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你好火星》紀錄片共歷時三年攝制完成,聯合攝制團隊自2020年5月起,持續跟蹤天問一號任務關鍵節點,拍攝眾多精彩瞬間,獲得大量一手珍貴素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央視紀錄片《你好火星》觀看學習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與分享喲!
央視紀錄片《你好火星》觀看學習總結 1
倒計時開始:三、二、一!火箭發射!
每當我聽到這個聲音時,內心總會情不自禁的激動起來。
航天事業已建立多年,人們一直向往著天空,盼望能向鳥兒一樣自由地在天空中飛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親從事航天事業,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業是多么的偉大,我也成了眾多盼望人中的一員。而現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夢想,讓它撲進我的懷抱吧。
記得母親說過,第一個登上火箭,駕駛著它沖向宇宙的偉人是楊叔叔。我一直都很羨慕楊叔叔,因為他不僅是第一個個“飛”上天的人,他還是第一個讓我們看到了地球母親和宇宙有多么美麗。所以我也想像楊叔叔一樣,讓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實現這個夢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從母親那里得知,楊叔叔在火箭發射前,坐在火箭艙時,測得他的心跳一點兒也不快,他的臉上流露出的不是緊張,而是嚴肅。我聽到時覺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個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緊張?之后,我知道了。原來,楊叔叔訓練時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認真,不馬虎。所以我暗下決心,告訴自己,我要以楊叔叔為榜樣,認認真真學習,做事,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親說,您以前常問我:“你喜歡航天嗎?你喜歡當航天員嗎?”以前聽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心里總是非常緊張,因為我想嚴肅地說,我很喜歡,但是我又擔心自己做不好。現在我知道了,航天是偉大的事業,航天員很是偉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關注航天的相關知識,再憑借著我對航天的喜愛,我一定會有機會去探索充滿好奇的宇宙。
為了這個航天夢,我會努力的。
三、二、一!發射!
這一句振奮人心的聲音,會促使我不斷努力的。
央視紀錄片《你好火星》觀看學習總結 2
前兩天我跟爸爸去天津看望生病的哥哥,路上我閑得無聊,便對爸爸說:“我們中華民族在2008年成功發射了‘神舟’七號,你給我講講我們中華民族的飛天史吧”。爸爸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中華民族古代就有著‘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飛天的神話故事,但一直沒有人嘗試過。直到明代,一位叫萬戶的官員用48支火箭綁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叫人點火,一聲巨響過后,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紀念這位先驅,便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我聽了,心想:“看來上天還真的不容易啊。”
過了一會兒,爸爸接著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不少海外華人紛紛回國,其中最著名的就數錢學森了。當時錢學森在美國,聽說新中國成立了,他毫不猶豫地帶著家人要離開美國,正在辦手續,準備回國的時候,美國人硬說他是間諜,并以種種理由把他拘留起來。但最后錢學森還是擺脫了種種阻礙,毅然回到了祖國。”
爸爸喝了口水,接著說:“1955年,錢學森組織了中國第一個火箭研究院,使我國的火箭從仿制走上了獨立的道路。1970年在錢學森等科學家的精心研制下,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升上天空。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努力,2003年我國第一次載人航天試驗成功,完成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
聽完了爸爸的介紹,我想:“我們中華民族的航天事業不斷的取得成功,這說明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盛,我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自豪。”同時我也暗下決心,要努力學習,長大后要成為像錢學森那樣的棟梁之才,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央視紀錄片《你好火星》觀看學習總結范文2篇】相關推薦文章:
觀看零容忍紀錄片觀后感800字-央視零容忍紀錄片觀后感800字
2022學習總結范文-個人學習總結
2022年央視紀錄片幕后觀看心得及感悟【精選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