溫風至
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居宇指,五日后,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鷹始鷙是指,再過五日,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節氣介紹教案設計篇八
小暑“食新”
在古代,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人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并將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種美食,與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
頭伏吃餃子是我國北方的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在民間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藕與“偶”同音,所以人們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滿。藕與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潔的人格象征。
曬書畫、衣服
小暑時節,還有曬書畫、衣服的習俗。
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
小暑游伏
我國好多地方每到小暑時有“游伏”的習俗。在每年夏天農歷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扶老攜幼,出門游玩,欣賞大自然的山花野草。因為“伏”字和“福”字同音,“游伏”,也就是“游福”,就是“有福”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