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痛苦的甜蜜篇一
《神曲》中,但丁寫道:“哈比鳥以葉為食,給他以痛苦,又給痛苦一個出口。”負重無
疑是痛苦的,那我們是因痛苦選擇痛苦,還是因痛苦而看到機遇。如果想要成功,我們只能放棄痛苦,讓痛苦不再是痛苦,而是生命的動力。
此刻痛苦已流淌,生命則不再負重,輕松的我們也能歡欣雀躍,以更輕盈的步子同時間競跑。睜著雙眼,伏在長凳桌上,丘吉爾感覺到那揮起又落下的藤條鞭打在他心里。他沒有哭,他明白自己不能為這樣的痛苦而哭泣。他站起來,瞪著手持藤條的校長,然后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無法想象一個十歲的孩子竟如此堅定,他無言地裝載著痛苦,承受著生命之重。十年后,他步入政壇,沒有絲毫畏懼。生命負重的他,在政壇,這個本使人壓抑的地方,他釋放了痛苦,以巨大的動力,帶領著大不列顛人民戰勝了法西斯。面對著痛苦,他仍能說出:政治是一場不錯的游戲。
儲蓄痛苦,再釋放痛苦,當然在合理的時候,于是便成就了一名偉人。
負重是危險的,卻又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當你能掌握這負重所招致的痛苦,一個智者就將誕生。智者從痛苦中看到機遇,而庸者則從機遇中看到痛苦。
帶著負重,感覺著痛苦,獨自漫步在崎嶇山路,微笑著接受敵人的祝福。當你看到一扇似乎緊閉的門時,勿需放棄,打開你的心吧,讓酸澀的痛苦順著那凹陷的裂罅,流淌出去吧。門會開的,只為你開著。智者說過:偉大的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跪著,站起來吧!門會敞開,因為所有所謂不可能的事,不過是我們認為它不可能。
負擔就如同鹽,負擔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鹽是苦的,而是因為你將鹽放入的是杯水之中,而非江河之中。
痛苦的甜蜜篇二
今天,陽光明媚,我望著爺爺房間里的一張舊照片,久久回不過神。在我的追問下,爺爺打開了那段塵封的回憶。
那天是1937年8月28日,因為上海太亂,爺爺決定回家安享晚年。正當人們在侯車間等車時,危機的腳步正悄悄來臨——
突然,天空中響起“轟隆隆”的聲音——日本鬼子的轟炸機來了!幾枚炸彈從幾百米高空投射下來,人們驚恐萬分,四散逃竄,爺爺也不例外。
可這一切都是無用的,炸彈爆炸,幾百米內瞬間成為一片廢墟。呻吟聲、哭喊聲、斷斷續續的哭聲充滿了上海車站。地上尸橫遍地,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在一片斷壁殘垣中間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孩,他的全身沾滿了鮮血。這是一個被父親拋棄的孩子,母親也在轟炸中不知去向,也許被炸死,也許還活著,也許……而那個小孩現在卻只能無助地哭著,他太想回到家,太想回到媽媽的懷抱了。
也許是小孩的哭聲感動了上蒼,也許是他的運氣好,遠處的瓦片動了動,有人活著?小孩不顧一切地爬了過去,十米,五米,三米,一米,小孩到了,他用他那稚嫩的小手扒開一些碎瓦。啊!他看到了媽媽那滿是傷痕的臉,媽媽從牙縫里擠出了幾個字:“孩子,媽媽要走了,照顧好自己,我……”媽媽走了,永遠地走了,不幸中的萬幸是:小孩活著,被一位好心人收養了,那個人便是我的爺爺。
回憶已經結束,但戰爭卻沒有結束。
以前,中國是一條沉睡的'龍,受人欺凌,踐踏。如今它覺醒了,我們要使它壯大起來,站在世界的頂端,讓法西斯用敬畏的眼神,讓全世界用敬畏的眼神望著我們中國,讓戰爭消失,讓和平永駐人間!
痛苦的甜蜜篇三
在人生命的旅途中
總會在一個 兩個
難挨過的時光
組成成長的鏈條
是煩惱
卻是成熟的催發劑
一段難挨的時光
在某個階段
牽動了整修思緒
等它悄然而逝時
是否有印痕
成為一種認識
留在腦海和心里
該怎樣評價
是安逸
是逆境
一切都在于心
一段難挨的時光
也許是
一段難得平靜的日子
一段快樂的引子
一段大徹大悟的起點
一個目標執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