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后感字篇一
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房龍先生打破了寫地理書的常規(guī)。他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形像而又有趣的描述了各個地區(qū)的山脈,河流,同時還穿插了各個地區(qū)的歷史演變。地形的變化和人民的性格給這個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我覺得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房龍先生在一起探險一樣。
在意大利,我看到了意大利偉大的文藝復興;在西班牙,我遇見了熱衷于大航海開疆擴土的西班牙人。在法國,我又見識了自私又浪漫懂得享受生活的法國人。在瑞士,我又看到了和睦友愛熱衷于和平的瑞士人。。。。。。這本書簡直就是旅行必備品啊!不管你到了哪個地方,只要通過這本書的哪個章節(jié),便可以大概的提前知道了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在《地球的故事》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地方要算荷蘭了。荷蘭原本只是一片沼澤地,雖然我通過課文《田園情詩》知道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但是當我讀《地球的故事》這本書里介紹荷蘭這一章節(jié)時,才讓我知道了更多有關荷蘭的歷史文化。荷蘭人很聰明,他們知道使用風車可以讓這里的天氣好轉(zhuǎn),還可以產(chǎn)生動力,發(fā)電,代替大量的勞力;荷蘭人還很樂于助人,在別人有困難時,他們大多會主動的施以援手。。。。。。荷蘭,原來就是這樣的國家啊。
房龍先生在《地球的故事》里說,人類需覺悟到:在這同一個星球上,大家都是同行者,都是鄰居,都是旅伴,更是朋友。只有我們大家共同承擔起愛護地球的責任,才能讓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更加的健康美好。
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修飾,也沒有生硬的教條理論,也沒有用太多枯燥無味的數(shù)字,它以人為中心,讓我們?nèi)ヌ剿魃母疽饬x,把呼吁保護地球,愛護環(huán)境的道理寫進字里行間。
相信我,讀了這本書,你們也一定能從中有所啟發(fā)的!
讀后感字篇二
這個假期,我讀了《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兩個小矮人 —— 哼哼、唧唧,兩只小老鼠 —— 匆匆、嗅嗅,它們每天在迷宮里尋找著奶酪充饑,終于,它們發(fā)現(xiàn)了“奶酪c站‘’,它們在這里盡情的享受奶酪。直到有一天,”奶酪c站“ 里的奶酪”不見了“。匆匆、嗅嗅,立即采取行動,開始尋找新的奶酪供應站,而哼哼、唧唧卻仍待在那里不知所措的想: 誰動了我的奶酪?奶酪去哪兒了? 而在這時候兩只小老鼠已經(jīng)找到了新的奶酪供應站。唧唧在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后重新踏上了尋找奶酪的路,不久便找到了新的奶酪供應站,開始了新的生活,哼哼后來怎么樣呢?沒人知道。
其實,在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會像嗅嗅,及早嗅出變化的端倪;或者像匆匆,立即采取行動;或者像哼哼,擔心事態(tài)變得更加糟糕而否認、抵制變化;或者像唧唧,發(fā)現(xiàn)變化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后學會及時的作出調(diào)整!不管我們選擇哪一方面,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迷宮中找到出路,從而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品味成功。
其實,人生猶如”迷宮“,每個人都在其中尋找各自的”奶酪“—— 穩(wěn)定的工作、身心的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甜蜜美滿的愛情、令人充滿想象的財富……
但現(xiàn)在的我有些迷茫:我不知道我的奶酪是什么?在哪兒?我是不是正在享受著它呢?你呢?
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該好好想一想:在這個故事里,我是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是否已經(jīng)擁有奶酪?我的奶酪是否已經(jīng)變質(zhì)了呢?
變化總在時時發(fā)生,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思考,究竟是誰動了我的”奶酪“,我們又該如何發(fā)現(xiàn)新的”奶酪“呢?
認真的品味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尋找并享受屬于自己的奶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