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一
或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沒有人會認為我不是上海人,但是我的性格里卻有不少東西有點不像真正的上海人。我的脾氣是說來就來,說去就去,而且從來不喜歡記仇,說話總是粗聲大氣的這些性格總是牢牢地刻在我的基因里。每當我做了有些“另類”的動作時,奶奶總會對我說:“你啊,真是個小河南人!”
一直以來我不知道奶奶口中的河南人到底是什么樣的,到底是表揚還是批評?不過,我聽說過關于批評河南人的話語,覺得河南不怎么樣,是個窮鄉僻壤,民風惡劣的地方。直到我十歲那年,和母親一起回家鄉,看望外公外婆的時候,才第一次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河南。
河南南陽,是一個文化璀璨,物產豐富的地方。
南陽的獼猴桃是出名的,那里的獼猴桃用手輕輕一剝就去了皮,嫩綠的顏色就顯露了出來。一口咬下去,香甜的果肉和豐富的汁水令我唇齒留香。而在上海,好一點獼猴桃都是按照個來賣的,但是吃了后感覺嘴里澀澀的。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河南的名勝古跡和古代偉人。
三國時期,以草船借箭、八卦陣流傳千古的軍事家諸葛亮、威猛善戰的五虎上將黃忠,制造地動儀的張衡、妙手回春的張仲景、商圣范蠡他們都是是河南南陽人。而萬眾向往的少林寺,幾十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的遺址也在河南。只可惜,由于古代連年的戰亂,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都一去不復返了。
我在河南住了一個禮拜,感覺河南人不是網上流傳的奸詐、耍小聰明,更多的應該是淳樸,善良。
想到這里,我感覺自己有點傻,怎么當初會認為河南是如此差的地方,或許是由于河南的一些個例,才讓人有這種誤解。不過,我現在一直認為,在古代如此多偉人的圣賢之風的洗禮下,盡管經濟還不是很發達,河南人依然是好樣的,我的故鄉——河南南陽是最美的!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二
每一個孩子都是神槍手,故鄉是靶心,無論多么遙遠,多么渺小都不會有絲毫偏差。
——題記
每個生靈都有著它的根,都有牽引著它的一根絲,而這根這絲就是令人夜不能寐,魂牽夢繞的故鄉情。
小時候,故鄉是一個歡樂的地方。那個時候,沒有學習的壓力,沒有一次次考試的緊張氣息,所擁有的卻是那悠長的假日,光著腳丫在滿大街上亂跑,給村東頭的老黃狗吃剩的零食,跟賣油條的張阿姨問聲好,再給烈日下吆喝著賣西瓜的王老頭一杯水,又送給河西岸磨針的劉奶奶一抹微笑。那個時候,一天天的時間就這么蹦蹦跳跳地流逝,也不覺乏味,也不覺無聊,只是一日日地歡快。
長大后,故鄉成了我最厭惡的地方,我討厭那里,討厭那不便利的交通,討厭那不順暢的wifi,更討厭父母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啰嗦嘮叨,在那段時間里,我無時無刻地不想飛越家鄉的囚籠,展開那矯健的翅膀,在碧藍的天空下,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就連那兒時對我關切倍加的鄰里們,即是面對面迎來,只是微笑點頭決不多言一語,兒時的伙伴們也逐漸隨著歲月的變遷,終成陌路人。
而現在,故鄉又成了一個充滿思念的地方,在異鄉求學的前一晚,我還激動萬分,對母親的千萬叮嚀不以所然,但幾年光景猶如白駒過隙,我對故鄉的思念卻愈發顯著,每每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都會披上衣服,倚立窗前,望那皎潔的月光,回想一片片熾熱的故土,和故鄉里那一個個令我牽掛的人。每每這時,我都期望可以回到兒時的家鄉,沒有憂愁,沒有煩惱,靜處家鄉,每時,每刻。
是的,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瑕疵,飛上星空后才發現,那里充滿灰塵,骯臟,還不如地球溫暖實在!故鄉也一樣,曾經無比渴望逃離家鄉,到頭來,那竟成了最溫暖的地方!
綠葉總會離開枝頭,但對枝頭的思念卻不曾減少,天涯的游子們啊,你們的脈脈鄉情,日月可見!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三
歲月之河匆匆淌過,許多記憶已模糊。但家鄉的一山一水,都印在我的腦海深處。
我出生在平凡的大山里,生活在平凡的家庭里,接受著平凡的教育,享受著平凡的愛,因此我是一個平凡的人。
我的家鄉哺育了世世代代的農家人,正如《桃花源記》中所說:“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來往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這就是和諧的生活。
家鄉的一年四季也是各具情態。
初春是如此的美麗,它把家鄉裝點得生機勃勃。青草在澗邊茁壯成長,黃鸝、麻雀等各種鳥在深林里開辦著有聲有色的音樂會。正如韋應物寫道:“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又是一年新的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計劃這一年的生活。
歲月如梭,匆匆的春,又歸去,綠蔭將夏天的大門打開。夏姑娘穿著那翠綠的短裙,在微風中展示她那婀娜多姿的舞步。在紅紅的烈日下,在狂風暴雨中,她的胸懷里哺育著無數碩果。那一望無際的麥田里,有著衣著翠綠的守護神。向日葵向太陽微笑,顯出高傲自信的樣子……這一幅幅動人的畫面,預兆著有一個好的豐收。
香氣撲鼻的碩果將秋天的大門打開,迎進那高貴、圣潔的秋神,秋神舉袖一揮,麥田變成了金黃色,揮去了夏日的酷暑。秋天是金色的,是農民這一年來的累累碩果,是朝陽和落日的伙伴。秋神將農民伯伯的辛苦和汗水化為金燦燦的糧食。
秋神離去了,那冬姑娘穿著潔白無瑕的衣袖舞動而來。冬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個季節,是農民的休息日,是新年前夕的前兆。家鄉只要在冬天,一下雪,就兩樣了。對面的山、樹、房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孩子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幾分鐘后,院中就有好多的守衛,守衛著這寒冷的冬天。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人們不知度過了多少個季節,多少個日出日落,多少個狂風暴雨和多少個烈日炎炎。而在蔚藍的天空下,我依然愛著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四
她,是落葉所能回歸的根;她,是孤雁所向往的巢;她,是江河所能擁有的海;她是凝聚愛的港灣。而她就是我的故鄉,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鄉。
春天,她召喚森林原野,讓一切沉浸在故鄉的畫卷中;夏天,她澆水施肥,把樹養的肥肥胖胖的,讓一切沉醉在知了的歌聲中;秋天,她流轉輪回,使楓樹又老了一歲,羞紅了臉,讓一切沉迷在一片紅紅火火的楓林中;冬天,她梳妝打扮,與精靈歡聲笑語,讓一切沉沒在安靜而和平的夜中。我熱愛她,熱愛她的每一寸皮膚,每一條血脈,每一個生靈。
可惜我已經離開了她,投宿他鄉。難道我要永遠離開她了嗎?不,不會的。我相信,終有一日,我會回到你的懷抱之中!
她有著我小時候的記憶,就像一個匣門,收藏著我的酸甜苦辣。
還記得我小時候,我家后院有一顆很大的柚子樹,我那時每天都望著這棵樹發呆,心里都會盼望著這棵樹趕緊長出又大又甜的柚子。終于,春夏秋來,她結果了,我總是笑瞇瞇的望著。我看膩了,想嘗嘗家鄉的味道,就急切呼喚同伴們一起來摘柚子,面對著用故鄉純凈的土結出來的果實,誰又不口饞呢?于是,我們就一起去抓捕這一個個“小精靈”。
我們先找一把椅子,小心翼翼地站上去,先用手去夠這一個個“精靈”。這“精靈”仿佛會跑,好不容易夠著了吧,又手滑錯過了。好不容易抓著了吧,“精靈”又施魔法,讓你無可奈何。終于,這“精靈”不知是為什么,突然不鬧時,被我們用力一拉,便飛入我們的懷抱。但又因為那個“精靈”實在是太重,我和她便都從椅子上摔了下來。她仿佛露出了奸笑,在嘲諷我太笨。我沒有哭,也只是跟著笑,雖然有些痛,但心里卻是甜的。制伏完她后,我們將她吃了,我敢說她絕對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柚子。
可惜在那之后,我回故鄉時,那棵樹再也沒結果,我就再也沒有吃過那故鄉的柚子了……
啊!故鄉,雖然我身在他鄉,但我的心卻永遠屬于你,我永遠愛你!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五
鄉情是香茗,品出人生真諦;鄉情是烈酒,喝出人間思愁。
明月是一種思,一種情,一種愁,因為有了明月,所以讓我有了那份鄉情。說起來也慚愧,以前一直在想該給故鄉寫篇文章,可每次都不知從何處下筆,明明有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可當真正說起時,卻又止于唇齒。這次我終于下定決心了,該給我親愛的故鄉寫一篇文章了。
故鄉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也沒有特產,同大部分人一樣,故鄉雖平凡普通,可正因如此,我對她也愛得深沉。說起故鄉,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故鄉里的風景。
要說起風景,我更喜歡晚秋時節,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
我喜歡在一片金黃的稻田里奔跑;喜歡在被陽光暖曬過的草地上睡覺;喜歡同小伙伴在山坡邊玩到黃昏。我可以和他們躺在山坡上,看著夕陽收起她的萬縷金針,胭脂紅的臉上透出幾分嬌羞,斜斜地掛在西山頂上,依戀地望著可愛的人間。于是,溪水泛起粼粼的波光,閃現出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這就是富麗堂皇的水晶宮,埋葬著五光十色的奇珍異寶。高高低低的楊柳在她的渲染下,風姿卓越,加上相鳴的鳥兒,真像一個童話的世界。
在故鄉的房子里呆著,在晚秋時倒也顯得涼爽無比。窗外,依舊是那棵熟悉的老榕樹,樹后,延伸著大片的水稻田,被一道道青黃交錯的田埂亂綜地分成一塊塊,旁邊,一潭池水,灌溉用的。池的四周圍著一棵棵柳樹,只要有點風,就會泛起一輪一輪的綠波。
對于故鄉,我無法用任何一個詞語來形容,我對她的愛,也沒有多么的激烈。對于她的喜愛,我一直沉淀在我內心深處,她像是一個可以寄托我感情和情緒的地方。我把這種鄉情比作了一道五彩繽紛的亮光,同其他亮光不一樣的是,它永遠不會熄滅。
我用雙手承接這份亮光,用心靈汲取從故鄉里如涓涓細流滲淌出的亮光。
它伴隨著我不斷成長。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六
家,是我長大的地方;鄉,是我對美好地域的向往;家鄉,是我愛和思念的地方。
我愛的,是家鄉的河。小學時,我們教室的窗外便是一條河,那也是靠著窗邊座的同學走神的“罪魁禍首”。
我喜歡在喧鬧和繁雜中看那條河,這樣可以使我的心平靜下來,這河的沉寂似乎不會被周圍的喧鬧毀滅;我喜歡在安靜和寂寞中看那條河,看那魚兒在水中若隱若現地擺動身體,嘴里吐著若有若無的水泡,它們在水中的嬉戲似乎不會被周圍的安靜所中斷。
看那青山映襯著綠水;看那四處嬉鬧的鳥兒但這些僅限于坐在窗邊的日子。我是多么得想念那些日子。
我向往的,是河邊放風箏的快樂。風就像一個喜怒無常的人,那風忽大忽小,風箏在空中跳著圓舞曲。我看著風箏的演出,笑了,笑聲伴著風打破了河的平靜。但這點快樂遠不及風箏飛在天上的快樂。
幾番周折,風終于不負眾望地把風箏送到了天上。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隨著風箏劃過的軌跡挪移。高點,再高點風箏放飛過的天空格外的藍,云朵的形狀似乎是精心打造的,每一朵,都是家鄉中獨一無二的。
我愛的,是上學的路途。那不是繁華的大街市,也沒有那鄉間沿途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景色,只是一條平凡無奇的小路但對與我而言只是一條“繁華街道”。
小路的起始部分是一家早餐店,那里洋溢著歡笑,混雜在油條的香味和牛奶的熱氣里面。“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有些三角梅從小路的圍墻外穿過來,紫紅的花瓣襯托著綠葉,顯得自然而舒適,沒有半點違和,像是一位偉大的畫家調配出的色彩,這位畫家是大自然吧。小路的盡頭便是校門口了,這里放映著一部六年的“電影”,從矮小到高大;從無知道懷念。
我愛的是獨一無二承載著的鄉情。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七
故鄉是最令我難忘的地方,在那里我度過的童年時光雖然短暫,但它仿佛是一個金色的夢,給我留下了許多快樂。
每當我仰望藍天或回憶往事的時候,就想起那綠油油的稻田,風輕輕一吹,那井然有序的稻子便掀起了一陣陣稻浪,還伴隨著悅耳的沙沙聲;就仿佛看見一群群逗號似的蝌蚪在水渠里嬉戲;就似乎聽見農夫們在田埂上談笑風生,他們在分享各自的種植技巧;就想起院子后面一棵棵清香的桅子花樹,灶臺上爺爺奶奶忙碌的身影,雞窩里傳來的雞鳴聲,池塘里躲著的大水怪
如今的我已經是一名初中生了,能回到那片土地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每當有時間,我便格外盼望能回去。每次回去都會發現她是那么可愛,空氣是那么的清新,遠離喧囂,內心無比的平靜。在那片土地上,留下過我童年無教的腳印。
我在碼頭上捉過小魚,那是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我經常和爺爺用一個蓋菜的帳子去池塘邊捕魚。將紗網撒下,在它的上方扔下米團,醇香的米團慢慢散開去,接著就靜靜地等待魚兒的光臨。常常我們都會滿載而歸,捕來的小魚有時會用來喂雞和鳥龜,只要把魚一倒到地上,雞就會邁著竹竿般的細腳大步流星奔向食物。烏龜可不像雞那般反應迅捷,而是要等到周圍環境安靜下來才將食物一個個消滅掉。
兒時,鄉下的奶奶把我真當個寶貝。有一次我隨奶奶去田里干活時偷偷地蹲在草叢里。奶奶找不到我,就大聲呼喊我的名字,我躲在那里不出聲。奶奶連叫我好多聲仍聽不見回答,她著急了,將菜籃子隨手一扔,火急火燎地尋找我,我卻在那匿笑。眼看奶奶著急上火了我才從草里鉆出來,卻還是捂著嘴站在那兒咯咯地笑。奶奶朝我這沖過來,一把抱住我,一邊笑一邊責備我。
故鄉給我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在那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我愛你,故鄉!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八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生中從不缺少光,只是缺少感受光的心靈。
今年夏天,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便回到鄉下老家,享受良久未見的美景,心里滿是愜意。
鄉間,人們總規律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在農忙時,也需要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開始吃飯時已經晚上八點,漫天星光璀璨,仔細看去,還能找到一條淡淡的、帶子般的銀河。見到如此美景,無法按捺心中的激動,走向鄉間小路。
月光灑下,小河上蕩起一圈圈漣漪,青苔斑駁了古老的磚墻,清風拂過柳枝,宛如二月的天。月愈圓,蟬聲愈切。不知不覺間,天空飄下絲絲細雨,似音符般跳動在小河上,蛙聲蟬鳴也為她伴奏。我靜靜地欣賞這難得見上一回的美景,慢走到一棵槐樹邊,它如傘的樹冠承載了我許多回憶。景色依舊,故人卻已成鏡花水月,我坐上一根較粗的樹枝,看著細雨墜河,煙雨蒙蒙。這條路我走過多遍,只不過一直都是兩個人,現在他已離開,物是人非。雨停了,我望著月亮,希望找到廣寒宮中的仙子,清冷寂寞的月光將我的影子拉得很長。這幅圖美得讓人憂傷,我卻已融入其中。我本以為我忘卻了他的離去,卻在故地又揭開了這塵封的記憶。
人最大的優點是記憶,最大的缺點也是記憶。美好的終究只是夢境,亦真亦幻。總是說記東西很難,殊不知,忘卻更難。一段刻骨銘心的傷痛,本以為已經忘卻,到最后才發現它潛藏在內心最深處。人們總是說好了傷疤忘了疼,殊不知,更疼的是再次揭開這塊疤。
但,人是不能被疼痛所打倒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要勇敢面對自己和不可預知的困難,即使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能放棄尋找希望,抓住破曉黎明的一道曙光,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用心去看、去聽,相信黎明總會劃破黑暗,迎來溫柔的曙光。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九
我的故鄉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象湖村。
胡柚是故鄉盛產的特產,每到豐收的季節,林中便是我們孩子的天下。碩大的果實沉甸甸地掛在樹上,金燦燦地壓彎了樹枝。遠遠望去,那一片綠色中的點點金黃,便是人們來年生活的收入了。
大人們一不在家,幾個孩子便聚在村口商量著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胡柚。那記憶是永生難忘的。
每次先留一個膽小的在林外放哨,行動前都要鄭重的一個個對他吩咐:"如果我們二十分鐘后沒有回來,你就回家叫我爸媽來贖我!"每每回憶起這個片段都會將自己逗笑。
來到林中,望著那一個個汁水飽滿,果肉鮮嫩的胡柚,瞬間便將行動前叮囑的那些貓著腰、見果就摘、不要發出太大聲響等等拋之腦后,而腦中僅有的想法便是直接開啃。這也造成了我們這支"素質良好″的偷果小隊次次行動的失敗。
摘下一個胡柚,放在手中,那沉甸甸的重感,細膩的手感,淡淡的果香,無一不在勾引著我犯罪。削去那層果皮,露出那豐滿的果肉,過程中一不小心用力過大,那汁水便從那薄皮中迸射出來。或射到手上,或射到衣服上,也不嫌臟,舔舔便好了。
撕下一片果肉放入口中細細咀嚼,酸甜的果汁在味蕾上炸開,刺激著我的神經。滑溜的汁水順著喉嚨滑入胃中,胃也得到滿足,發出感嘆聲:此果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在品味果肉,軟軟的,酸酸的說不出的好吃可口。可以說胡柚是上天最完美的作品,將酸、甜、澀奇跡般地融為一體,且味道還美味至極。
的確是:“人間能得幾回嘗”,剛想嘗第二口,耳邊便傳來了火辣辣的疼,不用說,又被抓包了。
放哨的娃沒多久便叫父母來贖我們,也非真贖,笑著向主人道一聲歉,也便過去了……在故鄉的日子都是肆意的。
現在在城市中雖然也吃得到胡柚,但卻少了什么味,吃起來索然無味,沒了故鄉的美味,只有無盡的澀。唯有記憶中故鄉的胡柚是酸甜可口的,是令我欲罷不能的。
以鄉情為話題字篇十
曾聽過“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雖然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但是我愿意相信。也許是有泥土一般的膚色,對于土,一種莫名的依戀之情在我心中涌動,不斷地涌動。
我雖然出生在城市,但我父母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常常帶我回鄉下。對于土和沙子,我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記憶中,童年的我最喜歡玩土和沙子,總是玩得忘記時間,玩得一身臟兮兮的,還喜歡在地上打滾,就是為了聞到土的芬芳。
土,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我總覺得那是女媧的體香,淡淡的,充滿了力量。其實,人的一生就是與土為伴,我們那一天能離得了土生土長的五谷雜糧呢?我們最終也得歸于泥土,與土一起地老天荒。
爺爺是一個農民,一生都熱愛土地,七十歲了,還每天都要到地里去挖土,去耕種,去放牛。爺爺也總用那低沉的語調給我有關于土的故事,爺爺的一生都與土有關,出生在土炕上,在土屋里長大,結婚,生子。在以前那艱難的歲月,是土給了爺爺生活的力量。有一天,爺爺和我說,等他百年后,他的身體會埋入泥土中,慢慢的和泥土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爺爺也化成了生他養他的泥土。我靜靜地聽著,再一次地感受到了那種帶著泥土芬芳的鄉土情。
歲月雖然催我長大了,我仍然喜歡赤腳走在田埂上,感受泥土散發出的氣息,一種生命的氣息。還有什么比旺盛的生命力更令人感動的呢?好舒坦,好愜意。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我也是大地的孩子,我在與母親交心。
那一瞬間,我理解了祖輩父輩的安土重遷;當人們離開家鄉時,會帶上一小瓶鄉土,以慰藉在異地他鄉的寂寞。土,是父輩們熾熱的執著,是醉人的鄉土鄉情啊。
土啊,是我們祖祖輩輩的魂靈之所;土啊,是祖祖輩輩的滴滴汗水所化;土啊,是祖祖輩輩的串串腳印。我又何曾能離開土呢,我們在土里成長,迎接風吹雨打和雨露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