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努力讀懂經典的英文 我努力讀懂半命題篇一
經典是喚醒人性的著作,可以開啟人們的智慧!經典能深入到一個人心靈的最深處,能培養一個人優雅的性情和良好的品格。
我努力誦讀經典,是想讓經典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我的性情,啟發我的潛能。
我努力讀懂經典,是想能成為一個有氣質、有內涵的文化人。
在浩瀚的經典長河中,令我感受較深的便是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了。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這樣一部歷史兼文學巨著,開創了中國傳記文學的先河,乃二十四史第一書。梁啟超先生也將它譽為千古絕作,絕不循于流俗。我讀了它,明白了什么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道理,也懂得了什么是“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惜時原則。我讀了它,明白項羽之失,就會仁和待人;了解韓信之過,便不會恣意妄為……所以,我認為《史記》是一部值得永久珍藏的經典之作。
唐詩宋詞元曲等等也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當你意志消沉的時侯,讀一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便會將所有的不快樂當作過眼云煙。杜甫評價自己的好朋友李白“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道出了懷才不遇的真實感受。馬致遠的一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說出了在外游子思鄉寂寥的心聲。我喜歡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那動靜結合、虛實相間的景色都在筆下油然而生。石潭水源,既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長蛇那般蜿蜒浮動;游魚忽而“怡然不動”,忽而穿梭往來,悠然自得,相互逗樂,更是各具其形。有時讀到動心處,我會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好像不經過如此地“咀嚼”,我就愧對了這甘美至極的“食糧”似的。
經典,需要我們慢慢去品味。要想讀懂它,也需要有一顆執著的心。而人生這部無頁碼的大經典,我何時才能讀懂它啊!
我努力讀懂經典的英文 我努力讀懂半命題篇二
大文豪蘇軾的名篇《赤壁賦》我在三年前就能背誦,這得益于我的,他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是他向我推薦了這優美的散文。
“寧子,把《赤壁賦》給我們背誦一遍好么?”一有時間,校園里的叔叔阿姨就這樣逗我。當我操著稚嫩的童音一字一頓、有板有眼地誦讀完后,叔叔阿姨們報以熱情的掌聲,那場面讓我有些飄飄然。
“這篇文章主要寫的什么呀?”唐阿姨問我。“蘇軾和客人在赤壁度周末。”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渺渺兮予壞,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什么意思呀?”唐阿姨繼續追問。說實話,這個問題我沒底,眼看就要出洋相了,我便腳底下摸油——開溜了。回到家,我問爸爸“望美人兮天一方”怎么理解,爸爸的回答讓我有些吃驚,蘇軾筆下的“美人”竟然是皇帝,這怎么可能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通過百度搜索,我才知道:宋神宗時期,蘇軾被貶到黃州做了一名有職無權的小官吏。作為一名有才華有抱負的知識分子,“達則兼濟天下”是他的人生理想。可是現在,他卻離朝廷、離皇上那么遠,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難道不是“望美人兮天一方”的真實寫照么?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身處逆境時,蘇軾也有過悲傷和哀嘆;但他能從水和月的“變與不變”中,及時調整自己的不良心態,從而豁達、樂觀地面對生活。
經歷了這次尷尬事件,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古文,一定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寫作背景,要不然就會斷章取義,不得要領。同時一定要設身處地地揣摩作者的心思,這樣才能與古人心神相通。
《赤壁賦》,我讀懂你了;蘇東坡,我理解你了。