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痛苦的甜蜜 痛苦的表情包篇一
在小的時候,有一次在幼兒園里,一同學過來撞我,我也因為那時容不得別人來打我,于是兩人便吵了起來,最后還拳腳相向,后來他被別人的腳絆了一下,倒在了地上,哭了。老師跑過來后,他便一口咬定是我把他弄倒,而我又解釋不清,難以辯解,于是老師便將一個莫虛有的罪名相加于我,我又因為是他先打我為原因,心中很是委屈,只覺得有苦說不出,心里十分難受,于是我回家便大哭了一場。
當一年級下學期拿到三好生的獎狀時,心里的甜蜜罐就像打翻一樣,濃濃的糊在我的心頭,比平時測試得了滿分不知要甜多少倍。因為覺得三好生獎狀就是在學校里最高的榮譽,心里自豪無比,連在睡覺時都笑出聲來,而再次打開抽屜仔仔細細端詳一番。
當多年的好朋友陶麥谷走的時候,心里便很難受。在一起的時光里我們多次一起“犯案”,可以說是從朋友變成了戰友,每次都是有難同當。記憶最深的一次就是一起頂撞葉教練的事了。等到第二天我們就被揍了,我被打的耳鳴了,而他那一顆搖搖欲墜的牙齒也被打掉了。當他走后這些依然歷歷在目,會像以往一起的時光,心中便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說起刺激,那以前的每次偷看電視的經歷。在一個暑假里,由于我每天不停的看電視,所以爸媽便不讓我看了。但我依然控制不住,多次偷看,再看的時候雖然很高興,但也很緊張,每次都拿著一本書,當他們回來時就把電視關掉,裝作看書。在成功后便會有一種自豪感,但被發現后就會有一頓劈頭蓋臉的大罵了。
童年好滋味,讓我們抓緊時間品嘗吧。
痛苦的甜蜜 痛苦的表情包篇二
海蚌忍受了沙粒的折磨,才會有變沙成珠的奇跡,飛蛾經過了痛苦的掙扎,都會有破繭成蝶的美麗;種子經過了艱難的破殼,才會有破土而出的驚喜……
面對痛苦,要么沉淪要么美麗。我們不難得出,根植于痛苦的美麗才最令人珍惜。
司馬遷,這位史學巨匠,含冤入獄,恥不堪言。家族的使命,人生的追求鞭笞著他面對痛苦,他沒有屈服。當首次《史記》被人遺失,他苦不堪言,然而他仍然沒有放棄,強忍著痛苦最終用畢生鑄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痛苦,就是我們人生中的考驗與磨煉,它燃燒我們的人生,煉就了人生價值的美麗!
春晚舞蹈《千手觀音》的領舞——邰麗華,因兩歲時的麻疹,整治時藥劑過量不幸成了一名聾啞人。從此陷入了無聲的世界,但她并沒有因無聲世界的灰暗而沉淪,她本著對舞蹈的熱愛參加了舞蹈培訓班。因為聾啞,因此只有用她的心去感知舞蹈的旋律……她靠自己毅力,不論春夏秋冬,汗流夾背,腿腳紅腫……終于她以“孔雀般的美麗、高潔與輕靈”征服了不同膚色的觀眾,用人類生命力的頑強,完美地演繹了一場經歷了磨難與痛苦著的美麗!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走過了生命中的低谷,就會迎來高處的曙光!
面對痛苦,不屈不撓,要知道,痛苦是生命之中最厚實的底蘊。
面對痛苦不要逃避,要知道,痛苦是我們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風景線。
痛苦是海闊天空之后的美麗,美麗是黑夜過后的曙光!
我們仍然記憶猶新,那一聲轟響震懾了整個汶川縣,一瞬間,整個汶川沉寂在一片黑暗之中……然而汶川的同胞們強忍著苦痛,在過去的一年里頑強地重新建設自己的家園,如今的汶川,依舊美麗,哪怕地震的刻痕深刻,汶川的美麗永恒!
痛苦之中孕育的美麗,就是風雨過后的彩虹,燦爛而清朗!
面對痛苦,我們應該像蚌,把痛苦結晶成珍珠;我們應該像蛾,把痛苦沉淀成美麗;我們也應該像種子,把痛苦孕育成生機!
痛苦著的美麗,就是永恒……
痛苦的甜蜜 痛苦的表情包篇三
痛苦,又一道美的源泉,用剔透的汗珠與晶瑩的淚水譜寫著美麗的旋律,讓我們走近它,了解它,痛,并快樂著。
——題記
痛苦這個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對人在身體或精神上造成傷害而難以承受。而我認為痛苦就像黑夜一樣漆黑一片,但其中仍然有群星在閃爍。正如相對論那樣一切都不是絕對的和一概而論的。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稱號的王昭君,在公元前36年與匈奴結親,在當時結親就意味著遠離家鄉、遠離父母,并且從此難以再踏中原,而且所謂匈奴,就是野蠻人,有著與中原的生活完全不同以及讓人發飚的各種習俗。可見當時她內心何其的煎熬與痛苦,但王昭君不愧為王昭君,她用她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偉大壯舉。從此“邊城宴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相信在她出塞的那一刻她的奉獻精神已經戰勝了所有人,在那一刻人們模糊了視線,仿佛看到了一位天使降臨人間,來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同樣的事例。我國又一位英雄蘇武,曾孤身一人在茫茫草原上牧羊,作為一位使者,他為中華民族的氣節而絕不叛國,即使高原之上只有孤獨寂寞,然而他的背影卻是那么的偉岸而又美麗。
人所受到的痛苦就像一塊位于河中的大石塊,而生命就像那條長長的大河,大石塊在河中不斷被河流沖洗,不斷遭受打磨,最后化為了泥土,最終被人捧起,成為了墻壁。只有在那一刻,它才知痛苦什么也不是,不然現在也不會有“一覽眾石矮”的感覺。
種子在痛苦中萌發,嬰兒從痛苦中降生,蝴蝶在痛苦中振翅,煙火在痛苦中綻放。只有經過痛苦的磨礪,生命的火花才會絢麗閃亮,精神的高度才會升華出價值,生命才有了意義,就算再苦再累再痛苦也快樂美麗無比。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痛苦盡管難熬,但它將是我們生命的量度,珍惜痛苦發現苦中的快樂,歷程盡管痛苦,但它可以帶來美麗的結果,將它視為我們明天奮斗成功的財富,我們將會一步步走向成熟。
痛苦的甜蜜 痛苦的表情包篇四
時光荏苒。當某年某月某日回到一扇砰然作響的門前;恍惚中回頭,又仿佛是站在了過去的門口。
走在成長路上,歡愉的花伴著陽光盛開,溢出幸福的味道。
小小的孩童,匍匐在陽光下,渲開金色的夢幻。彼此打打鬧鬧,那些大聲笑著的歲月從指尖流過,歡樂得幾乎忘了憂傷的味道。喜歡在花園里用小小的手圍成一只網捕蝴蝶;喜歡趴在地上看螞蟻搬家,呼喚著同樣稚嫩的同伴:“快來看呀,有小螞蟻哦!”然后一群孩子圍著,睜大天真的眼睛,又不忍觸碰它們的世界;也喜歡偷偷躲在墻角吃零食,廉價的糖果陪伴著我們慢慢長大。那些年輕的歲月,純粹而明亮。
走在成長路上,悲傷的漩渦在溪流中徘徊,召喚著終結。
安妮寶貝說,孤獨的人都有戀物癖。漸漸成長起來的我們在無數憂傷中學著勇敢,清澈的眼淚為心底纏綿的憂傷寫下碑文,恒古明亮,帶著年輕的,不安分的味道。偶爾獨自默默地傷害自己,來對抗這個世界,一切關于熱愛和決絕,糾纏和解脫。安靜地行走,淚水沖刷掉灰塵,世界在無數次憂傷中漸漸明亮起來。淺淺的微笑在淚光中無比清澈,周圍的荊棘劃破皮膚,卻仍然在年華的水面上涂滿漣漪。聽老師一遍遍安慰,我們嘹亮的歌聲卻在宣誓:我們在憂傷中成長,慢慢蛻變。
走在成長路上,離別的蝴蝶和著青春的鼓點飛遠,留下美麗的弧線。
我們揮手say goodbye ,每一次相遇,都是為了告別。我們懷念,留戀,每一點時光,都鐫刻了不同尋常的記憶。只是揮手一別,陽光下依然是燦若明輝的微笑,心里輕輕唱著青春的歌。誰對誰而言,都只是平凡的過客,偶爾會懷想,想起過往的美好的瞬間,想起憂傷的“與你一別經年企圖相遇,流年追悔不及”。眼前存留揮手的弧度,我們相遇,告別,卻留了一段美好的回憶。其實,早已足夠。
走在成長路上,我們笑過哭過,時間緩緩流淌。一成串的幸福點擊出青春的味道,甜蜜而美好。
我們加油。
不驕傲,不放大青春的悲傷。
痛苦的甜蜜 痛苦的表情包篇五
痛苦,就好比一條路,孕育人生的長度,人生的路又組成命運的紋路。一條路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一路的風光。
漢朝司馬遷,背負生不如死的恥辱,一部無價的《史記》和無數難言的痛苦,筑就了《史記》,也筑就了他的輝煌。史鐵生一個在痛苦中絕望過,掙扎過的人,但也堅持了,他沒有在痛苦中沉淪,以堅強毅力克服了內心的不平衡,最終鑄就了他的錚錚鐵骨。
時間的長河成就了流芳千古的英雄。
當我們泅渡在光陰的河流中,兇險與風光同在,平靜和漣漪共存,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路的盡頭到底是什么?人生的困難又是什么?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這個簡單而又深奧的問題所蘊藏的內涵,是痛苦還是財富。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
冰心曾說:“風雨后——花兒的芬芳過去了,花兒的顏色過去了,果兒沉默的在樹枝上懸著。花的價值因果實而定,痛苦的價值因人而定”。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哭嚎聲中,那撕心裂肺般的痛苦錐著我們的心,我們用誠摯的口號喚起沉睡中的汶川,殘垣斷壁將以嶄新面貌屹立于世人眼前,痛苦不過是災難的助推劑,它的價值在于建設,在于磨礪。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齊其身,痛苦的價值體現于此。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時她的芽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春秋時有越王勾踐,他臥薪嘗膽,飽嘗滅國之苦,忍受羞辱之恥,但是,他卻在這痛苦中得到重整旗鼓的力量。
痛苦的甜蜜 痛苦的表情包篇六
歲月,匆匆。時光,流逝。
總在盼望,時光若只如初見。總在期望,歲月終究會改變。總在抱怨,誰不再是原來的模樣。
還記得那時的我們,曾經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會保持最初的自己,永遠都不會改變,不論是性格,還是習慣,亦或是心態。然而,當時光走過后,我們的生活變了,我們賴以生活的環境也變了,我們還會是原來的自己嗎?
也許,我們仍然會說我們沒有變,但其實我們只是不愿意承認,罷了。殘酷的現實終究還是改變了我們最初的模樣,無論容顏,還是習慣。我們不再單純,我們不再渴望,我們不在童真,我們不再幻想,我們不在渴望童話。甚至于,為了生存,我們開始變的虛偽,開始變得謊話連篇,開始,變得不像自己……
我們都在改變,從簡單到復雜,從單純到圓滑,從青澀到成熟。生活似流水,漸漸磨平了我們個性的驕傲,歲月如風沙,慢慢催殘了我們鮮明的個性。不知不覺中我們變了,適應了原本不適應的,習慣了原本不會習慣的。
飽經風霜的歲月老人們說,這,就是成長。
為什么我們為人越來越小心?為什么我們處事越來越謹慎?因為我們不再相信生活,不再相信社會,我們不知道下一秒迎接我們的將會是什么,不知道哪一次就陷入絕境,更不會知道那一回就無法翻身。一句無心的話,卻得罪了一個有心的人,一次全力以赴,卻落得萬劫不復,不是我們太泠漠,而是現實教會了我們沉默,不是我們太假,而是經歷教會了我們自我保護。
一個人的初心是單純的,變得復雜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一個人的初衷是善意的,學會逃避是迫不得已。我也害怕過,害怕自己變成曾經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可我知道,面對這五彩繽紛的世界,沒有哪一個人會無動于衷。正因此,我們才學著改變,我也明白,在這條路上,變的不只是我……
學會改變,是成長最痛苦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