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一
這篇看圖學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短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1、語言智能:
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假如你是導游,你怎樣向游人介紹八達嶺長城?介紹時要突出長城是氣魄雄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
2、數學邏輯智能:
根據課文中提供的數字,編一道應用題。
3、視覺空間智能:
根據課文的描述,畫一幅有關《長城》的畫,工具、材料不限;或用橡皮泥、積木、紙盒等做一個長城的模型。
4、身體運動智能:
用自己的動作再現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或古代兵士在長城上打仗的情形,編成舞蹈更好。
5、音樂智能:
自編或改編歌頌、贊美長城的歌曲。
6、人際交往智能:
主動找別人幫自己解決學習中碰到的難題,熱心地給碰到問題的同學提供意見。
7、內省智能:
學習過程中及結束后的自我評價。
1、教師準備長城的風光資料片、幻燈片。
2、讓學生搜集有關長城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3、繪畫工具,橡皮泥、積木、紙盒等。
4、錄音機、計算機等。
5、局域網和因特網環境。
一、簡介長城,出示長城圖片,導入新課
導語:兩千多年前,春秋舊中國時期各國為了互相防御,各自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筑了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防御北方匈奴南侵,將原先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予以修繕,并連貫起來。此后,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過長城。明代為了防御,前后修筑長城18次。
(邊介紹邊播放課件──長城的風光資料片、幻燈片)
圖上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板書:
長城
這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二、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談感受
三、讀課文
錄像(錄音),自讀自悟,談收獲。
四、根據教學目標,學生自由分組,合作學習
1、小組交流:
說說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2、小組匯報:
說說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五、小組合作,選擇適合于自己組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表達對課文的理解或讀后的感受
教師出示提供的展示方式: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假如你是導游,你怎樣向游人介紹八達嶺長城?介紹時要突出長城是氣魄雄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
3、根據課文中提供的數字,編一道應用題。
4、根據課文的描述,畫一幅有關《長城》的畫,工具、材料不限;或用橡皮泥、積木、紙盒等做一個長城的模型。
5、用自己的動作再現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或古代兵士在長城上打仗的情形,編成舞蹈更好。
6、自編或改編歌頌、贊美長城的歌曲。
六、小組合作、準備、排練
七、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
真傾聽、觀看他人的展示,并作評價,評出小演講家、小導游、小數學家、小畫家、小雕塑家、小音樂家小演員。
八、教師總結
略
九、布置作業
把你知道的關于長城的故事或傳說,講給別人聽;把自己的學習成果用網頁或演示文稿進行展示。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四
1、正確認識、讀寫本課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4、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祖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難點: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紹景點的方法、學會在寫作中運用。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長城》這篇課文,說到長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對長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課題,學生讀課題。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帶拼音的生字詞。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理解詞語意思;
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氣魄雄偉
3、觀看教學錄像(課件出示)。教師現場配上文字介紹,學生認真欣賞并談感受,激發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紹
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軍事防御工程,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跡之一,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 “不到長城非好漢”,無數中外游人遠道而來,均以能登上長城、目睹這一天下奇觀為快慰。登臨長城不但可以飽覽長城的宏偉雄姿,古戰場的壯麗圖景等,同時,還可深切體察與感受到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術水平,從而激發愛國主義精神,去為振興中華、謀求全人類的和平幸福事業而努力奮斗。
登上萬里長城,你可以看到腳下的長城依山就勢,蜿蜒起伏,如一條不見首尾的巨龍在綿綿山嶺上翻滾爬動,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令人嘆止。望關山,無限古今情,卻不解,今古何所別。萬里長城萬里長,兩千歷史不盡言;欲要看盡數千古,長城不登好漢無。
(2) 教師讀完,學生談感受,說說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師適當引導其說出“驕傲、自豪”等感受。
(3) 順勢提問:課文中哪些句子讓你覺得自豪?請你帶著這種驕傲和自豪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要注意把這種自豪感表現在臉上。
1、課件出示文章最后兩個句子,指名讀,讀出感情,全班讀。
2、提問: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樣的體會?請學生談一談。
3、全班再來齊讀這個句子。邊讀邊思考:
為什么課文最后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課文中是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你從哪里可以知道?
1、快速閱讀課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2、請學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問: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思考:座落在南寧市的地王大廈共有59層,多么壯觀啊!長城長一萬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這種雄偉的氣勢了嗎?)
1、抄寫本課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熟讀課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3、預習課文的后半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生字,教師糾正讀音;
開火車讀、分小組讀、指名讀,從多方面檢查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教師隨機板書
3、繼續學生課文內容
1、快速默讀課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內容
結合課文中的插圖或者課件展示的圖畫,說一說這一段主要介紹了什么。(介紹了長城的具體構造,突出了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
2、重點介紹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請學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們的具體位置,說說他們的作用。在讀課文最后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情感升華。這是再談體會。
3、這篇課文采用了多種寫作手法,學生找一找(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呢?(從遠到近)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讓讀者更容易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觀)
4、學習課文的第三段。
學生自由讀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一句話連續使用了幾個動詞,請把它們畫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好處:使句子更加連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 ,這時你會想起什么呢?(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偉大、智慧)
5、帶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欽佩之情再讀讀課文最后兩個句子。
“多少勞動人民···”這個句子用了一組關聯詞,“多少···才”,請學生用這組關聯詞語造句。說說在這里使用組這組關聯詞語的好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建造長城不容易,飽含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過渡)是啊,建造長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早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氣魄雄偉的意思是?去掉這個詞語再讀這個句子,學生談感受。
(過渡)啊!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有那么氣魄雄偉的建筑,你自豪嗎?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再來讀讀課文最后這兩個句子吧。
6、課件出示外國友人的評價。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情感的升華,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
根據板書,回顧課文。
1、假設現在許多外國游人紛紛游覽長城,你會怎樣給游客們介紹長城呢?
2、學生寫導游詞
3、請部分同學來讀一讀自己寫的導游詞,然后請同學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1、熟讀課文并背誦
2、練習寫導游詞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六
1、熟練朗讀課文,想想:文章都介紹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試著讀出長城的氣勢來。
2、自學生字所在詞語,寫會生詞,并理解難懂詞語。
3、搜集與長城有關的故事、傳說、圖片資料等。
1、認識“祟、峻”等11個生字,會寫“崇、旋”等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崇山峻嶺、盤旋”“智慧、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3、了解長城的結構,體會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養學生搜集與處理相關資料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了解長城的結構,體會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單元主題: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圖片展示遺產風貌,激發學生的興趣。
2、明確單元的學習目標: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揭題: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多媒體演示,激發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二、初識長城,檢查預習
1、有些同學曾經登過長城,有些同學在課前查了資料。那么關于長城,你了解多少呢?請同學們介紹一下。
2、交流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自由談)
3、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長城,我們先要過字詞關。(出示各種方式認讀,提示書寫。)
出示:一組:崇山 峻嶺 蜿 蜒盤旋,用其中一個詞說話。
二組:城磚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臺,讀讀發現了什么?
三組:三組:血汗 智慧 凝結 氣魄雄偉 奇跡,說成一句話。
4、讀書最高水平是“把書讀成一句話”,快速瀏覽,你認為是哪句?為什么說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三、精讀品味
1、圍繞“為什么說長城是偉大的奇跡?”用心讀書思考。
2、交流:
(一)遠看長城
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1、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蜿蜒盤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3、指導朗讀
(二)近看長城
1、出示近景圖,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你從哪兒知道的?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3、討論:長城的設計到底有什么巧妙之處?
4、由衷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5、千百年過去了,幾經風雨滄桑,長城巍然屹立。齊讀。
(三)由長城想到
1、站在長城上,你會想到什么?齊讀第三段第一句。
2、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筑長城的?讀本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詞句。
你從哪些文字中讀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艱難和智慧?
(1)“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同學們算算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你從這體會到了什么?
(2)你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 讀著這樣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多少”、“才”你體會到了什么?
3、千百萬勞動人民挑戰生命的極限,累累白骨,這是何等悲壯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四)贊美長城
1、假如這時你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呢?
2、出示名人贊長城的話語。
3、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話。
1、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截止20xx年7月,我國已有長城、故宮等29處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在課外查找相關資料,多渠道地了解我國豐富的自然文化遺產,編寫一期“神州風光”宣傳小報。
2、完成練習冊。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七
1.出示帶背景音樂的長城圖片。
2.說說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3.為什么說長城是雄偉的?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長城》齊讀課題并板書。
1.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嘉峪關、方磚、間隔、屯兵、堡壘、打仗、扶手、智慧、氣魄、望口。
(1)自讀。(2)指名正音。(3)指名領讀。(4)開火車讀詞語。(5)交流預習情況:關于這些詞語你還有哪些收獲?讓學生紙條展示。
3.匯報:讀懂了什么說說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1.課文中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的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指名讀,讀出感情,全班讀。
2.提問: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樣的體會?請學生談一談。
3.全班再來齊讀這個句子。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大家。教師歸納總結。――為什么課文最后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4.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到課文里找一找課文中是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
第一自然節:
1.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板書遠景,長、彎)
引導學生抓住“遠看”“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觀察的位置以及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雄偉的氣魄。體會比喻手法的好處)
2.列數字“一萬三千多里”的作用。
第二自然節(建筑材料、作比較、軍事作用、形態)
1.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板書近景,高大堅固)
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2.情境體驗,觀看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動手找一找。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象,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這篇課文采用了多種寫作手法,學生找一找。
(1)結合第一、二自然節你有什么發現?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觀察長城的呢?(從遠到近)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三自然節自由讀。
1.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這一句話連續使用了幾個動詞,請把它們畫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這時你會想起什么呢?
3.“多少勞動人民……”這個句子用了一組關聯詞“多少……才”,請學生用這組關聯詞語造句。說說在這里使用這組關聯詞語的好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語氣讀出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嗎?指導讀第三自然節。
4.(過渡)建造長城真的很不容易,于是作者忍不住贊嘆到“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氣魄雄偉的意思是?去掉這個詞語再讀這個句子,學生談感受。
(過渡)啊!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有那么氣魄雄偉的建筑,你自豪嗎?讓我們帶著這種自豪感再來讀讀課文最后這個句子吧。
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要問的嗎?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
《長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長城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第三自然段是由長城展開的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可以說,它不僅是一篇狀物類的文章,更像一首動人心魄的中華歷史文化的贊美詩。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擬訂“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現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準備:長城遠、近景圖的課件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本節課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識的深度;以情為重點,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準備采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于漪老師說過:“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課文教學我以交流資料為起點。請各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長城的資料與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貼在后黑板的讀書角。學生可能搜集到的資料有:“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好漢坡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曾有宇航員說,從月球俯瞰地表,惟有兩處建筑遙遙可見,其中之一就是我們中國的萬里長城!長城經過的省市、修長城的目的、時間……齊讀大屏幕長城背景圖上老師搜集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期待,為本堂課的學習打下情感和價值取向方面的鋪墊。激發學生探究氏城文化的興趣。
學生們的讀書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后,讓他們帶著定的知識儲備進入讀書過程。首先讓學生帶著老師的溫馨提示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這一遍讀,重點放在讀正確、讀流利,有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或解決,養成良好的利用工具書的習慣。接著,同桌互相檢查讀生詞,并將自己認為需要給大家提醒字、詞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讀音,“堡壘”的壘,3個撇著點要寫均勻,“屯兵”、“堡壘”的意思。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讀,就是讓他讀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學生說說讀書知道了哪些內容,在學生的匯報中,我刪繁就簡,集中目標,理請課文的思路。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三
《長城贊》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是一幅長對對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一堂好課應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我設定了以下幾種學習方法:(1)教師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2)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4)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而這篇課文又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在教學中,我組織安排朗讀、理解、積累這幾個步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以讀為本”,重在“理解感悟積累”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了解大意,熟讀成誦。教學中堅持“先扶后放”,“先學后教再學”的原則,教師走到學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態,鼓勵幫助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還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了課文內容。
1、知識與技能
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方法與過程
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導入
1、你知道中國的象征物有哪些?
2、是的,長城是中國的象征,是每個中國人的驕傲。(板書課題:長城贊)
二、長城資料交流
1、讀長城資料
2、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3、教師補充更正:抒發自豪之情,引入新課。
三、看課本圖片,請同學們分別描述長城,抒發感受。
四、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認讀詞語,理解詞義:吏卒、黎庶、隘口、巍峨、烽垛、瀚海
五、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主閱讀對聯,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大意。
2、聯系對聯,看一看上下聯分別是從哪些方面贊美的長城?
六、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自讀全文,把全文正確、流利。同桌間、小組間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思考問題:(1)、每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2)、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習上聯。
(1)、認真默讀,勾畫重點詞句,小組討論:上聯從哪方面贊美長城,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
(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與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歷史、現實意義)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上聯,組內互評。
3、學習下聯。
(1)、上聯從時間起筆,點明了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那么,下聯又是怎樣贊美長城的呢?
(下聯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的雄姿,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豐碑式地位)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下聯,組內互評,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談感受。
七、深入探究、品讀感悟
有感情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特點和蘊藏的情感。
八、拓展延伸
讓我們在濃濃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賞和感受這一偉大的奇跡!
1、欣賞長城視頻風景,學生深情朗讀課文.
2、教師深情抒懷,結束教學。
板書設計
上聯(時間) 巍峨的豐碑 長城贊 民族自豪感
下聯(空間) 壯麗的奇觀 教學反思:
孟姜女哭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篇十四
1.會讀“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等詞語,指導書寫“壘”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魄。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魄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在閱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
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我聽說昨天就在這個大教室里,你們學習了頤和園這一課是嗎?通過昨天的學習,你們肯定知道了頤和園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今天再讓我們一起走進《世界遺產名錄》的另一處景觀——我國的萬里長城。請坐好,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請齊讀課題。
2、昨天趙老師和大家見面的時候,布置大家去預習課文,你預習了嗎?誰說一說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
3、檢查生字詞。
指生分行讀,及時正音。
4、理解屯兵,指導書寫壘。
二)初讀課文
1、現在同學們都已經把生詞讀正確了,相信課文一定也能夠讀好,請你自己讀一讀課文,看看讀完課文后,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總結寫作順序。
三)細讀課文
第一自然段:
1、師:遠看長城,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指導學生讀出“長”
總結寫作方法:一個數字就讓我們清晰的感受到了長城的長。
2、師:從遠處看長城,除了感覺長,還覺得它怎么樣?
知道讀出雄偉,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并積累詞語。
像一條長龍:你感受到了它的樣子,還有嗎?
第二自然段:
1、這是在遠看長城,我們一起走近長城好嗎?請你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介紹了長城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又是什么?
2、同位看圖介紹。
3、全班交流。
學習了這一段,你覺得這樣的長城你能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
板書:高大堅固
你們看我們勞動人民修筑的長城高大堅固,而且設計的如此巧妙,令外來入侵者望而卻步,你想說些什么?
是啊,古代勞動人民憑著他們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這珍貴的世界遺產。
同學們,再來看長城:遠看,長城它——蜿蜒盤旋
近看,長城它——高大堅固
第三自然段:
1、現在讓我們登上長城吧,站在長城上,我們的腳下踏著方磚,我們的手撫摸著條石,你知道這是怎樣的條石,什么樣的方磚嗎?此時,踏著這樣的方磚、扶著這樣的條石,你會想些什么?
2、指導讀出勞動人民勞動的艱苦。
3、是啊,古代勞動人民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鑄成了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4、這是作者的感受,同學們,學習了課文,你會發出什么樣的感嘆?
5、難怪作者會說:——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不只是作者會說,每一個見到長城的人都會說——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四)總結拓展。
正因為它的偉大,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感受到了長城的偉大,其實關于長城的圖片、故事、傳說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學們感興趣,課下自己去搜集一下,并可以把這些資料放入本學期的語文資料袋,做成《我的中國世界遺產之旅》,看,這是我們學校的一位同學去年學習完這組課文后做的,相信咱們同學們會做得更有趣、更豐富。
《長城》教后反思
《長城》是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氣魄雄偉,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感受長城的氣魄雄偉。難點是: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我們作為中國人的驕傲。這節課我的大體思路是: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通過學生的自學、交流,了解長城各部分的作用,并從中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最后是創設情景,想象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付出的血汗。這節課,我盡最大努力體現這種“導、學、議、練”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采用的是檢查預習導入,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我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長城的了解,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共享,雖然沒有熱火朝天的議論,但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了碰撞,達到了生生互動的效果。而且可以讓教師的引導具有方向性,通過檢查了解學生在預習時遇到了什么困難,可以給予方法上的指導。
細讀品味環節,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度和長城蜿蜒的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了地圖和圖片,同時也理解了“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含義。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將自己讀懂的與同學交流,其他同學可以針對他的發言進行補充,還有學生補充了很多課外的知識,書本知識與拓展知識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我覺得這一環節很好的體現了“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敢于發表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見解和主張,并敢于對別人的見解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從而形成課堂討論的氛圍,達到生生撞擊的目的。這個環節的設計,大面積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見解,并且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在了解了它的特點之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數不清”、“兩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沒有……沒有……”(設備的簡陋);“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復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在品詞悟句之后,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透過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而產生情感共鳴,體會長城建筑的不容易。
最后讓學生去發出自己的感嘆,進行句子聯系: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鑄成這()的長城。學生從自己發出的感嘆中,感受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結晶,并且對全文是一個回顧。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文、人文價值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展。
在這節課的結尾,我引導學生可以打開“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做成“我的世界遺產之旅”。
語文課離不開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在課堂中感覺語言點有了,但是如何有層次的訓練,讓學生的語言與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達到高潮,仍需我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