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啟示篇一
“心得體會啟示”,這是一個充滿哲理的話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斷地經歷、學習和成長,并從中獲得啟示和體會。這些啟示和體會,不僅僅只屬于自己的個人經驗,更是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重要的財富和智慧。接下來,我將分享我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探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段:學習體驗的啟示
我曾經在學習上遇到過很多挫折和困難,但是這些經歷都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第一,學習需要努力和堅持。只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才能收獲意義深遠的成果。第二,學習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成長,豐富自己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
第三段:工作體驗的啟示
在工作中,我經歷過成功和失敗、榮譽和挑戰。尤其是在經歷了某些挑戰和壓力之后,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工作重在過程,而不是結果。成功和榮譽只是過程的附帶品,我們需要更加注重過程中的體驗和價值。另外,工作也需要我們有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加明智地處理工作中的問題和挑戰。
第四段:人生經驗的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歷很多事情,這些經歷會讓我們更加明智、成熟和堅強。比如在面對人際關系問題時,我們需要學會更加理智地處理問題、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我們需要學會積極面對問題,不讓它們摧毀我們的信心和動力。在面對人生的選擇時,我們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內心需求和人生價值,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第五段:總結
通過自己的學習、工作和人生經驗,我得出的結論是:心得體會是一份珍貴的財富和智慧。只有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心得體會,讓自己更加睿智、堅強和有趣。無論你在哪個階段,只要你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地面對問題,你都能夠獲得更多的啟示和體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和充實。
啟示篇二
——題記
離別是悲傷的,它是一種能把英雄“壓倒”的痛苦,千古以來,世間不知多少英雄,為了“離別”這二字流下了眼淚。人們為此感慨萬千:“是否記得曾經朝雨的渭城?曾經煙罩裊裊的江東?”離別之恨,又能與何人說?只能顧自留于頰邊。
離別流淚,是因一去無歸期可談,且看那蒼山風雪——漫天飄零。自此江湖,無人相付真心。
淡望回首,心中仍是伊人笑,卻何見伊人拭去眼角淚蝕。固不信緣已破,情已荒。唯剩一絲念念不忘縈繞心間。
相思是一種無悔的犧牲,它常換不來任何回報,卻無數人為此懷著相思韻墨,無從抹去。心里滿是眷戀的癡奢,與何人笑呢?哪怕仗劍執筆,終是寫不出牽掛。這種不后悔的等待,化成相思,但最終還不是空等一場,心曾念君,卻仍是多情了。譜著千年不負,萬年不遇的執著,仍是從曾經的為君挽發簪,直到兩鬢蒼蒼的憑欄遠望。
相思淚,斟不完牽掛,最終也往往逃不過一場空。事如今,何人仍記得伊人一塵一笑輕拂袖?一切,只能回到忘川的水邊。
世人何曾沒后悔過?若不是當初太沉迷,怎來如今放不下?悔已無用,又和,又為何留戀過往,不如來生再續前緣。
世人皆出英雄無悔,可誰又知英雄只是無悔天下江山而已。無人可以一生無閃失,但可以讓閃失變淡,變得不為人知。
苦淚是痛,熱淚是憾。人可能就像眼淚一樣,適合于痛苦和喜悅,千萬種惆悵,皆可適。
啟示篇三
“心得體會啟示”是一個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話題。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有一些心得體會,這些體會或許只是短暫的瞬間,或許是長期積累的經驗,但是無論是大還是小的,卻都有著啟示和意義。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一些我個人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以及它們為我帶來的啟示。
第二段:學習心得體會啟示
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是我的主要任務,而我的學習心得體會已經積累了很多年。我深深認識到,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可以為我節省時間和精力,并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我發現經常進行復習可以提高我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而在學習中注重思考和探究,則可以拓展我的思維和能力。這些心得體會讓我明白了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同時也讓我懂得了學習的樂趣和意義。
第三段:生活心得體會啟示
除了學習之外,生活也能給予我們很多啟示。我常常感悟到,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坎坷,都是一份珍貴的財富。這些經歷可以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提高自信心、培養毅力和積累經驗。同時,我也認識到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們去感知和體味,例如親情友情、自然景色、文化藝術等等。這些心得體會在我的生活中給了我無限的啟示和意義,讓我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第四段:工作心得體會啟示
工作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和學習、生活一樣,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心得體會和啟示。我發現,在工作中堅持專注和積極的態度,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完成任務,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同時,在團隊協作中,要注重溝通和理解,不斷學習和交流,在理念和思想中不斷融合和進步。這些心得體會讓我明白了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或者交際,更是一種實現夢想、追求價值和貢獻社會的過程。
第五段:結語
總之,“心得體會啟示”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財富,它是我們人生的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指引。作為一個不斷探索和追求的人,我們需要不斷汲取和總結這些心得體會,讓它們成為我們行動的指南,和生活的支撐。同時,我們也需要在不斷總結和應用中,培養起一種“心得體會”的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開闊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和成長。
啟示篇四
我們身邊有很多不足為奇的瞬間,如三月桃雨飄舞的嬌美,春天碧草的生機,群星降臨的璀璨。甚至是暗波涌動的溪流,夏日傍晚的夕陽都會有它們漫長的一生,美麗的一瞬。
它沒有美麗的樣貌,沒有少女的窈窕,沒有扶柳的纖細。不如鏤花藝術品的精美,只是直直落落,宛如高聳的青松般堅傲,它就是――粉筆!
它雖然外貌不出眾,但它的精神卻值得人人歌誦。它很偉大,它用自己的身體擦磨著那它生命的歸宿,讓自己堅傲的身軀,化為一筆一劃,組成個個清晰的文字,組成老師的心聲,組成無窮的知識。成就一代又一代的新生。
它如同把刻刀,在那間莊嚴方正的黑板上消磨著生命,即使它的付出不過短暫的一刻,即使下一秒,它便化成煙灰,覆蓋著無數親友的痕跡,它也沒有放棄,也不后悔,堅毅地讓需要的人消磨,最后化為煙灰,但依然存留著那不變的決心――為人類作貢獻。
它就如同那小小的蜉蝣,雖然只有短暫的一生,但是卻能活得有價值,活得精彩,活出別人所沒有品格。也許我們都要向它學習,學習那不為人知的默默付出。
啟示篇五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于生活、學習、工作的認知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啟示篇》這部小說,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思考和認知方法,讓我們的思想和生活更加全面和有意義。
二段:心得體會一
通過閱讀《啟示篇》,我們學會了如何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理解自己和別人的情感,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并理解別人。這種能力能夠帶來更好的人際關系和更順暢的交流。
三段:心得體會二
書中的男主角——達米安,擁有極強的自我洞察力和冒險精神,這種精神教會我們要勇于嘗試和挑戰,尋找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只有持續不斷的探索,才能發現生命中無盡的可能性和機會。
四段:心得體會三
《啟示篇》還告訴我們,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我們擁有真摯的情感和強烈的信仰,就能夠實現心愿和夢想。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境況下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奇跡。
五段:結尾
總而言之,《啟示篇》讓我們認識到人生的真諦并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方向。它教會我們如何看待生活、珍惜自己、理解別人以及發現自己的真正潛能。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都會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變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啟示篇六
這一天,萬里晴空,陽光明媚。
我坐在凳子上,看著眼前的暑假作業上復雜多樣的題目。左一根線連到這邊,右一根線再連到那邊,再加上中點、中線,就連成了一幅“美麗”而又復雜的圖案。我最不會做的,就是這樣圖案型的題目了。現在,我真的想找塊豆腐把自己*死得了。
我想起了老媽說的話:“不會做的圖案型題目,就一定是要添加輔助線。”我想了想,拿起筆在草稿本上涂涂畫畫。“嗯,應該就是在這里添一筆。”接著,我又算了十多分鐘。“不對啊?怎么會怎么算都少了一個條件呢?”把那一條線擦掉,繼續在草稿本上涂涂畫畫。“嗯,如果不是剛才那個地方的話,那就是這里。”我又信心滿滿地畫了一條線,可是,算來算去又是少了一個條件。
我思來想去,忽然,腦袋靈光一閃。剛才,兩條輔助線缺少的條件好像雙方都有。那么,兩條輔助線一起畫,就能算的出了吧。我把兩條輔助線都畫了上去,算著算著,終于,我算出來了。“哈哈,果然,這種這么簡單的題目,是難不倒我的。”我一邊想著,一邊來回顧一下我成功的過程。回顧著回顧著,忽然,我好像發現了一個,我做錯的一個證明。我拿過暑假作業,看了又看,好吧,我果然又做錯了,然后,我又開始了無盡的算術生涯。
“嗯,如果剛剛那兩條輔助線不對的話,那么就應該,不是做輔助線了。那怎么做呢?”我想著想著,把暑假作業左擺右擺,便想到了老師說的一句話:“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你將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我把暑假作業轉了個180°,把題目里里外外給的條件,全都放到圖形上去。角1等于角2,ab等于cd,所以,這個三角形就會,等于那個三角形。所以,這條邊就會,等于那條邊。我的天啊,我好像又看到了希望。可惜,幻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當我把心中的喜悅壓下來后,我繼續算幾分鐘。好吧,果然不出我所料,就差最后一步就能算出來時,卻是又少了一個條件。
這個題目如此之難,看來我只能等老媽回來了。
老媽回來后,拿著題目分析了一番,就在添加輔助線的基礎上,再換個角度思考,便把整個題目分析透徹了。問題也自然迎刃而解了。
其實有的時候,在人生中,我們也是在尋找著各種各樣的條件,來滿足自己所需要的成果。有的條件,天生必備不用我們擔心。有的條件,能很輕而易舉的就可以找到和獲得,而有的條件,卻是要在困難中艱難的尋找并獲得。
啟示篇七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然而,通過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心得體會和啟示。在我的個人經歷中,我從中學到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啟示。
首先,我意識到人們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一個困難面前,我們常常告訴自己“我做不到”。然而,當我們真正嘗試去解決問題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具備很強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當我面臨一道難題時,一開始我覺得自己無法解決它。但令我驚訝的是,通過不斷地努力和嘗試,我最終成功了。這件事告訴我,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
其次,挫折教會了我如何處理失敗。在生活中,失敗是難以避免的。面對失敗,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和失望。然而,失敗并不代表我們就是失敗者。相反,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通過失敗,我們能夠學到寶貴的教訓,找到改進的機會。就像托馬斯·愛迪生一樣,他失敗了一千次,但從來沒有放棄過。正是通過不斷的失敗和嘗試,他最終成功地發明了燈泡。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從失敗中學習,堅持不懈,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成功。
第三,困難使我們變得更加堅強。當我們面對困難時,常常會出現放棄的念頭。然而,只有堅持下去,我們才能夠順利地度過困難,取得成功。和韌性一樣,人們在面對困境和障礙時能夠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正如一句古語所說:“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只有克服困難,比如堅持學習英語,我們才能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
第四,通過面對困難,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的潛力。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只是我們有時并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然而,當我們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困難時,我們會不得不去挖掘自己的潛力。比如,當我遇到一個重大項目時,我發現自己能夠組織團隊,并制定有效的計劃來解決問題。這個經驗讓我明白,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比我想象的要強大得多。因此,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相信我們自己的潛力,并全力發揮出來。
最后,通過困難我們還可以學到如何在團隊中合作。在困難面前,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能夠通過集思廣益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當我遇到一個復雜的問題時,我向同事尋求幫助,大家一起討論并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團隊的努力,我們成功地解決了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團隊合作,并懂得如何與他人相互支持和合作。
總之,通過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心得體會和啟示。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學會從失敗中學習,堅持不懈,發現自己的潛力,并學會在團隊中合作。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勇敢面對,并相信自己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取得成功。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我們一定能夠開創出屬于自己的輝煌。
啟示篇八
大詩人蘇軾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的確,書讀得多了,我們的心靈就會被凈化,寫作之路也會如有神助。
似音符飄過耳畔,如春風拂過面頰,讀書生活總是那么的美好。每每看到那一本本五顏六色的書籍,就會令我思緒萬千。
《天藍色的彼岸》讓我悲喜交加;《雪域豹影》讓我感受到父愛的偉大;《混血豺王》令我浮想聯翩。書中的主人公一次次的悲歡離合常常使我牽腸掛肚。
一縷縷書香芬芳迷人,一縷縷書香清新舒適,吮吸著書香,我的心情分外愉快。一縷縷書香啟迪著我、引導著我,告訴我一個個深刻的人生道理。
沈石溪的《斑羚飛渡》讀完后,令我思緒萬千。小說給我們講述了一群即將被槍殺的斑羚,它們在生與死之間徘徊,最終那些年邁的斑羚,選擇了死亡,為后代的自由、成長鋪平了道路,這是一種怎樣的無私大愛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自私自利,他們總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找尋各種各樣的借口。孰不知,人都會遇到困難,當自己遇到困難時還會有人幫助嗎?所以,我們要擯棄自私自利的壞毛病。
《夏洛的網》是一部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書。蜘蛛夏洛為了營救自己的好友——小豬威爾伯,在豬欄上織出了一個被人們視為奇跡的網,讓威爾伯擁有了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而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們要懷有一顆仁愛之心,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他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當你決定幫助他人時,你也就幫助了自己,成就了自己美好的未來。
書香伴我行。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書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力量,讓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啟示篇九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各種不同的事情,這些經歷或許會讓我們心靈受傷、耗費精力,但也能讓我們獲得一些關鍵的啟示和心得體會,讓我們在今后的人生中有更多的收獲。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生活中所獲得的一些啟示和心得體會。
第一段:堅持不懈的努力
小時候,我一直想要學會游泳,但是在別的小朋友都游得很好的時候,我卻還是一個不太會滑水的萌新。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棄,每次去游泳的時候都會練習一會兒,終于在一個夏天的晚上,我成功地游了10多個來回。這一次成功,讓我懂得“堅持不懈”的重要性。這個信念引導著我在之后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努力,讓我取得了更多的成功。我明白了,只要不放棄,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會有收獲。
第二段:禮貌和尊重
我們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不止是在交流應酬,更是在展現我們的個性。而這個展現則往往來自于我們的態度和言辭。曾經,在一次保姆面試中,我發現了禮貌對他人的重要,我盡力用溫和的語氣和對方溝通,并且以禮貌的態度向她表達我的態度,最終我得到了這份工作。從那時起,我開始明白所謂的“禮貌和尊重”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待人方式,更是體現了個人品格和素養。
第三段:同理心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背景和故事生活著,面對著各不相同的生活困境。而同理心,則是在這種困境中溝通的橋梁,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情感連接方式。我在一次夜店里看見一個人佝僂在角落里,于是我走過去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告訴我他剛失戀了,一個人覺得很孤單和絕望。我聽完之后,十分自然的表達了自己理解他的難處,并告訴他我愿意擔任他的陪伴者。他甚至要求我再陪他一會兒,這時候我才發現他的不安和孤單來自于我的理解和關心,我想這也正是我們在彼此之間真正的溝通方式。
第四段:獨立思考和選擇
當我們遇到選擇時,常常會受到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影響,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聽取意見”,還是能夠獨立思考,為自己的生活和發展做出最合適的選擇。我曾經在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由于受到家庭影響,一度想要選擇第二個專業。但是,經過一番思考,我發現我最想要學的并不是這個專業,而是與之相關但又稍有不同的專業。最終,我成功考取了這個專業。由此可見,獨立思考和自我選擇的能力是成年人必備的重要素質。
第五段:以行為質量的體現
生活中,行動往往比語言更能夠渲染實際的意義。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傳達我們的決心和態度。我在婚禮上的一個朋友,就以他的行動影響了我。他在婚禮上所說的話雖然少,但是他的行動卻讓我心中十分感動。他認為,婚姻就是要相互扶持,在新娘走前,他特意去拿了一雙高跟鞋,幫助新娘把拖鞋換成高跟鞋,忙碌卻完全在他的小動作中體現,這種行為方式也更容易為我的勸告和說服提供幫助。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在人生當中獲得啟示和心得體會,這些體會都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禮貌待人、發展同理心、獨立思考和以行為質量的體現,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無論是個體還是整個社會,未來只會更加美好天空。
啟示篇十
唯有這冷眼旁觀的鏡頭能還世界以純真的原貌。
——巴贊
世界完結了,并非轟然一響,只是唏噓一聲。
——t.s.艾略特
2019.01.20《v字仇殺隊》
寒假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這部以極端的集權統治和恐怖主義為背景,卻致力于刻畫民主、自由與反抗的《v》。
這是一部號召為自由而戰的檄文。影片的背景設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后的集權英國,一個虛幻的反烏托邦世界,這里只有兩種顏色:陰郁的黑和勃發的紅。
影片由一個歷史事件作為援引——“1605火藥陰謀”,遮掩住v臉孔的面具便取自于“火藥陰謀”策劃者蓋伊·福克斯的面部形象。
故事在激昂的1812序曲中開始,v手持冰冷的利刃將女主角從無恥的獨裁警察手中救下,那悄無聲息的出場方式仿佛行走于黑暗的刺客。但事實上,v其實是一個優雅的俠客,就如同小說家們筆下的傳奇英雄,他彬彬有禮,學識廣博,精通藝術,通曉莎翁筆下所有的浪漫詞句,在他宛如世外桃源的住所里擺滿了被當局成為“禁品”的藝術作品,哪怕是在最后炸掉國會大廈時,他的炸藥中也混合了浪漫而繽紛的煙花。他就像他所喜歡的基督山伯爵一樣充滿了神秘,不過與基督山伯爵不同的是,v的報仇對象并不是個人,而是這個殘暴血腥的政府。
然而,孤獨的英雄無法拯救世界。一個已經成功運行二十年的《1984》式政府并不會因為一個人改變。一個集權制國家對于人民最好的統治不是鎮壓和威脅,而是麻木。它精確的將每一個人固定在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之中,每個人只是機器中的一個齒輪,機器一旦開動,自己所前進的每一步都是身不由己。個人的停滯只會導致自己被拋棄,而機器依然運行順暢。這注定了v并不是國外電影中常見的孤膽英雄,他的復仇之路上必定有人民的追隨。為了將他的追隨者從麻木中喚醒,才有了電視臺的那次演說:“真相是這個國家的有些事不正常的可怕,不是嗎?殘暴、不公、歧視和鎮壓。在這片土地上,你們曾擁有過反對的自由,有過思考和言論的自由,而現在你們擁有的是脅迫你們就范的審查制度和監視制度。”“如果你什么也沒看見,仍對這個政府所犯下的罪行一無所知,我建議你讓這個11月5日平淡的過去,可是如果你見到我之所見,感到我之所感,而你愿意尋我之所尋,請你在一年后的今晚,和我并肩站到國會大廈的外面,我們將一起給他們留下一個永遠永遠不會被忘記的11月5日。”盡管沉默代替了談話,但言語總是保持著它的力量。言語提供了表達見解的方式,而且它可以告訴那些愿意傾聽的人真相。
恐怖主義與革命都是信仰,然而只有恐怖主義會漠視生命的價值。也許影片中v的行為看似一直在模仿蓋伊·福克斯的“火藥陰謀”,但v卻和蓋伊有著本質區別——v要做的并非殺戮,而是拯救。
于是影片里,我所看到的v華麗地報復了當年對其進行了非人道實驗的政府,二十年的孤獨,在最后的生命里邂逅了他所愛的女人,就連死后,也能靜靜的在斯嘉麗卡森玫瑰的陪伴下,躺在由所愛的人親手開動的裝滿炸藥的地鐵里,與象征著這個國家集權的國會大廈一同灰飛煙滅。
影片的結局:群眾帶著v的面具走上了街頭,警察并沒有開槍,國會大廈被炸毀,而獨裁者在這之前便已經死在了v的劍下。鐘聲敲響,混合在炸藥中的煙花絢爛綻放。在人群中,我們隱約看到那個因為調侃獨裁者而被逮捕的主持人和那個因為在街頭貼反動標語而被秘密警察擊斃的小女孩,這暗示著人民已經重生。在1812序曲中開始的電影,又在這躍動的音樂中結束。
就像v所說的,“我們被教導要記住思想,而不是人。因為人可能失敗,他可能被捕,他會被殺死,被遺忘,但42019年后思想仍可以改變世界。”那么就讓我們記住:我們的思想不值什么錢,可它是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東西,是我們最后一寸領土,但在那一寸領土上,我們是自由的。我會死在這里,我的每一寸肌膚都會腐爛,除了一寸。這一寸,它是那么小、那么脆弱,卻是這世上唯一值得擁有的東西,我們絕不能失去或者放棄它,我們絕不能讓別人把它奪走。
v教會了我們從麻木中覺醒,讓我明白了平等、公正、自由不是泛泛而談,是高聳的燈塔。面對壓迫,你可以選擇沉默和服從,而后,你會發現,當你的尊嚴被肆無忌憚的踐踏,已無人能為你抗爭。
從復仇者到殉道者,我看見了人。
2019.02.03《反基督徒》
寒假的第二部電影,便是這部內容略顯陰郁,情節充滿矛盾詰問的《反基督徒》。
影片除了諷刺現代心理學、揭示心理醫生和心理疾病患者之間的尖銳矛盾,另一主題無疑是男性與女性之間的無解之問。“男人與女人”這個永恒的主題在拉斯·馮·特里爾的手中變成了與宗教相聯系的抗爭。于是影片又牽涉到幾千年間確立與反復鞏固的父權制和新興女權主義之間的斗爭,而這又緊密聯系著教會統治時期,基督迫害女性、焚燒“女巫”的歷史。
故事由一個序言、四個章節和一個尾聲組成。在序言中,畫面運用了單一的色調,一片靜默之中只有亨德爾歌劇《里納爾多》中的詠嘆調在播放。就在這唯美的圣歌中,這對年輕夫妻的小兒子失足墜樓而死,父母在片刻激情中的快樂和時間沉淀的痛苦——極喜極悲形成了強烈對比,為這個家庭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中間的四個章節分別是悲痛、疼痛、絕望、三個乞丐。在這四個段落中,影片的發展由沉悶到驚悚,前半部還相愛互助的夫妻突然變得歇斯底里,把整個劇情推向了無法想象的地步。身為心理醫生的丈夫代表了父權制,同時也象征著信仰基督教的正統信徒;身為心理疾病患者的妻子代表了女權主義,同時也象征著反基督的異教信仰者。不得不說這部電影與尼采的《反基督》存在某種意義上的聯系,導演想表達的也正是尼采曾經表達過的觀點:弱即是惡,但又與尼采有所不同:尼采所說的惡是不思進取、自居為弱,被權力意志打上烙印的惡,而拉斯·馮·特里爾所要表現的惡則是人在受苦難后無依無靠,最終走向墮落與毀滅的惡。為此,《反基督徒》中有太多的喻指:丈夫從主導命運、充滿理性的一家之主,猛然成為任人宰割的受難者。在現代社會中處于弱勢的女性,就像是男性的“基督徒”,而反基督徒,正是指現代女性對處于社會主宰地位的男性的反抗。
影片所諷刺的也與尼采在《反基督》中嘲笑的對象一致。首先是“罪”——生理和道德的罪,片中的夫婦因為貪歡導致兒子的慘死,注定他們要背上心理和生理的雙重罪罰;其次是“遺棄世界”,丈夫為了治療妻子的心理疾病而帶妻子遠離塵世,來到一個名為伊甸的“世外桃源”,正如《反基督》中所描寫的基督徒,他們妄圖從這個世界中遁逃開,從而乞求一個幻想的來世,為此使我們忘記存在的責任,這卻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所以即便是逃離現實,妻子的病也沒有絲毫好轉。最后也是最具爭議的一個話題——“愛”,如同基督教中認為愛是憐憫,是一切事物的基本準則,但愛并沒有解決人民深重的苦難。電影中也是一樣,丈夫試圖用自以為是的愛來感化妻子,卻并無成效。他視自己為唯一能救贖妻子的人,卻只是為兩敗俱傷的結局增添了其中一個因素。
影片最后,象征著理性智慧的丈夫扼死了妻子。在理性至上的社會里,感性注定受到壓制。作為心理疾病患者,她卻在心理醫生的手中死去;作為反基督徒,她也在正統下渺小為無物。丈夫最后一把火燒掉了他與妻子所住的木屋。影片名為《反基督徒》,卻是反基督徒的一曲哀歌。
死亡帶來了悲怵,悲怵帶來了痛苦,痛苦走向了絕望,絕望之后就是死亡。一切從零開始,乞丐是我們原本的模樣。結束,成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