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它們可以是對成功的總結,也可以是對失敗的反思,更可以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扎根基層、一心為民”是黃文秀的價值追求,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有一個為民服務的大局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黃文秀一樣,用雙腳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用暖言細語溫暖民心,走與眾不同的別樣人生。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黃文秀北師大碩士畢業后,選擇回到貧窮的家鄉,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將扶貧作為自己再出發的開始;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到邊遠的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在窮鄉僻壤奉獻青春、無怨無悔,直至奔向受災群眾時被山洪奪去生命,最讓人敬佩的是,選擇堅守理想信念,選擇心系扶貧事業,選擇忠誠擔當作為青春使命。
巧干實干、一心為民。黃文秀把青春之夢寫在泥土里,一次次走進貧困戶家里,寫下一本本扶貧日記;她曾12次到貧困戶韋乃情家,幫助解決困難,尋找脫貧辦法;村里5個屯出行困難,她感同身受,連夜做方案......無數次的入戶、無數次的談心交流,換得老百姓的真情擁護。“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這是黃文秀在日記中寫的一段話,詮釋了他一心為民的高尚品格和付諸實踐的作為。
黃文秀用短暫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要像黃文秀一樣,有寬厚的肩膀承擔、有堅定的信念支撐、有強大的擔當作為、有一心為民的情懷。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黃文秀,一個年輕有為的扶貧干部,在突如其來的洪災面前,不幸遇難,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
在當代,多數年輕人的選擇都是在城市進行打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黃文秀,作為年輕一代中學歷高、能力強的新型人才,卻甘愿駐守貧困山區,并為之不懈努力。
貧困山區的苦與窮,只有親身去體會才能理解。黃文秀,一個女孩子,卻不遺余力為駐守村的發展到處奔波。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她不氣餒,多次進行溝通,了解村情民意,增進干群關系。面對群眾的生活生產難題,她不退縮,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幫扶計劃,解決當前困難。面對村子當前的困境,她不灰心,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聽取多方意見建議,摸索出適合村子發展的路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說的不正是黃文秀同志這種勤懇務實、一心為民的精神嗎?她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共產黨員去學習,尤其是基層干部。當前,脫貧任務依舊艱巨,要預防貧困戶的返貧,就必須幫助貧困戶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念,為其量身定制一套長期發展計劃,提高政策作用的發揮,解決目前面臨的難題,為其走上小康之路提供足夠的動力支撐。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基層是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務群眾的“一線哨所”。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就是引導各項政策落實的那根針。基層干部的“百寶箱”內常備這幾樣“寶貝”,工作干起來方能如魚得水、樂此不疲。
常備記事本,民情民意一條不落。基層任務紛繁復雜,除了完成所在部門的日常與迎檢各項工作外,基層干部還涉及脫貧攻堅、征地拆遷等多個領域工作,忙起來就難免記住了這位群眾反映的,又忘記那位群眾所建議的。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民情民意不僅要耳聞入心,更要用筆記下來。基層干部當備好記事本,認真記下群眾訴求,確保群眾所需所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也要常翻一翻,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理清工作思路,加快工作進度,查找工作差距,工作才能有條不紊推進。
常備千層底,踏遍基層每個角落。時代楷模黃文秀說:“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這樣說,也這樣做到了,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都走在去往貧困戶家中的路上。基層干部要像黃文秀一樣,為自己納一雙千層底,主動到“村頭巷尾”走一走、到“田間地頭”干一干、在“泥巴板凳”擺一擺,以“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風深入最困難、工作最薄弱的地方,收集沾滿“泥土芬芳”的“第一手資料”,推動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將好口碑鐫刻在百坭的山水之間,一步一履訪民情,一言一行解民憂。
常備情緒收集器,面帶笑容擔當作為。面對基層工作中的“攔路虎”,有人怨天尤人、患得患失,有人妄自菲薄、松勁泄氣,更有人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基層干部當常為心情做做“大掃除”,掃除負面情緒,面帶微笑服務群眾,堅守“初心”擔當作為,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樂觀,常懷感恩之心、常為感恩之行,積極面對工作中的“辛酸苦辣”。相信在回憶起基層工作的時候,腦海中定會浮現無數溫暖、感動的瞬間,嘴角也會不自覺地上揚。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張桂梅,一位63歲的老人,頭發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臉上刻盡了滄桑與疲憊,但是她的堅定卻散發著無窮的力量!
她,為了讓失學的女孩子重返課堂,幾近乞討的籌集資金,創辦女子中學,只是為了改變“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
她,為了給貧困的孩子交學費,毅然拿出自己僅有的200元生活費,甚至把妹妹寄給自己的路費悉數拿出。
她,為了挽救迷戀網絡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張桂梅老師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愛。張老師一生無兒無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獻給了教育事業,把全部的愛都獻給了自己的學生,張桂梅老師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貧困和愚昧的傳遞,架起了知識和山區女孩的夢想橋梁,張老師的無私奉獻,無悔付出,辛勤耕耘,愛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使命擔當的具體體現嗎?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桂梅老師一樣,始終保持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贊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贊賞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贊賞每一個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
紅梅傲骨,大愛無疆,我們應該承襲張桂梅老師的“紅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師德大愛,不改初心,牢記使命,在教育路上奮勇前行!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劉旭,男,漢族,1976年9月生,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布依族鄉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教師。
鄰居家突發火災,劉旭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沖進火場,與熱心群眾協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僅是學生眼里的好老師,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兒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見義勇為的“英雄教師”。
2018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劉旭下班回家,看到鄰居王某家二樓有濃煙冒出,窗戶玻璃被高溫炙烤而炸裂崩飛。“起火了!”劉旭一邊朝著鄰居家飛奔,一邊向周圍鄰居大聲呼救。
樓道間彌漫著滾滾濃煙,王某的兩個孫子和80歲的老母親被困在二樓家中。劉旭是第一次親歷火災,即便如此,不顧兇猛火勢和刺鼻濃煙,劉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樓。金屬門把手已燙得無法觸碰,劉旭不得不破門而入,在火勢兇猛、濃煙彌漫的屋子里摸索尋找兩個孩子。
半分鐘之后,劉旭找到了5歲大的女孩,此時孩子已經被嗆得說不出話。小女孩意識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劉旭左手抱著小女孩,右手支撐著在地上匍匐前進,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經昏迷的小男孩。
此時火勢越來越大,劉旭有一種要窒息的感覺。他暗暗告誡自己:不能倒下,這里還有兩個孩子!他一手摟著一個孩子,踉蹌著走向門外。在孩子們被人接住的瞬間,劉旭才松了一口氣,疲憊地倒在地上。參與救援的幾名群眾沖入火海將王某的老母親救出火場,因為救援及時,兩個孩子和老人都脫離了生命危險。
“我從未覺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挺身而出。”事后,劉旭主動將獲得的1萬元獎金捐給了受災家庭。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作為同齡人,深深的被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所感動,那份對于責任和使命的擔當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并告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情懷的科技工作者,牢記母校的教誨、不忘榜樣的力量。劉巖老師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了關于本次學習的一些收獲和心得:她囑咐大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注重個人身體健康、提高全民防災減災的意識與技能,特別是將我們的地學、環境等專業知識密切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為社會貢獻力量、實現自我的人生追求。2016級博士班班長謝青琰同學也被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所感動。
一是“學習榜樣的力量”。李老師說到,黃文秀同志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始終用自身行動詮釋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花季雖短、馨香永存。并囑咐我們作為從事全球環境變化變化專業的學者,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心系祖國的青山綠水和生態文明建設,將所學所獲運用到氣候變化的研究中去,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奉獻于祖國和社會,造福人民。
二是“踐行科學的人生”。李老師要求,我們用科學的知識武裝頭腦,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勤學善思這一在校園學習中掌握的本領,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李老師強調,要用科學的思維啟迪未來。健康是1,其余皆為0,沒有健康的體魄作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科學合理的生活需要學會緩解工作壓力,加強身體鍛煉,遠離疾病。
三是“堅定傳承的信心”。李老師指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北京師范大學歷經風雨百十余年,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像黃文秀同志這樣優秀的人才,他們奮戰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發光發熱、為母校爭光。我們要傳承發揚這些優良的品質和寶貴的精神,信心堅定、責無旁貸的接過接力棒并為之努力奮斗。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七
我喜歡你,喜歡你“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遠大理想。你可以有很多選擇,留京或出國,你可以到更好的地方去,你可以有更好的工作崗位,但你將人民群眾放在心里最深處,將群眾利益放在最高點,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帶著那份強烈的責任感和赤子之心,扎根基層,與群眾同住一間屋、同坐一根凳、同吃一鍋飯、同飲一瓢水,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帶著大家修路、安路燈、建蓄水池,幫助群眾發展致富,全村有88戶418人實現脫貧摘帽,邁上了小康社會新征程。
我喜歡你,喜歡你“我將無我、不負國家”的遠大志向。你從大山女兒到扶貧戰士,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職業當事業,把崗位當作扎根群眾、服務群眾、奉獻群眾的平臺,愛崗敬業,干事創業,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你是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涌現出來的時代楷模和先鋒模范,是以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的優秀青年共產黨員代表。
我喜歡你,喜歡你“我將無我、不負組織”的遠大抱負。你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刻牢記黨的囑托,賡續傳承紅色傳統,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你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項目,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為建設小康社會奉獻了青春和生命。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八
近期,單位組織學習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先進事跡,通過學習她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我深受啟發,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要做的遠遠不夠。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要身、心全駐在村上,老百姓才看得到你怎么說、你怎么干,必須樹立起當主人不當客人,當家人不當外人,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去辦,既要解決當前難題,更要想得長遠讓群眾得實惠,用真情來贏得群眾信賴。
要自定標準。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第一書記工作的主要標準,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了解群眾的意愿,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期盼,還要充分發揮村“兩委”的作用,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農村當前和長遠發展,符合黨和政府政策的事情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對于不符合黨和政府政策的決不能辦,這樣做群眾才會把第一書記看成有責任心,最可信賴的人。
要講原則。在具體工作中,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要敢于擔當負責,按規矩辦事,按政策辦事,要一步一腳印沉下去,積極主動抓落實,搞好與村支兩委班子團結,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各項工作上新臺階。
榜樣的力量武大靖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九
蔣敏,女,29歲,羌族,中共黨員,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導員。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蔣敏強忍家園被毀、母親和女兒等10名親人遇難的巨大悲痛,頑強堅守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把對親人的愛奉獻給災區群眾,成為抗震救災的一面精神旗幟。走上新的崗位后,她把抗震救災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深入扎實干好本職工作,傾力投身災區重建,彰顯了一位新時期女警的英雄本色。
抗震救災告一段落后,組織上任命蔣敏為彭州市公安局光明路派出所教導員。面對新的角色和工作任務,蔣敏立足本職,虛心學習,表現出謙虛謹慎的作風和良好的敬業精神。身為女教導員,她在生活上從不搞特殊,工作上總是率先垂范,堅持參加夜里輪流值班,執勤一絲不茍。她一手抓從嚴治警,一手抓從優待警,既健全了干警隊伍建設制度,又切實解決了干警實際困難,進一步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蔣敏說:“人民的警察,就要始終牽掛著災區人民的冷暖。”20__年春節前夕,她帶著過冬物資到彭州市重災區磁峰鎮板房區看望群眾,看到一些孩子上學困難,她與3個殘缺家庭結成長期幫扶對子。當發現板房中的群眾夏日備受蚊蟲襲擾,她立即拿出工資購買了滅蚊藥具送給群眾。
蔣敏先后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范、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抗震救災優秀紀檢監察干部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