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的啟示篇一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也是世界名著之一。它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言行和思想,涵蓋了道德、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內容,對中國文化、社會乃至人類文明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年輕人,我讀了《論語》后,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啟示和提示,啟示我應當如何做人處世,提示我應該有什么樣的人生目標和追求。接下來,我將從“仁、禮、誠、信”四個方面展開論述,談一談《論語》永恒的啟示對我產生的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仁
在《論語》中,仁是最常被提到的主題之一。仁者愛人,是孔子一貫的教導。仁在我們現代社會中仍是一個必須追求的品德,我們要以仁為本,發揚仁愛精神,傳遞正能量。簡單的說,就是“不要對別人做你不希望別人對你所做的事情”。在工作中,我們要以仁義為內核,嘗試著用平等、公正、包容、理解等態度做一個尊重別人的好同事;在家庭中,我們更應該以仁為本,弘揚家庭和睦、樂于助人的美德。在這個充斥著各種矛盾沖突的社會中,更要以仁為準則來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第三段:禮
孔子十分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禮儀。在孔子看來,人們應該遵循“禮”的規范,以維護人際關系的穩定。禮是一種人際交往的儀式,是一種深入人心的美德。在現代生活中,禮儀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它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對自身的修養和約束等等。在職場中,我們要以謙遜、尊重、禮貌的態度對待同事,時刻踐行傳統的禮制和人情,用良善的態度去維護自己的職業形象;在家庭中,要能在禮儀上做到和諧、平等、講究細節,注重家庭和睦,讓家庭成為一個溫馨和諧的小社會。
第四段:誠
誠實守信是孔子所強調的品質,是做人的第一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也是誠實守信的表現。誠實讓你的人品更高尚,讓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讓你取得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坦誠和真實,相信“不撒謊贊揚別人”是更珍貴的贊美,誠實守信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誠信是一種職業道德的體現,只有誠信才能博得同事的信賴和尊重;在生活中,誠信更要像陽光一樣,照亮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走得更加堅定和有力。
第五段:信
信仰是人類至高無上的精神寄托之一,也是孔子重視的準則之一。一個人若無信仰,那么他的人生便無法堅定不移地往前走。有信仰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覺得有無限的力量可以支持自己前行。《論語》中提到:“君子信而后行。”在現代生活中,堅定自己的信仰和信念,是我們準確地辨認生活中的是非,維護和加強自己的心靈力量的關鍵。對于信仰,我們無法依據客觀事實來賦予定論,是一種屬于我們自己的情感。然而正是這份情感,提供了我們日常生活維持心靈前行的所需充實。
總結:
通過《論語》永恒的啟示,我們可以了解到一種人生的感悟和理念,即仁、禮、誠、信,這些永恒的價值觀對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履行這四項品質,我們才能在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中不斷進步,實現自身的價值和對社會世界的貢獻。一份仁愛,一份禮儀,一份誠實和一份信仰,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回報家族、回報社會和回報世界。
論語的啟示篇二
這一天,萬里晴空,陽光明媚。
我坐在凳子上,看著眼前的暑假作業上復雜多樣的題目。左一根線連到這邊,右一根線再連到那邊,再加上中點、中線,就連成了一幅“美麗”而又復雜的圖案。我最不會做的,就是這樣圖案型的題目了。現在,我真的想找塊豆腐把自己*死得了。
我想起了老媽說的話:“不會做的圖案型題目,就一定是要添加輔助線。”我想了想,拿起筆在草稿本上涂涂畫畫。“嗯,應該就是在這里添一筆。”接著,我又算了十多分鐘。“不對啊?怎么會怎么算都少了一個條件呢?”把那一條線擦掉,繼續在草稿本上涂涂畫畫。“嗯,如果不是剛才那個地方的話,那就是這里。”我又信心滿滿地畫了一條線,可是,算來算去又是少了一個條件。
我思來想去,忽然,腦袋靈光一閃。剛才,兩條輔助線缺少的條件好像雙方都有。那么,兩條輔助線一起畫,就能算的出了吧。我把兩條輔助線都畫了上去,算著算著,終于,我算出來了。“哈哈,果然,這種這么簡單的題目,是難不倒我的。”我一邊想著,一邊來回顧一下我成功的過程。回顧著回顧著,忽然,我好像發現了一個,我做錯的一個證明。我拿過暑假作業,看了又看,好吧,我果然又做錯了,然后,我又開始了無盡的算術生涯。
“嗯,如果剛剛那兩條輔助線不對的話,那么就應該,不是做輔助線了。那怎么做呢?”我想著想著,把暑假作業左擺右擺,便想到了老師說的一句話:“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你將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我把暑假作業轉了個180°,把題目里里外外給的條件,全都放到圖形上去。角1等于角2,ab等于cd,所以,這個三角形就會,等于那個三角形。所以,這條邊就會,等于那條邊。我的天啊,我好像又看到了希望。可惜,幻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當我把心中的喜悅壓下來后,我繼續算幾分鐘。好吧,果然不出我所料,就差最后一步就能算出來時,卻是又少了一個條件。
這個題目如此之難,看來我只能等老媽回來了。
老媽回來后,拿著題目分析了一番,就在添加輔助線的基礎上,再換個角度思考,便把整個題目分析透徹了。問題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其實有的時候,在人生中,我們也是在尋找著各種各樣的條件,來滿足自己所需要的成果。有的條件,天生必備不用我們擔心。有的條件,能很輕而易舉的就可以找到和獲得,而有的條件,卻是要在困難中艱難的尋找并獲得。
論語的啟示篇三
論語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一部書,是里面記錄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并且對后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論語中的很多格言、箴言,始終傳承至今,永遠值得我們去體味和領悟。在我的生活中,我也不斷地從論語中得到啟示,使我更加堅定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向。
二、論語永恒的道德標準
論語中,很多關于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準則,被廣泛傳承至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如:仁、義、禮、智、信、勇等六個方面的道德標準,持續影響著社會和個人的生活,為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提供了指引。所以,怎么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是每個中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論語教導的獨特思想
在論語中,孔子不僅傳遞給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還教導我們在思想、文化和科學方面的獨特思想。例如,"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表達了他對個體價值的關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則教導我們堅持終身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表達了他對知識和對自我認知的重視。這些思想的推崇,讓我們對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
人生在世,難免會遭遇挫折和困頓,但是在這些困境中,我們可以從論語中得到一些啟示,使生活變得更加明朗。"不怨天,不尤人,自改"教導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先審視自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表達了孔子對人生中放下恩怨、慧性勝過紛擾的理解。這些啟示都提醒我們,慎思明辨,積極向上地面對生活。
五、結尾總結
總體來說,論語作為一部古代文化的瑰寶,對我們的思想、生活、文化和科學影響深遠。在我身上,論語教給了我關于道德修養、獨特思想和人生智慧方面的啟示,胡以更好地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挑戰和機遇。同時也提醒我,保持思考和探究的態度,不停地積累,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加完善。
論語的啟示篇四
昨天,我們語文老師宣布了一個新規定——一段時間只寫三篇作文。分別是寫事的,寫人的,寫景的,不過只要沒達到95分就要重新寫一篇。聽了要求,我的心里直發怵,萬一沒達到95分,不是要完了!一定要加油!加油,匡欣悅!
我聽著老師報著一個一個組的組名,終于報到我們組啦,組長上去領,分發給我們組員,我帶著復雜的心情翻開作文本,一個鮮紅的89分向我迎來,我那顆懸著的心掉下來了,同時也十分失落!
我們組全軍覆沒,無一幸免。呀!完蛋啦!在沉重的作業包袱下,又加了一包,會活活把我壓死啊。唉!自作孽不可活啊!老師又叫95分以上的同學站起來,加分。結果你猜怎么著?連班不用重新寫的人屈指可數。
放學了,排隊回家啦。我的心仍然在懊悔,為什么昨天不認真寫?如果昨天認真寫了,也許今天就不用重寫啦。就不會有如此沉重的作業包袱啦。唉……都是粗心大意惹的禍啊!
我心不在焉的走著,耳畔仍然回蕩著這句話——完蛋了,糟糕了!我去等候區寫作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寫完了,除去作文以外的作業,接下來就要認真寫作文了。
我先想好要寫哪件事?,在理清思路,才動筆開始寫,寫完作文后,我要讀,讀了三遍,確保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后,我才把作文本合上,小心翼翼地放進書包,生怕它飛了似的!我在心中默默祈禱:千萬不要再重寫了,不然我的努力就功虧一簣啦,我又要完蛋啦。
我心中,仍然縈繞著這句話,完蛋啦,糟糕了!
第二天發下作文本,我,懷著期待的心情打開作文本,我看見了一個鮮紅的95分,我高興的就不知道東南西北啦!
昨天的完蛋了,糟糕了!現在都是浮云,都是這95分的背景板!
一開始,我聽同學說:作文本是一個神圣的本子,那里夾雜著你太多太多的心血,太多太多的過去,和太多太多對未來的憧憬,永遠都不要丟去這個陪伴你一生的作文本,就永遠不要放棄寫作文,那好作文陪伴你一生!
論語的啟示篇五
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世之書,其中富含著儒家思想的精髓。它的核心觀點是關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個人品德的培養以及領導者的職責等等。它的思想內容和價值觀念在現代社會中仍有重要的意義,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思考的。
第二段:人際關系的教誨
論語中有許多關于人際關系的精辟闡述,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教導人們在與他人相處時要體諒和關心別人的感受;“朋友之間,言而有信”則要求我們要恪守諾言,對朋友的承諾要言出必行。
除此之外,“禮不可不學,學不可不行。”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則提醒著每個人,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有禮有節也是人際交往中必須堅守的原則。
第三段:個人修養的指導
論語中有很多關于個人修養的啟示,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及“不知而不急,不涉而不渡”等,均是從不同方面提醒我們要思考和不斷學習。
另外,“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則教導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妄自尊大和輕視別人;“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則呼吁人們找到一位良師益友,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第四段:領導者的職責和標準
論語也具有很高的領導者價值和指導意義,從中可以學到領導者應該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操守,呈現出良好的作用模式。
論語中如“言必信,行必果" 等等內容都是在提醒領導者必須講信守諾,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學有所好,不學所惡,不能已也。”這則教導領導者必須有好習慣,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段:結語
在總結中,可以得出結論,論語作為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之一,其價值觀念和思想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它鼓勵人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樹立高尚的人格品質,扮演有據可依的領袖角色。在現代社會這些觀點被強調的更為重要,它不僅通過教育體系傳導,也在現代管理、政治領導、道德教育等領域被應用。無論我們在哪個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都可以從論語中領悟和吸收眾多的人生經驗,并以此指導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
論語的啟示篇六
《論語》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日常生活舉止與語言方式的語言記錄,展現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閱讀論語的啟示與感悟,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與心得,下面我就來談談《論語》帶給我的心得。
《論語》中記載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習有關。這對不樂于學習的我來說提供了前進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樣。我正處于“好之者”與“樂之者”之間。我雖有興趣,但不夠濃厚。我需要仔細地挖掘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從中得到百草園般的樂趣,成為一個“樂之者”。
《論語》還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學思結合。光只愛好學習可不行,那樣只是擅長考試。我們還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會學習很重要。學會做人也很重要。“人不知不慍,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這些都是《論語》教給我做人的知識。就拿一個例子來說。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因為回到中國娶了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妻子被國人詆毀。他不生氣也不反駁,以自己的行動更改了國人對他的看法。這才是一個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論語》這本儒家經典讓我明白如何學習與做人,我要按照經典持續做下去,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每個人都能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讀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有人讀出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讀出了“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的深思明辨。讀《論語》,仿佛看到了一個長者坐在一群年輕人的中間,同他們暢談人生感悟。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論語》中直接了當的闡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孔子在對這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的品質有著自己的見解——他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提出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喻義小人于利,他從人的追求以及對待事物的不同態度來區分君子和小人。“小人懷惠”和“小人比而不周”并不是說喜歡和擅長與人交際就是小人,而是說在做任何事都要把道德和法度放在第一位,不能只關乎財富和利益。這也論證了當下的中國將法治放在第一位,嚴厲打擊擾亂社會治安的一切事物,體現了《論語》對當代中國發展的巨大影響。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三味書屋舉辦的經典誦讀“《論語》10+10”夏令營。
我又見到遠道而來親切的“大蘿卜”—子舒老師。
子舒老師告訴我們,《論語》是記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我心目中,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子舒老師像講故事一樣跟我們講述其中的道理。一下拉近了古代和現代的距離。其中有許多句子耐人尋味,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復習,不也是令人愉悅的嗎?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是啊,在學習中,有時候學過了的字在應用時我卻不知道怎么寫,就是因為學過之后沒有復習,沒有牢記。我們應該經常復習,掌握好它的形態、字的意義,讓這些字牢牢地記腦袋里,就不會忘記了。我們讀書要經常讀,多讀書才會學到新的知識,學過的東西一定要復習,“溫故而知新”,只有這樣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上;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取長補短。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處處留心,處處都有老師。
《論語》中還提到:做了好事不一定要別人知道和理解。不管別人理不理解,知不知道,都應該多做好事。還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有道德的人。雖然,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孔子思想卻代代相傳。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好好學習,努力做一個正直,謙遜,與人為善的人,即使不能成為參天大樹,也要做好一顆螺絲釘。
我認為孔子這句話說得十分有道理,別人來請教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謙虛,要耐心的教給別人,不能厭煩,這一點,我覺得我做的不是很好,因為有時候朋友來問我問題時,我因為自己的一些私人的事情,會拒絕他們,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我們學習是永遠不會學完的,所以我們不要對學習輕易滿足,我覺著這一點,我做到了。我看到有的同學比我學習好,我會把他看做我的榜樣,去追趕他。追上后,我還是不會滿足,我會再去追趕更好的同學。
另一句話是: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思為下矣。”意思是: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也不學習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背過這句話以后,我想:我是第幾等人呢?我不是生來就知道的人,也不是遇到困難才學習的人,更不是遇到困難也不學習的人呀!那我應該就是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啦。這正像《論語》八則中孔子說的那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民以求之者也。”我想,我就是這樣的人吧!
《論語》八則,不僅讓我吸收了許多的知識,也讓我懂的了許多的道理,對我有很大的用處,在以后的日子中,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讀了一部經典:《論語》。《論語》是儒家文學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影響了從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為政篇第二里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獲;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領先。
八佾篇第四里說: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一定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說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說一聲,不讓他們擔心。
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讀一讀《論語》,使自己學的更多,成長的更快。
這則論語是說:經過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一個落葉的。它告訴了我們:只有經過艱苦的環境的磨煉,才能更加體現出人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幫母親拾柴火,伙伴們陪著我一起去。可那些樹枝卻是長滿了尖刺,朋友們時常被扎得鬼哭狼嚎,我的手也難遭厄運,被扎出一道道傷口。漸漸地,伙伴們放棄了,便勸我陪他們一起玩。我看看身旁滿頭大汗的母親,咬了咬牙,一口回絕朋友,又埋頭干了起來。
下午回到家里,媽媽替我挑出手中的小刺,夸獎了我。那時的我,手上的疼痛依舊掩遮不住心中的喜悅。
不經風雨,怎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經歷過逆境。逆境中的掙扎求存固然是痛苦的,更是難熬的,也是辛酸的。可是,只有在逆境中我們才能進步,才能磨煉自己。
古人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這個社會里,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別人就會超越你,適者生存這個道理,人人皆知,我們應該學會磨煉自己,不管條件怎樣惡劣,環境怎樣艱苦,我們都應堅持下來,做一棵不懼“歲寒”的“松柏”。
風浪越大,九越戳越勇,任憑他的摧殘擊打,我們都要逆風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